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化忘了階級 宗教化就是必然 ——巴列維時代的伊朗不值得讚美

世俗化忘了階級 宗教化就是必然 ——巴列維時代的伊朗不值得讚美

來自專欄故事不多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伊朗和阿富汗過去如何世俗化,如何先進的論述相當不少。在這些文章裡面,當年的伊朗是這樣的:

這樣的:

所以他們感嘆,伊朗女性用自己的革命和奮鬥,剝奪了孩子穿泳裝和迷你裙的自由。然而,老照片里的短裙和現代化生活真的能代表巴列維時代的伊朗么?

1巴列維的美麗新世界

必須承認,藉助戰後的第一波石油開發,巴列維國王的確有一套現代化方案, 1963年開始的「白色革命」包含十二項改革計劃。

1.廢除佃農制,凡是大地主佔有的土地,均應重新分配給農民所有。

2.全部森林屬於國家所有。

3.將所有政府經營的工業企業出售給合作社和個人。

4.這些出售的企業所獲利潤,應由勞資雙方分享。

5.修改選舉法,準備實行普選,特別是婦女都要參加普選。

6.要建立一支知識分子大軍,凡是應服兵役的高級中學畢業生,均可擔任教師。

7.要建立一支由各科醫生所組成的衛生工作者大軍,到農村去進行免費醫療工作。

8.要建立一支促進農業發展的大軍。

9.在所有的農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

10.全部水利資源屬國家所有。

11.制定全國性城鄉建設的規劃。

12.改組所有政府機關,行政權力下放,並全面改進國民教育。

看上去非常美好是吧?成果也非常顯著:

1962年伊朗全國只有6000台拖拉機,到1977年達到了53000台,農業基本實現機械化,1961年化肥使用量3.2萬噸,1977年達到了68萬噸,糧食產量從444萬噸增加到了641萬噸。工業年增長率15%,煤炭產量從29萬噸增長到90萬噸,鋼鐵產量從3萬噸增加到28萬噸,水泥產量從140萬噸增加到430萬噸,汽車產量從7000輛增加到11萬輛,發電量從5億度增加到155億度,企業固定資產從1510億里亞爾增加到了10750億里亞爾。國民生產總值從104億美元增加到了510億美元。

這看著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國家,一切都那麼美好:

1956年,伊朗總人口1900萬,而城市人口只有600萬,到1976年人口增長到了3370萬,城市人口增加到了1590萬,20年時間,幾乎增加了1000萬人口,1967年到1976年平均每年進城33萬農民。人口超過5萬人的城市,從29個增加到45個,62%的城市人口生活在19個超10萬人的大城市。

巴列維時代的婚禮

照片裡面美好的場景似乎在走近每一個伊朗人。

然後,霍梅尼一聲大喊,巴列維的美麗新世界就沒了 (°ー°〃),難道霍梅尼真有天賜神力?

2少數服從多數

不是霍梅尼戰勝了巴列維,而是整個伊朗戰勝了一部分德黑蘭。無論是前面列舉的現代化數據,還是前面的短裙照片,在巴列維時代,都很難在首都之外體會到。德黑蘭只有全國15%的人口,卻佔有了全國一半以上的醫生。1977年,霍梅尼奪權之前兩年,鄉村地區嬰兒死亡率達到了千分之120,也就是八個嬰兒要死掉一個。在德黑蘭平均每10個人擁有一部汽車,而在其他地區平均90個人才有一部汽車。1971年農村消費還佔總消費的1/3,到了1978年就只剩下19%了。在底層看來,經濟增長並不意味著富裕和自由。

拋開城鄉差異不論,城市貧民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裡去。最窮的17%人口只佔有1%的收入,一半的德黑蘭市民擠在50處棚戶區,我猜他們也不是很在乎穿超短裙和看進口電影的權利。所以,典型的巴列維時代伊朗並不是那些些露大腿的有閑階級美女,而是下面這種生活在現代化生活邊緣的青年。

霍梅尼是保守宗教領袖不假,但從傳播學來說,他更是電子傳播時代的新媒體人物。他通過無線廣播,對伊朗的每個貧困鄉村揭示社會矛盾,拋出宗教宣傳。而巴列維雖然推行現代和和世俗化,但社會基礎只在德黑蘭的部分街區,輸給霍梅尼不冤枉。

伊朗在巴列維時代的經濟增長,並未體現於各經濟部門均衡地提高效率,而是強烈依賴石油產量增長,以及油價攀升帶來額外利潤,這些收入大多集中在伊朗中央政府,也就是巴列維王室手裡,再從王室手裡流向社會。

巴列維本人可能有也考慮過向全民輸送一些利益,但是巴列維王朝並不是一個伊朗本土王朝,而是1925年僱傭軍兵變推出來的哥薩克軍閥,力量集中在德黑蘭附近,核心統治集團很小,不得不向各層官僚體系分肥,所以大多數伊朗人並未體會到福利明顯提升。那些穿西式服裝,使用現代化消費品還能拍照留念的人群,在大多數伊朗人看來是社會矛盾的體現和物價上漲的原因,而不是社會進步的希望。

