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4.價值觀的不同導致被貶謫

【原文】長太息1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23兮,謇朝誶4而夕替5。既替余以蕙纕6兮,又申7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8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9規矩而改錯10。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1112以為度。忳131415余侘傺16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17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鷙18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19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20而攘2122。伏23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24

【譯文】長嘆息我掩面拭淚兮,悲哀民生多艱難。我雖喜好修美卻受牽制和束縛,正直之言早晨被責而傍晚就被廢棄。既然廢棄我以蕙蘭之佩帶,又約束我不能採摘白芷。它們都是我心中所喜,雖然死去也不會後悔。怨恨靈修的心懷浩蕩,終究不能明察那民眾之心。女人們嫉妒我美好的容貌,造謠誹謗說我善於淫邪。這本是世俗善於取巧,違背規矩而改變舉措。背離繩墨以追求曲線兮,競相環繞宜己以為度。憂鬱煩悶兮我悵然若失,我獨自困窮於此時。寧願突然死在江里隨波逐流,也不願忍受目前之狀態。兇猛的鳥不會成群結隊,長久以來都是這樣。什麼方圓能夠互相環繞?那不同的道路能夠相安?委曲心靈而壓抑志向兮,忍受求全責備而排斥詬罵。保持清白為正直而死兮,固然就是前聖所看重。

【說明】屈原對於被楚懷王貶謫而心懷憤懣,而楚懷王貶謫他的借口竟然是他喜愛蘭花蕙草!按照楚懷王的思想觀念,一個大男人不應該喜好蘭花蕙草,也不應該長得儀錶堂堂。男人就應該是粗野勇猛,能上戰場格鬥的勇士,所以他瞧不起屈原,從而使屈原倍感傷心。自春秋時期以來,人們對「勇」已經產生了歧義,世俗人一般都認為,只有敢於打架鬥毆,上戰場殺人,才是勇敢。可是早在此兩百多年前的孔子卻不是這樣認為,孔子認為真正的勇敢是勇於面對任何困難,勇於去解決任何出現在面前的問題。只能敢於殺人、打架鬥毆,而不敢面對現實,凡事逃避,才是真正的懦夫。而屈原敢於清白正直,則是真正的勇士。

——————————————————

【注釋】1.太息:即「嘆氣」。亦作「大息」。長長的嘆息。《晏子春秋卷五·內篇雜上》:「晏子上車太息而嘆曰。」《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太息回。」

2.鞿:(jī機)牽制、束縛。《楚辭·離騷》:「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3.羈:(jī機)系,捆綁,束縛,拘束。《關尹子·宇》:「道茫茫而無知乎,心儻儻而無羈乎。」司馬遷《報任安書》:「僕少負不羈之才。」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羈鳥戀舊林。」

4.誶:(suì歲)《莊子·山木》:「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而誶之。」《莊子·徐無鬼》:「察士無凌誶之事。」《說文》:「誶,讓也。」《漢書·賈誼傳》:「立而誶語。」這裡用為責罵之意。

5.替:(tì剃)《書·大誥》:「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書·微子之命》:「往哉惟休,無替朕命。」《詩·小雅·楚茨》:「勿替引之。」《詩·大雅·召旻》:「彼疏斯粺,胡不自替?」《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不替孟明。」《楚辭·離騷》:「謇朝誶而夕替。」《莊子·則陽》:「與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備而不洫。」《國語·楚語》:「唯獨居思念前世之崇替。」《說文》:「竝,廢也。」這裡用為廢棄之意。

6.纕:(xiāng香)佩帶。《楚辭·離騷》:「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玉篇·糸部》:「纕,帶也。」《集韻·陽韻》:「纕,佩帶。」

7.申:(shēn身)《書·畢命》:「申畫郊圻,慎固封守。」《論語·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禮記·雜記》:「朱綠帶申加大帶於上。」《淮南子·原道》:「約車申轅。」高誘註:「申,束也。」《漢書·韋元成傳》:「畏忌自申。」《說文》:「申,束身也。」這裡用為約束之意。

8.諑:(zhuó茁)《楚辭·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王逸《九思·逢尤》:「被諑譖兮虛獲尤。」這裡用為造謠、讒謗之意。

9.偭:(miǎn緬)《楚辭·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這裡用為違背之意。

10.錯:(cuò措)通「措」。《管子·五輔》:「故民必知權,然後舉錯得。」《荀子·榮辱》:「則君子注錯之當,而小人注錯之過也。」《韓非子·有度》:「威不貸錯,制不共門。」《禮記·仲尼燕居》:「君子明於禮樂,舉而錯之而已。」《易·序卦》:「禮義有所錯。」《洪武正韻·暮韻》:「錯,同措。」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錯,假借為措。」這裡用為舉措之意。

