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信用語集全(資料彙集)

書信用語集全(資料彙集)2006年12月16日 星期六 23:25

書信用語集粹

盧維春

  書信是人們相互交往、聯繫的一種形式,既要講究修辭、文法,又要講究文明禮節、禮貌。平常通信,如果能夠熟練使用書信的格式、用語,自然顯得高雅、生動、鮮明,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中國是禮儀之邦,文化歷史悠久,尤其與台、港、海外僑胞通信來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語更顯得重要。  書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頭、分行、稱謂、結尾。  所謂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稱謂寫於起首頂頭第一行。發信人的署名在全張信箋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頭是指舊式書信,對年長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為避免雜亂無章而採用的分段陳述。每段開始前空二個字,述及不同內容時分幾段書寫。  稱謂,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語。如對於父母用膝下、膝前;對於長輩用尊前、尊右、前鑒、鈞鑒、侍右;對於平輩用台啟、大鑒,惠鑒、台右;對於婦女用懿鑒、慈鑒;對於老師要用函丈、壇席……等。現時,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為尊稱,如加上惠鑒,台鑒,賜鑒,等也未嘗不可。  信寫好以後,加上結尾語,俗稱「關門」。有如「敬頌鈞安」、「即問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禮」,以及較古樸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專頌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語「匆匆不一」、「草草不盡」、「不盡欲言」、「恕不多寫」等。用於祝福問安的有「順頌大安」、「專此祝好」、「即問近祺」、「此請召綏」等。請教用語有「乞復候教」、「佇候明教」、「盼即賜復」、「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魯迅雜文書信選》中,就可找到三十種不同的套語,如:即頌、大安;順頌、健康;此復,即請偏安;專此布達、並問好;專此奉答,並請著安;專此布復,即請久安;敬頌、痊安;此布即頌,曼福不盡;專此布復,順頌時綏;此上,即頌、時綏;此復、即請儷安;專此布達,即請旅安;此布、即請冬安;專此布達、即請冬安;專此布復,即請春安;專此布復,並頌春綏;勿復並頌、儷祉;此復即請儷安;此復,即頌時綏;專此布達,並請春安;專此布復,並頌時綏;專此布達,並請日安;專此布達,即請日安;專此布復,即請日安;專此布復,並請暑安;專此布復,即頌時綏;專此布達,並頌時綏。意思儘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卻根據書信內容,運用自如,無一雷同。  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類:  啟事用語 用於稱謂語的下面:謹啟者、敬復者。這都是比較客氣的。用於較莊重和尊敬的場合:逕啟者、逕復者。茲托者、敬懇者,為表示有所請求之意。  思慕用語 多日未晤,繫念殊殷。久仰大名,時深景慕。別後想念之情,無時或已。上述種種是用於親戚朋友之間或對未曾見過面的受信人的用語。  問候語 要注意親切感人,忌浮泛虛華。如久未箋候,想近狀佳吉。近況如何?至以為念!病體諒已康復?敬致深切慰問之忱。  祝福語 諸事順遂,貴體康泰。  欣慰語 高興得很,欣慰無已。不勝欣慰,無任歡忻。  抱歉語 抱歉之至。歉疚殊深。至感不安、慚愧得很。  請求語 倘蒙照拂,銘感無已。如承俯允,無任感荷。尚乞原諒,至希查照。至祈召收,即請哂納。請給予批評和指教。務請沒法。  訪謁語 某日某時當前來聆教。日昨走訪,適逢公出,未晤為悵。  邀約語 茲有要事面談,務請撥冗來舍一敘為荷!星期日有閑,尚祈至敝處一談。定於某日某時在某地召開××會議,務祈準時出席為荷!  饋贈語 謹具聘儀,略申微忱。附上薄儀,聊表微意。薄具菲儀,用伸賀忱。附奉某物,藉壯行色。  盼禱語 無任盼禱。是所至盼。不勝企望。  接信語 刻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禮,敬悉種切。  交涉語 請即答覆,勿再延宕。希速歸還,幸勿再誤。  聲用語 未經本人同意,自屬無效。如幾日內未見復函,即作同意論。  上述僅作參考,如用在恰到好處,就會避免俗套,為書信潤色。

