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觸摸「金剛經」

觸摸「金剛經」 作者:一念行者第一章

1

金剛經是一部切斷自我的經。

誰像金剛一樣難以被摧毀?自我;自我就是百摧不壞的金剛。

自我,意味著什麼?信念或見地。

當你持有信念或見地時,你就是難以摧毀的金剛。

信念或見地,就是金剛的分子和原子。

2

金剛經里有沒有智慧?

沒有。

那智慧在哪裡?

在仁者——你——的心裡。

3

金剛經是說什麼的?

說空的。

說誰的空?

說心的空。

4

如何才是心的空?

沒有一個念頭或信念佔據心,

這就是心的空。

5

什麼是自我?

自我就是一個關於「我」的牢不可破的信念。

一個關於「我」的牢不可破的念頭就是自我,

自我以念頭的方式顯示。

6

自我是固定不變的嗎?

不,

自我時刻在變。

因為念頭時刻在變。

7

到底什麼是自我?

念頭是自我的化身。

念頭是什麼,

自我就是什麼。

8

自我到底是什麼?

除了是一個念頭,

沒有自我存在。

以為自我是存在的,

是一個幻覺。

9

金剛經是一部什麼樣的經?

切斷你牢不可破的信念的經;

打破或捻碎一個「幻我」的經;

一部把你指向「空」處看的經;

一部讓你發現無窮和無生無滅之心的經。

10

金剛經

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經?

一部佛陀和長老的「對話」故事。

什麼樣的對話故事?

就修行領域裡核心問題的對話故事。

第二章

1

我看到一切,

生命是一個見證。

我看到過星星,

我看到過月亮,

我看到過花朵,

我看到過河流……

這都是我看到的:

如是我聞。

2

來到這熱鬧的世上:

我看到過人們生病老死,

我看到過人們漁利我奪;

我看到過人們愛恨情愁,

我看到過人們欲死欲活;

我看到過人們苦不堪言,

我看到過人們悲歡離合;

我看到過人們四處找尋,

我看到過人們尋求解脫,

如是我聞——

這都是我看到的。

2

如是我聞,

我見證過生命里的一切。

如是我聞,

我見證過人生的苦到解脫。

如是我聞,

我看到過這世上的一切。

3

夢裡,夢外,

如是我聞;

覺悟,解脫,

如是我聞。

4

我聽到過佛陀講法,我見證過一個佛陀說法的故事。如是我聞。

第三章

1

有一年,佛陀在一個園林里

給一些人講法,

那時有修行者兩千五百多人。

當時我記得,

受人們尊敬的佛陀,到吃飯的時間了,

帶著覺知穿整齊他的衣服,帶著覺知拿起他的缽

帶著覺知到一座城市裡乞食。

2

到了市內,

佛陀帶著覺知挨家挨戶地訖要,

沒有分別,沒有思量,沒有選擇

佛陀示顯「平等」。

3

訖要完,

佛陀回到原處。

吃完飯,

佛陀覺知地收起他的衣缽,覺知地洗乾淨他的腳。

帶著覺知

坐到了他的位置上。

4

一切都那麼寧靜優雅。

5

這時人群里有一個年紀大的人,

從群眾里站了出來,

他露著右側的肩膀,右膝跪在地上

合起他的掌

覺知而恭敬地向佛陀請教。

第四章

1

他說,「少有的受人尊敬的佛啊,

你善於覺知自己的念頭,

熱愛自己的正念。

我請問您——

現在有追求快樂、美好,想擺脫自己煩惱的人,

他們該怎麼做?

他們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念頭、獲得一顆清凈心啊?

