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養生與習俗,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

二十四節氣養生與習俗,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名人傳記大全二十四節氣養生與習俗立秋2013年"立秋"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08月07日16時20分21秒立秋概況:2013年立秋【the Beginning of Autumn】(本年度第13個節氣)。時間範圍:8月7~9日 【2013年08月07日16時20分21秒】小雪情況: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小雪說明: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為135°。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基本介紹: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較大。立秋以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其實,按氣候學劃分季節的標準,下半年日平均氣溫穩定降至22℃以下為秋季的開始,除長年皆冬和春秋相連無夏區外,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線,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己快到新年元旦了。「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雙晚生長在氣溫由高到低的環境里,必須抓緊當前溫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當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時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齊揪」,除對長勢較差的田塊補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頂、整枝、去老葉、抹贅芽等要及時跟上,以減少爛鈴、落鈴,促進正常成熟吐絮。茶園秋耕要儘快進行,農諺說:「七挖金,八挖銀」,秋挖可以消滅雜草,疏鬆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結合施肥,可使秋梢長得更好。立秋前後,華北地區的大白菜要抓緊播種,以保證在低溫來臨前有足夠的熱量條件,爭取高產優質。播種過遲,生長期縮短,菜棵生長小且包心不堅實。立秋時節也是多種作物病蟲集中危害的時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縱卷葉蟆、稻飛虱、棉鈴蟲和玉米螟等,要加強預測預報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麥播種也即將開始,應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準備工作。立秋習俗:「立秋」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的儀式,且習俗眾多。時至今日,我國民間仍有在立秋這天「貼秋膘」「咬秋」等習俗。古人把「立秋」當做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非常重視。在中國古代,立秋這天有許多迎秋的禮俗。周朝時,天子要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京城西郊去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東漢時,洛陽城裡的百官,在立秋這天穿上黑領緣的內衣和白色的外衣,到城外西郊迎秋,禮畢換上紅色的衣服,而後斬牲於東城門,以薦陵廟。將士也開始操練兵法,比賽騎射,並準備武事以捍衛國家。另外,不論朝廷或民間,在立秋收成後,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祭拜,一方面感謝上蒼與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則嘗試新收成的米穀,以慶祝五穀豐登。宋代皇家習俗,「立秋」這天要把放在外面的盆栽梧桐移到宮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會高奏:「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數千年的文化傳承孕育了立秋豐富的民俗。立秋這天,在我國一些地區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瘦了當然就要「補」,而「補」的辦法就是到立秋這天「貼秋膘」,吃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吃肘子,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等。除「貼秋膘」外,我國民間立秋日還有食餃子、祭祀土地神、插戴楸葉等習俗。立秋時節,我國民間種種饒有趣味的習俗,表現了人們祈求身體健康、驅邪消病、期盼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也給這個歲時節日增添了豐富多樣的色彩。立秋養生:立秋標誌涼爽的秋季即將到來,公眾在起居和飲食上應該有所講究,起居宜「早睡早起」,飲食需「少辛多酸」。中醫認為,天人相應是養生的一種方法。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因此,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這是因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於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有一定意義。立秋時節,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白天仍然炎熱。此節氣中多加強夜裡的睡眠時間很有道理,正好藉此以補償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養收之道」的養生原則。「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點至10點入睡,早晨5點至6點起床比較合適。」睡前可吃些養心陰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蓮子羹、小米紅棗粥、藕粉或桂圓肉水等,有益健康;睡前用溫水泡腳,可助睡眠。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而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需要提醒的是,秋季雖然是進補的季節,但也不能盲目進補,要視自己的身體需求而定。普通人從日常飲食即可得到足夠的營養,不用補。處暑2013年"處暑"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08月23日07時01分41秒處暑概況:2013年處暑【the End of Heat】(本年度第14個節氣)。時間範圍:8月22~24日 【2013年08月23日07時01分41秒】小雪情況: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小雪說明:斗指戊。太陽黃經為150°。這時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暑氣就要散了。它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是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基本介紹:「處暑」,標誌炎熱的暑天行將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炎熱情況將出現轉折,氣溫開始逐漸下降。此時節早晚溫差大,人們要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以免著涼感冒。