令尊、令堂:對別人父母的尊稱。  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對自已父母的尊稱。  考妣:指父母,一般情況,在生叫父母,死後叫考妣。  泰山、泰水:舊時對岳父、岳母的尊稱。  令兄、令妹:對別人兄妹的敬稱。  家兄、舍妹:對自已兄妹的雅稱。  令郎:舊時對別人兒子的敬稱。  東床:舊時對女婿的雅稱。  內室、內人、拙荊:舊時丈夫對妻子的稱謂。  夫婿、郎君:良人:舊時妻子對丈夫的稱謂。  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佳偶。  兄弟稱昆仲、棠棣、手足。  婦女稱巾幗、紅袖。  男子稱鬚眉。  老師舊時稱恩師、先生、夫子。  學生舊時稱門生、受業。  學校舊時泛稱寒窗,同學稱同窗。  對自已舊時的稱愚、鄙人、晚生。  夫妻一方亡故叫喪偶。父死後稱先父、先嚴、先考;母死後稱先母、先慈、先妣。同輩加「亡」字,如亡妻、亡妹。

書信用語

--------------------------------------------------------------------------------

開頭語

惠書敬悉,情意拳拳。 接獲手書,快慰莫名。 昨得手書,反覆讀之。諭書敬讀,不勝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頃接手示,甚欣甚慰。久不通函,至以為念。 前上一函,諒已入鑒。 喜接來函,欣慰無量。頃奉惠函,謹悉一切。 頃接手示,如見故人。 得書甚慰,千裡面目。得書之喜,曠若復面。 數奉手書,熱摯之情,溢於言表。頃奉手教,敬悉康和,至為欣慰。 久未聞消息,唯願一切康適。手書已接多日,今茲略閑,率寫數語。

--------------------------------------------------------------------------------

欽佩語

奉讀大示,嚮往尤深。 喜接教誨,真解矇矣。 大示拜讀,心折殊深。謹蒙悔語,用祛塵惑。 大作拜讀,敬佩之至。 頃讀惠書,如聞金石良言。久欽鴻才,時懷渴想。 德宏才羨,屢屢懷慕。 蒙惠書並賜大著,拜服之至。

--------------------------------------------------------------------------------

思念語

分手多日,別來無恙?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別後月余,殊深馳系。一別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盡依依。 別後縈思,愁腸日轉。離別情懷,今猶耿耿。 別來良久,甚以為懷。 近況如何,念念。前上一函,諒達雅鑒,迄今未見複音,念與時積。

--------------------------------------------------------------------------------

問候語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陽春三月,燕語雕梁,想必心曠神怡!當此春風送暖之際,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興駕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時欲入夏,願自珍重。赤日炎炎,萬請珍重。 漸入嚴寒,伏福躬無恙。入秋頓涼,幸自攝衛。 汗暑無常,伏維珍重自愛。

--------------------------------------------------------------------------------

自術語

敝寓均安,可釋遠念。 闔寓無恙,請釋懸念。 賤體初安,承問極感。賤軀如常,眷屬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頑健如往日,免念。

--------------------------------------------------------------------------------

祝賀語

欣聞......,謹寄數語,聊表祝賀。 謹以至誠,恭賀你們...... 喜聞......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誠表賀意。

--------------------------------------------------------------------------------

致歉語

惠書敬悉,甚感盛意,遲復為歉。 音問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結束語

草率書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復,余後再稟。 特此致候,不勝依依。臨書倉卒,不盡欲言。 謹申數字,用展寸誠。 書不盡意,余言後續。諸不具陳。謹申微意。 請長紙短,不盡依依。 言不盡思,再祈珍重。日來事忙,恕不多談。 專此奉復辟。 手此奉復。 敬候回諭。

