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4)終生未娶的哲學家

結了婚的人每每相似,單身的人卻各有各的痛處,抑或是幸福也未可知,但這些都不重要,問題是,在成為單身的偉人與已婚的平庸之間,如果是魚與熊掌的選擇,那麼你將寫下的答案是?  莫急,在說出之前,讓我們先看看歷史上這些曾經偉大的孤獨者吧!恩格斯(1820-1895)德國思想家  國際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領袖和導師,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馬克思的親密戰友。  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出生於德國萊茵省巴門市(現為烏培塔爾市)的一個工廠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不貪戀父業,悉心研究社會,鑽研哲學。1844年,恩格斯與馬克思相會,從此成了馬克思終生志同道合的戰友,一起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奮鬥了一生。  24歲的恩格斯已經寫出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28歲的他更與馬克思一起,發表《共產黨宣言》,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884年,恩格斯發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恩格斯說:家庭是私有制的產物,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為基礎,而是以經濟為基礎,只有婦女對男子經濟依賴的消失,才會允許兩性關係建立在平等和真正的愛情基礎上。這一論斷是研究婚姻家庭問題的理論基礎,對認識人類婚姻家庭的發展有指導性意義。  恩格斯本人在實踐婚姻和家庭方面有獨到之處。他的「第一位夫人」是紡織女工瑪麗·白恩士,年齡比恩格斯小一歲。1843年6月間,恩格斯和瑪麗開始同居(只是同居,沒有結婚)。1863年1月初,瑪麗·白恩士因心臟病逝世。恩格斯在極度的悲痛之中寫信給馬克思說:「我無法向你說出我現在的心情。這個可憐的姑娘是以她的整個心靈愛著我的。」「我覺得我僅有的一點青春已經同她一起埋葬掉了。」  瑪麗去世之後,恩格斯又與瑪麗的妹妹莉希同居,莉希比恩格斯小7歲。1877年秋天,莉希在病床上請求恩格斯與她履行一個正式結婚的手續。以前,恩格斯一直認為,結婚,那些經過國家批准並在教堂舉行的儀式是多餘的,不必要的。這一次,恩格斯答應了莉希的最後請求,1878年9月11日晚上,恩格斯與莉希舉行了結婚儀式。幾個小時以後,恩格斯的第二位夫人莉希就在恩格斯的懷抱里去世了。  恩格斯一生沒有孩子。  對待死亡,恩格斯也有哲學家的生死觀。1894年11月14日,恩格斯寫信告訴他的遺囑執行人,希望在他死後,將他的遺體火化,將骨灰沉入海洋。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喉癌在英國倫敦寓所病逝,終年75歲。當時還只有25歲的俄國社會民主黨人列寧在寫悼文《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時,引用了詩人涅克拉索夫的熱情洋溢的詩句作為開頭:一盞多麼明亮的智慧之燈熄滅了,一顆多麼偉大的心停止跳動了!  1895年8月10日,在倫敦的滑鐵盧車站大廳里,為恩格斯舉行了簡樸的葬禮。參加葬禮的都是恩格斯的親友或親密戰友,共80人,李卜克內西致悼詞,稱頌恩格斯和馬克思一起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礎。  遵照遺囑,恩格斯的骨灰罐被投入英國伊斯特勃恩海濱的大海之中。泰勒斯(大約公元前624~公元前546年為盛壯期)古希臘的「第一位」哲人柏拉圖(公元前427-347) 古希臘聖賢,「精神戀愛」的鼻祖,認為男男之間的愛慕為世間為最高級的情感形態。他還是最早的共產主義分子,在其不朽著作《理想國》里論及婚姻時曾說,理想的社會應該是:共產、共妻、共子。81歲的時候,在一次婚宴上興高采烈談笑風生之際溘然長逝。笛卡爾(1596-1650)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上過高中的,都知道笛卡爾坐標,他是解析幾何的奠基人,上過大學的,或者沒上過的,那句「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論斷更不知風靡了多少人。 