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婚期前夕禁忌民俗17

婚期前夕禁忌民俗17

在婚期到來前夕,為了婚禮舉行得順利,尚有許多禁忌。據《說蠻》載,仡佬族女嫁必折二齒,否則恐妨夫家。俗稱之為打牙仡佬。清人田雯在《黔書》中說:「(找牙仡佬)女子將嫁。必折其兩齒,恐妨害夫家也。」鑿齒習俗是仡佬先民的遺俗。西晉張華《博物志?異俗篇》云:「(僚人)既長,皆拔去上下齒各一,以為華飾。」而恐妨害夫家,顯然是後世附會到這一習俗上的禮教。土族姑娘出嫁前一個月內忌見生客,忌操持家務,除做嫁妝外,就是學唱「哭嫁歌」。這期間因為老坐著不動,所以俗稱「坐嫁」。坐嫁期間,姑娘的飯量要逐日漸少,以使體態窈窕,面孔白皙。也顯得孝順娘親,不願離去。這與彝族的「雜空」是差不多的。彝族姑娘臨近婚期,也要開始「餓食餓水」(減少飯食),甚至絕食。彝族稱之為「雜空」。「雜空」時間,一般為三五天,多者七八天。「雜空」期間,新娘僅吃少許雞蛋,喝幾口水。俗以為「雜空」時間越長,越顯得新娘懂禮,有毅力,光彩。如果姑娘在出嫁前大吃大喝,就要被大家恥笑。據說這樣限制新娘,減少飲食是因為一個「虎妻」的傳說。傳說古時候,有個要出嫁的姑娘,在娘家大吃大喝,等她走向夫家時,半道上便要解小便。結果在路邊草叢裡被老虎吃掉了。老虎變成了新娘成為虎妻。新郎的妹妹發現了虎妻的秘密,也被老虎吃掉了。後來,新郎才用計謀燒死了老虎。這個傳說故事可以告訴我們,不讓新娘多吃多喝是為了避免在去婆家的途中大小便。因為,新娘去婆家途中忌諱大小便。甚至進了男家,三天之內大小便都是要被人笑話的,所以才有這嫁前「雜空」的習俗。這實際也有禮教帶給婦女的束縛。女子一旦嫁人,就身不由己了,必須學會嚴格地約制自己的行為。過去,回族男女青年結婚前一個月內,不準彼此見面,要呆在家中,請阿訇念「尼卡哈」經。如今,此俗已不很嚴格了。東北某些地區的漢族中,也有結婚前三天不準女方到男家去

習俗。大約是重視親迎儀禮的意思。如果平時雙方來往自如,那麼親迎也就顯不出有什麼特別重要的意義了。湖南湘潭一帶婚期前還有一件對男性保密的禁事,即讓新娘吃醋炒蛋。目的是根據日期推算,抑制新婦婚日來潮。婚日新婦有月經是很忌諱的。舊俗諺云:「騎馬拜堂,家破人亡。」漢族民間有將婦女用的月經帶叫做「騎馬布」的。可知系指此事。婦女的經血,本來就是禁忌的事物,含有「血污」、「臟」、「不潔」、「崩」、「破」等多種忌諱的語意,在此喜慶之日時,是根本不能出現的,所以要忌諱。在豫東一帶,婚期之前,若是新郎的母親病了,常好與女家商議,擇某吉日黃昏起更後,約親家母和未過門的媳婦來男家「沖喜」。俗以為未過門的媳婦做的麵條兒,有治癒疾病的效力。如果未來的婆婆吃了未來的兒媳做的麵條兒,病就一定會好的。做飯時,須未來的新郎執灶。但未婚男女雙方,不得談話,否則,就不靈驗了。俗稱之為「啞飯」。這一習俗很有趣味。一是反映出婆婆想兒媳婦的焦急、迫切心情,——一旦滿足她的願望,她的病就會好的;二是看到了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在民俗中的具體作用和影響——假如未婚男女在這種場合下一說話,那麵條兒祛病的魔力也就消失了。可以想像,這一幕「沖喜」習俗的啞劇該是多麼富有詩情畫意。恰切地符合男性家族的需要,正是這一習俗得以在漢文化中滋長生存的根基。

以上的幾個婚期前夕的禁忌實例,大都是針對女方的限制,還有一些習俗禁忌,是針對男方的。例如畲族「作親家伯」的習俗中便有這樣的一些禁忌。「作親家伯」在福建霞浦縣畲鄉最為流行。按慣例,「親家伯」既是男方選派的歌手,也是男方婚禮儀程中的全權代表。結婚吉日前兩天,親家伯便挑著禮物來到女家。女方村寨的婦女熱情迎接親家伯,將板凳放在女家堂屋東首讓他坐。畲家規矩,坐東首為貴,坐西面為謙。十分懂得畲家規矩的親家伯馬上就會把板凳從東首移到西首,以示謙虛。接著,女方請他抽煙,他會在感謝聲中掏出

自己的煙來敬獻給女方村寨的人,不但向男子敬煙,向婦女敬煙,甚至向在場的小孩子客客氣氣地敬煙。按畲家風俗,要是親家伯不表示卑微,不懂得挪板凳而穩坐東首,不懂得敬煙禮儀,女方村寨上的婦女們就會絕不客氣,會當場在他的板凳底下點燃鞭炮轟他,甚至要燒他的衣服,把他趕走;如果親家伯的歌子唱得不美,也會遭到婦女們的奚落,甚至讓他扛犁做牛,連夜把他趕出村寨,另請高明來娶親。當然,那些既懂規矩,歌子唱得又絕的親家伯,婦女們不但不敢難為,還會以重禮相待,陪伴對歌,從夜幕降臨直到旭日東升,連續長夜對歌兩晚。

推薦閱讀:

你知道一把剪刀一張紙能創造出怎樣的世界嗎?
「拍兩下手然後出個熊」的遊戲是誰發明的?學名叫什麼?
為什麼中國以南北劃分而不是東西劃分,東西兩地居民生活有什麼特徵?
為何世界各地的傳說中都認為人的真名具有神秘的力量?
漸漸遺忘的皖南小城池州貴池春社習俗---掛社墳

TAG:民俗 | 禁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