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古詩文名言名句精選,記下這些名句對提升你的語文成績大有裨益!

1.李代桃僵

古樂府《雞鳴》:「桃生露井(沒有蓋的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乾枯)。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李樹代桃樹受蟲蛀。原比喻同生共長的兄弟間應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後用以比喻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2.投桃報李

《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他送我桃子,我回贈他李子。比喻彼此之間的贈送和回報。也作「報李投桃」。

3.投鼠忌器

《漢書?賈誼書》:「欲投(擊擲)鼠而忌 (怕,有所顧慮)器。」要用東西去擊擲老鼠,又怕砸碎老鼠附近的器物。比喻要想除惡又怕影響有關方面,不敢放手去做。

4.吹盡狂沙始到金

唐?劉禹錫《浪淘沙》(九首之八):「莫道(不要說)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被貶職的官吏)似沙沉。干淘萬漉(lù,濾)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原比喻清白正直的人雖一時被誣陷,但歷盡艱險後他高尚的品德終究會被人們所認識。現用以說明經過努力,終能獲得寶貴成果。

5.男兒有淚不輕彈

明?李開先《寶劍記》:「丈夫有字目不輕彈(落),只因未到傷心處。』: 意為好漢不會輕易掉眼淚。

6.牡丹雖好,終須綠葉扶持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卷一?諺語》: 「牡丹雖好,綠葉扶持(扶助)。」比喻再好的事物,也須有個幫襯。

7.快刀斬亂麻

《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指東魏 丞相高歡)嘗試觀(觀察)諸子意識,各使 治(整理)亂絲,帝(指北齊文宣帝,高歡之子高洋)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比喻採用果斷的措施,解決錯綜複雜的問題。

8.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三國志?蜀書》:「先主臨薨(hang, :死)謂亮(諸葛亮)日:『馬誤言過其實,不 :可大用,君其(一定要)察之!』」意為說話 :浮誇、脫離實際,這樣的人是不可重用的。

9.飲鴆(zhèn)止渴

《後漢書?霍請傳》:「譬猶療(解除)飢於附子(中藥名,有毒),止渴於雞毒,未人腸胃,已絕咽喉。」鴻是傳說中的毒鳥,以它的羽毛泡的酒叫鴿酒,有劇毒。意為喝毒酒來止口渴。比喻只顧目前,不顧後患。

10.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言必信(守信用),行必果(果斷,堅決),吭吭(keng,見解淺薄 而固執)然小人哉!」後用以指說話必須守信用,行動一定要果斷。

11.鳩(jiū)占鵲巢

《詩經?召南?鵲巢》:「維(語氣助詞, 無實際意義)鵲有巢,維鴻居之。」意為喜鵲的窩給斑雞佔去住了。原來比喻女子出嫁,住到夫家,後泛喻強佔別人家園、位置或好處。

12.近水樓台先得月

宋?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范 仲淹)鎮(鎮守)錢塘(即杭州一帶),兵皆被薦,獨(唯獨)巡檢(官名)蘇麟(人名)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公即薦之。」

意為坐落在水邊的樓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於近便而先得好處。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晉?傅玄《太子少傅溉》:「故近(靠近) 朱(硃砂,一種礦石,可做顏料)者赤,近墨者黑;聲和(諧調)則響清(清越),形正則影直。」意為接近硃砂就染上紅色,靠近墨就染上黑色。比喻環境會影響人的品格習性。

14.身先士卒

《宋書?檀道濟傳》:「率厲文武,身先士(古代戰車上的兵叫「士」)卒(步兵),所向摧破。」

指將帥在作戰中親自帶頭,沖在前面。也作「躬先士卒」。

15.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貪圖安樂)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意為辛勤操勞、艱苦奮鬥,可以成大業;貪圖安逸、態情享樂,會招來亡身亡國之禍。

16.識時務者為俊傑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引《襄陽記》:「識時務(形勢)者在乎(於)俊傑(傑出的人才)。此間自有卧龍、鳳雛。」意為能認識形勢、了解事物發展趨勢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豪傑。

