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之遼東戰役【上】

中日甲午戰爭之遼東戰役

  甲午戰爭時期中日陸軍在奉天(遼寧)遼河以東進行的一系列戰鬥。   清光緒二十年(1894)八月,平壤戰役和黃海海戰後,日本政府決計把戰火燒向中國,令大將山縣有朋率侵華第一軍集結在朝鮮義州附近,準備從鴨綠江一線進攻中國遼東半島北部;日軍第一師團、第二師團及第十二混成旅團組成侵華第二軍,準備從海路登上遼東半島南部,進攻清軍重地金州、大連和北洋海軍基地旅順口。清朝陸軍在平壤戰役後全部退出朝鮮,集結於鴨綠江一線。李鴻章得知日軍決計進攻中國本土的消息後,提出「嚴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籬,力保瀋陽以顧東省之根本」的戰略計劃,急忙加強遼東防禦。八月二十二日(9月21日),清廷命四川提督宋慶(1820―1902)幫辦北洋軍務,率毅軍從旅順進駐鴨綠江防線重鎮九連城,指揮前線戰事。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1899)率鎮邊軍、劉盛休率銘軍也先後到達九連城附近,鴨綠江防線清軍人數增至80多營,約3萬人,其部署是:以安東至九連城一線為主陣地,分左、右兩翼設防。右翼向西南延至大東溝、大孤山一線,由宋慶指揮;左翼由九連城向東北延伸至長甸河口一線,由依克唐阿指揮。同時,清軍也在遼南地區加強守備。懷字軍、和字軍、桂字軍及徐邦道(1837―1895)拱衛軍等30多營分別把守金州、大連和旅順,修築炮台,增加炮位,構築工事。清廷還在旅順設置北洋前敵營務處,任命龔照?節制諸軍。   九月二十六日,山縣有朋率日本第一軍近3萬人進犯鴨綠江防線,選擇清軍的左翼和中路為突破口。是日中午,部分日軍從水口鎮涉渡鴨綠江,衝擊清軍左翼,守軍不支,紛紛敗退,鴨綠江左翼防線被輕易突破。當晚,進攻九連城一線的日軍主力在鴨綠江上架設浮橋兩座。次日黎明,曉霧浮江,對岸清軍又沒有察覺。上午6時許,從浮橋上跨過鴨綠江的日軍登上沙灘,進攻九連城前沿陣地虎山高地。清軍五、六百人在馬金敘指揮下頑強奮戰,先後打退敵人3次衝鋒。不久,日軍迂迴到虎山高地左右兩側,配合中路猛攻馬金敘部和駐守虎山旁邊的聶士成部;宋慶派來的清朝援軍也被日軍阻隔、分割。敵眾我寡,虎山守軍付出了重大代價後被迫撤退,陣地失守。二十八日拂曉,日軍總攻九連城,但城中寂然無聲,原來守城清軍早已在夜間撤離,日軍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這一軍事重鎮。駐守右翼防線的清軍見九連城已失,也紛紛向西潰退。清軍苦心經營的鴨綠江防線數日間便土崩瓦解了。日軍乘勝西進,搶奪了鳳凰城、大東溝、大孤山、岫岩、蘇甸、寬甸、木城、海城等遼東重鎮。清廷震駭異常,唯恐日軍乘勝攻佔陪都奉天(瀋陽),破壞清朝列祖列宗的陵寢,急忙調集重兵,進行阻擊,在遼陽東路,西起摩天嶺、東到賽馬集長約150多里的地方構築新的防線,與日軍苦戰3個多月,交戰十幾次,暫時阻止住日軍的攻勢,緩解了遼瀋地區的危急。在遼陽南路另一軍事重鎮海城,清軍也調集9倍於敵的兵力,在40多天內5次進攻日軍,但終未收復海城。此時,日本侵華第二軍已在遼南登陸,戰局對清軍更加不利。   九月二十五日,日本侵華第二軍在日本聯合艦隊護衛下從大同江口漁隱洞出發,向遼南進犯,次日清晨在清軍未布防的花園口登陸,後續部隊分乘40餘艘運兵船相繼而來。此時李鴻章及清軍大部正忙於應付遼東半島北部戰局,無力分身在遼南一帶加強守備。十月初六,日軍進犯遼南軍事重鎮金州,初八發起攻擊。金州守軍3000餘人在徐邦道指揮下頑強抵抗,多次挫敗日軍。次日,日軍調集重兵,用炮火壓制清軍火力,炸開金州城門,雙方展開激烈巷戰,清軍勢單力孤,被迫撤退,金州遂淪入敵手。這時,日本第二軍約2.5萬人已全部在花園口登陸。初十,敵人進攻大連灣,少數清軍在前沿陣地堡壘內遙放數槍後即紛紛撤退,


推薦閱讀:

大明最屈辱戰役,亡猛將300名!輸了此戰,大明怎能不亡?
松錦戰役
你知道解放海南島的戰役嗎?
四大戰役禍亂中東,別讓美國跑了?
第四次反圍剿戰爭中的幾個重要戰役

TAG:戰爭 | 甲午戰爭 | 中日 | 戰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