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80後法學教授,偏偏要靠才華吃飯

近期湖南大學90後副教授陳少武走紅,究其原因,除了他「何以琛」的顏值硬指標,年齡也是一大亮點。一般而言,法學界年輕學者完成本碩博學習後,需要在高校一手搞學術科研,一手抓教學任務,再經數年「煉獄」才有望實現從講師、副教授、教授的晉陞,而35歲前成為「教授」的人可謂寥寥。但法學界從來不缺傳奇人物,今天筆者就帶大家盤點一下國內高校法學院的那些80後教授。(以下按照年齡排序)

施鵬鵬

「我不可複製,但你們必然超越!」

1980年,福建晉江人,現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此前任職於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破格)。

求學經歷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本科、法學碩士;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博士;法國埃克斯·馬賽第三大學「私法·刑事科學」博士。

主要學術成就

研究方向為訴訟法、比較法。現已出版個人專著一部、譯著三部,在《中國法學》《比較法研究》《環球法律評論》等發表論文和譯文近百篇,部分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多個國家社科及省部級項目,在法學界產生較大影響。

師生軼事/個人經歷

施老師早年因「29歲獲評教授」而一舉成名 ,他30歲前獲得西政(師從著名法學專家孫長永)和法國埃克斯·馬賽第三大學(師從西瑪蒙蒂、金邦貴)的2個博士學位,海外學習使其精通四國語言。此外,老師很重視課堂教學互動。他在西政時上課編了不少鬼故事激發學生興趣;如今在法大風采依舊,無論是網劇「白夜追兇」,還是以真實案件為例,他總能從專業視角進行趣味解讀。他是個典型80後,是人人網、博客、QQ的資深用戶,偶爾遊戲開黑撞到學生,在微博上幫學生找飯卡。如此有趣、有智的老師無論在哪裡都會很受歡迎。

陳柏峰

「多讀書,多學習理論,看似無用的東西可能有大用;多獨立思考,少人云亦云。」

1980年生,湖北咸寧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2012年破格)。

求學經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學士、法學碩士;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後;香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主要學術成就

研究方向為法理學、法律社會學、農村社會學。在《法學研究》《社會學研究》等CSSCI期刊發表論文80多篇,SSCI期刊1篇,論著被CSSCI期刊引用近700次,被中國期刊網引用1600多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1項。2017年獲第八屆全國十大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2016年入選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獲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以上獎項7項。

師生軼事/個人經歷

陳柏峰老師給學生最大的影響一是閱讀,二是調研。他對自己、對學生提出了很高的閱讀要求,有「書霸博導」之名。2014年他接受採訪時坦言自己每月至少要精讀10多本理論書,對自己的研究生要求「每月至少精讀5本專業書」。從2007年起他採取淘汰制組織讀書會,和學生一起閱讀經典,交流心得;寒暑假期間,他帶領學生到農村、鄉鎮和城市基層做社會調研,白天調查晚上討論,在實踐場景中論辯學術觀點。正是這份來自陳老師「兩條腿」做學問的堅持,才造就其今日的自信與底氣。

陳兵

「從歷史中學習法律。」

1980年,湖北荊州人,現為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2015年破格)。

求學經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學士、法學碩士;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吉林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學術成就

研究方向為英美法(史)、比較法與國際法、競爭法(史)。在《中外法學》《法學》《當代法學》等中、英、韓文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2篇,CSSCI收錄論文48篇,SSCI收錄1篇,KCI收錄2篇,其中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民大學複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經濟法學家》《檢察日報》等報刊轉載、收錄,合著2本,合譯1本。

師生軼事/個人經歷

陳兵老師較早就展現出了對競爭法的興趣,本碩博學位論文皆以美國反托拉斯法為研究對象,先後師從鄭祝君教授、何勤華教授,學術能力不斷提升。加盟吉大後,他作為年輕老師積極承擔法學院理律杯、JESSUP等模擬法庭競賽工作,帶領吉大取得了諸多成績。

