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時刻》與加里·奧德曼:神演技成就的丘吉爾有點可愛

上周五,十部電影同時開畫,在這一堆中外大片小片里,《至暗時刻》大概是最能值回票價的一部。

《至暗時刻》劇照

這部前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傳記電影聚焦1940年,丘吉爾成為首相的頭幾周。當時,英國面臨二戰初期最艱難的抉擇,20萬英國遠征軍被困在法國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德國納粹軍隊正在步步逼近,英法聯軍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機。是繼續和納粹死磕到底,還是接受內閣意見,採取綏靖政策保20萬英軍性命,丘吉爾必須在短時間內做出抉擇,而他的決定將改變英國,甚至整個二戰的歷史。

不僅戰爭局勢危急,丘吉爾臨危受命,國王喬治六世對他是滿滿的不信任,黨派內部也有人暗地裡謀劃,企圖把他拉下台。「船快沉了。」電影里,面對眼前的爛攤子,丘吉爾這樣嘲諷自己接下這差事的時機。

這個歷史背景和人物關係聽起來好像有點複雜,看看另外兩部電影或許有幫助。一部是今年上映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另一部是科林·菲斯主演的《國王的演講》。

《至暗時刻》中的丘吉爾由加里·奧德曼飾演

《敦刻爾克》講的恰好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故事,諾蘭的視角在正面戰場,鏡頭在敦刻爾克海灘,直面參戰的20萬英軍。而在敦刻爾克海灘的另一端,溫斯頓·丘吉爾正是這場「二戰史上最偉大的撤退」的設計者,《至暗時刻》就是從丘吉爾和內閣的視角來講述撤退背後的故事。

在這場敦刻爾克大撤退里,國王喬治是丘吉爾的支持者,從不信任到成為丘吉爾堅定的盟友,《至暗時刻》里兩人的對手戲不多,但每場都很精彩。在英國王室歷史裡,喬治也是個特別的存在。關於他的故事都在《國王的演講》里,喬治克服口吃發表的演說是《至暗時刻》的前情提要。

作為很容易拍得無聊的傳記電影,《至暗時刻》算是可看性很強的。丘吉爾的人物個性實在突出,再加上導演和編劇沒有流水賬式地陳述生平,只聚焦在人物內在衝突最激烈的那幾周,這部電影所呈現出的快節奏和流暢性是同類電影中少有的。

《至暗時刻》劇照

當然,一部傳記電影,最重要的還是人物本身。一直以來,這類電影都是奧斯卡青睞的類型,憑塑造此類人物拿到最佳男、女主角的演員也是一大把。科林·費斯(《國王的演講》)、埃迪·雷德梅尼(《萬物定律》)、梅麗爾·斯特里普(《鐵娘子》)、海倫·米倫(《女王》)……這一次,丘吉爾的扮演者是加里·奧德曼,他也因此被視作明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有力競爭者。

印象中,加里·奧德曼之前還有幾位實力派演員詮釋過丘吉爾這個角色。蒂莫西·斯波是《國王的演講》里的丘吉爾,電影中,丘吉爾與喬治的主次關係正好與《至暗時刻》相對調。在《不懼風暴》里,布萊丹·格里森版本的丘吉爾更盛氣凌人一些,《無恥混蛋》里也有丘吉爾的身影,雖然鏡頭不多,但羅德·泰勒的版本可能是最風格化也最具紳士氣質的丘吉爾。

《至暗時刻》的編劇是安東尼·麥卡滕,他之前編劇的傳記電影《萬物理論》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那部電影也幫飾演霍金的埃迪·雷德梅尼拿到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麥卡滕擅長提煉和展現人物的複雜性,喜歡讓他筆下的人物褪去光環,展現弱點。這些創作特質在《至暗時刻》里體現得更集中。

埃迪·雷德梅尼在《萬物理論》中飾演霍金

在出演《至暗時刻》之前,加里·奧德曼在《鍋匠,裁縫,士兵,間諜》《這個殺手不太冷》等電影里的表演都足夠精彩。很多人說,奧斯卡也欠加里·奧德曼一座小金人。但在我看來,加里·奧德曼的好演技已經不需要小金人來加冕了,畢竟,他沒像小李子一樣,把「我就是想要」的野心寫在臉上。

雖然在走近電影院之前就能想到,加里·奧德曼會把丘吉爾這個角色演得很好。但看完電影我還是驚到了——想到會很好,但沒想到竟然這麼好。奧德曼那張帥臉和好身材隱藏在人工製作的丘吉爾皮囊之下,整個觀影過程,你會完全忘記加里·奧德曼,只專註於眼前的丘吉爾。

