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種類,辨證大於治療 

素問·咳論篇

《黃帝內經》素問·咳論篇,對咳嗽的辨證有著詳細、具體的記載,咳嗽痰多,兩脅下痛,或心痛,咽腫喉痹,肩痛甚或腰背痛等等癥狀,都有其根源。

內經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那麼這些咳嗽怎樣鑒別呢?不同的情況導致的咳嗽,會有不同的癥狀。

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

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那麼六腑咳嗽的癥狀如何?是怎樣受病的?

內經云: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

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

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

大腸咳狀,咳而遺矢。

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

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

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辨證尋根

我們了解了「五臟六腑皆可令人咳」,那麼一旦咳嗽了,就要尋其根源,知道是哪個臟腑受了病,這樣才能選對藥物。藥物是糾偏的,是幫助身體恢復動態平衡的。

曾經有一個女孩兒,她咳嗽、痰多,去醫院治療,吃了各種藥物,兩個多月都不見好,整個人身心疲憊。他來我們這裡做健康諮詢。我們發現她是脾虛、脾濕,中醫認為「脾是生痰之源,肺是儲痰之器」,所以直接給她健脾祛濕,去除生痰之源,她的咳嗽好了。

下面列舉一些藥店就可以買到的中成藥,以供參考。

肝咳可以吃止咳桔紅丸,咳中帶血可用枯紅丸加荷葉丸;

如果脾胃咳,胃火熏蒸,可用二母寧嗽丸;

如果是嗓子癢咳,肺胃熱盛,可用羚羊清肺丸。

如果咳從胸中出,吐黃痰,足是風寒閉肺,用通宣理肺丸。

肺陰受傷,乾咳,鼻子出氣燙,用養陰清肺丸。

如果腎陰不足,導致的咳嗽,可用知柏地黃丸。

大腸咳,可用清肺抑火丸。

如果三焦熱盛造成的咳嗽可用三黃片。

☆ 文中例舉的中成藥,雖均為經典成方,仍需辨證後使用。


推薦閱讀:

在學校里人緣不好,沒有朋友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人緣不好,求分析如何改變?
人緣好的人是不是更容易感受到孤獨?
咳嗽的艾灸療法

TAG:治療 | 咳嗽 | 人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