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為什麼中國媽媽會特別以孩子為驕傲?

青音:武老師您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一個不僅僅是我、我周圍很多朋友都會經常說起的現象——現在一些做了媽媽的女人很了不得,從懷孕開始就特別寶貝自己。

我有一個朋友,她是台灣人,她之前懷孕的時候說:「我懷孕的時候去醫院,看到很多的姑娘特別嬌氣自己,好像全家都很寶貝她,她覺得很不得了。同時我們能看到朋友圈中一群『喪心病狂曬娃黨』,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女性。」

好像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就非常驕傲、志得意滿,覺得自己是人生贏家。那麼為什麼女人有了孩子之後會呈現出這種狀態呢?

武志紅:我們先來說說這其中較為合理的部分。做媽媽對女性來說是很重要的生物性能力,比如女人的子宮就是在為生孩子做準備,生了孩子就相當於完成了很重要的人生使命。這其中的滿足感是可以理解的。

不知你是否聽說過「多囊卵巢綜合症」,這個會導致生育方面的一些困難,還有說法說,這樣的疾病經常是和沒有什麼性生活、沒有生孩子有關係。通常醫生會認為當女人生孩子後,這個病的癥狀可能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所以我們會說,關於生殖器的部分,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如果不使用,它就會出問題。而關於生育方面,如果不去生育,似乎也會出現相關的問題。這是很深的本能的部分。

另外一部分是我所知道的是,對很多女性來講,當她有了孩子她會有圓滿感。這裡的圓滿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活著需要連接——「我活在這個世界上,需要屬於某一個人,同時有一個人也是完全屬於我的,我們兩個人合二為一。」

在心理學上,嬰兒在六個月之前都處在這個階段,叫做「共生期」,即「我完全屬於你,你也完全屬於我」。

而我認為,中國人普遍在這個階段上出了很大的問題,人們沒有得到滿足,女性沒有得到滿足的程度更加嚴重一些。

當她們懷孕有了孩子,她這部分就得到了滿足。孩子和她共生在一起,懷孕的時候便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就在我的身體里」。生下孩子之後,孩子也在追求「共生感」,所以媽媽的「共生感」會得到很大的滿足。

因此,我認為這兩個部分是相對合理的部分。

青音:從生物學的角度和心理的角度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可能還有另外一層含義。我們會發現有一些女性還是因為沒有人生,所以只好生人,生了人之後,孩子的人生就成為了自己的人生。

也就是說她在生孩子之前是沒有強烈價值感的,她沒有發現自己對某個工作很感興趣且做得很好,也沒有發現自己的某個部分很出色、值得被稱道和羨慕,她一直覺得自己是很平常的。

當她結婚之後,「突然」有了一個孩子,而這個孩子乖巧、漂亮,可以向外炫耀,於是孩子變成了自己非常驕傲的部分。

武志紅:誇張地說,懷孕時孩子「寄生」在媽媽的肚子里,當孩子出生後,媽媽又「寄生」在孩子的人生里,而且這在中國很常見。比如在外國老師講課時,包括我們在講課時也會看到,有的人在做自我介紹時會說:「我是一個x歲孩子的媽媽。」

作為心理醫生會很敏感地想到「那你是誰?」這其中有一個定語——因為有了孩子,我才存在,我是一個……的媽媽。而作為一個人、一個女人,是她被忽略的部分。

青音:我在很多媽媽微信群做互動時,經常提醒她們:「凡是那些微信頭像是自己的寶寶、名字也是『x寶媽』的女性,真的需要注意,你已經把自己的人生壓在了孩子的身上,你已經沒有了自己,永遠都是孩子,總是為如何當一個好媽媽而焦慮。事實上,你若不做好自己,是無法成為好媽媽的。」

我們都說愛孩子,天經地義。父母愛孩子對於父母來說是非常美好的體驗,也很偉大。但是我每次用到「偉大」的父愛、「偉大」的母愛這樣的詞時,都會有一個遲疑,我們學心理的都會知道,這個「偉大」的背後有可能藏著很可怕的東西。

比如說,有一次我在火車上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當時是在高鐵的一等座車廂,坐在我旁邊的一位女士,抱著一個八個月大的孩子往地上撒尿,第一次撒尿的時候我沒有說什麼,第二次的時候我很不滿。

首先是因為這是高鐵一等座。高鐵一等座是一個非常乾淨的地方,過道上也沒有站著人,敞亮潔凈的衛生間只有幾步遠,為什麼要讓孩子在地上撒尿?