2

佛陀說:「嗯,不錯不錯,長老,你聽我說

覺知念頭,覺知善於觀照念頭,

你仔細地聽,我給你說說。

那些追求美好和快樂,想擺脫煩惱的人

應該這樣做,

應該這樣對待自己的念頭、獲得一顆清凈心。

3

好,受人尊敬的人,

我願意聽你講講這些事。

長老回答說。

第五章

1

佛陀告訴長老說,

「各位想修行獲得愉快美好的人,應該這樣對待你的念頭。

各種各樣的念頭:

不管像飛蟲一樣的,不管像猛獸一樣的;

不管帶來陰暗心情的,

不管化顯為怒火的;

不管生成圖像的,不管沒生成沒圖像的;

不管化成行動的,不管沒化成行動的;

不管剛剛升起的,還是剛剛落下的;

……

我都等待它們回到它們來的地方。

如是如實地觀照和等待,

最終那無數無量無邊際的念頭,都回到它們的來處,

最終什麼也沒有。沒有要觀照的念頭。

2

「長老,若修行人還把一個叫作為『我』的念頭當真,

還把一個叫作為『人』的念頭當真,

還把一個叫作為『他、她、它』的念頭當真,

還把一切叫作為『過去、現在、未來』的念頭當真,

如果他的覺知還沒有照見或照破這些念頭

那麼他還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3

「再者,長老,念頭對於覺知,念頭本來就是不停留和不能不變化的

念頭本來是不斷地出現、出現、出現。

所謂念頭不停,是指

念頭不會停留在一樣事物上,念頭不會停留在一個聲音上

念頭不會停留在一種氣味上,念頭不會停留在一種味道上,

念頭不會停留在一種感覺上,

念頭不會停留在一個想法上。」

4

「長老,你應該這樣允許你的念頭出現、流動、消失,

你不能讓它停留在它化現的任何一個圖像上。

為什麼要這樣呢?

假如你讓你自己的念頭順暢地流過一切,

你獲得的喜悅不可計量。」

5

「長老,你認為呢?東方的天空可以想像或計量嗎?」

「不可以,受人尊敬的人」長老答到。

「長老,那南邊、西邊和北邊的天空、四面八方、上下的天空呢?

可以不可以想像或計量?」

「做不到,尊者」長老又答到。

6

「長老,要是你能讓自己的念頭流暢地流過一切,

你獲得的喜悅快樂就像這樣一樣不可想像和計量。

長老,修行的人

就應該這樣覺知和不掌控自己的念頭。」

7

佛陀又問:「老先生,你的看法呢?身體是不是覺知呢?」

「不是,世尊。」長老說,「身體不是覺」

「為什麼呢?」

「你所說的覺,不是指身體;你所說的身體,也不是指身體本身」

8

佛陀告訴長老說:「是的,長老。

凡是所能看見的,都只是心生出來的一些圖像。

若要看著那些所謂的「實物「知道它們只是一些心生的圖像,

你就看見『覺』了。『覺』在念頭的面前不變。」

第六章

1

長老又問:「世上的尊者,若有世人聽到你說的這些,

他們會相信嗎?」

佛陀告訴他說,「不要懷疑。我死了以後的歲月,

那些持覺觀照心念修行的人,

聽到我這些話,

會非常相信,會認為我說的千真萬確。」

2

「這些人修行,他們的覺知從沒失去過,

在千百萬個好的念頭、不好的念頭面前,他們從沒遺失過覺性。

聽到這些話,甚至只如實地觀察過一個念頭,

他們也會相信我說的確實是真的,

並生起修持不移的信心。」

3

「長老,覺知能知道一切情況,

無數無量的念頭都不會漏失,

那些念頭不造成他們的痛苦,那是他們的福分啊。」

4

「為什麼呢?」長老問。

佛陀說,「當日日流過覺的無數無量的念頭

不認同它是一個是『我』,

不認同它是是一個『人』,

不認同它是一個『他、她、它』,

不認同『時間』、『空間』,甚至不認同它是『念頭』時,

也就是說——

當念頭不被『我』、『人』、『他、她、它』,

不被『過去、現在、未來』、『這裡或那裡』等分別或概念所障住時,

它給那生命帶來的禮物

不可測算和估量。

5

「為什麼呢?」長老問。

佛陀說,「若心相信一個念頭,若一個念頭堅持它自己是真的,

那麼它便會有一個『我』、『人』、『她、他、它』或『過去、現在、未來』的概念產生;

若是心堅持『不信』,或若念頭堅持它不是真的

那情況也一樣。

6

「心不能堅持『它是』,也不能堅持它『不是』

心超越了它自身認為的『是』或『不是』——

心化現為念頭,但心不是任何一個念頭。

能聽懂我說這句的人,

就能聽懂我說的『船』的比喻。

不應該執信任何念頭(包括這個念頭)

正念都不應該執著,何況妄念?」

第七章

1

「長老,覺者得到了『覺』嗎?『覺』創造過念頭嗎?

