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玉器繼承了戰國浪漫主義的遺風

兩漢時期是我國玉文化大發展時期,尤其是西漢玉器直接繼承了戰國以來浪漫主義的遺風,各種精美的西漢玉器令人嘆為觀止。其中佩飾類玉器中除了普通幾何造型的璧、璜、觿等之外,還湧現出諸多生動精巧並具有象徵意味的單玉佩,筆者就在這其中擇取造型精美且少見者試舉一二。

  1、蟬形佩

  古人以蟬代表品行高潔,《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載:「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蟬在幼蟲時生活於污泥之中,等蛻殼化為蟬時,飛到樹上風餐飲露,符合君子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行。一般漢代玉蟬多見於葬玉系中,用作口琀為多,作為佩玉則相對較為罕見。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出土有2件形制相同的蟬形白玉佩(圖1),佩長4.5、寬2.1厘米,造型刻畫逼真,紋理雕刻清晰。蟬體有一穿孔用以系掛,所以不屬於葬玉含蟬,而是佩戴使用。有學者認為古人可能出於蟬本身「形象完整單純,便利用雕琢造型,並使人易於聯想到玉佩擊撞而發出鏗鏘悅耳的聲音」,所以佩戴玉蟬形佩。

  2、豭豚玉佩

  2002年長安縣茅坡西漢中期墓葬出土有1件豭豚玉佩(圖2),佩長11.5、寬4.4厘米,片雕成一伏卧野豬的形象,短尾回卷形成一孔,陰線勾勒出四肢及細部特徵,兩面紋飾相同。類似造型的玉器在陝西西安北郊盧家口亦有出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載:「子路性鄙,好勇力,志抗直,冠雄鷄,佩豭豚,陵暴孔子。」南朝斐駟集解:「冠以雄鷄,佩以豭豚,二物皆勇,故冠帶之。」佩戴這種豭豚玉佩應該是寓意勇猛之意。

  3、虎形佩

  安徽巢湖放王崗漢墓出土1件白玉虎形佩(圖3),長4.8厘米、寬4厘米、厚0.5厘米。整體略呈橢圓形,「正面微鼓,反面內凹,中間有圓孔,器身似龜甲狀,左右兩側透雕出相向的雙虎身軀,以獠牙和四足緊抱龜甲」,發掘報告中稱之為虎形佩。老虎作為現實生活中的猛獸,在漢代人看來具有吞噬鬼怪的力量,《後漢書》中有「畫虎於門,當食鬼也」。又見《風俗通義·祀典》載「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可見猛虎造型玉佩除了裝飾美觀作用外,也具有辟邪厭勝之意。        

  4、獬豸佩

  上世紀70年代在西安漢長安武庫遺址第七遺址出土一件白玉神獸環佩(圖4),該佩直徑4.2厘米,玉環中間透雕一獨角怪獸,身體腿尾各部分齊全,似羊非羊,且身上雕有羽翼。有學者認為是神獸獬豸造型,取獬豸有「厭勝辟邪之功」。此外《說文解字·廌》載「解廌(獬豸),獸也。似山牛一角,古者決訟,令觸不直。」所以用玉雕作獬豸形象,佩戴在身,也取其代表正義這一寓意。

  5、鋪首銜環佩

  鋪首銜環一般認為是門扉上的環形飾物,如《漢書·哀帝紀》中記載有「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顏師古註:『門之鋪首,所以銜環者也』。」然而在1996年徐州火山劉和墓中出土了一件玉鋪首銜環(圖5),該佩高6.8、寬5.4厘米。為青白玉質,局部因受沁呈雞骨白色。整體為一鋪首銜環造型,鋪首背面飾捲雲紋,中間有一圓形扣。結合鋪首銜環本身的含義及當時該器出土位置(出土於墓主人玉衣之上)來看,該器屬於具有厭勝辟邪意味的佩飾玉器。

  從這些造型各異的單玉佩中可以看出西漢時期的佩飾玉器逐漸擺脫西周禮儀佩玉的桎梏,越來越脫離禮的制度化,逐漸趨於審美功能、趨向於對神禽異獸紋飾的浪漫情結。

推薦閱讀:

「我懂你的不容易」是世間最浪漫的情話!
學生時代最遺憾的是什麼?
你的最浪漫的經歷有哪些?
學生時代你和異性做過最浪漫的事情?
靠譜,永遠比浪漫強!

TAG:浪漫 | 西漢 | 浪漫主義 | 主義 | 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