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入展國展前,我做了這些準備工作!

筆:普通兼毫

墨:紅星墨液

紙:灑金尺八屏陳紙

硯:白瓷碗

創作環境:書房、深夜

我平時臨帖頗雜。初入丁酉,我將二王尺牘、米芾尺牘、《聖教序》《寒食帖》《自敘帖》等又臨習多遍,時而實臨,時而意臨。實臨時盡量向古人看齊,意臨時擬王鐸心性為上;創作時一般也不刻意定標準,但創作前總要先臨一陣子帖的。此種學習方式雖不能讓我烙下某家某帖的濃烈痕迹,但圖個痛快。堅持先臨後創,也不擔心走彎路、入邪路。

鍾業

全國第四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入展作品

行草我聞中堂

規格230cm×106cm

全國第四屆草書展在湖南永州首展後移師長沙繼續展出,2017年5月20日,我約了幾個朋友專程觀看。一是自豪感驅使,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國展中,我所在的湖北省監利縣有兩人入展,占湖北入展名額的五分之一,其中一人還是農民;二是學習借鑒,開闊視野,明確風向,為青年展投稿作準備。觀展後獲益良多,此展作品以素麵示人者多,基本沒有「濃妝艷抹」;拼接並不多見,單幅八尺整塊完成的較多;既注重線條的質量,又關注作品的文氣和書卷氣;既體現書寫性,又展示筆墨功夫。我一一拍了照片,回家後反覆觀賞,心摹手追。

其實,看到全國第四屆青年展徵稿啟事後,我就開始考慮作品的內容、形式、章法和筆墨紙硯等問題了。平時因為工作繁重,只能偶爾抽暇臨帖,通過觀看草書展的作品,我的想法也變來變去,一直未進入創作狀態。離截稿只有十來天的時候,正好放暑假,我在家裡閉關一周,進入蘊思幽游之狀。

用紙:根據徵稿啟事,青年展的作品尺幅要求和草書展一樣,因為親臨草書展現場感受過,感覺篇幅小了沒氣勢,我覺得自己的水平還不能用一件小作品打動評委,遂決定以兩條尺八屏接成一個近八尺整張的大中堂,既打破了整張的布局,又為自己的書寫調整留有餘地。在客廳一擺,果然有點氣勢。

正好家裡備有兩種尺八屏的紙,一種是灑金普通宣,八成熟,仿古色,放了近六年了;一種是灑金蠟染宣,新買的,顏色鮮艷。試寫後,前者紙張雖薄,但用墨溫潤,像喝陳年老酒,醇香撲鼻;後者雖靚麗驕人,但線質和墨色都不令我滿意,而且因為沒人牽紙,墨跡又不易干,經常弄髒,前功盡棄。果斷選用前者。

形式:我的字屬於不大不小的一類,有老師說,這是在評審中最吃虧的。因為大字一般有氣勢,老遠就吸引人的眼球了,小字一般夠精到,容易打動人,不大不小的處于波瀾不驚的境地,不「驚」不「精」就下了。

初聽似乎很有道理,但轉念一想,這只是代表了個別人的看法,看看草書展,也不是只有大字和小字的,不大不小的也有不少啊。堅定自己,不尾隨,不盲從,走自己的路。字體選擇自己擅長的行草相間,根據字的大小和篇幅,內容節選了《琵琶行》後半部分,一來辨識度較高,二來也不易和別人「撞衫」。寫完正文部分,尺八屏第二條才用了一半,於是,我將落款盡量靠邊,一豎條寫下來,既達到了布局上的平衡,又合理留白,最後用印稍作點綴和裝飾。

狀態:搞創作,狀態最重要。我平時的創作基本以行書為主,或行草兼雜。我以為行草書作品首重氣韻,墨法次之,章法再次之,而氣韻在乎人之心性和心氣,心性心氣之調和,決定作品氣息之生動。劉熙載說:「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

」心緒寧靜、無拘束、忘比賽、忘我,這樣的感覺要在書房靜靜地讀帖、臨帖、看書慢慢培養。說說容易,真要做到「蘊思含毫,游心內運,放言落紙,氣韻天成」,何其難哉!這件作品(如圖)是在截稿前一天晚上寫成,零點已過,妻兒都已熟睡,萬籟俱寂,一遍書過,鋪之於客廳,很不滿意,稍作調整,再書,再察,仍不滿意,特別是下面兩個長線條明顯雷同。但人已有倦意,收工睡覺,準備第二天再寫。一大早,人還沒醒,接到單位來電,要求外出培訓學習兩天,下午成行。只得作罷,匆匆蓋印寄出。

投稿參賽於我而言就像加油充電,面對創作的各種準備,能夠讓我靜下來深入學習。能入展說明作品有評委認可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我還要繼續深入臨帖,吸收各種藝術營養,加強修養,不懈進取,追求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原標題為「蘊思含毫書我意」)

GIF

總監丨崔鑫

編輯丨歐陽媛 蒙言

設計丨金夢

供稿丨2018年《書法報》第19期


推薦閱讀:

一個人去外地工作時怎樣的感受?
YoMail 春節 | 一半Work,一半Holiday
新入職場的小朋友 你聽我說
職場高效、可操作性強的秘密武器
在利豐 Li&Fung 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工作 | 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