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腰胯練法要求 楊禹廷:體會「毛驢拉磨」-搜狐體育

太極拳腰胯練法要求 楊禹廷:體會「毛驢拉磨」

來源:《武魂》 作者:陳耀庭 2011年02月26日11:25我來說兩句(0)複製鏈接列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談談太極拳先師們對腰胯練法的要求

  文/陳耀庭

  作者簡介:陳耀庭,1937年1月生於杭州,北京化工大學教授,我國知名材料科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太極拳業餘愛好者,五十年代初跟牛春明學習楊式老架,六十年代到北京,跟隨吳式太極拳名家劉晚倉,學習吳式太極拳及推手十多年,七八十年代跟高占奎、朱懷元學習汪永泉傳楊式老架。曾受到老一代大師吳圖南、楊禹廷、汪培生、孫劍雲、郝少如等的指教,現任北京汪永泉太極拳研究會名譽副會長。

  練好太極拳腰胯是關鍵,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綜觀現在許多人的練法,似乎與太極名家大師的要求練法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馳的。我把過去近六十年來跟先師們學拳時聽到的、見到的關於腰胯練法的要求,寫出供太極拳愛好者作一參考。

  一、牛春明對松腰胯的要求

  牛春明是太極拳界著名的老前輩,拳藝精湛,上世紀二十年代隨楊澄甫南下,後留在杭州,解放後周總理安排他給毛主席教拳。平時在西湖邊六公園給大家教拳,牛老師教拳十分認真,要求嚴格,是釘是鉚,一絲不苟。記得有一位中年男子,一打起勢就下蹲,老師教他不要蹲,他不改,老師急了,手指著公園邊的廁所說:「要蹲上那兒去!」他膝蓋往前一跪,老師轉過身來,對大家半開玩笑地說:「你們要跪,回家拿塊搓板,到老婆床前去跪,我這裡不用跪」。這件事,使我終身難忘,使我知道了蹲跪和松腰胯完全是兩碼事,對我一生練拳,收益匪淺。

  二、楊禹廷要求打拳體會「毛驢拉磨」

  記得六十年代我與拳友陳惠良去拜訪楊老,請教他如何打好太極拳時,他說「盤架子要像毛驢拉磨那樣」。為什麼要像毛驢拉磨那樣,當時並不理解。隨著歲月的流逝,深感這是練太極拳的原則,是基礎,是方向,越來越感到這一點撥的金貴。

  「毛驢拉磨」是指:我是磨,毛驢拉著我轉。這樣就能松腰、活腰,隨著毛驢轉,我不是主動轉,是被動轉。打太極拳與拳擊、摔跤不同,腰不能用力。如果腰用力,腰帶手,腰就僵了,錯了。拳譜上說腰要「活似車輪」,要知道,那時候都是手推車,牲口拉的車,輪子都是被動轉的,不是現在的汽車,摩托車是主動輪。「毛驢拉磨」是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具體練法,這裡的「毛驢」就是「意」。

  三、吳圖南要求「外帶內」,「梢帶根」

   有一次拳友陳惠良跟我說,吳老跟楊家倉發大脾氣了,起因是楊家倉問吳老,練太極拳是「外帶內」還是「內帶外」?「以梢帶根」還是「根帶梢」?結果吳老很生氣說:「這個問題你問兩次了,明明告訴你是外帶內,梢帶根,你不相信我,走人啊!幹嗎還跟著我!」。那時楊家倉跟吳老已多年,而且學得很好,還在北大教拳,吳老生那麼大的氣!當時我立即意識到,這個問題一定很重要。後來就清楚明白了,這跟楊禹廷說的「毛驢拉磨」是一個問題,如果不「外帶內」、「梢帶根」的話,腰是死的,永遠也練不出太極勁,借不了力,不可能「四兩撥千斤」,所以吳老急了。

  四、汪永泉、朱懷元要求「不得蹲樁」,「不要塌腰」,「盤架子要用腕子」

  七八十年代,我和於桐和先後向高占奎、朱懷元學拳,高老師和朱老師是汪永泉最早的四大弟子中的兩位,於桐和他父親和汪永泉、朱懷元是協和醫院裡工作多年的老同事,關係好。一天於桐和拿來了一本手抄小本子——「揉手須知」,是朱老師向汪永泉學拳的手記小本本,我把它視為珍寶,在第二頁一開始就強調「不得蹲樁」,「雙手只負責給腰勁開門」。汪老說:「腰不能塌」,「腳不要踩死」,「盤架子要用(手)腕子」,還特彆強調意氣的作用:「要明確,內氣是領導者,主動力,外形姿勢是被領導者,被動者,兩者都是要受意的支配」(見劉金印《汪永泉授楊式太極拳語錄與拳照》一書)。上面這段話正是對拳譜「意氣君來骨肉臣」很好的詮釋。

  結語

  我認為,要學好太極拳,首先要明確學什麼,如果要學「借力」,「四兩撥千斤」,你就要練「用意不用力」,就好好體悟上述大師們的教導,他們的苦口婆心;不要蹲樁,要用意領,用梢帶,腰要活,不可用力……。如果說,「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不好理解的話,我想上述大師們的比喻是很容易懂的,問題是去不去那樣練。朱懷元老師說:「不準用力,不得在對方身上亂找亂問,更不可用手推人拿人」。他教出了許多太極拳高手,如李和生、石明、朱春煊等,說明他的教學是足有成效的。

  如果有人要問我,如何才能練好拳的話,我曾在《中國太極拳網》成立座談會上,題寫了下面幾四句話:

  兩手春風拂楊柳,

  雙腳猶如踩浮舟,

  南屏晚鐘懸百會,

  靜聽宏音揚全球。

  意思是說:兩手不但要像楊柳那樣隨風飄柔,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被春風吹動的,是被動的,春風是「意」。雙腳不要踩死,要有騰挪之勢,好像在船上,即拳譜所說「飄飄蕩蕩浪里鑽,上輕下沉不倒顛」。第三句講的是身形,要正,像口懸掛在寺廟裡的銅鐘,發散著聲波。而自己心要靜,意要隨,不要想打人,不執著追求什麼,隨宏偉的音波散向太空。

(責任編輯:王燕芳
推薦閱讀:

楊禹是幹什麼的,怎麼什麼都評論?

TAG:體育 | 太極拳 | 搜狐 | 太極 | 楊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