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是2016美國總統大選的輸家?

誰會是2016美國總統大選的輸家? 經略網刊 李岩 2016-10-27 14:07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已經到了衝刺階段了,少數族裔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之一。在各大媒體甚至諸多以保持中立著稱的媒體都明確支持希拉里、川普被主流媒體頻繁炒作其種族歧視言論和下流音頻事件的時候,為什麼仍有諸多少數族裔、包括黑人和阿拉伯族裔對川普表示支持?

從美國主流媒體的報道內容和傾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條明顯的分界線。美國的主流媒體絕大部分都支持希拉里,比如NBC、CNN、ABC、《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而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家媒體在為川普宣傳造勢,比如FOX新聞等。絕大部分主流媒體的民意調查結果都在反覆顯示希拉里以或高或低的比例領跑川普。根據上述主流媒體所報道的民調顯示,支持川普的選民大約只佔不到四成;然而,如果民調真實,川普何以從初選階段一路領先地甩掉共和黨陣營的其他候選人贏得該黨提名?希拉里又為何不是在主流媒體的一片叫好聲中以「躺贏」的姿態面對川普,而是絲毫不敢懈怠地指責甚至是人身攻擊川普呢?

因此,筆者發現兩個事實:

第一,美國的主流媒體所顯示的民意絕對不是現實民意的全部。美國民眾對從主流媒體獲取信息的依賴性已經大大降低,而是更多從臉書、推特和Youtube等網路媒體獲得信息和表達意願。有網路投票顯示,川普的支持率往往高達70%或以上。如果說當年網路媒體是奧巴馬贏得選舉的重要平台,2016年這裡成為川普贏得大量川粉的領地。並且,川普到各州演講的頻次遠遠超過希拉里,在各地演講集會的參與人數也超過希拉里——正是這些主流媒體忽略不計的現實民意,迫使希拉里選舉團隊不得不採用地毯式宣傳攻勢。

一方面是主流媒體圍繞川普的歧視女性和歧視少數族裔大做文章,另一方面是反覆利用郵件、簡訊和招募志願者等方式進行選舉動員。筆者在分別註冊希拉里和川普的個人競選網站後,每天都收到希拉里團隊的宣傳或募資的簡訊,每周也都會收到宣傳郵件或號召捐款的郵件,卻遲至最近幾天才收到來自川普競選團隊的郵件,但仍沒有任何簡訊宣傳。不僅如此,希拉里的團隊還打電話來邀請筆者去做競選活動的志願者,為希拉里拉選票。

第二,美國的主流媒體並沒有意願客觀全面地顯示現實民意。基於上述現實民意和網路民意,不難看出美國的主流媒體「一邊倒」背後的「資本-政治」精英利益鏈條在作祟。不過,這種被川普反覆批評的建制派與媒體的捆綁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總統大選本身也暴露出這種利益捆綁正在遭受反噬。

2016年4月18日美國新聞學會公布的調查顯示,同科學機構、宗教組織的可信度相比,只有6%的美國民眾信任大眾媒體。2016年7月7日,皮尤研究中心所做的「現代新聞消費者」的調查表明,只有18%的大眾非常信任全國性的新聞機構,而且74%的成年人認為新聞機構在報道政治和社會問題時有偏見,87%的共和黨人更加認同這一觀點。蓋洛普諮詢公司2016年9月14日公布的調查結果指出只有32%的美國人極其信任大眾媒體的報道,而其中僅有14%的共和黨人相信媒體的報道。這三個調查都表明美國民眾對媒體的信任度是非常低的,尤其在共和黨人對於新聞媒體的信任度過低這一點上,皮尤研究中心和蓋洛普諮詢公司所做的調查數據幾乎一致。

儘管公信力低,掌握話語權的美國主流媒體彰顯自己客觀公正的法寶之一就是凸顯自己的政治正確性,即大量報道少數族裔的痛苦處境——身份認同困境、貧富懸殊問題、公民權利不健全等——通過揭開美國身上的傷疤來博得不遮蓋社會問題、承擔社會責任的美名。但是,報道了少數族裔的問題不代表解決了少數族裔的實際問題,紙上表達的再多同情並未推動實際變革。

美國歷史學家南希·伊森伯格撰寫了《白種垃圾》一書,打破了「美國人幸運地沒有重蹈英國覆轍,免於階層固化」的神話。政治學學者馬丁·吉爾森和本傑明·佩奇對約1800份政策提案的研究表明,只有最富有的10%的美國人支持的那些提案最終變成了法律,富人對政治的主導導致了剩下的所有美國人對政策與法律制定的實際參與權都被剝奪了。

此外,主流媒體們經常站在道德制高點來關注非裔美國人遭到不公平對待的問題。即使是在黑人總統奧巴馬在任期間,黑人的處境並沒有太大的改善,更遑論期間黑人遭到警察槍殺而引起的多次反種族歧視的大遊行和大示威。奧巴馬在競選拉票時的諸多承諾並沒有轉化成即任後的實際政策,2008年那場「美國夢」的狂歡在8年之後只剩下對所謂民主、道德和夢想的一聲嘆息乃至憤怒。