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曆書》曰:「斗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意思是炎熱的暑天就要結束了,因為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各地都有「暑去寒來」的諺語,處暑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處暑後,綿綿秋雨有時會提前到來,因此,諺語有「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這一時節,白天氣溫雖然仍會很高,但早晚溫度低,溫差大,公眾要預防感冒的發生。秋天氣候多變,經過炎熱的夏季後,人體內耗較大,導致免疫力下降。隨著氣溫逐漸降低,病毒乘虛而入,藉助呼吸道疾病侵入人體,特別是初秋時節,氣溫差異明顯,午後的對流天氣及大範圍的冷空氣活動,都會造成氣溫驟降。因此,處暑時節,人們要注意增減衣服,小心受涼感冒。處暑習俗:1、出遊迎秋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2、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3、開漁節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處暑養生:處暑,天氣開始轉涼,公眾在衣著和起居上應該有所講究,穿衣要「酌情增減」,起居宜「早睡早起」。處暑時節,暑氣逐漸散去,涼意漸生,這時候穿衣保暖就成了一個重要話題,民間有「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之說。「春捂秋凍」是古人根據春秋兩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穿著方面的養生原則,但在現實生活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不能死搬硬套,凍得適度才行。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以便使機體逐漸適應涼爽的氣候,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當然,『秋凍』還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更應及時增減衣服。」「秋凍」不僅局限於未寒不忙添衣服,還可引申為秋季的其他養生保健方面,如睡覺不要蓋得太多,以免導致出汗傷陰耗津。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凍」的有效方法,應長期堅持。「秋凍」還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添衣與否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決定。初秋時節,天氣變化無常,「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若要安逸,勤脫勤換」,因此,應多備幾件秋裝,做到酌情增減,隨增隨減。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起居作息也要相應調整。李艷玲提醒說,此時節,公眾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一般而言,秋季睡眠以晚上9點至10點入睡,早晨5點至6點起床為宜,中午時分應注意午休,有利於保養精氣。為了確保睡眠質量,可將卧室整理得較為溫馨舒適;床頭可放些散發著清香味的水果,這樣有利於入睡。此外,睡覺前做些適度運動,如散步、快走等都有利於改善睡眠質量。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貪涼,最好把窗戶關上,以防寒濕之邪侵入人體。處暑,公眾要當心「秋燥」傷人,在增強身體鍛煉的同時,應注意飲食調理,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多食清淡食品。處暑時節,由於氣候漸乾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乾,皮膚乾燥,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秋燥」是指在秋季發現的以乾燥為特徵的病變,分溫燥和涼燥兩種。處暑期間的「秋燥」屬溫燥,病症多表現為頭疼、少汗、口渴、乾咳少痰、咽干不適、手腳心熱等,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同,這種具有明顯季節性的不適,主要與久晴少雨、秋陽暴烈的氣候有關。此外,處暑期間某些疾病,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複發或加重。因此,處暑時節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預防「秋燥」。「秋燥」並不可怕,一般都比較輕,治療也比較容易,但家庭護理和調養十分重要,否則可能會纏綿不愈。「秋燥」原因很多,而飲食不當是一個重要的誘發因素,因此初秋時節飲食應突出「清潤」,即養陰清燥,潤肺生津。有效防治「秋燥」,可以在飲食上下工夫。在初秋時節應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潤為主。鮮藕、生梨、荸薺以及胡蘿蔔、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養陰潤燥的功效,不妨多吃一些;多喝水、淡湯、菜湯、豆漿、牛奶等,而生蔥、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應少吃,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數蔬菜和水果性寒涼,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還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及無機鹽、纖維素,可以改善燥氣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另外,胃弱者要多喝粥,如紅棗糯米粥、百合粥、蓮子粥等。同時,注意調節生活節奏和生活環境,防止過度疲勞和無節制的夜生活。預防「秋燥」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視精神調養,要儘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適應秋季收斂之性。白露2013年"白露"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09月07日19時16分16秒白露概況:2013年白露【White Dew】(本年度第15個節氣)。時間範圍:9月7~9日 【2013年09月07日19時16分16秒】小雪情況: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小雪說明:斗指癸。太陽黃經為165°。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最多。基本介紹: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每年9月8日前後,當太陽移達黃經165度時,開始進入白露節氣,此時農作物即將成熟,「秋老虎」也將逝去,天氣轉涼。《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白露時節,晴朗的白晝溫度雖然仍舊可以達到30多攝氏度,但夜晚會降到20多攝氏度,其溫差達10多攝氏度。此時,人們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經過去,涼爽的秋天來了。專家提醒說,白露是典型的秋季氣候,秋季的氣候特點就是乾燥,因此要當心「秋燥」傷人。俗語說:「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節,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節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白露習俗:白露茶、喝白露酒等趣味習俗。