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474集: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 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地球,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為什麼那個世界那麼好,我們這個世界跟它相比一下,差很遠,原因在哪裡?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的居民皆是上善之人。如果我們地球上人也能夠修上上善,我們地球就會變成極樂世界,跟極樂世界沒有差別。《華嚴經》上講的「境隨心轉」,境是環境,環境是隨心轉。問題我們地球上的人,肯不肯改變?能不能放下十惡業,認真的修十善業道?這個問題要靠教育,特別是宗教教育。治本之道一定是教育,我們希望每個宗教都回歸到社會教育。教什麼?教人斷惡行善,教倫常、教道德、教因果,都搞清楚、搞明白人才真正會回頭,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地球上災難就能化解。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聖學,聖人的教育目的,不是教人陞官發財,不是教人搞名聞利養,是教人成聖成賢。明德就是佛法講的自性,現在自性被染污,需要恢復他的明德,所以加上個明字,明明德。明德的相是親民,親民是什麼?佛家講的仁慈博愛這是親民。止於至善,你的思想、言論、行為都是幫助世人達到最好、最善,這是中國古聖先賢教學的宗旨、目標,我們稱它為聖學。

  • 佛法是印度的聖學,它的目標是教你恢復自性,你本來是佛,你要回歸到佛的地位。

  • 佛這個字是從印度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行。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具有圓滿智慧德行的人,這稱之為佛。

  • 學佛,志在成佛;學聖賢教育,志在聖賢,與貧富貴賤不相干。孔子常常讚歎學生顏回,顏回物質生活可以說是勉強維持生命而已,一般人受不了,可是夫子說顏回不改其樂,他生活得非常快樂。物質上是非常貧乏,可是他的精神生活非常豐富,契入聖賢的境界,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能量是相等的,我們的心要跟佛相應,就能克服煩惱習氣,就能夠化解一切災難。如果我們的心不能跟佛合一,跟眾生合一,這個事情麻煩。現代人的思想都是名聞利養,地球病了!

  • 「貪瞋痴慢疑是一切病因」,我們現在統統具足,病因有了;「怨恨惱怒煩是一切病緣」,你看有因、有緣,後頭果報就現前。「臟腑失調」是我們的身病,「天地變異」是現在地球病了,這是一切病的果報。「病苦短命,自然災禍」,個人病苦短命,居住的環境自然災禍,這一切病報。怎麼救?佛菩薩、老祖宗給我們的藥,在佛法裡面就是十善業道,在中國傳統教育的仁義禮智信,很簡單把病因、病緣、病果、病報,治病的藥方都開出來了,確確實實能救自己,讓自己遠離病苦;自己能離病苦,你居住的地方就沒有災難,中國諺語所謂「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沒有病因、沒有病緣,你是個有福的人;如果你身心有病因、有病緣,你不是個有福報的人。所以貪瞋痴慢疑要斷,佛法裡常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怨恨惱怒煩,我們常講習氣、衝動,這對自己傷害很大,要覺悟、要把它放下。

  • 不斷之無,不斷就是相續相,這個宇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是個幻相,不是真的,無是沒有,空的,六百卷《大般若》講到一切法的真相,是什麼?是不斷的、沒有間斷的假相,沒有間斷的無。用電影影片來做比喻,你曉得什麼叫不斷,一捲電影的底片,它在放映機裡面用一秒鐘二十四張的速度,二十四張幻燈片沒有一張是相同的,所以無。前面一張滅了,後面一張接著就生,這叫不斷,它沒有中斷,全是假的。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實環境,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這個頻率多高?一秒鐘是一千六百兆,你怎麼會知道它是假的?從底片上,我們能夠非常清楚的體會到、看到不動之無,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

  • 德國的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怎麼發生的?物質的基礎是意念,就念頭,真是佛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是心想變現成物質。心想怎麼會變成?一個念頭,每一個念頭裡頭都有物質現象,就是阿賴耶,阿賴耶的業相就是波動,現在科學講能量,從能量變現出科學說的信息,從信息累積變現成物質現象。所以物質從哪來的?物質是從意念變現出來的,念頭好,物質現象就好;念頭不好,物質現象就變壞了,就這麼回事情。

  • 極樂世界是個學校,只有兩種人,一個是佛、一個是菩薩,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它是學校,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往生到那個地方是去求學的。求學為什麼?為成佛,極樂世界是保證班,到那個地方去之後,沒有一個不成佛的。成佛是成就圓滿的智慧、成就圓滿的德能,也成就圓滿的福報。

  • 「清淨平等覺」,我們的真心本來是這樣的。學佛沒別的,就是恢復自己的清淨平等覺,覺就不迷,不迷惑了。但是恢復是有次第的,第一,一定要恢復清淨,清淨恢復之後,一定要恢復平等,後面自然就大徹大悟。要想真的恢復,就必須要把慾望放下,對生活的慾望要降到最低程度。絕不求奢華,你的心是定的,沒有慾望,精神生活是研習經教,這個裡頭其樂無窮,真正嘗到法味。

  • 孔子、顏回的樂樂在哪裡?樂在智慧,煩惱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這多快樂。

  • 宗有很多意思,它有三個主要的意思,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是尊崇的;教,教是教育、教學、教化。宗教連起來,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一下就明白了,以前把這個名詞解釋錯了。這才佩服我們的老祖宗,對於各個教派加一個「宗」字,宗教,這個名稱可以說在教學裡真是推崇到至高無上。它是不是主要的教育?是的。為什麼?它能幫助你成聖成賢,它能幫助你成佛、成菩薩。這不是主要的教學,還有什麼東西是主要的?

