中醫按摩手法圖解之掐法、捏法和打法

(1)掐法用指甲重刺穴位的手法,叫做掐法。手法要領:掐法是強刺激手法。掐時要逐漸用力,達深透為止,注意不要掐破皮膚,掐後輕揉局部,以緩解不適之感。臨床運用:掐法常與揉法配合使用,稱掐揉法。掐法有醒腦提神之功效,如昏迷時用指掐人中穴。掐法(2)捏法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捏法和拿法,有某些類似之處,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與揉法配合進行。手法要領:手掌自然伸幵,四指併攏,每指外展,成鉗形,拇指和四指捏著被按摩者肢體,不斷地用力作對合動作。操作進移動或不移動均可,但拇指和四指力量要平衡。用力大小要適宜,捏拿太緊不僅患兒不能耐受,且不易向前捻動推進。提捏皮膚不宜太少,且不可擰轉。捻動向前需作直線前進,不可歪斜。臨床應用:由於捏法輕微擠壓肌肉的結果,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萎縮肌肉張力的恢復。淺淺捏來,可去風寒,可化淤血;深深捏來,可治療關節脫位,四肢骨折,尤其是陳舊性肘關節和指關節傷患所致的功能障礙,常用此手法。捏法(3)打法打法又叫叩擊法。臨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術後來進行。當然,必要時也可單獨使用打法。手法要領:打法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打法主要用的是雙手。常用手法有四:側掌切擊法:把兩手掌側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與指間,要分開一厘米許,手掌落下時,手指合攏,抬手時又略有分開,一起一落,兩手交替進行。平掌拍擊法:兩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後有節奏地扣打。橫拳叩擊法:兩手握拳,手貲朝上,拇指與拇指相對,握拳時要輕鬆活潑,指與掌間略留空隙。兩拳交替橫叩。此法常用於肌肉豐厚處,如腰腿部及肩部豎拳叩擊法:兩手握拳,取豎立姿勢,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兩拳相對。握拳同樣要輕鬆活潑,指與掌間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於背腰部。以上四種打法,主要用於肌肉較豐厚的地方,叩打時間一般1一3分鐘就可以了。臨床應用:能使肌肉受到較大振動,有興奮肌纖維、神經的作用,消除因傷而引起的淤血凝滯,促使血液循環暢通,消除疲勞、酸脹和神經麻木。
推薦閱讀:

傷寒論之、太陽、陽明病。(四)
魯迅筆下的原配蟋蟀出現在中醫著作中嗎?
婦科名老中醫治子宮內膜異位症經驗
中醫藥治療腸黏膜屏障功能障礙研究近況.doc

TAG:中醫 | 按摩 | 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