17.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唐?韓愈《師說》:「孔子日,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學生)不必(不一定) 不如師,師不必賢(才德高超)於(比)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學問和技能)有專攻(研究),如是而已(這樣罷了)。」意為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有才德。

18.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韓非子?外儲說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勉勵)而飲之,知其人而已 (治好)己疾也;忠言拂(違背)於耳,而明主(英明的國君)聽之,知其可致功(獲得功業)也。」

意為好葯對治病有利,但味道苦;忠誠的勸告於人有利,但難於人耳。

19.君子之交淡如水

《莊子?山木》:「君子之交(交往)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甜酒)。」意為君子之間的往來高雅、純潔,就像清淡的水一般。多用作勸人交友之語。

2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顏淵》:「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成人之美(好事),不成人之惡(壞事)。小人反是(跟這個相反)。」意為品德高尚的人總是幫助別人成就好事,而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1『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史記?樂毅列傳》:「臣聞古之君子交絕(友誼破裂)不出惡聲(壞話)。」意為雖然反目了也不說一些難聽的壞話。

22.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

《禮記?檀弓上》:「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小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君子指有修養、有名望的人。小人指見識短、地位低的人。姑息是指無原則的寬容。意為君子按道德標準去愛護人,而小人則只會一味寬容。

23.君子尚義,小人尚利

宋?邵雍《義利吟》:「君子尚(推崇,追求)義,小人尚利,尚利則亂,尚義則治。」 意為品德高尚的人崇尚道義,鄙俗的人則追求私利。

24.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宋?朱熹《中 庸 集 注》:「故(所 以)君子之治人也,即(就)以其(那個)人之道(方法),還治(整治)其人之身。」意為就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方法反過來對付那個人。

25.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十八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意為兩國相鄰,雞叫聲、狗吠聲都能聽見,卻到死不相往來。多形容人或單位之間互不聯繫。

26.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淞蘇軾《前赤壁賦》:「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盡,完)。」意為取不盡,用不完。形容非常豐富。

27.取精用弘(hóng)

《左傳?昭公七年》:「蕞爾(zuì ēr,小的樣子)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享受)物也弘(大)矣,其取精(精華)也多矣。」指從所擁有的最大的東西中享用最好的。也作 「取精用宏」。

28.松柏後凋

《論語?子罕》:「歲寒(寒冷的季候), 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比喻志士在艱苦的境況中能奮鬥到底。

29.奉公如法則上下平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憑)君之貴,奉公(奉行公事)如法(按法令辦事) 則上下平(對上對下一律平等),上下平則國強。」意為按照法律來執行公事,就應該對上對下一律平等。

3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人不聞, 莫若(不如)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為。」 意為要想不讓別人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形容幹了壞事終究要敗露。

31.英雄無用武之地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地名,借指曾做豫州枚的劉備)遁(逃走)逃至此。」比喻才能無處發揮或沒有機會發揮。

32.其身正,不令而行。

《論語?子路》:「子(孔子)日:『其身正 (言行正當),不令(不發號令)而行(跟著行動);其身不正,雖(即使)令不從(聽從)。』」意為在上位者自身言行正當,即使不發號令,百姓也會跟著行動。現用以說明領導者要以身作則,群眾才能跟隨。

33.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宋?蘇軾《王仲義真贊敘》:「至於緩急之際,決大策,安大眾,呼之則來,揮(揮手)之則散者,唯世臣(世代為官)巨室(世家大族)為能(可以)。」意為一召喚就來, 一揮手就去。指任意呼喚支配別人。含有指揮如意的意思。

34.明珠彈雀

《莊子?讓王》:「今且有人於此,以隋侯(春秋時的諸侯)之珠,彈(擲)千初(指非常高,切:長度單位)之雀,世(世人)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意為用明珠當彈丸去射鳥雀。比喻得不償失。

35.單者易折,眾則難摧。

《魏書?吐谷渾傳》:「單(單獨的)者易折(折斷),眾則難摧(折斷)。戮力(合力) 一心,然後社穆(國家)可固。」本義為孤零零的一支箭很容易折斷,好多箭扎在一起就難以折斷了。比喻人多心齊,勢力雄厚。