白露養生:「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過後,早晚溫差加大更為明顯,若不及時添加衣被,極易患上感冒。而支氣管炎、哮喘、胃腸疾病、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此時也易誘發或加重病情。保健專家提示說,白露時節,要注意防寒保暖,積极參加體育鍛煉,預防感冒。在調節飲食上,應選擇清淡、富含營養、少或無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生冷飲食,保證適量的新鮮蔬菜,保持大便的通暢,同時少吃黃魚、帶魚、蝦、蟹和肥肉,並戒煙戒酒,減少發病的機會。白露時節,由於氣候漸乾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乾,皮膚緊繃,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 有效防治「秋燥」,除了要重視精神調養、保持居室通風外,還可重點在飲食上下工夫。此時應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淡茶、果汁、豆漿、牛奶等,以補充水分,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食後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秋分2013年"秋分"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09月23日04時44分08秒秋分概況:2013年秋分【the Autumn Equinox】(本年度第16個節氣)。時間範圍:9月22~24日 【2013年09月23日04時44分08秒】小雪情況:雷始收聲、蟄蟲培戶、水始涸。小雪說明:斗指已。太陽黃經為180°。秋分這一天同春人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依我國舊曆的秋季論,這一天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稱秋分。但在天文學上規定,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基本介紹: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在每年的公曆9月23日前後,此時太陽黃經為180度。按農曆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稱秋分。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秋分過後,一遇冷空氣活動,氣溫便下降得特別快,並且幅度也很大,這就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三秋」大忙貴在「早」字。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適時早播冬作物可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過冬,為來年奠定下豐產的基礎。「秋分不露頭,割了喂老牛。」南方的雙季晚稻正抽穗揚花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早來低溫陰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氣,是「雙晚」開花結實的主要威脅,必須認真做好預報和防禦工作。天文專家表示,這一時節由於南下冷空氣的勢力增強,大陸高壓開始佔據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雨季結束,涼風習習,秋高氣爽。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專家提醒,隨著秋分節氣到來,冷空氣開始日漸活躍,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公眾要準備好換季的秋裝,以防著涼感冒。秋分習俗:秋分時節,在我國民間有豎蛋、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等趣味習俗。在秋分時節,我國很多地區都要舉行「豎蛋」的民俗活動,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輕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豎蛋」活動寄寓了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如今這項源於中國的古老遊戲,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在中國農曆秋分時節都會有這樣的活動。很多地方在秋分時節要吃一種叫做「野莧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稱之為「秋碧蒿」。秋分一到,全家人都去採摘秋菜。採回的秋菜一般人家與魚片「滾湯」,燉出來的湯叫做「秋湯」。有順口溜這樣說:「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秋分到來之際,在一些地方,還有挨家挨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稱「秋官」。這種習俗體現了人們追求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煮二三十個不用包心的湯圓,插上細竹籤放在田邊地頭,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讓雀子不要來破壞莊稼。種種趣味盎然的秋分習俗,體現了人們追求身體健康、五穀豐登的美好情感,也給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秋分養生:涼爽的秋風雖然將夏天的熱氣帶走,但也把空氣中的水分帶走了,使得天氣十分乾燥,很多人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皮膚乾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乾咳少痰、心煩、便秘,即使喝一大杯白開水,仍然難以解渴。這種現象中醫稱之為「秋燥」。「秋燥」並不可怕,一般都比較輕,治療也比較容易,但家庭護理和調養十分重要,否則可能會纏綿不愈。「秋燥」原因很多,而飲食不當是一個重要的誘發因素。因此秋季飲食應突出「清潤」,即養陰清燥,潤肺生津。有效地防治「秋燥」,可在飲食上多下工夫,在秋季應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涼甘潤為主。鮮藕、荸薺、胡蘿蔔、板栗、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養陰潤燥的功效,不妨多吃一些;多喝開水、菜湯、豆漿、牛奶等,而生蔥、生蒜、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應少食。另外,胃弱者應多喝粥,如紅棗糯米粥、百合粥、蓮子粥、芝麻粳米粥、梨粥等。同時,注意調節生活節奏和生活環境,防止過度疲勞和無節制的夜生活;居室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頭髮少吹少燙,也有助避免「秋燥」的發生。寒露2013年"寒露"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10月08日10時58分29秒寒露概況:2013年寒露【Cold Dew】(本年度第17個節氣)。時間範圍:10月8~10日 【2013年10月08日10時58分29秒】小雪情況:鴻雁來賓、雀攻大水為蛤、菊有黃花。小雪說明:斗指甲。太陽黃經為195°。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所以,有人說,寒是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而水氣則凝成白色露珠。基本介紹: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即為寒露節氣,它是深秋的節令,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如果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可見,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我國北方已呈現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則秋意漸濃,蟬噤荷殘。