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臨摹創作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很榮幸在這裡和大家談一下書法創作的一些想法,這也是前段時間三河湖杯書畫展中,自己寫了一幅四尺行書作品,本以為以賽促進自己多學習的目的,不想在比賽中得到區書協專家的認可,甚感欣慰。今天,教育局領導要求了和大家談談自己創作的想法,因為自己水平有限,也是很惶恐,但也以此項工作為督促,自己這段時間也把平時的想法和認識總結了一下,借今天這個機會談一下,因為創作方面的問題很深奧,所以頭緒亂一些,不過希望能給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來互相學習,什麼叫學,學就是把別人的作為我的,變成我的,這叫學了。不有一句開玩笑的話嗎,什麼叫富有呢?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這我就富有了;你的是你的,我的也是你的,我就窮了,你就富了。這就叫互補。「學」這個字,就當一個把不是我的變成我的,把不是你的變成你的,互相提高,這就是學。如果哪兒說得不對,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第一個問題:是臨摹和創作的關係

大家知道,學習書法的路子是先臨摹,而後創作,如果沒有臨摹基礎,尚未明白筆法,就匆忙揮筆疾書,結果只能是任筆為體,聚墨成形,烏墨一團,散亂無章,即使有了一些基本功,但如果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個性風格」,而沒有深入追問這種個性風格的價值,也很難使作品富有生機、情趣和感染力。

所以在這裡臨摹與創作是相互促進的,在臨摹一段時間後,嘗試創作一幅作品,常常會覺得很多方面捉肘見襟,於是才會發現臨摹時忽略了很多東西,這時候再臨摹,目標就會更加明確,進而將創作時會涉及,而原來臨摹時沒有注意的地方做有針對性的解決,最終不僅提高了臨摹水平,也使創作能力得到了強化。

明末清初的王鐸是書史上著名的大家,晚年書名甚盛,求書者盈門,而王鐸卻有所謂「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的慣例,也就是說不是天天都為請索者寫字,而是要騰出一半的時間進行臨帖。王鐸這種將臨帖與創作交互而行的做法,使他的書法始終是有源之水,進而不斷提高書法水平。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大家欣賞一下王鐸書法作品

但是在精緻而細微的臨習古帖,從單字到精臨,再到一行,後來可以到二行到成篇的臨,然後是背臨,甚至可以用集字的方法來創作。但有時令大家困惑的地方因為在創作時,我們會拿到內容,會遇到很多字是字帖里沒有,所以我們可以用部首拼寫的方法,甚至用橫向取法,從近現代人中吸取營養,從書法字典里來進行創作嘗試。

入帖是在臨帖學書過程中,由生到熟,逐漸從筆法、結體、章法乃至範本的精神面貌上,從形似,甚至可以神似。出帖是在入帖的基礎上,消化吸收,融會貫通,自辟門徑,獨創風格的過程。

大家欣賞一下張旭光臨摹十七帖和聖教序作品。

張旭光是中國書協副秘書長,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館長范迪安先生評:張旭光書法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蒼茫大氣,元氣淋漓。從線條的質量、結體方式、章法構成、墨色運用等諸方面,探索了書法形式上的可能性和表現性,既古且新,使書法藝術不斷升華。

二、創作從各方面時期作品中提取

大家都知道按照楷書、草書和行書的關係來劃分,可以分為行楷、行草兩類。我覺得應該按照時代風氣來劃分,如清代梁《評書帖》說: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這是一種文化特色,以利於深入其核心精神。這裡說兩種很經典的行書

1、原生行書。具有特殊趣味的作品為創造提供了參考。這是一般意義上的文字

書寫而不是書法意義上的藝術書寫的成果。

欣賞魏晉《正月廿四日等字殘紙》和《樓蘭紙本墨跡》魏啟後先生的作品

魏啟後先生在書法繪畫藝術上浸淫七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書法一方面取法晉唐宋元的經典藝術語言,具備極其深厚的傳統功力;另一方面他富有創造性地在米(米

芾)字的基礎上,吸取現代考古成果簡牘書法的用筆,將二者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富有極其濃厚的創新意識。他的行草書創作和章草書創作,在筆法、字法、章

法和墨法等各個方面,都突破了前代書法家的樊籬,形成了自己濃厚的個人風格。他將米字行書和兩漢簡牘書有機糅合而自創新體,是當代書法對書法藝術歷史發展的重要貢獻。

2、經典行書

主要指晉唐時代的行書,它是書法藝術經典時代的出現的,是行書最基本的藝術手段和藝術原則,是後來所有行書藝術創造的根源,也是學書者在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範本。王的《伯遠帖》,王羲之的《得示帖》

這裡說到初中級階段範本,王羲之尺牘作品如《得示帖》《喪亂帖》等,王獻之的《廿九日帖》等,米芾的《蜀素帖》,懷仁《集王聖教序》,顏真卿《祭侄文稿》等,大家都可以入手臨習。三、作品創作的幾個方面

