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00年後看《釋夢》_

最近,本論壇上有幾位朋友在談論夢及分析夢,促使我寫一些自己的體會與大家交流。   弗洛伊德的夢理論被認為是其精神分析學說的三大基本理論之一(另外兩項是潛意識理論和性理論),因此,弗氏本人稱得上是一位釋夢的大師。   自1900年出版《釋夢》至今,時光老人蹣跚的腳步已走過了一個多世紀。吹盡黃沙始見金,書中的一些觀點仍然發人深省。但時代究竟在前進,人們在弗氏研究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又有了許多新的認識。   一、弗氏的許多觀點閃耀著永恆的光輝   不要說別人,即弗氏本人也非常看重《釋夢》。在為德文版第二版寫的序言中,弗氏說:「從主觀上說,不論怎樣,它們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本。以下引文,均用此版本。)。」在英文第三版前言中,弗氏驕傲地寫道:「我認為本書仍包含了我既定要遇到的所有發現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這種領悟,一個人命中注定會有,但一生中只會有一次。」   首先,弗氏宣稱:「我必須堅持,夢實際上確實具有一種意義,釋夢的科學方法是可能存在的。」   「夢是一種願望的滿足。」這是他對於夢的本質的簡約的說明。   但又不是一種簡單的表達。「夢永遠是衝突的產物。」「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存在兩種精神力量作為夢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一種構成夢所表達的願望;而另一種對這個夢願望實行檢查制度,由此造成夢的歪曲。」所以,應該這樣更全面地表達這個定義:「夢是一種(抑制的、受壓抑的)願望的(偽裝的)滿足。」   那些表現著焦慮的情緒的夢,那些有著令人痛苦的內容的夢甚至將夢者驚醒的惡夢,也是一種願望的滿足嗎?   答案是肯定的。這些夢也表達著願望,另一方面表達著對願望的批判和抑制!如果這個願望過於強烈,「審查機關」費了很大的勁,也無法阻止它,那隻好拿出這最後的手段,讓夢者從睡夢中醒來。弗洛伊德用這樣一個比喻來說明:負有保護小鎮居民安睡的巡夜人,當發生特殊情況時,卻不得不開槍而驚醒了居民。   夢由於是潛意識的工作,受著審查作用的制約和限制,所以不得不採取著特殊的工作方式。弗氏總結為4種:凝縮、移置、象徵和潤飾。而釋夢的方法與過程,理論上講是這樣的:「拋棄平時控制著思維的指導性意念,把注意力集中於夢的單個成分上,並記下與此成分有關的不由自主的思想。然後,我們再轉向夢內容的下一個成分並重複著這種作法。無論思想向哪一個方向延伸,我們都讓自己隨同前往,從一個主題跳向另一個主題。同時,我們堅信不疑地認為最終會毫無阻礙地接近使夢產生的夢思想。」弗氏告訴我們,依*「自由聯想」,我們就能夠撩開夢的神秘面紗。   二、當前科學背景下關於夢的新觀點   弗洛伊德的釋夢,真正是一種拓荒的工作。在當時,沒有前人,沒有同伴。有的只是輕蔑和攻擊。也許對於任何一種思想,尤其是與當時人們的時代風尚相違背的思想,開始無不是遇到激烈的反抗。這種反抗很少是由於理智,而往往只是由於情感!只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感慢慢消失,人們才會比較公正地評價它。   後來的科學工作者在前人的啟發下,沿著前人開拓的小徑,再開拓再創新。道路逐漸寬廣,認識更加深刻。   沿著精神分析的釋夢,科學家對於夢有了哪些更新更全面的觀點呢?   首先,今天我們已經不能再將夢理解為單純的願望的滿足了。夢還有其它的功能, 如鞏固記憶、解決問題、減少應激、創造或解決衝突、調整情緒等。 比如一個人經歷了一次創傷性的事件後,在一段時間裡會做惡夢,其中的創傷性事件會重複出現。