1)書信的格式和用語中國是禮儀之邦,文化歷史悠久,人們相互通信來往,一向注重格式和用語。通信既要講究修辭、文法,又要講究文明禮節、禮貌。如果能夠熟練使用書信的格式、用語,自然顯得高雅、生動、鮮明,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書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頭、分行、稱謂、結尾。所謂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稱謂寫於起首頂頭第一行。發信人的署名在全張信箋的二分之一以下。抬頭是指舊式書信,對年長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目前已不太用了。但和一些老先生的來往書信還是十分講究的。分行是在信中為避免雜亂無章而採用的分段陳述。每段開始前空一到二個字,述及不同內容時,分幾段書寫。稱謂,不同身份有不同的用語。如對於父母用膝下、膝前;對於長輩用尊前、尊右、前鑒、鈞鑒、侍右;對於平輩用台啟、大鑒、惠鑒、台右;對於婦女用懿鑒簽、慈鑒;對於老師要用函丈、壇席等等。現時多以同志、先生等作為尊稱,如加上惠鑒、台鑒、賜鑒,也都未嘗不可。當你寫好信以後,應加上結尾語,俗稱「關門」。有如「即問近好」、「敬頌鈞安」、「敬祝健康」,以及較古樸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專頌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語「匆匆不一」、「草草不盡」、「不盡欲言」、「恕不多寫」等。用於祝福問安的有「順頌大安」、「專此祝好」、「即問近棋」、「此請召綏」等。請教用語有「乞復候教」、「仁候明教」、「盼中賜教」、「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結尾語要根據書信內容,運用自如。 按書信用語的不同用意,可分以下類別:

開頭語 喜接來函,不勝歡慰。頃接手示,甚欣甚慰。頃接手示,如見故人。得書之喜,曠若復面。久不通函,至以為念。前上一函,諒已入鑒。頃奉惠函,謹悉一切。惠書敬悉,情意拳拳。昨得手書,反覆讀之,拳拳盛意,感莫能言。數奉手書,熱摯之情,溢於言表。棒讀惠書,欣慰無量。頃奉手教,敬悉康和,至為欣慰。久未聞消息,唯願一切康適。手書已接多日,今茲略閑,率寫數語。不日前曾奉一函,意其已抵左右。頃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札,敬悉種切。

思念語 分手多日,別來無恙?別後月余,殊深馳系。一別累月,思何可支?久疏通問,渴望殊深。別後縈思,愁腸日轉。離情別懷,今猶耿耿。故園念切,夢寐神馳。心路咫尺,瞻言甚慨。歲月不居,時節如流。鴻雁傳書,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盡依依。相距尚遠,不能聚首。轉託文墨,時通消息。別來良久,甚以為懷。何日重逢,登高延企。前上一函,諒達雅鑒,迄今未見複音,念與時積。近況若何,念念。握別以來,深感寂寞。久疏問候,多多見諒。何時獲得晤敘機會,不勝企望之至。久疏問候,想必一切佳勝?多日末晤,繫念殊殷。久仰大名,時深景慕。 欽佩語 奉讀大示,嚮往尤深。大示拜讀,心折殊深。大作拜讀,敬佩之至。久欽鴻才,時懷渴想。德宏才羨,屢屢懷慕。喜接誨教,真解蒙矣。謹蒙誨語,用祛塵惑。頃讀惠書,如聞金玉良言。蒙惠書並賜大著,拜服之至。