嘆息之下,大眾對於媒體必然走向不信任;這種不信任使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在乎媒體報道了什麼,更不會因媒體的傾向是什麼而左右其判斷,於是轉向網路平台與社交媒體——這是主流媒體不願意報道的民意,卻是美國總統大選自身不可能掩蓋的民意。

日益沉重的中產階級負擔、實際低迷的就業市場、越發緊張的種族衝突、每況愈下的社會治安……加劇了民眾,當然也包括大量的少數族裔對民主黨政府的失望。既然8年之後的奧巴馬政府並沒有帶給美國以「改變」,何不換一個試試,反正也不會更糟糕了。因此在川普的競選集會上,不時能看到非裔美國人的面孔,以及佔了一定數量的「黑人支持川普」的標牌。如果連素來有支持民主黨傳統的黑人,都來給川普站台,可想而知有多少就業艱難、生活每況愈下的白人中下階層和懷揣著靠個人努力來實現「美國夢」卻發現精英霸權壓制機會平等導致夢想破滅的移民在背後支持川普,以尋求在這個「比差」的時代挖掘一種較好的可能。

任何事物都有其雙刃劍,主流媒體掩蓋這部分現實民意,被掩蓋的現實民意也正在拋棄所謂的主流媒體。其結果不過是彰顯了這些媒體被「資本-政治」精英集團掌控的事實,以及它們自己戳破了所自稱的公平客觀性的謊言。它們試圖控制社會輿論,由它們來決定為誰說話、誰能說話以及說什麼話。放在此次總統大選的現實中,情況就會變成這樣——誰公開說自己支持川普,誰就會被這些媒體扣上「政治不正確」即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等的帽子。主流媒體不僅不是自己口中的彰顯社會正義的利劍,反而成了消滅反對言論的毒劍。

這不僅折射出美國社會的主流媒體和底層社會之間存在的文化斷層和話語斷層,更反映出此次總統大選所代表的不同社會群體和社會價值之間的巨大鴻溝。川普堅決摒棄「費解的腔調」和「政治正確的原則」,抓住了美國中低社會階層強烈改善自身處境、追求優裕生活的渴盼,在競選中主張用「美國主義」替代「全球主義」,強調美國的經濟發展和就業機會的增加,表達出這一階層的呼聲。

少數族裔、尤其是非裔美國人佔據了底層美國人口的相當部分,在精英階層決定美國文化走向和話語權的社會背景下,一部分非裔美國人視川普為一股反抗建制派的強大力量。他們當然不認同川普的種族歧視言論,但他們更看重的是川普那種政治局外人的坦誠形象。

川普的支持者們,不過是希望藉助川普的力量來反抗那些高高在上的建制派精英們——無論是一本正經的職業政客,還是貌似公正的新聞媒體等等。咆哮的川普的背後體現的是焦灼不安的美國民眾在憤怒中尋找願意為其表達訴求的領袖。川普在競選賽程快到終點時,強化符合中低社會階層的宣傳,淡化了種族問題。他的這些主張引起了美國眾多中低階層人民的共鳴,包括白人、亞裔、黑人、阿拉伯裔族群以及古巴裔等,這種共鳴使他們的階層認同超越了自己的族群身份認同。

最後一次總統辯論之後,川普一反之前低俗無恥、死纏爛打的辯論風格,收起玩世不恭、無賴離譜的一面,而是以旋風般的速度在各州巡迴演講——不僅展現其精力旺盛(與希拉里的身體狀況堪憂相對照),還在演講中表現出沉穩有感染力的颱風、塑造正直和勇敢無畏的個人形象、表達對美國社會的責任感和改變美國的決心。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川普在葛底斯堡演講的最後宣誓這是自己對選民的承諾,但同時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他對現任政府的宣戰詞。川普提出了「百日新政」,即他就任總統第一百天內要完成的任務,包括強行限制國會議員的任期、消除政治腐敗、允許建設關鍵能源基礎設施項目、保障就業及創造就業機會、廢除奧巴馬醫療保健計劃等具體的施政方案。

主流媒體們的大肆炒作形成了川普鐵杆選民更加忠實的反效果。那麼,川普的這一承諾和宣戰之後,搖擺選民有可能被其豪言壯語所感動嗎?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也因這一情況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川普和希拉里誰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呢?

答案是,不管誰笑到最後,有一個肯定的輸家——那就是所謂主流媒體的公信力!


推薦閱讀:

美國總統是如何推銷普適價值的?
為當美國總統這兩位老人有多拼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子女們為什麼都很優秀?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實行了怎樣的中東政策?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TAG:美國 | 美國總統 | 總統 | 大選 |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