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亂象凸顯未來迷思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張騰軍

美國大選亂象凸顯未來迷思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張騰軍 2016-11-03 02:48:43| 來源:大公網| 我要分享 列印

  11月8日,美國選民將投下決定性的一票,為這場喧囂的大選划上休止符。這場被奧巴馬稱之為「我們有生之年最為重要的選舉」不僅佔據了過去一年多美國政治生活的版面,也牽動著全世界的目光。美國內政外交乃至世界形勢的走向,都與下一任總統息息相關。

  比誰更差的選舉遊戲

  與往屆大選相比,2016年美國大選在很多方面都是現象級的。

  首先,兩位候選人可以躋身歷史上最不受歡迎的候選人前列。多數民調顯示,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受歡迎程度均在半數以下,主要政黨候選人同時不被多數美國選民所認可,在美國政治史上實屬罕見。希拉里被視為建制派的代言人、奧巴馬的第三任期,個人信譽飽受質疑;特朗普標新立異、挑戰政治正確,卻因冒犯不少族群的言行而受到抵制。

  其次,這是一場充斥謊言和不堪的選舉遊戲。候選人為競選獲益不擇手段,常常無中生有、謊話連篇,選舉中對候選人言論的事實核查(Fact Check)尤其頻繁。然而,由於選民群體的極化和非理性化,對事實和真相的追求並未成為選舉中的一股清流。

  第三,選舉空洞化尤其明顯。兩黨候選人的主要競選策略在於指責對方無資格擔任總統,而非把重點放在具體政策上。皮尤的一項調查顯示,對多數選民來說,反對另一方候選人是其投票的首要原因。33%的人將票投給特朗普只是因為「他不是希拉里」,而32%的人以「她不是特朗普」為由支持希拉里。大選變成比誰更差的遊戲。

  希拉里勝算較大

  自七月希拉里和特朗普正式被推選為總統候選人以來,兩人民調有所起伏,除九月底特朗普實現短期全面反超外,其他時間裡希拉里維持了對特朗普的領先地位。「十月驚奇」不斷,令選情滋生諸多不確定性。十月初爆出的錄音帶事件對特朗普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十月底FBI重啟郵件門調查令希拉里陣營措手不及,後續影響仍在發酵中。

  總體上判斷,希拉里勝選可能性較大,甚至可能在選舉人票上以較大的優勢勝出。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基本盤仍然穩固。早在競選初期,希拉里就因其個人魅力和性別屬性吸引了眾多支持者,這些人成為其選戰的最堅強後盾。經過初選後的黨內整合,希拉里的競選基礎得以進一步夯實,並因諸多共和黨重量級人士的背書而具有某種跨黨派色彩。目前來看,這種基本盤並未因郵件門等事件的影響而有所削弱。特朗普在鞏固和擴大其基本盤方面無所建樹,甚至無法爭取到領導層的支持,這將成為影響其票數的關鍵掣肘。

  二是中間選民倒向希拉里。經過三次總統大選辯論,多數中間選民已有判斷,剩下尚未決定的選民只佔少數,不足以形成決定選情走向的力量。特朗普不盡如人意的辯論表現和依舊模糊不清的政策內容,令中間選民向希拉里方面傾斜。希拉里儘管存在很多問題,但表現得更像是一位總統。

  三是搖擺州爭奪對特朗普不利。在11個搖擺州中,特朗普需要至少保證拿下佛羅里達和北卡羅來納州才能保存勝選的可能性,而這兩個州目前雙方几乎勢均力敵,任何一個特朗普都輸不起。特朗普還需要在其他關鍵搖擺州如賓夕法尼亞和俄亥俄州等獲勝,甚至有專家分析,特朗普只有贏下所有搖擺州才有可能勝選。

  美國向何處去

  當前,美國正處於轉型時期。國內政治生態發生深刻變革,政治極化衝擊民主體制;分配不均造成嚴重階層分化,經濟困境孕育反全球化土壤;社會人口結構面臨轉型,國家出現認同危機;孤立主義思潮泛起,引發外交政策大辯論,全球角色亟待再定位。

  在此背景之下,此次大選中出現的亂象,令人對美國向何處去深感疑惑。特朗普現象的出現,凸顯美國社會的裂痕。這種裂痕不僅存在精英與民眾之間,更體現在兩黨意識形態的極端化。當共和黨譴責主流媒體的偏見和對選舉的操縱,當特朗普不願表示接受選舉結果時,其立場是受到相當一部分選民支持的,而這恰恰表明美國民主政治共識的崩塌。即使更加「主流」的希拉里勝出,也將面臨極度撕裂的政治社會共識如何在選後彌合問題。美國究竟向何處去,將是她或他上台執政後面臨的最大挑戰。

推薦閱讀:

記一次天氣預報的預測(易經研究院易楊)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九 敦煌研究院收藏敦煌寫本:敦煌精美書法欣賞
喜訊| 華力必維加入深創院研究中心
北京研究院註冊轉讓代理
為阿里巴巴成立「達摩院」點個贊

TAG:中國 | 美國 | 博士 | 未來 | 美國大選 | 國際 | 研究所 | 迷思 | 助理 | 大選 | 研究院 | 研究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