由於此時陰天少,所以光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百分率最大的節氣,素有秋高氣爽之稱。寒露時節,隨著氣溫的逐漸下降,感冒是此時最易流行的疾病,有研究表明,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加。當環境氣溫低於15℃時,上呼吸道抗病力則明顯下降。所以,著涼是傷風感冒的重要誘因,因此,寒露期間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此外,在飲食上要注意葷素搭配;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起居要有規律,房間要經常開窗通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寒露習俗:如果說白露時節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那麼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遊人。寒露養生:寒露,天氣由涼轉冷,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等疾病易發生,因此,公眾要注意保暖,當心著涼,加強鍛煉,預防感冒和秋愁、秋悲。寒露以後,氣溫下降,晝夜溫差變化增大,此時最容易引發感冒。這時要適時添加衣服,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此外,此時天氣寒冷,人們出去運動的機會相對較少,在居室中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在這時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使身體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環境之中。另外,寒露時節,氣候漸冷,日照時間相對減少,並且秋季特有的肅殺之氣容易使人們傷感,即秋愁。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也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可結伴外出遊玩,登高遠眺,總之適當地調節心情很重要。寒露節氣前後,空氣較為乾燥,「秋燥」易傷人。為遠離「秋燥」糾纏,公眾要常喝蜂蜜水鹽水少食辣。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津,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常常出現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為宜。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只要多喝白開水就可以對付「秋燥」,喝白開水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病人,但對於正常人來說,要想完全抵禦「秋燥」帶來的負面效應,最好在白開水中加些鹽或蜂蜜。這樣既能補充人體所需水分,又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寒露時節,為防「秋燥」,還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山藥等以增加體質;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胡蘿蔔、冬瓜、藕、梨、柿子、柑橘、石榴、香蕉等,這些果蔬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功效。同時,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食後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虛弱的人來說,如果確有陰陽、氣血方面的不足,這時食物調理的效果甚微,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一些中藥來進補,如西洋參、阿膠、當歸、銀耳、熟地黃等。霜降2013年"霜降"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10月23日14時09分48秒霜降概況:2013年霜降【Frost"s Descent】(本年度第18個節氣)。時間範圍:10月23~24日 【2013年10月23日14時09分48秒】小雪情況:豺乃祭獸、草木黃落、蟄蟲咸俯。小雪說明:太陽黃經為210°。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了,所以叫霜降。基本介紹:霜降節氣在每年公曆10月23日前後。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可見霜降是開始見霜的意思。但是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異較大,「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徵。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東部、青海南部、祁連山區、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爾泰山區、北疆西部山區、東北及內蒙東部等地年霜日都超過100天,淮河、漢水以南、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均在50天以下,北緯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雙版納、海南和台灣南部及南海諸島則是沒有霜降的地方。霜的出現表明地面最低溫度已達0℃以下,對農作物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為初霜,初霜愈早對作物危害愈大。我國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漸推遲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區外,最早見霜的是大興安嶺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見霜;東北大部、內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現在瀋陽、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薩一線;11月初山東半島、鄭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見霜;我國東部北緯30°左右、漢水、雲南省北緯2°左右的地區要到12月初才開始見霜;而廈門、廣州到百色、思茅一帶見霜時已是新年過後的1月上旬了。霜降時節,涼爽的秋風已吹到花城廣州。東北北部、內蒙東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氣溫已在0℃以下,土壤凍結,冬作物停止生長,進入越冬期。華北大豆收穫,尚未下地的晚麥宜選用春性品種趕快搶種,已出苗的要查苗補種。長江流域正值冬麥播種的黃金季節。油菜一般已進入二葉期,應及時間苗定苗,中耕除草,防治蚜蟲。災區受洪水影響尚未種下去的遲油菜,可先用濕灰糞拌種,在室內催芽後播種,以加快出苗。「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籮」,晚稻成熟後抓緊收穫,以防雀害和落粒。華北地區大白菜即將收穫,要加強後期管理。霜降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乾季,要高度重視護林防火工作。民俗專家介紹說,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在此期間,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吃柿子賞菊等習俗。俗話說;「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民間的說法是,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易感冒、流鼻涕。