問候語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春雨霏霏,思緒綿綿,近況如何?陽春三月,燕語雕梁,想必心曠神怕!當此春風送暖之際,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興駕游?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時欲入夏,願自保重。赤日炎炎,萬請珍重。炎暑日蒸,千萬珍愛。茲際炎暑,好自為之。盛暑之後,繼以炎秋,務望珍攝為盼。入秋頓涼,幸自攝衛。秋色宜人,望養志和神。秋高氣爽,希善自為樂。秋雨綿綿,萬請自愛。秋風蕭蕭,至祈攝衛。秋風多厲,為國珍攝。近日天寒,諒已早自衛攝。漸入嚴寒,伏維自愛。日來寒威愈烈,伏維福恙躬無。嚴風極冷,請厚自珍愛。近來寒暑不常,懇祈珍重自愛。氣候多變,希自珍衛。近來天氣變化無常,請多珍重。值此盛夏之際,未知起居如何,請對身體多加珍重。近日天氣漸漸寒冷,希望你多加保重。問病語 大示細讀,尊蒜極念。聞君欠安,甚為懸念。聞病甚念,務請安心靜養。頃聞您卧病數日,心甚念之。聞您抱恙,不勝懸念。知尊恙複發,甚念甚念。尊恙已有起色,甚以為慰。尊恙愈否?念念。尊蒜大愈否?望珍攝自重。貴體新痊,諸唯珍重。前遇來函,知尊恙已痊可。重病新愈,望多休息。欣聞貴體康復,至為慰藉。

自述語 賤軀如常,眷屬安健,聊可告慰。合家老小安好如常,請勿念為要。幸寓中均平善,勿念可也。闔寓無恙,請釋懸念。惟寓中均平善,可請勿念。我微恙已愈,現頑健仍如往日,免念。偶然微恙,幸近已痊癒,希勿念為幸。日前患病,現已復原。賤體初安,承問極感。大示讀悉,獎飾過分,實不敢當。

祝賀語 欣聞……,謹寄數語,聊表祝賀。謹以至誠,恭賀你們……。」欣聞……,匆致上函,誠表賀意。喜聞……,由衷快慰,遙祝前程似錦。謹具刀筆書遏,恭賀嘉事吉禮。頃聞喜訊,再祝鴻圖大展。 祝新婚忽鳴燕賀;且祝新僖。頃聞吉音,欣逢嘉禮。附呈微物,聊佐喜儀,勿棄是幸。欣聞足下花燭筵開,奉呈薄禮。謹呈不腆之儀,聊以誌喜。得悉你倆有情終成眷屬,至為快慰。欣聞你們喜結良緣,無限欣慰。喜聞足下燕爾新婚,特申祝賀。頃悉你合巹之喜,謹祝幸福,白頭偕老。恭賀你們喜結百年之好。