笛卡爾一生無憂,繼承了父親豐厚的遺產,卻沒染上中國秀才們吃喝嫖賭沒事逛窯子的優良傳統,一輩子唯一的愛好就是思考思考再思考。四十歲的時候,他與家佣海倫同居,並生下一女弗蘭西尼,不幸的是,西尼5歲時夭亡,對老笛的打擊不小。  1649年9月,瑞典女王克里斯提娜(又一位有名的獨身鐵娘子,真是高處不勝寒啊,哈哈)幾乎是生拉硬拽的將生來病弱的老笛挾持到斯德哥爾摩宮廷講授哲學,這對老笛的身體很不利,果不其然,五個月後,54歲的他病逝於白雪皚皚的北歐。斯賓諾莎(1632年-1677年)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出生在荷蘭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靠磨鏡片為生,是一位理性主義的先驅。1656年,阿姆斯特丹的猶太公會宣布,永久開除斯賓諾莎的教籍。斯賓諾莎這個20多歲的膽大妄為的青年,居然敢質疑《聖經》,這在教會看來是不可饒恕的罪過,接著斯賓諾莎富庶的家庭也宣布取消他的繼承權,瞬間,他從天上回落到了地獄,他不得不背井離鄉,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靠磨鏡片生活。書籍、煙斗、信件、病痛、鏡片從此就構成他全部的生活,他終生未婚,也拒絕朋友的幫助。他愛的只是書,喜好在煙霧繚繞中默默思考,並在信件中傾吐自己思考的成果,病痛折磨著這個窮苦的人,他磨鏡片那點微薄收入,實在不足治療他嚴重的肺病。1673年有人提供他海德堡大學哲學系的教職,條件是不可提及宗教,不過斯賓諾莎婉拒。1677年他去世了,時年不過45歲,但他為後世留下的是不朽的名作《倫理學》、《神學政治論》和《政治論》,他對歐洲的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肖像還作為標誌印在舊系列的1000荷蘭盾鈔票上,那是荷蘭2002年引入歐元前的法定貨幣。斯賓諾莎自己選擇了孤獨,這種孤獨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孤獨——一輩子遠離家庭的溫暖,婚姻的幸福和錢財的滿足感,而心甘情願守著書本。正是這種孤獨,造就了西方哲學史上最偉大的天才之一。萊布尼茨(1646~1716)當之無愧的「萬能大師」數學和哲學,是萊布尼茨顯示其傑出天才的諸多領域之一。他在法律、管理、歷史、文學、邏輯等方面都作出過卓越貢獻,因其在這些領域顯赫的成就,人們永遠紀念他。用「全才」這個詞形容萊布尼茨,可以說並不誇張。在化學方面,1677年他寫成了《磷發現史》;在物理學方面,除1671年的《物理學新假說》外,他的學術成果還有1684年關於材料力學的論文《固體受力的新分析證明》、1686年在力的量度方面的論文《關於笛卡兒和其他人在自然定律方面的顯著錯誤的簡短證明》;在地質學方面,他於1693年出版了《原始地球》一書等。在生命的最後20多年間,萊布尼茨把興趣轉向了哲學,並以此作為主要精神寄託。他同他的弟子沃爾夫所創立的萊布尼茨-沃爾夫體系,極大地影響了德國哲學的發展。萊布尼茨在哲學史上,與亞里士多德齊名。他提出的「單子論」,是唯心主義唯理論的主要代表之一,其中含有一些辯證法的因素,如認為單子是一與多的統一,單子是本身具有能動性的實體。他把真理分為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既承認必然性又承認偶然性。他的哲學著作《形而上學談話》、《人類理智新論》、《神正論》、《單子論》、《以理性為基礎的自然和神恩的原則》等,是歐洲哲學兩大派別——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對峙中,理性主義的重要代表。費爾巴哈曾說:「近代哲學領域繼笛卡兒和斯賓諾莎之後,內容最為豐富的哲學乃是萊布尼茨。」萊布尼茨開創了德國的自然哲學,他影響了康德、黑格爾乃至20世紀的羅素。同牛頓一樣,萊布尼茨終生未婚。同牛頓不同的是,萊布尼茨從未在大學執教,他平時也從不進教堂,他於1716年11月14日70歲時,因痛風和膽結石去世,教士以此為借口不予理睬,宮庭也不過問,無人前往吊。與牛頓死後厚葬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形成鮮明對照,萊布尼茨下葬於一個無名墓地,僅僅是他的私人秘書和帶著鐵鍬的工人前往。不過,他死後七八十年,人們於1793年在漢諾威為他建立了紀念碑;於1883年在萊比錫的一個教堂附近為他豎起了一座立式個人雕像;1983年,人們在漢諾威照原樣重修了被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萊布尼茨故居」供後人瞻仰。萊布尼茨那樣地認真思考他發表過的文章和尚未發表手稿中所有的問題,對常人來說,似乎不可思議。據說,作為一個對骨相學家和解剖學家感興趣的研究題目,萊布尼茨的頭顱骨曾被掘出測量過,人們發現其竟然比正常成人的頭顱骨要小。