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各朝女子服飾的演變 (轉)

中國古代各朝女子服飾的演變

【摘要】一部人類服飾演化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類文化發展史。服飾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成果,它既是物質文明的結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從三皇五帝到清朝的幾千年間,中華民族憑藉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發展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自己博大精深的獨特的完備的服裝體系,其中又以女子服飾也最為多變。

【關鍵詞】中國各朝代女子服飾特點

前言:

中國民族服飾以色彩鮮明、技藝精巧、風格獨特而著稱。各民族的服飾,風格款式迥然不同,反映了各個民族的審美情趣,這可以從人們日常的穿戴和習俗禁忌中表現出來。概括來說,漢族服飾細緻中體現著傳統禮教;北方少數民族服飾表現出渾厚質樸,威武粗獷;西北少數民族卻奔放瀟洒,凝重簡約;西南少數民族則秀麗多姿,豐富多彩。每個民族的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生產方式和藝術傳統等特點,無不體現在衣冠服飾上。

一、中國各朝各代女子服飾發展的原因

1、中國古人的服飾審美意識深受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天人合一」的哲學觀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為深遠的本質之源,這種觀念把各種藝術品都看作整個大自然的產物,從綜合整體的觀點去看待工藝品的設計,服飾亦不例外。

2、中國古代等級制度森嚴,為鞏固自身地位,統治階級把服飾的裝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裝除能敝體之外,還被當作分貴賤,別等級的工具,是階級社會的形象代言人。就如在一定時期內,某種顏色附於某種服飾而獲得了代表某種地位和身份,在中國,幾乎每個朝代都有過對服飾顏色的相關規定。

3、一定經濟基礎上形成的意識形態也直接影響到了服裝的審美思想。春秋戰國時期,由於七雄爭霸,各自為政,造成了百家爭鳴學術論戰,不同派別的意識形態滲透到服飾美學思想中產生了多種的審美主張。譬如在中國歷史上經濟、政治最為混亂的年代——魏晉,文人意欲進賢又不得,只得自我超脫,除沉迷於酒樂之外,就是在服飾上尋找宣洩,以傲世為榮,故而寬衣大袖,袒胸露臂,披髮跣足,以示不拘禮法。

二、中國古代各朝女子服飾的特點

1、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從先秦時期我國古代服制開始建立,對以後各個歷史朝代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華夏族服飾的特點是上衣下裳,寬衣博帶,「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實際是裙,而不是褲。春秋戰國時期的女子服飾以深衣為主。深衣是將過去上下不相連的上衣和下裳連屬在一起,上衣下裳分開來裁併在腰節處縫和為一體,它的下擺不開衩口,而且將衣襟接長向後擁掩,然後用腰帶系扎,其襟裾隨身體纏繞稱為曲裾,所以這種深衣叫做曲裾式深衣。

2、秦漢時期(公元前221-220年):秦漢女子仍以深衣為尚,只是衣襟纏繞層數增加,衣擺寬度增加,穿此種深衣,腰身要裹得很緊,用帶子束住。深衣以後出現了一種上下連裁的服裝—袍。到漢代袍服可以穿在外面,演變成一種寬袖外衣。漢代婦女還喜歡穿襦(一種短衣,常與長裙配穿)裙,上襦下裙,上孺較短僅到腰際,裙較長。

3、魏晉南北朝時期(220-581年):這時候的女子服飾大體上還是承襲秦漢舊制,以襦、衫、裙為主,也以大袖衫為尚,流行上襦對襟(開衫),裙一般是裙腰高,上衣短,衣袖窄,下裙長。

4、隋唐時期(581-907年):隋唐時期,中國由分裂而一致,由戰亂而波動,經濟文明昌盛,服飾的開展無論衣料還是衣式,都出現出一派絕後絢爛的現象。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普通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細長的覺得。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開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變化。隋唐女子好裝扮。從宮廷傳開的「半臂」,有對襟、套頭、翻領或無領式樣,袖長齊肘,身長及腰,以小帶子當胸結住。因領口嚴懲,穿時裸露上胸。在這段時期內,一般人是穿白色圓領的長衫,低下階層穿的是用麻、毛織成的「粗褐」。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圓領或交領短衣,高腰拖地的長裙,腰上還系著兩條飄帶。唐代的女裝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長圍巾。還有特別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長衫外面。唐代初期的婦女還喜歡穿徂領的小袖衣、條紋褲、繡鞋等西域式的服裝,她們的頭上還戴著「冪離」、「帷帽」。隋唐的女裝,以紅、紫、黃、綠四種顏色最受歡迎。