祝生育 弄璋之喜,可慶可賀。弄瓦之慶,遙以致賀。聞育祥麟,謹此恭賀。弄璋之喜,符君宿願,謹以為祝。聞尊夫婦喜添千金,熱忱致賀。謹祝母子平安無蓋,望代致拳拳。

祝壽 遙祝壽比南山,福如東海。恭賀延年壽千秋。心禱口祝,皆賀高壽。謹祝壽比南山,健康長壽。喜貿福壽雙全,恭祝合家安好,壽星高照。

致謝語 承蒙關注,特此感謝。承蒙關照,不勝感激。請接受我的謝忱。費神之處,不勝感激,來示讀悉;十分感謝。厚情盛意,應接不遑,切謝切謝。勞神為謝。費神之處,泥首以謝。感荷高情,非言語所能鳴謝。承賜忠言,心感何極。承蒙諄諄忠告,銘感銘感。承蒙見教,獲益甚多。承示誠摯之言,佩其感甚。頃得惠函並照片種種,感謝之至。備荷關照,銘五內。承蒙惠贈,忠心感謝。前承饋贈……,傾感不勝。承蒙存問,不勝感謝;如此厚贈,實深惶涑。日前既荷盛錢,復蒙躬送,感謝無既。 致歉語 惠書敬悉,甚感盛意,遲復為歉。惠書已悉,因為瑣務,未即奉答為歉。久未通信,甚以為歉。久稽回答,幸原諒之。奉讀惠書,久未作復,甚以為歉;數奉台函,未暇修復,抱歉良深。音問久疏,實深歉疚。惠書早日收到,因事紛繁,遲至今日奉復,甚歉。所詢之事,目前尚難奉復。關於……之事,一時無以奉聞,歉甚。託付之事,未能盡如人意,尚請多多包涵。前言……,因事繁忘卻,歉甚愧甚。雜務纏身,故託付之事延誤至今方作復,歉甚。疏失之處,請少垂寬恕之情。前事有負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前事有逆尊意,不勝慚愧,萬望海涵。 致哀語 驚悉××不幸逝世,不勝哀悼。頃接仆告,不勝傷悼。驚聞××作古,家失柱石,悲痛萬分。尊×逝世,深致哀悼,尚望節哀順變。前接×日信,知令×逝去,為之慘然。××逝去,實足哀傷。良友雲逝,傷感自多,尚望珍重。聞悉××逝世,大出意外,望節哀釋念。接××長逝之耗,凡在相好,無不同深惋惜。驚承訃告,悲悼不已,專函致唁,並慰哀衷。近聞××逝世,甚哀悼之。死者已矣,生者懇請多多保重。

請託語 冒昧干請,惟望幸許。拜託之處,乞費神代辦,不勝感荷。謹布區區,尚希鑒察,費神相助。所懇之事,若蒙慨允,將不勝感激之至。特瀝寸函布達,祈勿他言推諉。值此情形,望您能儘力相助。茲有……,謹祈代為轉交,費神感荷。倘蒙照佛,銘感無已。如承俯允,無任感荷。

承諾語 但有見示,願效犬馬。有何要求,請儘早示知,切勿客氣。凡有可效勞之處,自當儘力而為。承囑各事,皆一一照辦,盡請放心。所言之事,當為設法,請釋念。託付之事,時刻不敢忘懷。有蒙見托,敢不盡心儘力。為君效力,由衷所願,豈有二話?

婉辭語 託付之事,因……,不便應命,祈獲諒解。能力所及,僅此而已。無法奉命,尚希鑒諒。因…,故無法遵命,尚乞海涵。所託之事,實非綿力所能及。區區苦衷,尚祈鑒有。盛意心領,然非不為也,實不能耳。前信所言,實愛莫能助,容日後再行設法,請諒。無以為之,實非得已,伏乞諒鑒為幸。我情況不明,亦無主張,請自行酌定為盼。所言之事,問題非小,一時殊難決定。所需之款,本當儘力籌借,唯我亦有困難,無以為助,殊深抱歉。蒙惠贈厚物,感謝之至,然實難拜受,尚祈原諒。

請教語 倘蒙見教,沒齒不忘。如何之處,敬候卓裁。風雨同舟,願聞明教。倘承不吝賜教,幸甚幸甚。得暇望時賜教言為禱!倘有所聞,尚祈見告,惲資改進,不勝盼禱!如有所得,祈隨時賜示為盼。上述種種,尊意以為如何,請告。所言之事,尚希撥冗見示為幸。今冒昧呈上拙作,若蒙賜以修正,不勝感激。拙作幼稚,懇請大加斧正。尊處若有此類資料,希一查見示為感。