你怎樣看這件事呢?」長老說,「按照我理解的你說的意思,

沒有一個單獨存在的『覺』,也不曾有覺創造過『念頭』。」

2

「為什麼這樣說呢?」佛陀問到。

「覺不是念頭,也不是不是念頭;那覺不被任何東西沾染,

也不會去沾染任何東西,

它具體的性質沒法說出。」

3

「那,具體到人會什麼不同呢?」

「修行者和非修行者,以有『覺』和無『覺』而有差別。

有覺的人顯得不同,

沒覺的人就太多了」

4

「長老,若有人把他貪的信念系統、嗔的情緒世界和痴的無明之中的念頭

都統統放行而不執著,

他得到的喜悅和幸福的感受多嗎?

「很多,世尊」長老答到。

「這是為什麼呢?」佛陀問。

5

「能覺察到的喜悅和幸福也是一個念頭,

而你說的那種喜悅和幸福不是念頭,

它的程度和能量大到沒法說,

所以,您說的那種不再執著念頭或相信念頭——超越所有念頭

的福報或感覺

大得沒法說。

只能去體會。

6

佛陀說,「金剛經里的每個字都是一個念頭,

假如有人因為某句話而悟得心和念的道理,

他的收穫大不大?假如他啟發別人也覺悟了相同的情況,

那人獲得的酬報又大不大?

這種愉悅又比剛才的更大了,

因為有兩個世界——兩個宇宙——兩顆人的心

獲得了此種感受。」

7

老者問,「這又如何理解呢?」

「長老,一切覺者和他所了悟的道理、獲得的喜悅感受,

都是從他對『覺』和『念』的了解中得到。

長老,佛法是一部覺的方法和出離念頭的方法,

這被叫作為『佛法』。

說它是『佛法』,

事實上它不是指『佛法』這個概念。

它超越這個概念,它超越所有的概念。」佛陀說。

第八章

1

「長老,有人覺照念頭,覺得他的念頭自如了,這人修行有沒有成果?」

「沒有,尊敬的人」

「為什麼呢?」

「念頭本來就是流動的、無住的,它自由的進入——事物、聲音

氣味、味道、覺受、想法——又穿過它們,

它們是自由的。

它們不受我們的掌控。

2

「長老,有人覺照念頭,

能夠看到他的念頭升起又落下——能夠觀照到他的一種念頭的來和回,

這人修行有沒有成果?」

「沒有,世尊」

「念頭沒有來和去,它只是『來、來、來』或『去、去、去』——事實上這也不是;