一幅古人的作品包括筆法、墨法、結體、章法幾個方面,所以我們從這幾個方面乃至範本的精神面貌上熟練掌握,由約至博,不僅能做到形似,而且能夠神似。

(一)筆法

1、根據前後筆呼應的需要而出現可視的應帶形態。一是起筆時要求能夠八面入鋒,收筆時能夠八面出鋒,每一個點畫都可以從任何一個方向入紙或出紙,形成起筆、收筆時特殊的造型,與楷書相對單一的形態有很大的不同。二是筆鋒入紙後行筆,有多樣化的手法轉過、折、翻回、切下、提上

起收筆分析字例:百、暢、風、悟、得

例1.王羲之《奉橘帖>「百」字,橫起筆由上一字帶出,故從上入紙後斜切筆

按下然後側鋒行筆,收筆時自然切下,帶出牽絲;左豎起筆由橫的牽絲帶出,頓後側鋒行筆,收筆自然停駐。

例2.王羲之蘭亭序中「暢』字,左豎起筆與前一筆呼應,形成曲頭狀,起筆動

作完成後要先頓再轉向行筆。中豎末尾向左上鉤起呼應下一筆,為了便於勾出,豎的主體書寫時要儘可能保持側鋒。

例3.王羲之蘭亭序中」風」的丿末尾帶出小勾,手腕微翻帶動筆毫,有一定弧

度;第二筆起筆順前一筆的鉤勢入紙,再轉向正常的橫的書寫,故也形成曲頭。

例4.蘭亭序中」悟」字左側豎心旁,豎畫頂部有一個圓轉動作,是因為呼應上

一筆,尾部有提,是為了呼應右側,提的時候,先頓再用力跳起。

例5.奉橘帖中」得」字,左側雙人旁的豎劃也出鉤,但是與悟的豎心旁手法不

同,是先沿筆畫內部返回後再踢出,筆鋒比較易於調整,同時也有含蓄的效果。

2、行筆的流行特徵,決定了典型行書行筆過程中相對較快,點畫的出入也比較簡潔,特別突出了側鋒的重要性,故典型行書中側鋒行筆佔有重要的地位,行筆過程中筆鋒的中側轉換也成為重點手法。

行筆分析字例:得、痛、極、奈,可

例1.王羲之平安帖中的「安」字,幾乎每個筆畫都是用側鋒完成的,但橫鉤的

中部明顯提起攏鋒,女的折筆筆鋒也是先攏著再側鋒完成。

例2.王羲之聖教序中「得」字,左側雙人旁豎畫的側鋒非常明顯,右側筆畫也

基本都是側鋒,末點筆鋒順勢完成時微有中鋒之意。

例3.喪亂帖中「痛」字,從第一筆起側鋒都很明顯,要大膽用力;至甬的橫豎

鉤,筆鋒翻過來後開始攏住,翻筆時要有微提之感,形成圓潤的中鋒。

例4.喪亂帖中「極」字,開始數筆都用側鋒,至右側橫丿後攏住筆毫轉為中鋒,

圓潤流暢,向橫連帶時又轉側鋒,向下切筆,仍用側鋒完成長橫。

例5.喪亂帖中「奈」字主體側鋒,撇轉捺時用翻筆,奈向單立人的牽絲轉中鋒,

再向可提筆又成側鋒,轉後仍側鋒,再攏起用中鋒完成最後一筆。

(二)墨法

前面欣賞王鐸的書法,濃淡乾濕焦變化(三)結體

概括而言,行書在結體取勢上,在9個方面表現較強

1、正。主要表現為整體字形的重心是否端正。欹側能形成強烈的動感。「終」字左正右欹,「弦」字左欹右正,「不」全字欹,但中豎有補正之效,「此「橫豎全欹,卻形成奇妙的正。

2、輕重。主要表現為點畫或部件之間的粗細對比。

「然」上部筆畫重,下部四點輕捷連飛;「竹」左側重,右側輕;「輿」下部重上部輕,而上部中間又重於兩側;「」左側重於右側,右側上部又重於下部。3、展蹙。主要表現為點畫或部件之間的密集與疏放的對比,往往能夠形成很明顯的虛實效果,因此也常用疏密或虛實概念來指稱。「猶」伸展左側偏旁以及右側丶′,而收縮右下部分;「作」伸展左側;「峻」和」「」則放縱右下,但又有分別,峻是右下筆觸重,而則相反。4、開合。主要表現為部件之間並置時的趨離關係。呈V字形和呈A字形。「觴」右側正左側上合,不失穩定;「引」左側正而右側上合,亦穩;「」右側正而左側上開,則險;「得」兩側上部合成A形,最穩。5、大小。主要表現為不同部件所佔平面空間的比重。