盛唐時期的女俑已由初唐的清秀型向豐腆型轉變,反映出審美觀念發生了變化。隨而婦女服裝的衫袖和長裙日漸加寬。由於紡織、刺繡和印染工藝的發展,服裝的色彩、紋飾及做工也日益精美華貴。至中晚唐時期,大袖寬衣、多褶闊裙成為時裝。雖然數代皇帝多次下詔限制衫袖和裙幅的寬度,卻屢禁不止。女裝男性化是唐代社會開放的表現之一,女子著男裝是唐朝,尤其是盛唐時期流行的習俗,無論尊卑,皆為時尚。其形象多為頭戴襆頭或胡帽,身著圓領袖衫,足著烏皮六縫靴,腰系革帶,看上去與男子無異。

女服服飾包括:

大禮服:1褘衣:最隆重的大禮服。2褕翟:皇太子妃最降重的大禮服。常禮服:1青衣:皇后禮見皇帝時穿著的。2朱衣:皇后宴見賓客時穿著的。3鈿釵禮衣花釵禮衣:歸嫁禮服。

5、兩宋時期(960-1279年):宋代的女裝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褙子是一種衣身下沿至足,袖子加長,腋下開衩,即衣服前後片的側縫不縫合的衣服,很像現在的背心,褙子的領口和前襟,都綉上漂亮的花邊。

女服服飾:1禮服:其服色大致與唐代相同。2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長裙、霞帔為常服。

6、元朝時期(1206-1368年):元代是由蒙古人統治,所以元代的服飾也比較特別。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髮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7、明朝時期(1368-1644年):貴族婦女服飾都有具體規定,從皇后、皇妃到命婦(嬪妃、受封的貴婦)皆有冠服。鳳冠霞帔是明代婦女的禮服,是后妃在參與祭奠等嚴重儀式時運用的服飾。整個冠上綴著龍鳳,搭配霞帔一同穿著。而明代日常女子服裝以衫、裙、襖、褙子、比甲為主。褙子較流行,直領、對襟、小袖為平民之服。另外,一種對襟、無袖,左右兩側開衩的上衣——比甲,在宋元之後漸流行,而在明代成為婦女日常之服。這種比甲從形式上看與隋唐的半臂有著淵源關係,清朝馬甲也由此發展而來。

8、清朝時期(1616-1644年):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乾隆帝亦屬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識到,是承襲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論,而不必是外觀形式,方能傳國長久。乾隆朝制定詳細的冠服制度,並圖示說明,以後子孫也能「永守勿愆」。滿族婦女平時多穿長袍,下可掩足,右衽,袖口平而較大,袖端,衣襟,衣裾鑲有彩色緣邊,領有高有低,無領則以圍巾繞領;她們穿的旗袍,早期是寬寬大大的,後來才變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們的鞋子很特別,是一種花盆式的高底鞋。至於漢族婦女的服飾,則和明代差不多。女服服飾:1朝服:皇后的朝服則是朝裙、朝袍、朝褂,三件方為一整體。2吉服:由外褂與袍組成。3滿族婦女一般都穿長度到腳的寬長袍,外面再罩一件像背心的坎肩;坎肩又叫馬甲。

三、總結

縱觀中國古代服飾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各朝各時期中國古人審美意識對服裝的影響,服裝從最早的功能性——遮羞、敝體,經過歲月的流逝與歷史的演變,從等級制度的代言人,到後來標榜個性的象徵物,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歲月。了解傳統服飾文化,也是從一個側面了解我國的歷史,了解我國的發展,了解世界的脈搏。

【參考文獻】

《中國服裝史》《中國古代審美思想》《六朝美學》《現代美學體系》

《服裝藝術造型設計》


推薦閱讀:

中國女人找老外男友?聽聽有經歷的女生怎麼說(圖)
戛納開幕中國四美美成一片,范爺贏得雲淡風輕,李宇春帥氣示人!
搞笑GIF:中國大學裡面的女生宿舍,杠杠的,任何國家不能比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80)
閻肅,敢問中國音樂路在何方?

TAG:中國 | 服飾 | 女子 | 古代 | 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