36.放之四海而皆準

《禮記?祭儀》:「推(推廣開去)而放 (推行,擴展)堵(之於)東海而准(正確), 推而放諸西海而准,推而放諸南海而准,推而放諸北海而准。」我國古代人認為中國四面都是海洋,因此用「四海」指全國各地,後又泛指全世界。意為無論運用到何處都是正確的。現在用以指直理具有普遍性。

37.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朱子語類?<論語?雍也>》:「佛家所謂放下屠刀(宰殺牲畜的刀),立地(立刻, 即刻)成佛。」只要放下手裡的屠刀,馬上就可以成佛。原是佛教勸人改惡從善的話:後用以比喻停止作惡的人,也能很快變成好人。

38.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之

宋?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腐爛, 敗壞)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先有了猜疑)也,而後讒(誹謗的話)人(乘虛而入)之。」這是古人對事物變化的看法。東西總是自身先腐爛敗壞,然後蟲子才可以寄生。比喻內部先有弱點,而後才為外物所侵害。也可簡作「物腐蟲生」。

39.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論語?微子》:「往者(過去的事)不可諫(規勸),來者猶可追。」意為以往的錯誤無法挽回,但如能接受教訓,今後棄舊圖新,還來得及補救。

40.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明?劉基《賣柑者言》:「觀其坐高堂, 騎大馬,醇醴(chún lǐ 廳,美酒)而飫(yù,飽食)肥鮮(鮮美的食物)者,孰不巍巍乎(神態高昂)可畏(令人敬畏),赫赫(氣勢煊赫)乎可象(學樣)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破棉絮)其中也哉!」意為外表如金玉般美好,裡面則儘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好而實質很糟糕的表裡不一的人或物。

41.知人知面不知心

元?關漢卿《單鞭奪架(shuò))):「元吉云:『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無二心呵,他怎生背了劉武周投降了俺來?』」意為只知道一個人的外貌,而不知道他的內心。比喻人心險惡難測。

42.知恥近乎勇

《禮記?中庸》:「子(孔子)曰:『好學近乎(於)知(同「智」,智慧),力行(儘力實行)近乎仁,知恥(懂得羞恥)近乎勇。知斯 (這)三者,則知所以修身。』」意為知道羞恥,幾乎就是勇敢的人。

43.知其不可而為之

《論語?憲問》:「是(此)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同「歟」,語氣詞,嗎)?」意為明知某件事不能做或做不了,依然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輩固執。

44.經一失:長一智。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吾輩切記, 不可輕易說人笑人,正所謂經一失(失誤, 挫折)長一智耳。」意為受一次挫折,就長一分見識。

45.項莊舞劍,意在沛(pèi)公。

《鴻門宴》:「張良至軍門(營門)見樊哈。樊哈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非常)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劉邦)也。』」項莊是項羽的堂弟,也是其部下武將。項莊舞劍的真正用意是要殺沛公。比喻表面上有正當好聽的名目,其 實另有所圖。

46.樹欲靜而風不止

漢?韓嬰《韓詩外傳》:「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奉養)而親不待也。」意為樹想靜下來而風卻不停地吹;子女一心想奉養父母,而父母卻早逝,不能如願以償。現常用來比喻客觀情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47.掛羊頭,賣狗肉。

《晏 子春秋》:「球(如同)縣(懸)牛首(頭)於門,而賣馬脯(肉)於內也。」比喻用好東西作幌子來推銷劣等品。多指名實不符或言行不一。

48.挾天子以令諸侯

《戰國策?秦策一》:「據九鼎(鼎,廚具工的寶器,象徵國家社援),按圖籍(掌握天下的圖籍),挾(挾持)天子以令(向……發號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諸侯指帝王分封的列國統治者,也指割據稱雄的軍閥。意為挾持皇帝,用皇帝的名義號令諸侯。後比喻假借權威者的名義發號施令。

49.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持論, 立論)之有故(根據),其言之成理。」意為立論有根據,說得有理由。