於是,我心裡的小俠女就出來了,我說:「您能不能抱著您的孩子去衛生間?不能讓孩子在地上撒尿。」這時候,孩子的媽媽的第一反應很有意思,她說:「你作為一個大人,怎麼能和一個八個月的孩子計較?」

我當時就很奇怪,我心裡想:「我不是跟你的孩子計較,是在跟你計較。」然後這個時候,她的丈夫就出現了,跳著腳和我吵:「我媳婦抱著孩子上廁所,要是摔骨折了、摔傷了,你賠錢啊?」

我當時就回答他:「你在你們家客廳也這麼隨便嗎?為了擔心去衛生間滑到,就隨地小便啊?再怎麼說,車廂是公共場所,你這一次次往地上撒尿合適嗎?」

我覺得孩子很可憐,因為孩子不會說話。如果孩子會說話,Ta一定不會願意媽媽就這麼讓他小便。這個女人的邏輯很奇怪,她很憤怒,她覺得「你又不是媽媽,你怎麼知道一個媽媽的心?」

這種場景其實挺常見的,尤其是在公共場合,孩子不懂事的時候,大人往往不會去管孩子,總是會和管教孩子的另一個大人去吵架,意思是「我為了我的孩子去吵架」。

那個時候她真的表現得像一個強悍的「母獸」,已經不能稱之為母親。這一強悍的「母獸」在保護著自己的孩子,但這個背後是不是有對孩子過度的愛在其中?對母親的這個身份有一點過度地驕傲了。

武志紅:我先來解釋一下我是怎麼理解的。

你看她抱著一個小寶寶,讓這個嬰兒為所欲為,這個投射可以理解為「媽媽心裡住著一個想要為所欲為的嬰兒」,可能因為她兒時候沒有被滿足,或者滿足過度,導致她現在卡在這個階段,於是她就讓自己的嬰兒為所欲為,而這是個什麼問題呢?

我覺得中國人的心理問題是,很多人的心理年齡都停留在六個月的水平,六個月之前是共生期,也就是「我就是我媽媽,媽媽就是我」,同時有另外一個心理是「全齡自戀」。

「全齡自戀」即「我就要為所欲為,日月星辰,整個宇宙都應該圍著我轉」。這個時候,爸爸媽媽都把自己的「為所欲為」投射到孩子身上,他們讓自己的寶寶為所欲為,其實是他們想要為所欲為——我有了這個孩子,我想要Ta為所欲為,我就會覺得Ta很驕傲。我想這個感覺可能是這樣來的。

青音:其實女人懷孕之後,她的心理也會發生一些變化。當她過度地投注在一個孩子身上,她並不覺得那是孩子,那是她自我的一個延伸。她為什麼那麼驕傲、那麼志得意滿,是因為她覺得有了孩子之後可以為所欲為,因為孩子就是最好的借口。

比如可以為了孩子不減肥、可以為了孩子不顧形象、可以為了孩子不去努力工作,當然她可能本來就沒有努力地去工作,還可以為了孩子和老公去吵架。

以前沒有孩子,她可能就是一個懦弱的人,不敢在公共場合為所欲為,但是現在她有了孩子,就有了一切充足的借口。

所以反思自己的話,為什麼在有了孩子後會有這麼驕傲的想法,那就希望你能好好反思一下,你真的是因為「愛孩子」嗎?還是因為完全地滿足自戀?

武志紅:其實剛才講的,女性要警惕自己是否處在一個可悲的位置上,因為過去中國就是生育文化、傳宗接代,以家族的權力系統為主,女人只是外來人,女人實際上是被當作一個生育機器來對待的。

但是如果你也把自己當做一個生育機器來對待,你沒把自己的人生過好,沒去過一個獨立的、自主的人生,當你生了孩子之後,尤其是在大家族中生了一個兒子,就會覺得自己了不起,其實這樣很可悲。

這就是你接受了傳統文化中「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你也認同了自己就是個生育機器,這真的非常可悲。

青音:最後還想和所有的媽媽說一句,孩子是比照著你來活Ta自己的。所以,你要過好自己的日子,你過得越精彩,越有個性,越活出你人生的魅力來,你的孩子才能像你期待的樣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媽媽們,請一起加油!謝謝!

青音的微信號:sweetamily

我的微信號:wzhxlx


推薦閱讀:

平衡膳食獲取合理營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
劉雲山會見臉譜公司創始人扎克伯格(圖)|中國|劉雲山
吳敬璉:中國經濟的未來方向
中國人在美國的九種男女關係
中國各種名茶及鑒別方法

TAG:中國 | 孩子 | 媽媽 | 驕傲 | 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