雖然不知這一說法可靠與否,但這或許有些道理。霍布斯(1588~1679)霍布斯終身未婚。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卡文迪什家族渡過的。1679年冬,卡文迪什家族遷居,霍布斯同行,經過這番顛簸,到家後就卧床不起了。同年12月4日,將近九十二歲的老哲學家離開了人世,死後葬在附近教堂的簡樸的墓地里。約翰·洛克(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多少哲人將讚譽一股腦兒給予洛克。伏爾泰稱讚他:「也許從來沒有一個人比洛克頭腦更明智,更有條理,在邏輯上更為謹嚴。」愛爾維修稱讚他:「洛克把我們從迷路中引出,而領到真理的道路上。」恩格斯稱讚他:「自由思想正是從英國輸入法國的,洛克是這種自由思想的始祖。」梯利稱讚他:「沒有一個哲學家比洛克的思想更加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精神和制度。」他是一個好人:對國家忠心耿耿,對朋友仁義坦誠,對自己苛求嚴謹,對理想持之以恆,對學術精益求精。他一生好學,一生上進,一生謙虛,一生寬厚,一生未婚。他為自己準備了碑文,人民將他寫入了青史。休謨(David Hume、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休謨終生未婚,因為他有個悖論叫休謨悖論。伏爾泰(1694-1778)法國近代思想家   路易十六在沒上斷頭台前,讀到了伏爾泰與盧梭的著作,他說:這兩個人摧毀了法國。的確,18世紀是法國人的世紀,是世界上最早的革命試驗田,而伏爾泰他們,是這場革命的精神領袖。  他有99卷的煌煌巨著,與有夫之婦的情人艾米莉共居20年,直到後者去世,沒有子嗣,1778年,84歲的伏爾泰去世,教會拒絕他葬在巴黎,1791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他的遺體被遷葬在巴黎先賢祠,並補行國葬,墓在盧梭的旁邊,他的心臟,被裝進一隻盒子,存放在巴黎國家圖書館(有點嚇人啊,呵呵)。康德(1724-1804)德國哲學家  康德是個固執的小老頭,因為他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哥尼斯堡。就在他那一畝三分地里,寫出了《純粹理性批判》,然後全世界的哲學家都開始仔細研讀。  他真的不是個可愛的男人,生活幾十年如一日,他每天午後的散步是如此準時,以至於哥尼斯堡人都拿他來調對掛鐘的時間。他就這麼按部就班的生活,沒有妻子,沒有兒女,直到生命的花兒萎謝。叔本華說,只有哲學家的婚姻才可能幸福,而真正的哲學家是不需要結婚的。這個悖論,想必康德也深諳其中味吧?叔本華(1788-1860)德國哲學家   不得不承認,叔本華的髮型真的很前衛,就是放在今天,也是酷斃的要死。他孤獨一生,無妻無子甚至無母(20多歲即與母親決裂,一生最痛恨女人),過著孤獨,憂鬱和憤世嫉俗的生活。  叔本華恨世界上的一切女人,他認為女人狡詐,虛偽,沒有理性。他一輩子最想不通的就是為什麼那麼多愚蠢的男人會喜歡那些「窄肩/短腿/肥臀」的醜陋女人,他說,愛情是騙人的,婚姻即墳墓,一個人不快樂,多個人也不會快樂,我們就像是擠在一起的刺蝟,不能太近,因為會扎人,也不能太遠,因為怕冷。  情人節到了,要送女人鮮花嗎?不!叔本華說,那都是植物的生殖器!無知的女人還在聞著它們,說著,香啊香。克爾凱戈爾(1813-1855)丹麥哲學家  他被薩特等人一致推舉為存在哲學思想的鼻祖。生來體質甚弱,天賦極高的他繼承了父親全部的憂鬱,青年時無意發現,父親上曾犯下不可饒恕的罪孽(喪妻後,未經得住傭人安妮的誘惑,與其發生關係並生下克爾凱戈爾),他感到無盡的恐懼和顫慄,這直接導致他毀掉了與雷潔娜的婚約,之後,他喝得醉醺醺,如尼采一樣,去到「嘉年華」解憂,清晨醒來,又跟我們無辜的安琦一樣,「驚訝」的發現,屋裡還有個赤條條的女生!不過,與劉姓小姐報警不同,這個女生髮出了野獸一樣的笑聲,嚇得克爾落荒而去。。。。。。  當你確實將目光從外部轉向內部之時,你會真的發現,外在的一切都是過眼雲煙,這是考驗你作為人而存在的勇氣的時候,面對剝去一切炫目外面的赤裸裸的自己,你會發現:只有你的內心體驗才是最真實可靠的,只有你才知道你自己是天使還是野獸——摘自克爾凱戈爾著作:《顫慄與不安》。尼采(1844-1900)德國哲學家  一八七五年,三十一歲的尼采說:「我四處徘徊,孤獨的像一頭犀牛。」當時,他最要好的朋友都陸續成婚,只有他情無所歸,最後他將童貞獻給了妓院,並染上了梅毒,而後他憤憤地說:要去女人那裡嗎?別忘了帶上你的鞭子!  45歲後的尼采陷入了瘋狂,跟最好的朋友瓦格納鬧僵以後,他就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唯一的妹妹照顧了他整整十年,在新世紀的一個早晨,他靜悄悄的離開了人間。  