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之邦最後的固執 馬嘎爾尼訪華始末

時間:2007-07-12禮儀之邦最後的固執馬嘎爾尼訪華始末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

盛清時期的避暑山莊「一座山莊,半部清史」。山莊指避暑山莊,它從1703年開始建造,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清帝曾在此多次接見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節,這裡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在清史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是清王朝興衰的一個縮影。乾隆五十八年,這一年,英國第一個派到中國的使團由馬嘎爾尼率領浩浩蕩蕩的來了,乾隆決定在避暑山莊接見馬嘎爾尼,就安排在萬樹園。《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記載,1793年,已經戰勝荷蘭取得世界霸權地位的英國,派其駐俄公使馬嘎爾尼為特使,在承德面見乾隆。馬嘎爾尼在其《紀事》中寫道:「中國自滿洲韃靼佔領以來,至少在過去一百五十年里沒有進步,或者更確切的說反而倒退了。」「滿洲人打仗愛用弓箭,當我告訴他們,歐洲人已放棄弓箭而只用來複槍打仗時,他們愕然不解,認為在賓士的馬上射箭,比站在地上放槍豪邁。」馬嘎爾尼如此揶揄事出有因。他在這次對中國的訪問中所遇到的困難超乎他的想像。雙方都站在以各自為中心的世界的重心。一方是千年以來的自認為的世界中心的清朝;另一方則是世界的新貴,籍著地理上的巨大發現與同時帶來的視野與觀念,理性與科技的巨大突破,將在世界上繼續稱雄一個多世紀的新興海洋帝國。雙方都試圖將自己的觀念準則強加於人。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王思治先教授在百家講壇欄目中詳細講述了這段外交風雲。當時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於對外貿易限制在廣州一個地方,一口通商,而且實行行商制度,外國商人到了中國來做買賣的時候,來貿易的時候都必須住在行商裡頭,不能和中國商人直接交易,必須通過行商。這對於急於要打開中國門戶的英國人來說遠遠不夠,因此英王派下一個最高的政府團,到中國來,跟中國的最高當局,跟皇帝直接談判,希望中國能夠把天津、舟山、寧波等這些地方都開放成通商口岸,而且提出一些有關通商的這樣一些條件,以及要求。當時西歐人對中國人了解很少,認為是一個神秘的東方大國,在亞洲也很強大。因此這個特使他要經過很嚴格地挑選,馬嘎爾尼是駐俄國的公使,被認為和外國宮廷打交道多年,有豐富的經驗。馬嘎爾尼帶了大批的當時的禮物,當時科技比較先進的一些禮物,有天體運行儀,有地球運行儀等歐洲當時近代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禮物。其中特別帶了一艘軍艦,這一艘軍艦是英國當時最先進的軍艦之一,把這個禮物送給乾隆的時候,特別附了一個說明書,介紹獅子號。說明書上怎麼寫的英國呢?說是英國歐洲頭等強大的海上國家,海軍特彆強大,被稱為海上之王,英國是海上之王,現在特使所乘的這個座船獅子號,它的模型奉獻給中國的皇帝,這個上邊有英國最先進的火器、火炮,它的每一個細微部分,乾隆都可以從這個軍艦上看見英國這個戰鬥力,就是對中國有一點吹噓它的軍事力量,想在軍事上給中國一個威脅。乾隆知道英王派出這樣一個使團就非常重視,當時負責談判的是和珅,和珅堅持要行三跪九叩大禮,和珅一定要按照中國的禮節,英國人堅決反對,英國人說如果行三跪九叩大禮,就表示英國成了中國的臣子了,臣服於中國了,英國不可能臣服於中國,所以絕對不能行三跪九叩大禮,中國不也讓步,雙方僵持不下。最後的協商結果是馬嘎爾尼在覲見的時候行的是單膝下跪禮,免去三跪九叩。8月10日乾隆在萬樹園接見馬嘎爾尼。這次訪華並沒有給馬嘎爾尼帶來滿意的結果。英國對代表理性主義工業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但在乾隆朝中高級官員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內閣對馬嘎爾尼的所有請求概不答應,並在結束祝壽典禮後一再催促使團起程歸國。最後馬嘎爾尼使團除了帶著一堆乾隆帝賜予的無用賞賜經廣州入海外,一無所獲。西方人心中關於中國形象最後一點崇高崩塌了。史學界一些觀點認為這樣的結局造成了1840年的鴉片戰爭。中國在鴉片戰爭後被迫五口通商,以及一系列條約,而這些都是半個世紀前英國特使馬嘎爾尼來華提出的要求。朱學勤在《從馬嘎爾尼訪華到中國加入WTO》一文中對此事有精闢論述。他認為天朝體系和英國人開始搞的條約體系,是當時東西方兩個「世界體系」。滿清上下自滿於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馬嘎爾尼退讓,但只能以單腿下跪為限。「也不知道是少跪了哪一條腿,總之是鎩羽而歸,而中國則與當時正處於雛形的『WTO』失之交臂。乾隆「聖恩眷隆」,只看重使團中最小的一個成員十一歲的斯通,曾把這個虯發碧眼的西崽喚上龍膝撫弄,驚異不已。四十八年後,斯通參加英國議會有關是否與中國開戰的投票,毫不猶豫投下了贊成票。他的理由是:中國聽不懂自由貿易的語言,只聽得懂炮艦的語言。從此有了令中國屈辱不已的鴉片戰爭。羅素關於磕頭事件的觀點:「當我們不把磕頭當作一件可笑的事情時,我們才能真正了解中國」。清華大學歷史系前主任蔣廷黻總結了這一段歷史,他的話言簡意賅:「1840年以前是我們對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後是人家對我們不公正。」
推薦閱讀:

長大了,多學幾句禮貌用語,別鬧出笑話,失了禮儀「非常經典」
舞會禮儀知識
社交禮儀之自我介紹
舞會著裝禮儀
經典著裝禮儀

TAG:禮儀 | 固執 | 禮儀之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