據介紹,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其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個人一天吃一個柿子,所攝取的維生素C基本上就能滿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專家提醒說,柿子含有大量鞣酸和果膠,不宜空腹食用。此外,柿子性寒,也不要和螃蟹等海鮮一起食用。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民俗專家表示,種種趣味盎然的霜降習俗,體現了人們追求身體健康的美好情感,同時,也給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霜降習俗: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在此期間,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吃柿子的習俗。俗話說;「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山西:時值寒露抓秋耕,秋收秋種莫放鬆。采棉刨薯回茬麥結合秋澆快進行。澆地造林集飼料,山藥異地換種子。河北:寒露霜降,收割大豆。抓緊打場,及時入庫。晚茬小麥,突擊播種。收割山草,好喂牲口。菠菜油菜,種上幾畝。來年春季,能早收穫。山東:霜降一到,天氣漸冷。抓緊收割,地瓜花生。切曬瓜干,要趁晴天。地瓜入窖,不能放鬆。麥田苗情,檢查要精。缺苗斷壟,及時補種。上海: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種冬活忙,晚稻脫粒棉翻曬,精收細打妥收藏。安徽,寒露收割罷,霜降把地翻。湖南:十月寒露霜降到,收割晚稻又挖薯。霜降養生: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此時氣候已漸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陰冷,開始有白霜出現。公眾要注意添衣保暖,防病保健。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咸俯。意思是說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陳列後再食用,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蟄蟲也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按中醫理論,霜降期間脾胃功能處於旺盛時期,再加上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很容易導致胃病的發生。防止胃病發生,要特別注意日常起居中的保養,如要保持情緒穩定,防止情緒消極低落;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胃腸血液供應;要注意添衣防寒保暖;切忌暴食和醉酒。霜降前後是易犯咳嗽的季節,也是慢性支氣管炎容易複發或加重的時期。因此,在這個季節應多吃一些具有生津潤燥、消食止渴、清熱化痰、固腎潤肺功效的食物,如梨、蘋果、洋蔥、蘿蔔等。立冬2013年"立冬"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11月07日14時13分52秒立冬概況:2013年立冬【the Beginning of Winter】(本年度第19個節氣)。時間範圍:11月7~8日 【2013年11月07日14時13分52秒】小雪情況: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小雪說明:太陽黃經為225°。習慣上,我國人民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冬,作為終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立冬一過,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我國各地農民都將陸續地轉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其他農事活動中。基本介紹:每年陽曆的11月7日或8日,太陽達到黃經225度時,「立冬」節氣開始。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習慣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其實,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按氣候學劃分四季標準,以下半年候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為冬季,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首都北京於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開始。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從多年的平均狀況看,11月是寒潮出現最多的月份。劇烈的降溫,特別是冷暖異常的天氣對人們的生活、健康以及農業生產均有嚴重的不利影響。注意氣象預報,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搞好人體防護和農作物寒害、凍害等的防禦,顯得十分重要。立冬習俗:立冬,我國有「迎冬」「補冬」習俗。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皇帝有出郊迎冬的儀式,並賜群臣冬衣,撫恤孤寡。立冬前三日,掌管曆法祭祀的官員會告訴皇帝立冬日期,皇帝便開始沐浴齋戒。立冬當天,皇帝率領三公九卿到北郊六里處迎冬,回來後還要大加賞賜,以安社稷。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在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國南方,立冬之日,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農曆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則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立冬習俗體現了人們追求身體健康、合家幸福的美好情感,也給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立冬養生:立冬,天氣漸寒,是進補的好時節。公眾在飲食調養方面,要少食咸,多吃苦味食物。減咸增苦,可補腎固精。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此時節應補腎。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咸,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從醫學五行理論來說,咸勝苦,腎水克心火。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適合選擇的食物包括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醫療、保健功能。中醫認為,秋季進補適宜「平和」,冬季進補適宜「封藏」。冬季適宜食用以下食品: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雞肉、羊肉、蝦等;蔬菜有黃豆、胡蘿蔔、韭菜、油菜、蓋菜、香菜等;水果有橘子、柚子等。另外,冬季進補的另外一個原則就是多飲水,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飲烈酒。同時,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如堅果、米面製品等。小雪2013年"小雪"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11月22日11時48分06秒小雪概況:2013年小雪【Lesser Snow】(本年度第20個節氣)。