商討語厚蒙雅愛,瀝膽直諫。叨在契末,斗膽直陳,伏維良照,不盡縷衷。種種尚須斟酌之處,尊意如何?吾敬先生,尤重真理,故直陳,希諒。微末之言,幸無見闊,不勝大願。相見以城,請恕不謙。肺俯之語,請恕直言。贈物語 寄上薄物若干,尚望笑納為幸。略表賀意,請笑納。微物兩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笑納。茲奉上……,聊表祝意,幸祈笑納。所奉禮品雖微不足道,望勿嫌棄。千里鵝毛,聊表寸心。 邀約語 何日來此,願得晤談為幸。祈望一會,共敘友情。敬請光臨,若蒙光臨寒舍,當不勝榮幸之至。偶得一佳作,願與君共賞,懇請光臨。 催促語 立盼速復。請速示知。萬望從速賜復為要。有暇希即函復為盼。如蒙速復,不勝感激。奉懇之事,乞速復為荷。余不盡言,唯乞速復為盼、上述之事,唯希從速示復。尊意如何,請即示知。 結束語專此奉復。手此奉復。敬候回諭。匆此先復,余容後凜。臨書倉卒,不盡欲言。書不盡意,余言後續。情長紙短,不盡依依。日來事忙,恕不多談。草率書此,祈恕不恭。特此致候,不勝依依。謹申數字,用展寸誠。諸不具陳,謹申微意。言不盡思,再祈珍重。匆雜書復,見諒。

附言語 ××附筆致意。不另。××囑代筆問候。夫人小女均此請安。順詢合家安好,不一。 (2)書信祝頌問安語 同志之間通信,結尾常用「此致敬禮」四字,這樣的用語雖簡明、樸素,但稍嫌簡單。不同界別人士之間的書信,其祝頌問安語應有所區別,可分為以下各類:

1.給尊長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敬叩金安,(「金」,貴也)、敬請福安(父母)、謹祝榮壽、恭祝健康長壽(亦可視壽)、敬祝安好、敬祝健康、敬請康安、恭請示安、順叩崇祺(「祺」,系吉祥之意)、虔請崇安、敬請鉤安(「鈞」,重,古制三十斤為鈞)、恭請頤安(「頤」,保養)、恭請福綏、(以下對女長輩)恭叩慈安、恭請懿安、敬請坤安、敬請淑安。

2.給平輩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祝你進步、祝你健康、祝你愉快、祝你成功、祝你安好、祝工作順利;敬頌大安、順頌時綏、即頌時祉、此頌近祺、敬候佳祉、即候日祉、順候起居;順祝曼福不盡、順詢起居健吉、順詢興居安吉、此詢康健精進、順賀行止佳勝、此祝晨祺百益、此間鵬程萬里、順祝萬事如意;敬候坤棋、並頌妝安(女輩);順頌侍安、並頌侍福(為兄、友父母壽致兄、友用)。

3.給晚輩的書信祝頌問候語有:祝幸福、祝愉快、祝進步、祝健康、祝工作好、望努力學習、順詢近祉、此詢近佳、即問近好、即問日佳。

4.給知識界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敬請道安、並詢文安;對教師常用即頌教安、恭請教祺;對寫作者,常用順候著安、敬請著福、敬頌撰安、敬請撰祺、即頌著祺、敬請文安、敬請文祺;對編輯,常用肅請編安、即頌編祺;對學生,常用並詢學安、敬問學祺。

5.給軍商界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謹請勛祺、即頌勛祉(「祉」,意為幸福)、敬問戎安、即頌戎綏;順頌籌安、敬候籌綏、並頌財安、順詢籌祉。

6.給旅行旅居者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敬請旅安、順請客安、並頌旅祺、順候旅社、此祝行安、謹問游安;此賀旅居多福、此問鵬程萬里。

7.賀婚的書信祝頌語有:祝儷安、敬候儷安、即頌儷祉、恭賀燕喜、順賀大喜、祝新婚幸福快樂。

8.賀年的書信祝頌語有:恭賀新喜、敬賀歲祺、敬賀年僖、順賀新祺、並頌春禧,祝新年快樂。

9.有關唁喪問病的書信問候語有:敬請禮安、即請衛安、順候痊安、祝早日康復。

10.對全家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恭請闔府康福、祝全家安好。

11。四季適用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敬頌春祺、敬頌春安;肅請夏祺、即請夏安、敬候暑安、順候夏祉;謹頌秋安、順問秋祺;敬請冬安、敬頌冬綏。