說它有來去,只是描述上的需要。

念頭的『來和去』是名義上說法,世尊,念頭不存在來或去。

3

「長老,有人覺照念頭,覺得他『無念』了——沒有念頭升起了,

這人修行有沒有成果?」

「沒有,世尊」長老說,

「如果能覺知到『無念』,事實上還是念。

修行里說『無念』或『無生』只是敘述的需要,

事實上在無念或沒念頭升起之時

沒有『無念』或『不生』的概念。

無念或不生,

只是名義上的說法,它們並不是存在的。

4

「長老,有人修行覺知觀照念頭,他連『無念』的念頭也沒了——

他到達『空』——涅槃了,

這人修行有沒有成果?」

「沒有,世尊」長老說,

「說『空』或說『涅槃』依然是個人為的分別和命名,

並不存在一個『空』或『涅槃』的境界。

能覺知到的『空』、能覺知到的『涅槃』事實上和其它普通的覺知相同。

若有人意識到『空』,他依然沒空。

若有人覺得他『空』了——他必然不是空,他一定會有『我』、『人』

『他、她、它』或『時間』的概念或相存在,

否則,他怎樣知道他『空』或『涅槃』了呢?」

5

長老接著說,「世尊,你說過我是個修的不錯的修行人,

說我在『心』、『念』、『覺』三處都很清凈——

沒有幻象纏繞幻象、念頭追擠念頭、覺知沒被相念干擾蒙蔽。

我了悟到那此修行的『境界』或『次第』是虛假的

若我認為它們是真實的

並讓心著在哪一個段位不走,

世尊您就不會說我

是個大自在的修行人了。

我也不是真正的行者。」

第九章

1

佛陀問長老:「長老,當我處在光明的覺知之上時,我能不能攝製住一個念頭呢?」

「不能,世尊」老長回答到,

「覺知在光明的覺知處所,也無法抓攝住一個念頭。

『覺』完全無為,而念頭自生自滅、自來自去。」

2

佛又問,「長老,正念能夠有益於覺嗎?」

「不能,世尊」長老答到。

「為什麼呢?」佛又問。

長老說,「正念能夠增加覺的光明或光輝,那只是看起來的假象,

事實上它不能,

那只是順著幻象的相說它能。」

3

「是這樣,長老」佛陀說,「各種內容名稱的正念,

就是這樣產出它看起來的光明的覺的。

但是那念頭不應該在某事物上駐下來紮根,

不應該在美妙的聲音、醉人的芳香、甜蜜的味道、美好的感受

或令人痴迷的想法中『駐』下來紮根

發芽,開花,結果。

4

「應該讓念頭奔流,而覺知不失」

佛陀說,「像鏡子照耀,而萬物自然變化一般。」

第十六章

1

那個時候,長老再次問佛陀說,「世尊,追求解脫的男女,

發心要直見真相,安住在不生不滅的覺上,

他們應該做?

應該怎樣在覺不去?生念不隨?

2

佛陀告訴他說,「追求解脫,發心直見真相、安守在覺上的男女

應該這樣做:

覺知觀照念頭,念頭消滅而去,

但是認識到,

覺知對念頭並沒做什麼,並不是覺知讓念頭消滅的。

念頭是自己消滅的。

3

「為什麼呢?」

「長老,如果『正念』還執著於『我』是一個『我』、『我』是一個『人』

還在相信有一個真實的『他、她、它』存在,

還在迷失在『過去、現在、未來』的假象中,

那麼它就不是『正念』。

不在正念上的人,不是真正的菩薩。」

4

「這是為什麼呢?」

「長老,事實上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登上『覺』的位置。

長老,你認為呢?