50.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東晉?王羲之《與人書》:「張芝(東漢著名書法家)臨(面對著)池學書(書法), 池水盡黑。」意為面對池塘練習書法,因長期洗筆洗硯而把水都染黑了。用來讚譽刻苦學習的精神。

51.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希望得到)魚,不如歸家結網。」淵指深潭。意為在深潭邊看著游魚,希望能得到,還不如回家去編織魚網。比喻空有願望是不夠的,要有實際行動。

52.冒天下之大不韙(wěi)

《左傳?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不是,錯誤)而以伐人,其喪師(全軍覆沒) 也,不亦宜(應該)乎?」意為犯了天下最大的錯誤。現在多指公然不顧廣大人民的反對,而頑固地幹壞事。

53.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莊子?盜蹈》:「順(順從)吾意則生, 逆(違背)吾心則死。;意為順從他就能夠 生存、發展,違抗他就要滅亡。

54.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史記,孫子昊起列傳》:「孫子日:『臣既已受命為將(將領),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接受)。」』!指大將在外作戰,對朝廷頒發的命令如覺不妥可以不執行。

55.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惻隱(同情,憐憫) 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人,人皆有之。」意為憐憫之心人人都有。

5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信(真實)言不美(華麗),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同「智」) 者不博,博者不知。」意為反映實質的語言不一定華麗,華麗的語言不一定反映實質。

57.劍老無芒,人老無剛。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二回:「恆公雖然是個英主,卻不道劍老無芒 (鋒芒),人老無剛(剛烈)。」比喻老年體衰,已無剛烈之氣,不中用了。

58.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戰國策?趙策》:「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引申為借鑒)。」意為牢記過去的經驗教訓,作為今後行事的借鑒。

59.薑桂之性,到老愈辣。

《宋史?晏敦復傳》:「吾終不為身計誤國家,況吾姜(生薑)桂(肉桂)之性,到老愈辣,請勿言。」意為生薑和肉桂這兩種藥物的性味越老越辣。比喻人到老來更加剛強。

60.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故遠人(別國的人民)不服(順服),則修(整治)文德以來(使 ……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原意為招徠遠方的人,並加以安撫。後來指已經來了,就安心於此。多用以形容安時應世的豁達態度。

61差之毫厘,謬(miù)以千里。

《禮記?經解》:「易(《易經》)曰:『君子慎(慎重)始(開始)。差(相差)若毫釐,謬 (差錯)以千里。』」意為開頭相差一點點: 發展下去,結果會相差很多。

62.屋漏又遭連夜雨

元?高明《琵琶記?伯喈jiē)思家》: 「屋漏又遭連夜雨,船遲又被打頭風(逆風)。」比喻苦上加苦,難上加難。在困難、 不幸的時候,偏偏又遇到更倒霉的事情。

6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

《史記?李將軍列傳》:「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小路)。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意為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由於花果美好,自然吸引人們前來,在樹下走出了小路。比喻為人真誠,自然能感動別人。也比喻只要自己行為高尚,用不著自我宣揚,自然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景仰。

64.桃李滿天下

《資治通鑒?唐紀》:「或(有人)謂仁傑 (狄仁傑,唐代政治家)曰:『天下桃李(桃樹和李樹,比喻所引薦、培育的優秀人才),悉在公(您)門矣。』仁傑曰:『薦賢為國,非為私也。:」後特指教師培育大量的學生,遍布各地。

65.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巨有托其妻子於其友(把他的妻和子女託付給朋友)而之(到)楚游者。比其反(等到他回來。反,同「返」)也,則凍餒其妻子(使他的妻和子女受凍挨餓),則如之何(對他怎麼辦)?』王曰:「棄(拋棄,此指絕交)之。」曰:『士師(司法官員)不能治士(管好手下的人),則如之何?』王曰:『已之(把他撤職)。』曰:『四境之內(全國)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別的內容)。」意為左看看、右看看,避開正題,說到別的事情上去。形容沒法回答問題,想支吾過去。

66.爐火灰深到曉溫

宋?陸遊《曉坐》詩:「瓶花力盡無風墮 (落),爐火灰深到曉(天亮)溫。」意為爐中木炭燒了一夜,灰積得很厚,火沒有了,卻尚有餘溫。現常用來形容人的潛力深厚, 雖然備受折磨,卻依然生機無限。