「」字右下角的「務」意外地佔據了很大空間,呈墜落之勢,破除了本字的封閉性,形成與下字的形體呼應;「喻」進一步縮小口,更加突出了俞姿態;「視」左側特意縮小,使右側充分伸展,形成強烈對比;「」凸顯上部的雨,形成泰山壓頂之勢。

6、俯仰向背。主要表現為點畫或部件主體部分彎曲關係的對比,俯仰關乎上下,向背關乎左右。

「清」兩側相向呈環抱勢,中腹開闊;「朗」左右相對,中腹密緻;「豈」上部仰,下部俯,體勢勁拔;「老」上部兩橫及鉤自然都是仰勢,而「丿」則特意彎曲呈俯勢。

7、穿插揖讓。表現為點畫和部件之間的相互騰挪。通常左右結構的字形較突出。「誕」、「」的右側都恰好伸到「言」的右下,「暢」的「勿」伸到「申」下;「終」的提撇相交錯。

8、錯落。表現為點畫或部件在橫向或縱向上的位置關係。

「昔」字上部在左,下部靠右,依靠「日」的姿態維持平衡;「坐」的上部右搶,最後一橫托起全字;「攬」字左側「扌」拉高,用「兄」的「丿」和「豎鉤」維持平衡;「祝」字與攬字異曲同工。9、橫縱。表現為點畫、部件或整體字形的長寬比例。

「娛」左側橫向充分,右側收斂成縱勢;「初」左側極力縱長,右側則趨近於方;「賢」上部本來是橫勢,再加強調,與下部對比更加突出;「集」上部縱勢,下部拉開兩點,與長橫一起構成橫勢。

(四)章法

行書的章法布白十分複雜,分析訓練時可以先分解,後綜合,循序漸進。分析的方法可以由單字到字組再到行款,逐步深入。

一般章法,以單字結體取勢的分析為基礎,進行上下左右的形態聯繫分析,兩個以上稍大的單元,加強「勢」的延伸。

欣賞王羲之的《得示帖》

正欹:「得示」字勢右傾,「知足下」左傾;「吾」左傾。末筆回拉與下一字聯繫,第二個「劣」右傾;「明日」端正,「日出」右傾,「乃行」左傾,第三行普遍較為端正,此外,「未、乃」兩字靠左,而用連筆保持與下一字的聯繫,形成特殊連帶關係和節奏。

縱橫:首字「得」取縱勢,次字「示」變橫勢,「知足下」再取縱勢,「猶」改橫勢,「未佳」縱勢,但「未」的下部用橫勢,「耿耿」上橫勢下縱勢;第二行「吾亦劣劣」縱勢,「明」橫勢,「日」縱勢,「出」橫勢,「乃行」縱勢;「不欲」橫勢中因連帶而具縱勢,「觸」橫勢,「」縱勢,「故也」橫勢,「遲」縱勢;第四行「散」橫中有縱,「王羲之」縱勢,「頓首」縱中有橫,如此參差交錯而行,十分豐富。

輕重緩急:前兩字比較規矩嚴謹,之後「知足下、猶」用草法形成流動感,至「未佳、耿耿」稍凝重,「吾亦劣劣」再流動,「明日出』穩住,」乃行、不欲」順其勢而下,」觸故也」四字極重而大,為全篇之點睛,「遲散王羲之頓首」一氣呵成收尾,如此至少可以分為八個節奏段落:穩重輕快稍穩重輕快穩重輕快極重輕快。

剛才我們談到的是技法問題比較多,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著重提出了,不能只注重技法,更重要的是理論上的修養,強調文化的知識的積累,加強文化各個方面的學習,漢字書寫的意義是作字行文,文以載道,強調內容內涵,寫字,我們的印刷、電腦都可以做到,但書法不僅僅是寫字,更重要的是用書寫的方法,使漢字煥發出它的神采,以書煥彩。

例子:飯店門口:歸去來兮,來兮是助詞無義,古代是回家吧例子:結婚對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以說我們書法老師,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責任也很重,擔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同時也必須提高自己,這樣才能真正的取得厚積薄發的境地。,

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歸去來兮(1)!田園將蕪胡不歸〔胡:何,為什麼。〕?既自以心為形役〔以心為形役:讓心靈被形體所驅使。意思是說,為了免於饑寒違背自己的意志去做官。形,形體,指身體。〕,奚惆悵(2)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諫:止,挽救。來者:指未來的事情。追:來得及彌補。〕。實(3)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遙遙:漂蕩。(yáng):飄揚。形容船駛行輕快。〕,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4)以(5)前路,恨晨光之熹微(6)。

推薦閱讀:

(7)談談「孤雁出群格」與"孤雁入群格"的運用(創作談之四)
超燃 | 這支抵制薩德的說唱在海外火了,創作者全是90後少年
書法創作的設計[書藝天地]
兩分鐘看明白律詩創作如何對仗
戊戌正月稿

TAG:創作 | 臨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