我過去修行觀照時,

有什麼辦法一步步地『登』上覺位嗎?」

「沒有,世尊。像我理解你說的那樣,

觀照諸念時,

實在不是有什麼辦法一步步地登上了『覺』的位置。

一念醒時,它立刻就在那兒了。」

5

佛陀說「是這樣,是這樣,

長老,實在不是用什麼辦法一步步地『登』上覺的位置的。

長老,假如有辦法能立在覺位並不離開,

那麼人人都將很快成佛。

人人都會解掉枷鎖,放出他自己——

成為釋迦一族人。

6

「實在是沒有什麼真正的教法可使人獲覺不失的,

所以當我觀照念頭時,

我仍然還在修行中,

直到

所有的念頭都不再影響我,

覺知也時刻不離開我。」

第十七章

1

「長老,『如來』這個詞,就是與各種真實存在保持一致,

沒有我自己這樣或那樣的故事添加在它的上面。

若有人說覺知是可以授給的並說誰『獲得』了覺知

這不是真實的。

實在沒有什麼辦法『得到』覺知,

因為它一直未失。

2

「長老,佛所謂的『獲得』純正的覺知,

實際上是一種勉強的說法,

說它真也不對,說它假也不對。

所以佛的方法

不在這邊,也不在那邊

但一切又都是它。

所以可以說,一切的說法也都算是佛法。」

3

「長老,所說的一切法,實際上還是『心的創造』,不是

那些法本來就存在的。

所以它是心動的結果,並人為的給予的名稱。

長老,就好像說『人的身體在慢慢長大並變得高大一樣』,

一切都是心動:分別和命名——的結果。」

4

長老說,「世尊,你說的人身長且大,

並非言身體本身在長大,

而是言心念在變化。

心的念在反映它,

或說,它在反映心的念。

只是您不得不說表面的——以說本質的。」

5

「長老,菩薩——『正念』就應該這樣,

不能光看見表面的。

假如正念只看到了表面的,把假的相當作為了真實,

說我是來讓邪念變成正念的,

那麼它就不是正念了。

邪念的對立面和邪念相同,不是正念。

正念是超越於正邪之上的。」

6

「為什麼呢?」

「長老,看見了『空』——非二的,才是菩薩。

沒有正邪概念的念頭,才是正念。

所以善念並不一定是正念,

對的念頭並不一定是好的念頭。」

7

「『覺』超越一切概念,它不在思維的狹隘河道中。

它不流動在『我』、『人』、『眾生』和『時間』的水渠里,

雖然它存在於一切念頭的滾動中。

長老,若有『正念』說:

我看見光明的『覺』了,

那麼這個念頭又把自己推回了概念當中去了。」

8

「為什麼呢?」長老問。

佛陀說:「『覺』不是光明的,只是用光明的性質或形象來描述它,

所以叫它『光明』。

長老,若念頭在『不二』或『空』中,

那麼它就是真正的『正念』。

正念即菩薩。無相即空。」

第十八章 1 「長老,你的意思呢?覺能看見肉眼看的嗎?」

「是的,世尊,覺具有肉眼的功能。」

「長老,你的意思呢?覺能看見天眼看的嗎?」

「是的,世尊,覺具有天眼的功能。」

「長老,你的意思呢?覺能看見慧眼看的嗎?」

「是的,世尊,覺具有慧眼的功能。」

「長老,你的意思呢?覺能看見法眼看的嗎?」

「是的,世尊,覺具有法眼的功能。」

「長老,你的意思呢?覺能看見佛眼看的嗎?」

「是的,世尊,覺具有佛眼的功能。」

2

「長老,肉眼看見了什麼?」

「肉眼看見了色相,世尊。」

「長老,天眼看見了什麼?」

「天眼看見了如實的存在,世尊。」

「慧眼看見了什麼,長老?」

「世尊,慧眼看見了心念。」

「法眼看見什麼,長老?」

「世尊,法眼看見了覺性。」

「長老,佛眼看見了什麼?」

「佛眼看見了有相和無相,世尊。」

3

「長老,覺真的有肉眼嗎?」

「沒有,世尊,假象上有個肉眼。」

「長老,覺真的有天眼嗎?」

「沒有,世尊,只是給了它一個天眼的名字。」

「長老,覺真的有慧眼嗎?」

「世尊,沒有,只是那樣描述它。」

「長老,覺真的有法眼嗎?」

「世尊,沒有,佛說法眼非法眼,是名法眼。」

「長老,覺真的有佛眼嗎?」

「世尊,是名佛眼。」

4

「長老,佛有多少種眼睛?」

「世尊,佛沒有眼睛。」

「長老,佛有多少隻眼睛?」

「世尊,佛只有一隻眼睛。」

5

佛告長老說,「如來只有一隻眼睛,它叫『覺』;

而『覺』沒有眼睛。

『覺』沒有眼睛卻看見了一切,

所以覺是一切眼睛。

如來有一切眼睛。」

6

佛陀又問。

「長老,佛看到過什麼?」

「世尊,佛看見過虛妄的念頭和空無的覺性。」

「長老,如來看到過什麼?」

「世尊,如來看到過如實、如是的存在。」

第十九章

1

「長老,恆河中所有的沙嗎?」

「世尊,很多。」

「長老,像恆河沙一樣多的恆河中的沙多嗎?」

「非常多,世尊。」

「長老,在你的心中,所有的色相,無數種心,比這還多。

如來用五種眼睛都能看見。」

2

「怎樣理解?」長老問。

佛陀說,「我所說的各種各樣的心並不是真正的心。

真正的心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是。」

3

長老又說:「你再講講?世尊。」

佛陀說:「我所說的各種各樣的心,可以叫作『念頭』。」

長老說「您說說念頭,世尊?」

4

「念頭是心的化現。

長老,有一個過去的念頭存在嗎?」

「沒有,世尊。」

「長老,有一個將來的念頭存在嗎?」

「沒有,世尊。」

「長老,所謂『過去』的念頭,是『現在的念頭』;所謂『將來』的念頭,

還是『現在的念頭』。」

5

「有一個『現在的念頭』存在嗎?長老?」佛陀問他。

「沒有,世尊。

所謂『現在的念頭』在意識到它時立刻成為過去,

而『將來』或『過去』的念頭只是『現在的念頭』。

所以,並沒有一個念頭存在,世尊。」

6

「過去的心抓不住,現在的心留不下,將來的心觸不著。」

佛陀說,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將來心不可得。」

第二十八章

1

「長老,假如有修行者

把像恆河沙一樣多的世界的寶物拿來給出去;