但是不久後夢的內容會發生改變:比如事件發生的地點發生改變,或者夢中有了其他人等。   通過分析這樣的夢,我們可以看出,夢具有治療的作用,它從生活中提取內容,一開始時夢是重複可怕的經歷,逐漸的通過夢境,創造一些的新的情境,使事件的可怕程度降低,情緒逐漸淡化,最終使可怕的事件和情緒消失,恢復為日常的夢。   因此,我們今天確實可以說,夢是保持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一個關鍵過程。而當時弗洛伊德還僅僅說夢是睡眠的衛士。   另一方面,今天關於夢的實驗研究也取得了許多重要的進展。 195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Asernsky 和Kleitman 在睡眠實驗室中發現的快速眼動睡眠開創了該領域的的研究。   實驗研究證明,每一個都做夢,但只有1/3的人能報告夢。每晚生動和鮮明的夢(有故事情節和大量內容)大約持續2-3個時間。   夢裡以視覺感覺為主導(60%),但也有聽覺和本體感覺。夢中可以發現思考過程,它甚至多於感覺和情緒。夢中的情緒和覺醒時的性質相似(如憤怒、煩惱、焦慮、噁心、高興、哀傷等)。夢裡最突出的情緒是愉快感。   白天生活事件的殘餘是夢中最主要的部分。夢中出現的70%以上的情景是夢之前一周之內的事件。   在對夢的研究中,精神分析家做了一些研究,證明閾下刺激對夢有影響作用。比如在實驗中,將圖片以8毫秒這樣一個超短的時間呈現給被試的人,須知這樣的速度,人的意識根本無法感知圖片的內容,但接下來的實驗表明圖片的內容卻重現在夢和覺醒時的自由想像之中,當然圖片的內容經過了歪曲和加工,這讓我們確認潛意識感知到了這些內容,並且對它們進行了必要的加工和改變! 這些有趣的實驗證實了弗洛伊德關於潛意識和夢的理論中的一些觀點。目前在認知科學研究的領域裡,科學家還在不斷的努力研究,毫無疑問,將來人們會對於夢了解的更多。   三、心理諮詢中對來訪者夢的分析   精典的精神分析重視夢的分析,弗洛伊德把釋夢作為了解患者潛意識的工具和過程。但時至今日,精典的精神分析早已風光不再,各種動力取向的心理治療已不再視分析夢為必要的過程了。這原因,可能一則釋夢的技術頗難掌握,二則患者也不願意接受這種特別耗時的分析。三則釋夢需要結合患者的日常生活進行合理的推導,也極容易造成臆測,從而失掉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科學性。   我個人在心理諮詢中,採取這樣一種方法:不主動提出為來訪者分析夢,但如來訪者提出要求,則試著進行分析,與其討論。對於具體的夢境,在無特別把握的情況下,不作確定的判斷,以免干擾正常的諮詢與治療,而注重在大的原則方面的引導。   比如來訪者敘述最近經常做一些帶有焦慮情感的夢,那我們就可以告訴他(她):最近他(她)的心中必有一些比較嚴重的衝突待解決,應正視這些問題,並找出來在意識層面上進行討論解決。而來訪者做的一些涉及到性的內容的夢,無一不是他(她)潛意識中本能與意識中審查監督機制衝突的產物,給以合理的接受與解釋則可。這樣就可以使來訪者放下對於不可理解的夢擔心和恐懼感,可以幫助我們的諮詢與治療。   對於不便於解釋的形象,則寧可付諸闕如。如一位患者某晚夢見一隻狗在追一隻雞,問我作何解釋,我則據實以告不知道。也勸他不必在意,未必有什麼深意。   總之,100年後看《釋夢》,我們既看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一些重要觀點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也要了解精神分析以及實驗科學發現的新的事實。對於一位想學習精神分析的人來說,學習和理解《釋夢》中的基本觀點,仍是必不可少的課程。
推薦閱讀:

TAG: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