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原文及其全文翻譯(三十五)

【原文】10·11雖疏食菜羹(1),瓜祭(2),必齊(3)如也。【注釋】(1)菜羹:用菜做成的湯。(2)瓜祭:古人在吃飯前,把席上各種食品分出少許,放在食具之間祭祖。(3)齊:同齋。【譯文】 即使是粗米飯蔬菜湯,吃飯前也要把它們取出一些來祭祖,而且表情要像齋戒時那樣嚴肅恭敬。

【原文】10·12席(1)不正,不坐。【注釋】(1)席:古代沒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鋪於地面的席子上。【譯文】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原文】10·13鄉人飲酒(1),杖者(2)出,斯出矣。【注釋】(1)鄉人飲酒:指當時的鄉飲酒禮。(2)杖者:拿拐杖的人,指老年人。【譯文】 行鄉飲酒的禮儀結束後,(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後自己才出去。

【原文】10·14鄉人儺(1),朝服而立於阼階(2)。【注釋】(1)儺:音nuó。古代迎神驅鬼的宗教儀式。(2)阼階:阼,音zuò,東面的台階。主人立在大堂東面的台階,在這裡歡迎客人。【譯文】 鄉里人舉行迎神驅鬼的宗教儀式時,孔子總是穿著朝服站在東邊的台階上。

【原文】10·15問(1)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2)。【注釋】(1)問:問候。古代人在問候時往往要致送禮物。(2)再拜而送之:在送別客人時,兩次拜別。【譯文】 (孔子)託人向在其他諸侯國的朋友問候送禮,便向受託者拜兩次送行。【評析】 以上6章中,記載了孔子舉止言談的某些規矩或者習慣。他時時處處以正人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盡量符合禮的規定。他認為,「禮」是至高無上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那麼,一投足、一舉手都必須依照禮的原則。這一方面是孔子個人修養的具體反映,一方面也是他向學生們傳授知識和仁德時所身體力行的。

【原文】10·16康子饋葯,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譯文】 季康子給孔子贈送藥品,孔子拜謝之後接受了,說:「我對藥性不了解,不敢嘗。」

【原文】10·17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譯文】 馬棚失火燒掉了。孔子退朝回來,說:「傷人了嗎?」不問馬的情況怎麼樣。【評析】 孔子家裡的馬棚失火被燒掉了。當他聽到這個消息後,首先問人有沒有受傷。有人說,儒家學說是「人學」,這一條可以作佐證材料。他只問人,不問馬,表明他重人不重財,十分關心下面的人。事實上,這是中國自古以來人道主義思想的發端。

【原文】10·18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1),必熟而薦(2)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注釋】(1)腥:牛肉。(2)薦:供奉。【譯文】 國君賜給熟食,孔子一定擺正座席先嘗一嘗。國君賜給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給祖宗上供。國君賜給活物,一定要飼養起來。同國君一道吃飯,在國君舉行飯前祭禮的時候,一定要先嘗一嘗。【評析】 古時候君主吃飯前,要有人先嘗一嘗,君主才吃。孔子對國君十分尊重。他在與國君吃飯時,都主動嘗一下,表明他對禮的遵從。

【原文】10·19疾,君視之,東首(1),加朝服,拖紳(2)。【注釋】(1)東首:頭朝東。(2)紳:束在腰間的大帶子。【譯文】 孔子病了,國君來探視,他便頭朝東躺著,身上蓋上朝服,拖著大帶子。【評析】 孔子患了病,躺在床上,國君來探視他,他無法起身穿朝服,這似乎對國君不尊重,有違於禮,於是他就把朝服蓋在身上。這反映出孔子即使在病榻上,也不會失禮於國君。

【原文】10·20君命召,不俟駕行矣。【譯文】 國君召見(孔子),他不等車馬駕好就先步行走去了。

【原文】10·21入太廟,每事問(1)。【注釋】(1)此章重出。譯文參見《八佾》篇第三之第15章。

【原文】10·22朋友(1)死,無所歸,曰:「於我殯(2)。」【注釋】(1)朋友:指與孔子志同道合的人。(2)殯:停放靈柩和埋葬都可以叫殯,這裡是泛指喪葬事務。【譯文】 (孔子的)朋友死了,沒有親屬負責斂埋,孔子說:「喪事由我來辦吧。」


推薦閱讀:

《百家姓》原文及注音(1)
千金難買的楊公風水名著——《天玉經》原文
錦瑟原文、翻譯及賞析
峨眉十二庄釋密-周潛川-原文
弟子規原文及譯文

TAG:翻譯 | 論語 |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