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怎麼去皮又快又乾淨?

我是《愛瓠說》小瓠。

葫蘆要打皮,玩葫蘆的人都知道。(外國人玩葫蘆,落架都先不打皮,干後再打,一般人不清楚)而且似乎打皮是一件簡單的事——打皮是葫蘆從小白變大咖,從小丫變美人的起始階段,盤玩之前的基礎就是皮色皮質,所以我們葫蘆玩家豈不慎焉。

打皮是盤玩的開始

同學們很多人都是自己種幾顆葫蘆,然後自己加工自己盤,就要此中的甘苦和和過程的樂趣。那些資深玩家和葫蘆種植戶,就不是這個概念了,因為種植數量極大,葫蘆的打皮就不能不尋找又快又乾淨的方法了。因為這是一個細緻的工作和勞動,而不是自己悠然自得的玩打皮這麼簡單。

葫蘆打皮一般少的,和像手捻,小亞腰之類小的,可以用手工打皮。手工打皮效率是很低的,效果是不佳的。因為又累又慢自不必說,所用工具無論是廢信用卡,還是塑料尺,都不能做到又快,尤其是又乾淨。葫蘆表皮與葫蘆本身中間有一層像糯米紙一樣的物質(沒幹透時就是一種粘液)葫蘆皮刮掉之後,它還在,但是看不見。干透後就會非常影響皮色效果。即使用鋼絲球刷一遍,也不能完全去除,而且此時葫蘆表面是青的,很容易就被鋼絲球把細微的表層破壞了,影響之後的盤玩效果。

手工打皮慢又累

所以手工刮皮,並不可取。實在沒轍,才用這個辦法,小瓠建議用很鈍的不鏽鋼西餐刀刮比較適合。既沒有刮痕又有一定的效率和把持的舒適性。打完皮可以用瑪瑙石把葫蘆表面的凸起壓一壓,趕平趕光。手工打皮也有優點,就是因為是純手工,手感好所以不會出現把葫蘆表面打出破損的地方,機器打皮比較容易出現稍不成熟的葫蘆,就會被鋼絲輪打掉一塊的情形。

手工打皮後的效果大抵如此

有的人說葫蘆用熱水煮一下再打皮,這個方法對少量的小手捻是可以的,因為盤玩的葫蘆煮一下可以殺滅細菌和種子,有利於把玩。但是對數量多,或者偏大的葫蘆不適合。因為大點的葫蘆是很難入水的,煮不全面,而且水煮需要的鍋灶等等,都是不必要的支出。

機器打皮是高效率的方法,普通玩家沒有可以自己製作,用拋光用小型手持砂輪機,帶小型鋼絲輪,鋼絲輪要把鋼絲打掉一半,這樣軟硬度正好。可以手持可以固定,然後慢慢的把拿著葫蘆,把表皮打去。(注意要帶護目鏡!)它的優點除了效率高以外,還可以很乾凈的除去所有皮層,沒有殘留。葫蘆的表皮被打成綠色的粉末狀,就像抹茶。空氣中充滿了葫蘆的清香味道,非常迷人。

打皮以後的葫蘆皮色應該是這樣

葫蘆農戶每年秋天收穫葫蘆之後,就開始規模性打皮作業,打打葫蘆皮還算輕鬆,主要是打成千上萬的小手捻或者小雅腰,葫蘆的打皮還有時間限制,不能在葫蘆快乾了時還打皮,那真是一個考驗耐心的活!小葫蘆不好手持,又費目力,因為是盤玩類葫蘆,還必須細緻,加工者都以幾分鐘能打一個為勝擅場,美麗葫蘆的背後,是種植戶的辛苦付出。打完皮需要在鹼水裡洗一遍,把粘液之類洗凈,同時對葫蘆皮色有好處。

機器輪打皮

打大葫蘆,尤其是特大葫蘆,有人說,要從上往下打,這是不懂行的說法。大葫蘆因為有一定體積和高度,含水量,乾的過程也是水份從上往下走。尤其是特大葫蘆一般成熟度都傾向偏低,所以如果從上部打到底,大葫蘆是很難挺住的,頭部很多都會裂開小口子。對的方法是從中部往下打,打完了再回來往上打,打到距離頭部7-8公分留下不打,等葫蘆整體乾的差不多了,再把頭部皮去掉。在晾曬的過程中,也要在後一段時間是把葫蘆大頭朝下晾曬,讓水份不是一直從上往下走。這樣才能穩妥的包住葫蘆不裂。機器打皮要求不能停頓,一氣呵成,一個葫蘆分兩次打,在銜接處會有痕迹。

機器打皮效果,又快又好

特大葫蘆的留頂

機器打皮的優點,還有一個就是像特殊型的葫蘆像挽結類,鶴首,范制類有細節花紋的葫蘆,只有用機器輪才能打到位,手工是無能為力的。

晾曬要求是必須通風有日照。最好的狀態是在有大太陽的棚子的陰影里,(山東秋後氣候非常適合晾曬,東北就不行,秋後很快就上凍了)晾曬幾天以後,再全面移到太陽底下直射,這樣葫蘆的皮色就會很好。

歷史上有葫蘆皮色調整的配方,小瓠原則上並不建議。因為葫蘆表皮自然變色是最佳的,也是最有魅力的。

我是《愛瓠說》葫蘆文化。書法篆刻,工藝美術的小築。 葫蘆藝術的推廣者。 關注即可獲得古今中外葫蘆藝術,歷史源流,工藝技法。


推薦閱讀:

離婚後房產怎麼分?無論署名與否這8種情況你要知道!
怎麼才知你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八字|孩子
副鎮長開順風車賺外快被查,你怎麼看?
那些接受了包辦婚姻的民國文人,後來怎麼樣了
古代女子夏天怎麼穿?唐朝流行「薄露透」 逼得唐高宗下禁露令

TAG:乾淨 | 怎麼 | 葫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