  • 普世教育,這是對一般人的,對社會大眾的,人人都應當要學的。儒家的普世教育,現在我們把它提出來是《弟子規》,道家的普世教育是《太上感應篇》,佛教的普世教育是《十善業道》。這三樣東西在古時候沒有人不講,沒有不認真學習,它不是講、不是背、不是念的,它是要做到的。就是日常生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的一個標準,各個人都遵守。

  • 行門當中,忍非常重要,你不能忍,你的道業就不會增長,為什麼?你向上提升得定,忍辱是修定的前方便。你不能忍,哪來的定?沒有定,哪來的智慧?儒釋道三教的聖人都教你要忍,能忍,心才會清淨,心才不會動搖。所以忍辱用大地來做比喻,你看地多平等,你把名貴的香水倒在地上,它接受,便糞倒在地上,它也接受,它沒有分別,沒有說這個好的我要,不好的我不接受。這是教我們用平等心待人接物,平等心就是道,平等心就是真心。

  • 「大地載物,重者輕者同一負荷,無所揀擇,無有分別」。《易經》裡面坤卦就是講地「厚德載物」,厚德是什麼?最厚的德就是忍辱、就是平等,大地表現出來就平等、忍辱。我們要學它,學像大地一樣能忍,能平等的去忍。「以喻菩薩忍辱之德,遠離一切彼我、恩怨、違順之別」。

  • 佛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本來面目是佛。佛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迷了,「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就是你開始迷。佛家講「無明」上面加了一個無始,無始無明,他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無明叫無始無明。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無始無明是怎麼來的?佛告訴你,它沒有原因,它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我們那個時候念書在抗戰期間,小學生高年級有軍訓課,早晨上學老師常常舉行緊急集合,哨子一吹,三分鐘都要統到操場集合,服裝整齊,有同學緊張得不得了,慌慌張張找他的帽子,問同學:有沒有看到我的帽子?同學指著,你不是戴在頭上嗎?戴在頭上忘掉。這個比喻好!你說他那個迷什麼時候有的?沒有(開始),服裝穿得整整齊齊的沒事,那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變得那麼緊張。無明不是真的,所以它沒有開始,有開始它就有結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 一念不覺,就是今天科學裡面講的,波動現象,這個波動起來,你在裡頭迷了,愈迷愈深。但是迷得再深,都是一念,一念覺立刻就恢復,波動現象沒有了。

  • 波動現象是阿賴耶的業相,科學稱它作能量,所以能量是從波動當中產生的,沒有波動就沒有能量。但是能量還是從自性裡頭出來的,所以自性不可思議!能生萬法,能生能現,阿賴耶能變,能生、能現、能變,它的根、它的本都是真如自性。而且真如自性裡頭,它什麼都不是,三種現象都沒有,怎麼知道有(自性)?佛說了,「唯證方知」,怎麼證得?放下,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就證得。

  • 阿羅漢得清淨心,菩薩得平等心,佛大徹大悟。所以,清淨平等覺就是佛、菩薩、阿羅漢;也是戒定慧三學,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戒定慧三學;也是佛法僧三寶,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你在經題上看,這意思多豐富!

  • 為什麼放不下?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以為這些假東西都是真的。你一定要記住,自性清淨心裡頭三種現象都沒有,什麼時候你這三種現象都放下、都沒有了,你就回歸自性,你就證得妙覺。

  • 智慧從清淨心來的,清淨心從忍辱得來的。所以沒有忍辱,心就不會清淨;心不清淨,永遠不會有智慧。然後你才曉得,忍辱對於我們學佛的人,它多麼重要!

  • 六波羅蜜裡頭有兩樣東西最重要,第一個是布施,布施是什麼?放下,你要放不下你就不能持戒。我們今天學佛的人很多,在家的,十善業道做不到,出家的,沙彌律儀做不到,為什麼?不肯布施、不肯放下。能布施,但是不能忍辱,他只能修世間福報,他成就不了功德。忍辱能夠把布施的福報變成功德,福報不能出三界,功德超越三界!你是要功德還是要福報?

  • 不能夠布施,你戒不清淨,持戒是什麼?要能捨,要能放下。能持戒之後要修忍辱,不修忍辱,戒律都是福報(不是功德)。

  • 從哪裡學?從行門上來說,一定從《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我們今天《十善業》為什麼做不到?沒有《弟子規》、《感應篇》的基礎,又不學小乘。中國從隋唐之後不學小乘,用儒跟道代替小乘,那儒道不學怎麼行?儒道最重要的學《弟子規》、學《感應篇》,要把《弟子規》、《感應篇》變成我們的生活,起心動念的依據不能違背,有這個基礎修《十善業道》,就容易了。

  •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空法師主講 (第四七四集) 2011/6/28台灣高雄  檔名:02-039-0474


    推薦閱讀:

    你可以喜怒形於色,告訴他人你的真實感受,因為若你這麼做,行星的能量將幫助你引發更樂觀的結果。若你向他人昭示自己的關心與敏感的情緒,你會擁有他人的支持與理解---(周運)貝拉每周星座運勢5.8
    關於男人女人的50個真實寫照
    告訴孩子十二生肖和星座排序的真實原因,大有學問!
    41歲朱茵懷孕及以往戀愛舊事真實曝光
    真實披露,關於IS語音

    TAG: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