12。對領導的書信祝頌問安語有:請復示、請指正、請指示、請教正、妥否請批複。

(3)書信末的啟稟語 對尊長:叩、叩上、叩稟、謹上、敬稟、拜上、百拜、再拜。 對平輩:謹啟、手肅、上言、上書、鞠躬、鞠啟、脫帽、敬上、頓首、謹肅、謹復、敬啟、親筆、謹獻(禮信用)。 對晚輩:示、字、白、諭、手白、手偷、手泐。慶賀類:叩賀、拜賀、敬賀、恭賀、謹賀、同賀(多人)、序賀。

不見面的禮儀:書信

發在日常生活中,古人以"自謙而敬人"為原則,因而要藉助於各種禮儀來體現之。當人們由於種種原因不能見面,只能將情感訴諸筆墨,托諸郵驛時,禮儀依然不可或缺,字裡行間,揖讓進退之態不僅依然可見,而且顯得更為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從而形成了富於中國特色的書信文化。

一、書信格式   我國的書信史源遠流長,戰國時期樂毅的《報燕惠王書》、魯仲連的《遺燕將書》、李斯的《諫逐客書》等,都已是傳誦千古的名篇。但先秦兩漢人寫信,形式比較隨便。至遲到魏晉時期,開始有人撰作"書儀",就是各類書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寫信時套用。這類文字在魏晉到隋唐之際非常流行,據《隋書-經籍志》記載,謝元撰有《內外書儀》四卷,蔡超撰有《書儀》二卷。《崇文總目》稱王宏、王儉、唐瑾,以及唐裴茝、鄭餘慶,宋杜有、劉岳尚等都有《書儀》傳世。此外還有專供夫人、僧侶使用的《婦人書儀》、《僧家書儀》等。有學者敦煌文獻中發現了上百件"書儀"類文書,比較著名的有鄭餘慶書儀、杜友晉書儀等。迄今所知最早的書信格式,是晉代書法家索靖書寫的《月儀》。   我國的書信文化經過歷代的傳承和發展,大體形成了為社會廣泛認同的書信格式,一封通常意義上的書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稱謂語、提稱語、思慕語、正文、祝願語、署名。   由於收信人年齡、身份的不同,寫信時所使用的稱謂語、提稱語、思慕語、祝願語等也都有相應的區別,弄錯了就會貽笑大方,就是失禮。這套語言相當複雜,本文只能略述其梗概。