11.周:(zhōu州)《管子·八觀》:「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國語·晉語五》:「逐之,三周華不注之山。」《楚辭·九歌·湘君》:「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小爾雅·廣言》:「周,匝道也。」這裡用為環繞之意。

12.容:(róng茸)《管子·地員》:「種木胥容,榆、桃、柳、楝。」《文選·班固<答賓戲> 》:「因勢合變,遇時之容。」這裡用為適宜、合宜之意。

13.忳:(tún囤)憂鬱煩悶。《楚辭·離騷》:「忳鬱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14.郁:(yù語)《書·五子之歌》:「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管子·版法解》:「如此則眾無郁怨之心,無憾恨之意。」《楚辭·九章·惜誦》:「心鬱邑余侘傺兮。」《淮南子·泛論訓》:「故樂愈侈,而民愈郁,國愈亂。」司馬遷《報任安書》:「獨鬱悒而誰與語!」這裡用為憂鬱之意。

15.邑:(yì藝)古同「悒」。《荀子·哀公》:「心不知邑邑。」《大戴禮記·曾子立事》:「君子終身守此悒悒。」《蒼頡篇》:「悒悒,不舒之貌也。」《說文》:「悒,不安也。這裡用為憂愁之意。」

16.侘:(chà岔)侘傺:形容失意的樣子。《楚辭·離騷》:「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楚辭·屈原·涉江》:「懷信侘傺,忽乎吾將行兮。」

17.溘:(kè課)《楚辭·離騷》:「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這裡用為突然、忽然之意。

18.鷙:(zhì志)兇猛的鳥,如鷹、雕等。《文子·上德》:「神龍不匹,猛獸不群,鷙鳥不雙。」《楚辭·離騷》:「鷙鳥之不群兮。」《禮記·儒行》:「鷙蟲攫搏不程勇者。」《說文》:「鷙,擊殺鳥也。」

19.圜:(yuán元)同「圓」。圓的,圓形的。《周禮·大司樂》:「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楚辭·九章·懷沙》:「刓方以為圜兮。」《墨子·經上》:「圜,一中同長也。」《易·說卦》:「乾為天,為圜。」《呂氏春秋·圜道》註:「圜,天道也。」《說文》:「圜,天體也。」

20.尤:(yóu由)《書·君奭》:「罔尤違,惟人。」《左傳·襄公十五年》:「尤其室。」《老子·八章》:「夫唯不爭,故無尤。」《論語·憲問》:「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禮記·中庸》:「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孟子·梁惠王下》:「畜君何尤。」《呂氏春秋·誣徒》:「人之情惡異於己者,此師徒相與造怨尤也。」這裡用為求全責備之意。

21.攘:(rǎng嚷)《詩·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國語·齊語》:「攘白翟之地。」《莊子·胠篋》:「攘棄仁義。」《公羊傳·僖公四年》:「攘夷狄。」《楚辭·七諫·沈江》:「反離謗而見攘。」《韓非子·存韓》:「今釋趙之患,而攘內臣之韓,則天下明趙氏之計矣。」《廣韻》:「攘,除也。」這裡用為排斥、努力消去之意。

22.詬:(gòu夠)《左傳·襄公十七年》:「重丘人閉門而詬之。」《左傳·哀公八年》:「曹人詬之,不行。」《左傳·昭公十三年》:「投龜詬天而呼。」《墨子·法儀》:「兼惡天下之百姓,率以詬天侮鬼。」《玉篇》:「詬,罵也。」這裡用為辱罵之意。

23.伏:(fú扶)通「服」。保持。《管子·侈靡》:「徒以而富之,父系而伏之。」《楚辭·離騷》:「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24.厚:(hòu後)《詩·小雅·天保》:「俾爾單厚,何福不除?」《管子·權修》:「厚愛利足以親之,明智禮足以教之。」《易·坤·象》:「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剝·象》:「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墨子·尚賢中》:「厚於貨者,不能分人以祿。」《荀子·議兵》:「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禮義以道之。」《史記·秦本紀》:「遂復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這裡用為看重之意。


推薦閱讀:

價值萬金的高僧贈言:說話前三思 別說這幾種話
彩金的價值?
瓜果蔬菜藥用價值大全
印尼有一種名為血紅龍的觀賞魚,體型像炮彈一條價值數萬元
番石榴 經常吃番石榴的價值

TAG:價值觀 | 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