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師偉:嚴順開的《阿Q正傳》

  老藝術家嚴順開去世了。

  

  嚴順開(1937.6.6~2017.10.16),祖籍湖北鄂州,出生於上海市。嚴順開酷愛表演,高中畢業後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由於長相平凡而失敗;後來他又參加了青海省話劇團的招生,依然無果。然而他屢敗屢戰,終於在1959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在校期間由於外形條件的限制,嚴順開大多扮演喜劇小角色——這些信息來自網上,不過我覺得嚴順開的外形不算很差啊,而且絕對比現在那些所謂的小鮮肉更有男人味——

  

  嚴順開1963年畢業後分配到上海滑稽劇團當演員、兼任編導工作。後來涉足影視,優秀作品不少。而且春晚的「小品」這個表演的形式便是嚴順開開創的——1983年的首屆春晚上,代表南派笑匠的嚴順開表演了《阿Q的獨白》、《彈鋼琴》、《逛廠甸》三個節目。嚴順開前前後後上了九次春晚,還是很不容易的。

  嚴順開還是周立波的提攜者和老師——如果沒有嚴順開的堅持、周立波不會被破格錄取、也就不會紅極一時,有可能周立波現在還好好獃在上海而不是美國的局子里——當然這事是他咎由自取。

  和那個時代的主流藝術家一樣,嚴順開兢兢業業、獻身藝術,2009年11月,72歲的他在大連拍攝電視劇《我的丑爹》,堅持自己泡在寒冷刺骨的海水中拍戲(導演也是、用個替身不好嗎?),結果導致本來就高血壓的嚴順開不久後因腦梗突然中風,好在經搶救撿回一條命,但從此卧床不起了。

  嚴順開在《我的丑爹》中的劇照——

  

  今天,嚴順開略顯凄涼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0——這個歲數大致相當於上海人目前的平均預期壽命,也就說嚴順開的壽命還算正常,只是對這樣一位老藝術家的去世,我們還是覺得非常不舍。

  網上對嚴順開有很多紀念文章,不過大多重點談他在央視的表現、小品的成就,我覺得這些都沒說在點子上。

  以表演為職業的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我們只知其人、不知其塑造的形象,另一類我們知其塑造的形象、不知其人。

  前者我們蔑稱為戲子、後者我們尊稱為藝術家。

  嚴順開屬於藝術家,他塑造的阿Q的名氣遠遠大於他自身。

  

  1981年嚴順開初登銀幕,主演《阿Q正傳》,憑藉該片獲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和第2屆韋維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手杖獎——

  

  《阿Q正傳》改編自魯迅先生的同名小說,影片以辛亥革命後的浙江農村為背景,塑造了一個貧苦、落後、愚昧的農民形象阿Q。通過這個典型人物,揭示了當時一些貧苦農民在封建地主階級政治、經濟的壓迫下及其思想的奴役下,生活上走投無路,精神上遭受嚴重摧殘的悲慘情景。同時,也含蓄地指出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弱點:不徹底性。

  嚴順開在電影中簡直把阿Q演活了,以至於我們現在一想到阿Q這個人,眼前馬上浮現出嚴順開的形象——

  

  

  

  

  

  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最早是在1921年12月4日的北京《晨報副刊》上開始連載的,

  小說的開頭似乎漫不經心,但接著似乎漸漸認真起來了,以至於很多讀者讀著讀著就開始擔心了,懷疑接下來要罵到自己頭上……直到《阿Q正傳》收入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吶喊》中,還有人問魯迅:你這是罵誰呢?魯迅說:「我只能悲憤,自恨不能使人看得我不至於如此下劣。」

  

  沈雁冰的看法:「我讀這篇小說的時候,總覺得阿Q這人很面熟,他是中國人品性的結晶。」後來沈雁冰又說:「我又覺得『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國民族所特具,似乎這也是人類的普遍特點的一種。」魯迅自己則說是要通過阿Q「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說阿Q「有農民式的質樸、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在上海,從洋車夫和小車夫裡面,恐怕可以找出他的影子來的」。

  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阿Q被認為是一個「不覺悟的落後農民」的典型。意思是說,中國農民(更不用說全體中國人)本來不是這樣的,只是在那個特定的時期,沒有覺悟的人才是阿Q。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又把「阿Q」擴大到整個農民以至整個國民身上。進一步,又有人提出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屬於人類共通的精神現象,「不僅東方落後民族中會產生阿Q的精神勝利法,處在一定的生產關係,社會關係中的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只要還有個人和集團處於落後地位,就有產生粉飾落後的精神勝利法的可能」。

  這種眾說紛紜的觀點變遷足以這一藝術形象巨大而豐富的典型意義,也足以說明把這個文字形象轉換為影視形象的難度。

  在評述阿Q的資料中,北大孔慶東老師的講座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特作為本文的附文發出。

  一個演員有幸成功塑造這樣一個經典的藝術形象,是一種巨大的成功。

  

  嚴老一路走好!


推薦閱讀:

永遠的阿Q,永遠的嚴順開老師

TAG:嚴順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