這讓我想起不久前採訪是枝裕和,他說,有一種好演員,他本身是個容器,進入一個角色時不需要依靠自身經歷尋找共情點,哭時,他不需要回憶自己的悲傷經歷,笑時,他也不用在記憶力搜索歡樂時光。他的喜怒哀樂都來源於人物本身,他就是他所扮演的人物。加里·奧德曼在《至暗時刻》里的表演,就是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容器。

《至暗時刻》劇照

後來才知道,為了演丘吉爾這個角色,加里·奧德曼下了大工夫。在《至暗時刻》之前,他也接到過飾演丘吉爾的邀約,但都被他拒絕了。不是對這個人物不感興趣,而是覺得自己和這位首相的體態差別太大,很難演得形神兼備。

《至暗時刻》解決了這個體態的難題。電影聘請了假體、化妝和髮型設計師弘辻,他倒膜製作的硅膠假體幫助加里·奧德曼掃清了外形上的障礙。奧德曼喜歡這套新皮囊,每天正式開拍前,他要化妝四小時,永遠最早到現場。電影拍攝的三個月,導演喬·賴特從來沒看到過演員加里·奧德曼,他只能看到溫斯頓·丘吉爾,這讓奧德曼本人感到輕鬆自如。

解決了「形似」的問題,加里·奧德曼花了更多時間去追求「神似」。按編劇安東尼·麥卡滕的說法,「一個歷史人物,越是有名,就越容易失去自主權。」他們希望用新視角來再現丘吉爾,「溫斯頓的弱點、癖好、疑慮,在最細緻的傳記中也不見蹤影。他現在往往被刻畫成一個完全堅決的人。過去10年里,學者們開始挖掘他其他的層面,《至暗時刻》也是這樣新派的思潮。」

接受採訪時,奧德曼也曾提到,他不知道自己心中的丘吉爾是他本人,還是被羅伯特·哈迪以及其他演員塑造的形象。電影里,丘吉爾總被演繹成一個步履蹣跚的暴脾氣老頭,但在真實的影像記錄里,他看到的是一個65歲,卻像30歲的人一樣身形活潑、笑容無邪、眼神明亮的老頭。這種反差讓奧德曼看到了機會,他希望呈現一個與從前不同的丘吉爾,塑造一個活力四射的人。

在準備角色階段,奧德曼從歷史學家那裡拿到一份「關鍵書單」,讀書的同時,他也看了大量和丘吉爾有關的紀錄片。除了了解與人物有關的事件、歷史背景,作為演員,他更關注的是丘吉爾的聲音、動作和處於不同環境中的人物狀態。

丘吉爾的人生履歷華麗無比,除了是英國首相,他一生還寫了50本書,畫了幾百幅畫,辦過16次展覽,得到過諾貝爾文學獎。《至暗時刻》里有三場至關重要的演講戲,他的領導才能、演講天賦和文學修養都體現在那三場改變歷史的演講里。

因此,奧德曼把演講和準確呈現丘吉爾的聲音狀態視作這個角色成敗的關鍵。丘吉爾本人常年抽雪茄、喝酒跟喝水一樣平常,聲音干啞,有很多含糊不清的發音和吐字。奧德曼找了位唱歌劇的朋友,兩個人一起在鋼琴上划出了丘吉爾的音域,並在音域圈定的範圍內練聲。他會不定期地把錄下的演講音頻寄給導演賴特,並綜合彼此的意見,不斷糾正。

加里·奧德曼強迫症式地揣摩、設計丘吉爾的聲音、小動作和生活細節,最終把自己完全藏在了角色里。《至暗時刻》里的丘吉爾依然暴躁、專治,惹人討厭,但他也有脆弱、慌張、求安慰和怕老婆的一面。電影結尾處,他從地鐵里的人群中回到外閣成員中間,一番激情澎湃的演講後,伸手比了個大大的V字。

這樣的丘吉爾,厲害還是厲害的,但厲害之外,真是有點萌。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丘吉爾?《至暗時刻》是一部對得起丘吉爾的趣味傳記
《至暗時刻》--- 這個老頭兒不太冷!
邁克爾·派克:「丘吉爾」兵棋教給我們的政治和外交手段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和該死的鴕鳥心態—《至暗時刻》影評
一日一杯:丘吉爾(Churchill)

TAG:演技 | 可愛 | 成就 | 丘吉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