時間範圍:11月22~23日 【2013年11月22日11時48分06秒】小雪情況:虹藏不見、天氣上騰、閉塞而成冬。小雪說明:太陽黃經為240°。氣溫下降,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後,黃河流域開始降雪(南方降雪還要晚兩個節氣);而北方,已進入封凍季節。基本介紹:每年11月23日前後太陽達到黃經240度時,為小雪節氣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這個時候天氣逐漸變冷,開始下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叫小雪。小雪期間氣溫繼續走低,直接表現就是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同時長江中下游許多地區陸續進入冬季。小雪習俗:腌臘肉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吃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人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糍粑的習俗。小雪養生:小雪節氣的前後,天氣時常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這個季節宜吃溫補食品,例如羊肉、牛肉、雞肉等。同時,還應該多吃益腎食品,如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另外,吃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能改善心情,效果雖然慢但更合乎健康原則。微量礦物質硒能振奮情緒,全麥麵包等全穀類食物富含硒。雞肉、海鮮等食物也含有較多的硒。此外,菠菜、蘆筍、獼猴桃、牡蠣、橘子、豌豆、黃豆和深綠色的蔬菜中都含有葉酸,可以幫助我們抵抗抑鬱。粗麵粉製品、穀物顆粒、酵母、動物肝臟及水果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對改善不良情緒及抑鬱症也大有裨益。同時,除了注意飲食上的調節以外,專家建議這個時節還可以通過多做運動、聽舒緩的輕音樂、曬太陽來消愁。大雪2013年"大雪"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12月07日07時08分31秒大雪概況:2013年大雪【Greater Snow】(本年度第21個節氣)。時間範圍:12月6~8日 【2013年12月07日07時08分31秒】小雪情況:鴠鳥不鳴、虎始交、荔挺生。小雪說明:太陽黃經為255°。大雪前後,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蕩"的嚴冬了。基本介紹:在每年公曆的12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即為大雪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進入大雪節氣後,天氣越來越冷,寒風蕭蕭,雪花飄飄。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這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由於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三候的「荔挺出」的「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可簡稱為「荔」,也是由於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大雪時節,除華南和雲南南部無冬區外,我國遼闊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裝,東北、西北地區平均氣溫已達-10℃以下,黃河流域和華北地區氣溫也穩定在0℃以下,冬小麥已停止生長。江淮及以南地區小麥、油菜仍在緩慢生長,要注意施好臘肥,為安全越冬和來春生長打好基礎。華南、西南小麥進入分櫱期,應結合中耕施好分櫱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溝排水。這時天氣雖冷,但貯藏的蔬菜和薯類要勤於檢查,適時通風,不可將窖封閉太死,以免升溫過高,濕度過大導致爛窖。在不受凍害的前提下應儘可能地保持較低的溫度。大雪習俗:氣候:大雪時節,黃河流域一帶已有積雪,天氣寒冷。而江南才剛剛進入隆冬季節,氣溫將顯著下降,天氣寒冷,可能出現初雪和冰凍現象。這一節氣是我縣降水日數最少的節氣。農事:各地要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查苗補缺,中耕鬆土,早施苗肥,培育壯苗。隨著隆冬季節的臨近,著手做好菜苗、果樹、苗木、花卉與家畜的保暖工作。日期計算:[Y*D+C]-L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7.18,20世紀=7.9。舉例說明:2088年大雪日期=[88×0.2422+7.18]-[88/4]=28-22=6,12月6日大雪。大雪養生:大雪時節,對於有些畏寒怕冷的人,除了多穿衣服和加強體育鍛煉之外,在日常飲食中,如能多吃些禦寒食物,可以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如海帶、紫菜、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含碘食物,食用這類食物可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強新陳代謝,加強皮膚血液循環,抗冷禦寒;藕、胡蘿蔔、山芋、百合等根莖類食物,這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無機鹽,與其他食物摻雜食用,也可增強禦寒能力;狗肉、羊肉、牛肉等肉類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高脂肪,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活血的功效,吃這些食物可增強內分泌功能,從而達到禦寒作用;辣椒、生薑等辛辣食物食用後,可祛風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體溫。大雪時節,公眾還應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富含維生素A的動物肝臟和富含胡蘿蔔素的胡蘿蔔、南瓜;富含維生素C的各種瓜果;富含維生素B2的雞蛋、牛奶、豆製品等,可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發生。值此時節,保暖就顯得很重要。傳統中醫學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降低抗病能力,導致呼吸道感染,所以,在寒冷的大雪時節人的腳部保暖尤應加強。此時節,第一,要根據氣候的變化適當增減衣服;第二,患有心腦血管病、關節炎、消化系統疾病的病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身體不舒服應該主動到醫院檢查,通過中醫的調理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第三,出門時,要戴頂帽子,配條圍巾,穿雙保暖鞋,這樣的穿戴對防寒有很大作用。俗話說「風后暖,雪後寒」,伴隨著大雪而來的是溫度下降,摔傷、凍傷、感冒、交通事故等成為雪天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從預防的角度看,行人出行時要盡量放慢騎車或步行速度,防止滑倒,而老年人則應減少戶外活動,出行時最好由他人攙扶。冬至2013年"冬至"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12月22日01時10分59秒冬至概況:2013年冬至【the Winter Solstice】(本年度第22個節氣)。時間範圍:12月21~23日 【2013年12月22日01時10分59秒】小雪情況: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小雪說明:太陽黃經為270°。