又有修行者只是覺知、不相信他的一切想法,

若論修行的得到,

這個人比前一個人得到的多。」

2

「為什麼呢?」

「長老,修行的人不應貪求具體的『得』到。」

「世尊,為什麼修行的人不能貪求具體的『得』呢?」

「長老,若你貪求具體的『得』——那說明你還是相信了自己的某一個念頭,

若你相信自己的念頭,那說明你還在生滅里,因為念頭是生滅的。

若你還在生滅里,修行就沒有什麼功德。」

3

「所以,長老,修行的人不應貪求具體的『得』,

因為在外在執著每一個貪求——那都意味著你在內在

對自己某個念頭的相信。」

4

「長老,對於修行,

有福德就沒有功德,有功德就沒有福德。

修行不能貪求福德——即使福德再大」

5

「長老,越貪求福德,就越少功德。

於外貪求福德越大,於內功德就越小。

長老,修行人應記住這點。」

6

「長老,無德是最大的功德。

最大的功德即是最大福德。

若有人得到無德,即得到最大的福德。

長老,悟無所得,即長功德。」

第二十九章

1

佛陀問長老,「長老,如來有來或去的形象嗎?」

「沒有,世尊。」長老回答到。

「是這樣,長老。如來有坐相或卧相嗎?」

「沒有,世尊。」

2

「是這樣,長老。

若有人認為如來有來或去的形象,有坐相或卧相,

那麼那人不了解我所說的話。」

3

「如來即是真相。

真相者,無來無去,無坐無卧。」

「為什麼呢?」

4

「長老,能來能去的是心念,有坐有卧的是頭腦判斷。

而真相——存在或反映存在的覺知

不來也不去,無形也無相。」

5

「長老,何者是如來?」

「世尊,如我所解佛說義:

如來者,存在也;如來者,真相也;如來者,覺也;

如來者,存在本來樣子也。」

「是這樣,長老。」佛陀回答到。

第三十章

1

佛陀問長老,「長老,如來說三千大世界,

真的有一個三千大世界存在嗎?」

「沒有,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世界,並非有一個真實存在的三千大世界。

如來所說的三千大世界,只是心說給它自己聽的關於世界的故事。」

「是這樣,長老。」佛陀回答到。

2

「長老,如來所說的『世界』是指心所倒映的世界,

並非指物質的、與心無關的世界。

不管這種世界或那種世界,萬有都是一個合相,

長老,你如何理解這個『合相』呢?」

3

「世尊,如我所解佛說義,『合相』有三個層次的合相。」長老回答到。

佛陀說,「有哪三種情況的合相呢,你說說?」

4

「世尊,首先是物與物的合相——這是普通人所看見和理解的合相。

比如,人們看見房子是由棟樑、瓦、磚、水泥等組成;

汽車是由輪子、車門、發動機組等組成;桌子是由木頭、釘子和一些膠組成;

看到房子、汽車、桌子是一種『合相』——

看到這種『合相』的,是最低級的合相說法,世尊。」

5

「是的,長老。那麼第二種合相情況是什麼呢?」

6

「世尊,第二種合相是心與物的合相。」

「怎樣說呢?長老?」「世尊,第二種情況的合相是這樣說的:

比如,我們看見了桌子上放著的茶杯,我們之所以看到了一個茶杯——

那是心和茶杯結合了,

我們所看到的是心和茶杯和合而生出的相。

同樣的情況,我們所看見的一切事物都是心和物和合而成的相,

世尊,像這樣情況的合相說法,是第二種合相說法。」

7

佛陀回答說,「是的,長老,那麼第三種情況的合相呢?」

「世尊,第三種情況的合相是:相與相的合相——它根本和事物無關。」

「是的,長老。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

8

「世尊,比如,現代的比丘或比丘尼們所使用的電腦——對於心來講——

它實際不是由主機、顯示器和電源線等組成,

而是由心反映的主機的相、顯示器的相和電源的相組成。

世尊,心所觀察到的一切現象,皆是由心的相和心的另外的相組合而成

從本真意義上講它和實物無關。

世尊,這種情況的『合相』說法,是合相的第三種說法。」

9

「是的,長老,是這樣」佛陀回答到,

「第一種合相是普通人肉眼所見的情況——是下根人所見;

第二種情況的合相是中上根人所思所見,是慧眼所見。

第三種情況的合相見地是最上根人所見,為法眼和佛的見地。」

第三十一章

1

「長老,若有人說佛從『我』的角度講過一些真理,

從『人』的角度講過一些真理,

從『他、她或它』的角度講過一些真理,

從『時間——站在過去、現在或未來』的角度講過一些真理,

這人了解我所說的話了嗎?

長老,你怎麼看呢?

2

「沒有,世尊,若是那樣,那人沒有了解你所說的話。

為什麼呢?——因為佛沒有『我』的身份、沒有『人』的身份,

沒有『眾生』的分別,沒『時間』的意識。

佛從『我』、『人』、『眾生』、『時間』角度說的話,

只是心在不同的情況下所說的一些關於某事某物的故事,

那僅僅是一種『說法』——故事。」

3

「是的,長老。修行的人,在一切時候,

應該這樣保持覺知,應該這樣了解真相,應該如此相信和理解,

不要執著於一個角度、一種身份、一樣見解。

長老,如來所說的『角度』、『身份』、『見解』也不是真正的角度、身份、見解

那仍然只是一種說話的方式。」

4

「長老,如來說沒有身份,那是因為如來有無數個身份;

如來說沒有角度,那是因為如來有無數的角度;

如來說沒有見解,那是因為如來有無數種見解。

如來能從無數的角度、無數的身份、無數的見解看同一件事情,

如來也能從同一件事向無數的方向、無數的世界、無數的層次看去。

5

「長老,如來是所有的可能性,如來知道所有的可能性,

這就是如來的智慧。

如來的智慧是如來是所有的『可能性』——它的心完全開放。

這就是佛:一顆完全開放、沒有角度和身份的心。

第三十二章

1

「長老,若有人得知這部經典,為人講解,他怎樣給人講解呢?

他應該保持覺知,觀察自己的念頭和心所見的相,

不應被那些念頭或心相所拽走。」

2

「為什麼呢?」

「在念即為有為法,在覺即為無為法。

念頭就像泡,就像影;念頭製造夢,製造幻。

念頭的出現或消失就像露珠或閃電一樣迅速。

長老,修行人應該了解到這些。」

3

「在覺是佛,在念即是凡夫。

正念為菩薩,妄念是眾生,覺知即佛陀。

長老,你應了解這件事。」

4

「長老,

在覺不移,即是世尊;一念覺知,立登佛位。

步步正念,步步覺知,

即佛菩薩以彼岸之身走在此岸。

5

佛陀說完了這部經,長老及各位修行的人,

以及他們內在的念頭外在的舉動

都表現出歡樂的樣子

並發願願意按佛陀的教誨修行。

第三十三章

1

覺知是無體金剛,正念是大力金剛,

存在是無近金剛,真相是不壞金剛,

諸佛菩薩是持有和瞥見這四大金剛的人。

2

這是一部幫助你找到四大金剛

和進入金剛世界的指點。

它是一幅發現心和存在真相的地圖,

它描述了你要去的世界和到達那世界的路。

3

透過這佛陀的指引,

穿透文字,

帶著你的金剛來到金剛的世界,

歡迎來到佛的身旁。


推薦閱讀:

金剛經講記——19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凈土與大圓滿修法儀軌》之-金剛薩埵會供】
金剛經說什麼 南懷瑾 (三)---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3)
閑聊金剛經——開 經 偈
毗盧遮那佛心咒、六字大明咒、准提咒、藥師心咒、金剛總持心咒、往生咒、地藏菩薩心咒、歡喜文殊咒

TAG:金剛經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