3 不折騰不會死

如果說暴增的財富帶來的只是社會衝擊,因此激發的不靠譜經濟計劃就是巴列維自己作死了。和,1973年10月份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歐佩克決定把原油價格從3.011美元增加到5.119美元,12月再大幅度提升到11.651美元,世界石油危機爆發,而伊朗的石油收入隨之暴漲。1972到1973財年,石油收入只有28億美元,1973/74財年增長到46億美元,1974/75財年暴漲到178億美元,財政收入從73/74財年的68億美元增長到74/75財年的206億美元。73/74財年赤字還有3億美元,74/75財年開支雖然翻了一倍多,盈餘37億美元——70年代中國著名的「四三計劃」技術引進方案只有43億美元。

天降橫財之下,巴列維要求擴大投資,大幹快上,20年內建成世界第五大工業大國。財政官員腦子還比較清楚,知道石油收入不可能無限制擴張,所以最初的計劃只是要求投資增加141%達到37300億里亞爾。巴列維雄才大略,大筆一揮變成了46980億里亞爾,規划了25%的經濟增長率。同時期伊朗還從美國買了最高檔的F-14戰鬥機和基德級驅逐艦——不光要做世界第五大工業大國,還要做世界前五的軍事強國。

最後這批船成了台灣的依仗

但是伊朗根本不具備如此大規模建設的條件,僅僅是因為港口卸載緩慢,就讓伊朗在1974/75年度為貨船滯期賠付了10億美元罰金。更可怕的是,因為規模過大,這些企業都變成了半拉子工程,消耗了巨額資金,給經濟帶來好處的時間點卻不斷向後推。

所以,伊朗落實計劃的的第一年財政赤字203億里亞爾,第二年暴增到2497億,之後穩定在千億以上。同時,1970年到1974年,物價指數從100上升到126,1975年飆升到160,1976年飆升到190。1977年的通脹率達到了60%。同時,後由於投資攤子太大,很多項目臨時下馬,造成失業率從1974年的1%飆升到1977年的9%。高失業和高通脹並存,經濟問題和腐敗疊加, 「現代化」對這一代伊朗人來說不算什麼好消息。

更何況巴列維王朝時刻不忘用行動提醒大家,社會矛盾的根子在頂層。

巴列維第三任妻子法拉赫皇后,加冕皇冠有1469顆鑽石,36塊綠寶石,105串珍珠和36粒美玉,窮奢極欲,比英國女王還闊氣。這還不說英國女王的王冠是反覆利用的老古董,不像法拉赫直接定做的一次性用品。1971年巴列維為了掩飾自己的政權來自哥薩克僱傭兵,搞了個莫名其妙的波斯帝國建國2500周年大慶典,花了兩億美元(相當於現在80億美元以上),舉行史上最大狂歡盛會,為此專門從巴黎馬克西姆餐廳調了165名廚師烹制各種豪華法式大餐。這些新聞和德黑蘭的「現代化」生活一起,把伊朗人推向正視社會矛盾的霍梅尼。

4 普遍規律

1979年,巴列維王朝被伊朗人拋棄。伊朗人放棄了讓女兒穿迷你裙的自由。但是在二十幾年時間中,他們獲得了相對公平的福利政策,能在石油美元中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德黑蘭之外的城市也開始獲得投資。對他們來說,霍梅尼也許很糟糕,但是至少不會比巴列維更糟糕。可以說,霍梅尼的權威,很大程度上來自巴列維王朝的折騰。

霍梅尼回國

巴列維和霍梅尼聯手製造宗教化社會的合法性,這並不是伊朗的特例。很多伊斯蘭國家的現代化過程被很小的利益集團主導,結果現代化的福利只存在於遠景規劃,貧富差距和社會動蕩的成本卻立刻被推到了普通人面前。城市的世俗化現代化生活越耀眼,未來的宗教回潮就越猛烈。

比如說,凱末爾在一戰後主導了土耳其的世俗化,但是由於西部沿海地區工業化和腹地農業社會的衝突,凱末爾死後12年,反世俗化政黨就上台。之後幾十年,世俗化力量都只能依靠兵變才能執政。現任總統埃爾多安過去反覆被軍政府抓捕、取締,黨名都改了好幾次,最後還是成功碾碎軍政府,實現了政教一體化。

與之類似的還有敘利亞,巴沙爾家族在倡導世俗化的同時,自身卻依賴阿拉維部族搞軍事統治,讓全國人民都看到了統治集團的腐敗和封閉,連isis相比都不算太差,結果就是國家持續動蕩。

前天本工作室《智子之心》分析台灣慈濟基金會的崛起,也展示了國民黨主導現代化和基層宗教泛濫的關聯。

總之,現代化應該是一場全社會參與,全社會受益的運動。忽視社會運動的階級基礎,只關注少數統治集團倡導的「世俗化」,這在落後國家既不能給大多數人帶來福利,也不能給自身提供動力,往往還會促成宗教勢力的「逆生長」。當下的伊朗、阿富汗、敘利亞當然不是社會樣板,但如果因此讚美之前所謂的「世俗化」社會,那等於期待更猛烈的宗教社會復興。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馬前卒工作室」歡迎關注】

相關內容:

馬前卒:感謝大躍進,讓你喝上涼白開?

zhuanlan.zhihu.com圖標如何評價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

www.zhihu.com圖標伊朗是怎樣的國家??

www.zhihu.com圖標阿拉伯國家有避孕套銷售嗎??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一戰時,麥克阿瑟如何展露頭角?
茅台酒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神奇的1644年,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一朝三帝王
日本海軍興衰史(四十二):萊特灣 是大和的戰列艦決戰嗎
如何評價朱吉兒所著《下一站,總統---希拉里傳》

TAG:宗教 |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