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基本介紹: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的節氣之一,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古稱「日短」「日短至」,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2日之間,此時太陽黃經270度。冬至不僅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代的人們一直認為,冬至節氣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同時,古人又認為,冬至過後,白晝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祥的日子,值得慶賀,因此,冬至又稱「冬節」「交冬」「賀冬」「亞歲」「一陽節」和「消寒節」等。由於冬至時間不固定,因此,它與清明節一樣,是活節。根據史料記載,早在周朝,冬至日便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歲」以郊祀祭天的記載。《周禮》中規定,在冬至日,要舉行「致天神人鬼」的祭祀儀式。漢代以後,冬至節開始成為民間的一種節日。《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唐宋時代,冬至的地位更為重要,當時人們甚至認為「冬至」與「歲首」並重。《東京夢華錄》中記載說:「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明清時代,冬至依舊長盛不衰,民間有「肥冬瘦年」之說。此時每到冬至這一天,皇帝要親自舉行郊祭,即祭天,百官要進表朝賀。《帝京景物略》中記載了人們慶祝冬至時的盛況:「百官賀冬畢,吉服三日,具紅箋互拜,朱衣交於衢,一如元旦。」可見,古人對冬至節的重視程度與元旦相差無幾。過冬至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隨著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的轉變,冬至的節日重要性雖然有所降低,但豐富的節日內涵依然世代傳承,我國很多地方仍然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而冬至的飲食文化也是豐富多彩的,諸如餛飩、餃子、湯圓、冬至盤、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數十種。此外,冬至的祭祀文化也很盛行。冬至作為歲首,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在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這一天,人們不僅要祭奠自己的祖先,還要祭祀上天,以表達自己對先輩的緬懷和對未來的憧憬。冬至習俗:根據史料記載,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已故的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祝賀。隨著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的轉變,冬至的節日重要性雖然有所降低,但豐富的節日內涵依然世代傳承,我國很多地方仍然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包餃子迎冬至冬至這天,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習俗,家家戶戶不論貧富,餃子是不可或缺的食品,而南方的傳統習俗是煮食湯圓、吃米團和長線面,吃湯圓大多是取團圓之意,還有人喜歡在這一天吃火鍋。冬至節,除了吃餃子、麵條、湯圓、餛飩等習俗外,我國各地還有很多饒有興趣的風俗。在福建,冬至流行「搓丸」、「貼丸」、「饋丸」,丸子的顏色有紅有白,有的被捏成小巧玲瓏的玩具,如做成豬頭、豬腳,還有荔枝、桃、香蕉,象徵興旺吉祥。在杭州,人們把冬至吃剩的魚頭和魚尾放在米缸里過夜,隔天再取出來吃,說是「吃剩有餘」。在江蘇,人們非常重視冬至,前一夜稱「節夜」,也稱「除夜」,制糕以祭祖,並饋贈親友,設席宴飲,稱之「節酒」,也稱「分冬酒」。有的人家以黃酒加糖漿製成冬陽酒。在廣東,人們冬至一般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腊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在冬至這天,人們用糯米粉捏成雞、鴨、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冬至養生:養生保健專家提醒說,冬至時節進入數九寒天,公眾在衣著和起居上應有所講究。【穿衣要保暖】冬至後,天氣更加寒冷,尤其是北方,天寒地凍,南方氣溫雖不算低,但寒溫不定,且室內室外一樣冷,常有陰雨濃霧,空氣潮濕,因此人們早就養成了通過增添衣服來抵禦寒冷。老年人,體質普遍較差,自身活動能力及抗寒能力減弱,在穿衣上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感冒著涼,從而繼發其他疾病。因此,冬至時節,老年人選擇冬裝要注重防寒保暖功能。上了年紀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縮和動作乏力的現象,因此,選擇寬大鬆軟、穿脫方便的冬裝也很重要。有關節炎、風濕病患者,可在貼近肩胛、膝蓋等關節部位用棉層或皮毛加厚。患有氣管炎、哮喘、胃潰瘍的人,最好再增加一件厚背心,有利於保護心、胃和肺部,不致受寒。【起居勤曬被】冬至時節要勤曬被褥。勤曬被褥有很多好處。首先,可避免潮濕;其次,被褥上的細菌和微生物在人體分泌的汗水及油脂中極易繁殖。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強烈的殺菌消毒作用,可殺死各種細菌和微生物。再次,經日光曝晒後的被褥更加彭松、柔軟。冬季,人在睡眠期間因肌體抵抗力和對寒冷環境的適應能力降低,很容易患感冒及引起中風等癥狀,穿上睡衣則能預防疾病,保護身體健康。由於睡衣寬鬆肥大,有利於肌肉放鬆和心臟排血,可使人得到充分的休息。穿睡衣應以無拘無束、寬柔自如為宜。因為睡衣直接與皮膚接觸,因此不宜穿化纖製品,其面料以自然織物為佳,如透氣吸潮性能良好的棉布、針織布,柔軟的絲質料子。【慎防「寒從腳下起」】傳統中醫學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抵禦寒冷的能力較差,而腳掌與上呼吸道黏膜又有著密切的關係,一旦足部著了涼,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毛細血管的收縮,導致抵抗疾病能力下降,潛伏在鼻咽部的病菌、病毒乘虛而入,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等癥狀。足部的保暖方法很多,除了穿著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平時還要注意多活動腳步,如參加跑步、競走、散步等運動。「睡前燙燙腳,勝似吃補藥」。保健專家提示說,晚上睡覺前,用熱水燙一燙腳,既能禦寒又能有效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腳的營養供給,保持皮膚柔軟,清除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勞。同時,熱水對大腦皮層也是一種良好的刺激,有利於促進睡眠。此外,如果所泡洗的熱水,改用中草藥甘草、芫花煎劑,可防止凍瘡;用白果樹葉煎洗,可防止小兒腹瀉;用浮萍、麻黃煎洗,有利於水腫的消退。【飲食調養】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人體內陽氣蓬勃,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因此,冬至前後是進補的最好時間,不僅強健身體,還能消寒。營養專家提示說,冬令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冬至後的「一九」到「三九」期間。冬令進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養生方法,民諺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冬季,氣候寒冷,冬至期間進補可扶正固本,萌育元氣,增強抵抗力,有效預防流行性疾病。根據「冬主藏閉」「冬藏精」的自然規律,冬令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冬至後的「一九」到「三九」期間。冬補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葯補。