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有效推動 中國與南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文化交流使不同地域的人們彼此更加了解,文化融合讓不同國度的人民友誼更加長遠。古有玄奘取經,今有「一帶一路」,中國與南亞和東南亞國家間的文化交流從未間斷,已經持續了至少兩千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確定,中國與南亞和東南亞間的關係更加緊密。然而,經濟只是交流的一面,文化方面的交流同樣重要,有時甚至會促進經濟交流。

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充分融合

文化交流推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位於我國西南邊陲的雲南省在文化產業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並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雲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國有獨資旅遊文化產業公司。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全國人大代表楊勁松介紹說,財政部和發改委給予了雲南省文化創意產業很大的支持,而她的公司也已經和東南亞一些國家有了很好的合作。比如,在東南亞一些國家進行文化雜技演出,宣傳中國的雜技藝術。每年春節雲南省會輪流去周邊國家辦春晚演出,效果很好,讓當地的民眾對中華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公司也把其他國家很好的文化產品引入中國,拉近了彼此的交流,增進了文化互信。此外,他們是通過和周邊國家一起設立的演繹平台來對周邊國家的人進行培訓,增大他們的就業。

除了東南亞,南亞的一些國家也邀請雲南文化產業控股集團公司圍繞這些國家的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一起打造合作項目,同時讓當地人民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而針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在十二屆人大五次全會期間楊勁松提出,希望國家能在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走出去」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

楊勁松說:「希望國家在文化走出去上給予項目上的支持。同時對我們已經做得很成功的項目繼續提升。影視、演藝、出版、電視台等方面能給予系統的規劃和布局。希望雲南省的文化『走出去』項目能進入到國家級的盤子里,以便統一指導和推動,這個十分關鍵。希望中央政府能和周邊國家的政府間進行更好的溝通,為我們這些走出去的文化企業營造一個更好的經營環境。」

同時,文化產業也需要結構供給側改革,才能得到長久的發展。演藝、交流、拓展也是走出去的平台之一。

文化「走出去」與經濟「走出去」充分結合

交流是為了促進了解,了解是為了更好地交流。隨著中國與南亞和東南亞國家交流的日益密切,中國對外文化交流需要更多的平台支持。中華出版促進會專門成立了南亞中國文化合作出版中心。該會常務副理事長謝愛偉介紹說,該中心是根據斯里蘭卡出版協會以及它的會員單位的邀請成立的。南亞出版界人士對中國模式非常嚮往,他們希望有一個平台和模式,把中國圖書翻譯成本國文字在當地出版和銷售。

謝愛偉說:「中國的 500 多家出版社都在為文化『走出去』做著自己的貢獻。中華出版促進會的南亞中心的目的就是,在南亞創建一個合作共贏、相通互融、增加友誼的平台。尋找一個模式,讓文化『走出去』的同時,和中國的經濟實力『走出去』找到一個結合點,成為雙方出版社的諮詢和合作中心,服務多邊國家為主的跨行業合作和跨國界閱讀。文化合作的範圍要擴大,把軟實力硬噹噹地推出去。」

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應該是多樣的。唐玄奘取經,經書就是圖書。圖書在文化交往的過程中作用更加長久、更直接,而且印象更加深刻。因此,圖書具有任何媒介不可代替的深遠意義。中國言實出版社副總編馮章說,選擇一些中國優秀的圖書翻譯出版到南亞國家,同樣也把南亞地區優秀的作品帶到中國,這樣的方式也有助於雙方的相互了解。

馮章說:「文化交往在『一帶一路』里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圖書也是一種手段。出版業應該發揮影響更廣的作用。促進南亞地區人民更加了解我國燦爛的文化,了解我國當代政治、經濟、決策等各個方面的形勢。使不同國家之間的人民更加友好。」

馮章和楊勁松都提到了文化交流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而政府層面也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國家新聞廣電總局進口管理司副司長趙海雲特別提到了政府層面對於通過圖書進行文化交流方面的支持,比如中國新聞出版業唯一被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絲路書香出版工程」。該工程擴大了版權貿易和對外合作規模,積極拓展「走出去」項目。

趙海雲介紹說:「南亞國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絲路書香出版工程』是一個開放平台,對整個中國的出版業都開放。內容方面也是開放的,主要包括了對外的翻譯出版和版權輸出。包括我們的出版企業到沿線國家開辦一些實體,或者採取一些合作出版的方式,進行編輯方面的工作聯絡;包括到境外參加和舉辦書展以及小語種翻譯人才的培訓;中國優秀圖書產品數字化的加工整理和傳播等。」

來自孟加拉國的柯修是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一帶一路」外語項目的孟加拉語教師。他認為中國和南亞國家之間的交流從古代的高潮時期到近代經歷了一段冬眠狀態。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近期又慢慢開始上升。通過相互訪問、國際貿易、參與合作項目、互聯網的普及、旅遊交往、政治和社會關係上的促進,南亞和中國之間的「一知半解」「以偏概全」以及「陌生又神秘」狀態越來越向好的方面發展了。這其中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他說,「人也好,社會也好,都有他自己的特點和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宗教、政治和社會問題,就可能會各自有各自的視角,不容易推進。促進友誼和關係都要從共同點切入,這樣雙方都比較能接受。文化交流就是一個容易接受和嘗試的方式,不會產生過多的障礙。所以通過文化交流兩個國家或地區能直接拉近彼此的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研究員劉建表示,近些年中國和南亞除了國家政府層面上的往來和合作,人民與人民的交流和互動也在逐漸增強。專家、學者、留學生等人員往來更加頻繁。中國的青年老師去到孔子學院教授當地人們漢語。還有大批旅遊者互相訪問。劉建認為,中國和南亞的交流是一個很大的工作,在文化交往上一定要制定長期的規劃和短期的計劃。他說,「現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之後,中國和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在經濟、政治、文化、多邊關係上前所未有的密切。在這個時候進行文化交流,更多地了解現代中國和南亞國家的發展狀況、文化成就、文化內涵對於『一帶一路』、全球化、中國和南亞國家友好睦鄰關係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推薦閱讀:

那些以互惠生身份在國外工作學習的人,真實狀態是怎樣的?
中柬文化交流大獲成功 《王牌主播》隆重啟動
明清兩季,為何中國基本不干涉日本內政?
赴美帶薪實習項目在中國的價格是否合理?尋求認為價格合理性的解答?過往參加者請談談世界其它國家的價格?

TAG:中國 | 國家 | 文化 | 交流 | 有效 | 文化交流 | 南亞 | 建設 | 一帶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