上帝死了,尼采說;尼采瘋了,魯迅說。米歇爾.福柯(1926-1984)法國後現代思想家1981年,第一例艾滋病在洛杉磯被發現,三年後,福柯就染上了這個時髦病,並且在很短的時間裡就一命嗚呼,他的同性伴侶丹尼爾.德費爾此後在法國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艾滋病協會。就當時福柯在舊金山的放蕩行為來說,他想不得艾滋病都很難:公共浴室里沒有止境的群交,假面舞會上的壯觀SM(福柯對這個很有心得,並有專門關於權力與虐戀的論述),對福柯的學問,福柯說「同性戀一日不得寬容,就不是一個真正文明的社會」,他的論斷給無數的同志們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只是在天亮之前,他先自掛掉了,但我們依然懷念他。金岳霖(1895-1984)中國哲學家、邏輯學家、情痴  若論近現代中國第一才女,非林徽因莫屬,三個舉世無雙的優秀男人終身都為她苦:一個摔斷了腿(梁思成為博美人一笑,失急慌忙掉下車來),另一個為覓得佳人,嫌飛機太慢,自己先飛了下來(徐志摩),這最後一個,就是我們的金先生,為了她,一輩子不娶(想想林去世後,梁都曾續弦),且與情敵毗鄰而居,終身為友,一段情,三洲人士共驚聞。  「一身詩意千尋瀑,人間萬古四月天」,這是林去世後,金先生的輓聯,很多年後的一天,他突然招呼朋友吃飯,席間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舉座皆然。  晚年,曾有記者套老先生的這段『絕對隱私』,他想了好久,才略帶傷感地說: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說,我自己不能說——我沒有機會同她說了,所以我不願意說,也不願意有這種話!(情痴若此,敬佩啊!)保羅.薩特(1905-1980)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  薩特永遠就是這個樣子:嘴裡叼著個大煙斗,一雙不相信你的眼睛在厚厚的鏡片後面凝視著別人。他不相信人,更不相信作為權力的政府,他拒絕了來自官方的一切榮譽(包括拒領196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他被譽為「人類二十世紀的良心」。  薩特跟女權主義者的先驅波伏娃的愛情,被稱為哲學史上的美談。他們在不遺餘力地實踐自己的哲學。波娃是不可能與薩特結婚的,因為她的女權思想是如此徹底,徹底到讓她拒絕了男上位的任何可能,更遑論作為女人枷鎖的婚姻?  1980年薩特去世,六萬名巴黎市民浩浩蕩蕩的為他送葬,當時的法國總統德斯坦說:薩特的逝世,使我感到人類智慧的一盞明燈熄滅了。波伏娃(1908-1986)法國作家,女權主義者,薩特的終身伴侶  男人的聖經叫《HOLLYBIBLE》,女人的呢?答案是《第二性》。不誇張的說,波伏娃的橫空出世,改變了半個世界:女人們從此站起來了!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變成的」,這是波伏娃最著名的論斷,之前那麼多的哲學家,諸如尼采叔本華們都對女人充滿了刻骨的仇恨,認為她們是先天的愚蠢與不可救藥!救人者當救己,波伏娃用事實封住了他們的嘴。  1980年,薩特去世,波伏娃作《永別的儀式》,六年後,她與薩特合葬在了巴黎蒙帕納斯公墓。維特根斯坦(1889-1951)奧地利哲學家  憂鬱、悲觀、孤寂伴隨了維特根斯坦的一生,他的三個哥哥先後自殺,帶給他心靈永遠的創傷,最終在哲學的世界裡,他找到了靈魂的歸宿。有一次和朋友夫婦散步,聊起了天體運行,他建議三人分別扮演太陽、地球和月亮作相對運動,他自己演的是月亮,繞著地球和太陽快速的跑個不停(自轉+ 公轉)。。。。。  1914-1917年,他參加了一戰(同時參戰的還有他的中學同學——阿道夫.希特勒),在戰場上,他寫下了《戰時筆記》(最近才出版),那是他關於哲學的最初思考,裡面不斷有這樣的句子:今天又手淫了......我熱愛上帝和邏輯。。。。。  「認識維特根斯坦是我一生中最激動的奇遇之一」,他的老師羅素曾經這樣評價過維特。孑然一身的他,從未體驗過愛情(但曾被指疑為同志),臨終前,他對守在身旁的人說:告訴我的朋友們,我度過了極為美好的一生。from http://qzone.qq.com/blog/9207399-1230294919
推薦閱讀:

哲學家到底做了什麼?
【好書推薦】法律是什麼?何以讓千年以來的哲學家為此爭論不休?
答疑:中國和世界級哲學家 | 科技袁人
66個當代西方哲學家回答「誰是你最喜歡的哲學家?」排名第一的竟然是……

TAG:哲學 | 哲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