王竹

「向世界發出中國民法的聲音。」

1981年,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2015年破格)。

求學經歷

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台灣東吳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獲美國富布萊特基金會資助順利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交流;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學術成就

研究領域為侵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道路交通法和法律大數據分析。在《法學研究》、Chicago-Kent Law Review等雜誌發表論文100餘篇,獨著《侵權責任分擔論》。榮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寶鋼優秀教師獎」(2014年)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獎勵。

師生軼事/個人經歷

王竹教授被梁慧星稱為「國內民法學界80後一代的佼佼者」。他本科學習商品檢驗後,師從楊立新,從2004年起協助導師起草侵權法專家建議稿。理工科出生的他偏向「以小見大」的研究風格,志在追求中國民法自身的體系強制和自我解釋力。他也善用網路資源,在MOOC網開設了公開課,常在博客上與學生互動交流。

熊琦

「不投機,不懈怠。」

1981年,現為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2016年破格),此前任職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求學經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創新與競爭研究所客座研究院(2015-2016)。

主要學術成就

研究方向為著作權法、網路法、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在《中國法學》《環球法律評論》等法學類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成果曾獲第五屆佟柔民商法優秀博士論文獎,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優秀論文獎,湖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司法部法學理論項目三項,參與重大項目四項。

師生軼事/個人經歷

熊琦老師是知識產權界的學術精英,攻讀博士時榮獲隆天國際知識產權獎學金,近年來筆耕不輟多次進入CLSCI刊物高產作者的榜單。他也注重實務,多次參與著作權法專家建議稿起草,任職於國家版權局國際版權研究基地、上海知識產權研究所、騰訊專家委員會等。熊老師亦重視教學互動,善用典型案例,在學習中模擬實務,在實務中深化學習。

陳海嵩

「回歸藍天與白雲。」

1982年,湖北武漢人,現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授(2016年破格)。

求學經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武漢大學法學博士;台灣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訪問學者。

主要學術成就

研究方向為環境資源法、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政府風險規制等。陳海嵩教授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上獨立發表環境法論文50餘篇,10餘篇被《人大複印資料》等轉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2項,主持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級科研項目9項,出版專著3部,參編4部。撰寫的6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研究報告獲得省部級領導批示肯定,1項成果獲得省人大立法採納。

師生軼事/個人經歷

陳老師提出的國家環境保護義務理論、環境憲法理論在學界具有較大影響,目前在生態紅線法治化、環境群體性事件法律治理等研究上居國內領先地位。因其近年來的卓越學術成就,榮獲中南大學升華特聘教授。

鄭智航

「學術要以問題和興趣為導向」

1983年,湖北荊州人,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2016年破格)。

求學經歷

吉林大學法學院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

主要學術成就

研究領域為法理學、人權法學、行政法學。鄭智航老師已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上獨立發表論文40餘篇,10餘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全文轉載。專著2部,學術隨筆集1部。榮獲2012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第八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一等獎、首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獎勵。

師生軼事/個人經歷

鄭智航老師可謂是吉大一手培養出來的「法學鬼才」,本科期間向《人民法院報》《檢察日報》等投稿數十篇,後師從長江學者姚宗建教授,專註法理研究,外加吉大理論法學底蘊深厚,這些都對他影響巨大。鄭老師性格隨和,上課幽默風趣,常督促學生切忌教科書式實習,而是以問題和興趣為導向。

— END —

_____________________

編輯 | Eleven

推薦閱讀:

好恐怖!長期用「這種碗」吃飯會得白血病!千萬別再用了!
男生為什麼多以吃飯為由約女生見第一面?除了吃飯以外,還有什麼更好的活動?
方便食品 發家致富
讓寶寶愛上吃飯 試試這些小妙招 LeBei5.com
許昌人吃飯有哪些講究?看完不必擔心失禮了 | 豫記

TAG:法學 | 吃飯 | 才華 | 教授 | 80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