冬補的藥物有人蔘、阿膠、鹿茸等。人蔘補氣,對氣虛、體弱、四肢無力、過度疲勞的人最為合適。阿膠是滋陰補血的良藥。但「葯補不如食補」,冬至時節,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雞肉、羊肉、蝦肉;蔬菜有黃豆、胡蘿蔔、韭菜、芥菜、油菜、香菜等;水果有橘子、龍眼、紅棗等;其他的還有紅糖、糯米、松子等。冬令進補應避免造成血液粘稠,宜多食保護心腦血管食品,如山楂、黑木耳、西紅柿、芹菜、紅心蘿蔔等;應多吃利於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白蘿蔔;多吃溫補性、養陽性的食物,如羊肉、雞肉、狗肉等,以燉食為最佳。其中,羊肉和雞是冬天溫補的主要肉食品,俗話說:「逢九一隻雞,來年好身體。」此外,還應多吃益腎、護腎的食物,前者有腰果、大骨頭湯、核桃等,後者有黑木耳、黑芝麻、黑豆、黑米等。冬令進補,要防止無虛濫補。濫補不但徒耗藥品,而且會擾亂人體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疾病;此外,還要防止虛不受補,這是指體弱者進補之後,病痛不減,反而還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其主要原因是陰虛火旺或氣陽兩虛,進補助火。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補時,最好不要吃生冷或過油膩的食物,以免妨礙脾胃消化功能,影響進補的效果。在進補期間,如遇感冒、發燒、腹瀉時,應暫停服用各類補品,以防葯補戀邪,待恢復健康後再進補。小寒2013年"小寒"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01月05日12時33分37秒小寒概況:2013年小寒【Lesser Cold】(本年度第23個節氣)。時間範圍:1月5~7日 【2013年01月05日12時33分37秒】小雪情況:雁北向、鵲始巢、雉始雊。小雪說明:太陽黃經為285°。小寒以後,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基本介紹:每年陽曆的1月5日至7日,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為小寒。它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倒數第二個節氣,這是按農曆月份排列的。如按公曆來看,則成為每年第一個節氣。「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經進入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此時冷氣積久而寒,但還沒有達到最冷的程度,因而稱小寒。其實,從歷史氣象記錄來看,小寒卻比大寒冷,是全年中最冷的節氣,常有「冷在三九」的說法。「三九」多在1月9日--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而小寒時節之所以寒冷,是因為1月上旬強冷空氣及寒潮冷鋒活動頻繁。小寒習俗:南京:吃菜飯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迹。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廣東:吃糯米飯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小寒養生:在小寒時節,如何做到禦寒保暖、祛病強身的目的?專家提示說,除了要加強自身體育鍛煉外,更要注意暖頭、暖足和暖背。在應對嚴寒的時候,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添加衣物,但往往身上穿得十分厚實而忽視了頭部的防寒,甚至把帽子視為無足輕重的東西。其實,人的頭部和整個身體的熱平衡有著密切的關係。民間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的說法。在寒冷的條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體熱就會迅速從頭部散去。冬天在室外戴一頂帽子,即使是一頂單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腳離心臟最遠,供血少,所以腳的溫度很低,腳部受涼可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活動緩慢,人體抵抗力下降,極易誘發感冒、心腦血管病、氣管炎等。因此,小寒時節一定要注意腳部保暖。除了要穿保暖的鞋子外,對付腳涼,最好的辦法就是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然後用力揉搓腳心。人背為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行之處。倘若背部保暖不好,風寒邪氣極易經過人體背部入侵,損傷人體陽氣而致病,或者舊病複發加重。對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風濕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的老人而言,背暖尤為重要。冬日晒太陽,應多曬背部;或穿一件羽絨背心、皮背心,對暖背都大有好處。大寒2013年"大寒"到來的精確時間為:2013年01月20日05時51分42秒大寒概況:2013年大寒【Greater Cold】(本年度第24個節氣)。時間範圍:1月20~21日 【2013年01月20日05時51分42秒】小雪情況:雞始乳、鷙鳥厲疾、水澤腹堅。小雪說明:太陽黃經為300°。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大寒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諺云:"三九四九冰上走"。基本介紹: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正處於四九和五九中。《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此時節,降水稀少,常伴有寒潮、大風天氣,氣候比較乾燥。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意思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鷹隼之類的征鳥,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5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大寒習俗: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餚,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大寒養生:大寒時節,公眾養生保健要以防「寒」為主。睡覺前宜用熱水泡腳,並按揉腳心,有助於散寒;常進行日光浴,以助陽氣升發;注意背部保暖,以防寒邪入侵。大寒時節,天寒地凍,人們的筋骨不如暖和的季節強勁,尤其是對老年人來說常常會出現筋骨酸痛的情況,如果不加強保健,很容易出現骨質疏鬆。所以,在此時要注意補鈣,以增強筋骨。防寒保健的同時,公眾還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和抗病力。工作和運動時,不宜過於激烈,以免出汗過多,導致體內陰精虧損、陽氣耗散。飲食上,宜選用羊肉、狗肉等溫腎壯陽之物,有助於抵抗寒邪的入侵;飲食不宜過咸,因咸能入腎,導致腎水更寒,不利於振奮心陽;切忌寒冷食品,以免耗傷元陽。大寒期間,天氣寒冷,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還應適當多吃些溫散風寒的食物,如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羊肉等,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
推薦閱讀:

明天大雪節氣?做好三件事,這個冬天不生病
節氣與中氣
干支年立春始,干支月節氣始
24節氣之小寒時節話養生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TAG:習俗 | 養生 | 節氣 | 冬至 | 霜降 | 小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