67.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晉?陶淵明《移居》詩。奇文:絕妙的文章。意為絕妙的文章一起來欣賞;發現疑問或不足,相互來研究分析。形容文友相聚,彼此切磋琢磨的樂趣。現常反其義而用,指將奇談怪論的文章公之於眾,讓大家來分析批判,提示其荒謬之處。

68.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唐?盧延讓《苦吟》詩。形容作詩時殫思苦慮。後用來讚賞寫作者絞盡腦汁、苦思熟慮的認真態度。也形容文思不暢,好詞佳句不易寫成。

69.一波才動萬波隨

唐?船子和尚《頌釣者》詩:「千尺絲綸 (釣絲)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意為垂釣者的釣絲掀動一波而牽動了很多波紋。 後形容人的思緒像水波一樣容易被牽動。 也指文思湧現,浮想聯翩。還比喻跟風者紛紛行動。

70.一語天然萬古新

元?元好問《論詩三十首》詩之一:「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評說晉朝詩人陶淵明的詩:詩句自然,佳語天新,讀來清新。後用以讚許一個人的作品:真實自然而有新意。也比喻說出了一個好主意。

7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意為沉船的旁邊有成千上萬的船隻揚帆而過,枯樹前面有無數的綠樹迎春。現比喻進步的、新生的事物在沒落腐朽的廢墟旁蓬勃發展起來。也比喻接受前人的失誤或教訓而健康發展。

72.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

宋?楊萬里《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詩。陟(zhì):升。意為一步步登高,一級級上升,一次次回頭看,我登得高了,可那山比我更高。可用以形容一個人的學識高深淵博。也可表示學無止境。

73.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清?龔自珍《投宋於庭翔鳳》詩。意為: 在成千上萬的人群中,你向我握一握手,使我的衣袖上三年後仍有餘香。表示對人的敬仰尊重。後形容幸運逢得知己。也形容難得的寵遇,讓人受寵若驚,令人欣喜。

74.毀省不幹其守.饑寒不累其心。

宋?歐陽修《送秘書丞宋君歸太學序》。毀譽:別人說好說壞。干:干擾。守:操守。累:勞累,疲累。意為別人說好說壞不能干擾他的操守,飢餓寒冷不能動搖他的心志。形容矢志不渝,不受外物的干擾。

75.眾怒難犯,專欲難成。

《左傳?襄公十年》。眾怒:眾人的憤怒。犯:觸犯。專欲:專權的慾望。意為眾人的憤怒不能觸犯,專權的慾望不會成功。

76.富貴必從勤苦得

唐?杜甫《柏學士茅屋》詩:「富(錢財)貴(地位)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 書。」意為錢財和地位只有靠勤勞刻苦才能得到。表示人必須要有勤勞刻苦的品德。

77.蝸牛角上爭何事

唐?白居易《對酒》詩:「蝸牛角上(指狹小的空間)爭何事?石火光中(指短促的時間)寄此身。」意為人活在世上好像生活在狹窄的蝸牛角上,還有什麼可爭的呢?表示為人不必斤斤計較。

78.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唐?李白《贈韋侍御黃裳二首》詩其一。慎:謹慎,當心。意為希望你成為高大的青松,當心不要做桃李。表示要像青松一樣堅貞不屈,不要如桃李那樣軟弱,經不起挫折。

79.心如明鏡台

唐?神秀《神秀偈》:「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意為人心猶如一塊明亮的鏡台。形容人的心地純凈,襟懷坦白。

80.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南朝?陳後主《戲贈陳應》詩。意為這個地方不肯收留,自然還有其他願意收留人的地方。表示雖然在某處失意,仍然可在其他地方謀發展。


推薦閱讀: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 | 古詩賞析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古詩賞析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說說古詩文里的「汪星人」
一天一首古詩詞——贈范曄
古詩背誦第十期

TAG:名言 | 名句 | 語文 | 古詩 | 成績 | 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