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出現賣身潮,你投資要小心了!

P2P平台出現賣身潮,你投資要小心了!

這是財小妹的第74篇原創文章

很多投資人要我推薦平台,我最近也一直在忙著測評相關P2P平台的事情,但這種事情急不得,財小妹一直秉持著「投資人的資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原則,評測平台很謹慎很謹慎,所以動作慢了點,大家就不要心急啦。

但現在可以給大家避避雷。

最近P2P可是掀起了一批賣身潮流,「拉皮條」的中介活躍在各大資本、平台之間,買與賣也不過彈指之間。

近期,365易貸、壹佰金融、啄米理財、有理樹金服紛紛易主銀河天成,投哪網換成巨人集團控股,愛錢幫讓張培峰5億買入,財富星球被中再融收購,赫美集團完全退出聯金所。

很多平台偷偷賣了身、更換了團隊,最慘的是投資人被賣了竟然還不知道。

在這場賣身潮中,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平台為什麼要賣身?

1、大平台為備案,小平台為錢

想順利通過備案,第一關就是要消化大額超標資產。

很多大平台因為存量的大額超標資產過多,很難達到合規的要求,收購一家清清白白的小平台,先通過新平台拿下備案,繼而對接現有客戶和資源,從而實現 「曲線備案」,這樣就能規避合規問題,是不是很厲害?

對於小平台,一開始開展少量的業務,可能並不賺錢,但等監管要求備案的時候,發現清清白白的殼很值錢,只要做好ICP、信息三級認證、銀行存管,就可以賣個好價錢,何樂而不為呢?

賣身之後的小平台,蹭上了大平台的名聲,資金和名聲隨之而來,而且有了資本的支撐,更是牛氣哄哄,有種馳騁江湖的感覺。

舉個例子,歷史遺留大標問題嚴重的紅嶺創投最近收購了億錢貸,旨在為「曲線備案」鋪路。而億錢貸攀上高枝,不愁沒有錢。

2、上市公司需要錢,P2P平台懸了

當收購主體是上市公司,那就值得玩味了。

有一些上市公司主要都是靠資本運作來做金融套利,但目前資金面緊張,去銀行借錢困難了。

這個時候,有一些上市公司就在想,如果我收購一個P2P平台進行募集資金,最後為我所用,那豈不是美哉?

而對應的,收購的平台一般為較小的平台,這種平台多為小平台,因逾期和壞賬等問題,收益難以覆蓋支出,甚至出現了資金鏈問題,迫切需要別人來接盤。

這類平台賣身後,就要看接手方是如何調整戰略和策略的,如果接手方老老實實做事,那平台還能夠成為好好平台。如果接手方用於自融,那麼積累的風險有可能隨時爆發。

舉個例子,銀河天成收購了365易貸、壹佰金融、啄米理財、有理樹金服,最近又有傳言說百億平台廣信貸賣身銀河天成。

不僅讓人發問:銀河天成是誰?怎麼有這麼大的資本?

粗略扒了一下銀河天成,成立於2000年,註冊資本4.7億元。負面消息可是不少,有2.45億股權被凍結,旗下的多家公司被法院執行。老闆潘琦在2017年內還質押了三筆股權,受到證監會等部門的多次警告和處罰。2006年,銀河科技造假案爆發,引起軒然大波,人送外號「股改後造假第一股」。

至於為什麼要收購這麼多平台,聰明如你,你猜猜看?

3、專科買殼,專業賣殼的

大家之前都知道P2P撈錢很容易,就有系統商專門做了一大批P2P平台,先進行包裝一翻,小有規模之後,就專業賣給需要的企業。這就是專門賣殼的。

那麼平台接手方大多不是騙子就是老賴,買了這類平台主要是為了吸金,可憐一些被蒙在鼓裡的投資人,最後踩了雷才發現平台早已被賣。

這一類就不多說了,都是小平台反覆倒賣,只要長點心,不要被利益蒙蔽,還是很容易判斷出來的。

投資者應該怎麼做?

無論是賣身前平台的發展情況,還是賣身後平台的各種變動,投資人都要留心觀察並分析,然後決定是否繼續投資。

P2P平台被賣其實有利也有弊,要分三種情況來看:

第一種,強強聯合型。

合規度比較強的大平台引入有錢的股東,會增加平台的增信。舉個例子,投哪網賣身巨人集團,如今發展得還算不錯。

比如說,紅嶺創投收購了億錢貸,你要不要投億錢貸呢?目前你還不知道紅嶺創投的具體動作,是想讓億錢貸先備案呢?還是把大額標轉移倒億錢貸呢?所以你可以選擇暫時不要入倉,觀察一段時間後,看清楚了再決定。

第二種,胡攪蠻纏型。

小平台被資質差的企業接受,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國企,都儘早下車。或許剛開始平台會以高利息引誘投資人繼續投資,比如被收購後的啄米理財的首投月標一萬返300,外加50紅包,具體的年化率達到52%,但借款人協議上打的馬賽克打得比女生上的粉還厚。

但你說這種平台一時半會會不會倒呢?我覺得應該可以撐一陣子,畢竟平台錢還沒撈夠,還不想走呢。

那你要不要薅羊毛呢?我指一條明路:趕緊下車,千萬不要被忽悠,不然最後連本都沒有了,羊毛再厚又有什麼用呢?

第三種,迷離糊塗型。

這種呢?就屬於看不清楚類型了。

這個平台好像不是特別牛,這個收購方也好像不是特別牛。這個時候你必須時刻留意平台的動態。如果平台的業務發生變化,數據異常,負面報道較多,就要選擇趁早撤離了。

如果還沒上車的建議多觀察觀察;上車的可以慢慢撤離,等發展穩定之後再做定奪。

隨著馬太效應凸顯,實力不濟、合規方面較差平台將會陸續退出互聯網金融這個行業,而合規的平台也會繼續發展壯大。

在優勝劣汰的階段,P2P平台賣身也只是一時的,不代表P2P不能投資。

在現階段,市面上還是有很多穩健、背景和實力都不錯的的P2P平台,我們犯不著去趟這灘渾水。


推薦閱讀:

匯博金服提醒:備案期間雷潮不斷,要學會遠離這幾類P2P平台
【產品評測】小財迷這個P2P平台能不能投?
P2P的擔保機制能讓你不虧錢嗎?
新手怎麼判斷P2P平台是否靠譜?
P2P備案延期,你還要繼續投嗎?

TAG:P2P | 理財產品 | 陸金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