二、敬稱   首先我們要談到書信中必須使用的敬稱和謙稱,這是中國書信文化最基本的常識,它所要體現的,則是君子"自謙而敬人"的理念。   敬稱是對他人表示尊敬的稱呼。敬稱的方式很多,比較常見的方法之一,是將古代爵稱等轉換成敬稱。例如"君",原指天子或者君王,《詩-大雅-假樂》"宜君宜王",此處的君就是指諸侯。後來,"君"轉化為比較寬泛的敬稱:稱父親為家君,稱已故的祖先為先君,妻子稱丈夫為夫君等等。也可以用作對他人的尊稱,《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時至今日,君作為尊稱的用法在日語中依然保留著。   古代天子有三公、九卿,公、卿,也都被用作敬稱。如果對方德高望重,可以在他的姓之後加"公"字,稱為"某公",當今中國的知識界還有這種用法。"卿"用作尊稱,先秦就已出現,如荀況(荀子),時人尊稱"荀卿",就是大家最熟知的例子。此外,"侯"字原本是指諸侯,《梁書-吉翂傳》"主上知尊侯無罪",此處的"尊侯"是指對方的父親,這一用法在書信語言中還時有所見。   稱呼對方配偶也有相似的做法。古代天子的妃子稱"後",諸侯的配偶稱"夫人",大夫的配偶稱"孺人",士的配偶稱"婦人",庶人的配偶稱"妻"。時下,人們常常把對方的配偶稱為"夫人",也是從古代沿襲而來的敬稱。此外,"公子",原本指諸侯的庶子,後也用於尊稱對方的兒子,而將對方的女兒稱為"女公子"。   稱呼他人的親戚,一般在稱謂前加"令"字,如令尊大人、令堂大人、令伯、令叔、令兄、令弟、令妹等。對於他人的孩子也是如此,稱對方的兒子為令郎或令息,女兒為令愛或令媛。也可以在稱謂前加"賢"字,如賢伉儷(夫婦)、賢喬梓(父子)、賢弟等。   舊式書信還往往用"台"字來表示尊敬,如台啟、台端、台甫、台安等。書信中的台,是三台的簡稱,三台是天上的三顆星,古人用來指三公,故也用來當作尊稱。古代台與臺是兩個字,後來將臺簡化成台,致使許多人誤以為是一個字,其實不然。所以,給港台等通行繁體字的地區的友人寫信,千萬不能將台甫寫成臺甫,那樣就會貽笑大方。   古人行冠禮之後都要取表字,或者還要取雅號。名只有父親和國君才能叫,所以《儀禮-士冠禮》說:"冠而字之,敬其名也。"直呼其名被視為不禮貌的表現。目前,進入近代以來,一般人已經很少再取表字或雅號,但在文人圈中依然有之,因此,在與他們通信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以免唐突。   此外,與敬稱相呼應,書信中凡涉及對方的事物都要用敬語,如對方的住宅,要稱府、邸,或者稱潭府,潭是深的意思,潭府,意猶深宅大府,是對對方住宅的美稱,故信末又往往用"潭安"來表示闔府皆安的祝願。如果對方有所饋贈,感謝時可稱厚賜、厚贈、厚貺等,以表示看重這份情誼。對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美稱,如果是對方來信,可以稱大函、大翰、惠示、大示、手示、大教;如果是詩文著述,則可稱華章,瑤章;如果是宴請,則要稱盛宴、賜宴等。   書信中一般不要出現你、我、他之類的代詞,這也是簡慢或者缺乏文採的表現,凡是遇到類似的地方,應該酌情處理。如提及對方時,可以用閣下、仁兄、先生等代替;提及自己時,可以用在下、小弟、晚等代替;提及第三方時,一般可以用"彼"或者"渠"表示,渠當第三人稱用,始見於《三國志-吳志-趙達傳》:"女婿昨來,必是渠所竊。"

三、謙稱   謙稱是與敬稱相對的稱謂,一般用於自己或者自己一方。對他人用敬稱,對自己用謙稱,是中國人的傳統。從先秦文獻可以知道,當時的貴族都有特定的謙稱,如《老子》說:"王侯自稱孤、寡、不穀。""孤"和"寡"都是少的意思,王侯稱孤道寡,是謙稱自己德行淺少;"谷"是善的意思,不穀猶言不善。《禮記-曲禮》說,諸侯的夫人在天子面前自稱"老婦",在別國諸侯面前自稱"寡小君",在丈夫面前自稱"小童"。   古人每每用"臣妾"作為謙稱。古代有"男曰臣,女曰妾"之語,"臣妾"的本義,猶後世言奴才。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安書》中自稱"仆"、"牛馬走"。仆也是奴僕的意思,日本人至今還"仆"作為第一人稱的謙稱。"牛馬走",意思是象牛馬一樣供驅使奔走的人。與此相類似的用法,是謙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賤息等。   對自己的父母固然要敬重,但在與他人提及自己的家人時,就不能用敬稱,而要用謙稱,一般是在稱謂之前加一"家"字,如稱自己的父親為家父,或者家君、家嚴;稱自己的母親為家母,或者家慈。如果父母已經去世,則對人要稱"先父"、"先大人"、"先母"。同樣,對他人稱呼自家的其他親戚,也都要加一"家"字,如家伯、家伯母;家叔、家叔母;家兄、家嫂;對比自己年齡小的,則可以稱"舍弟"、"舍妹"等。自稱或者用"愚"字,如愚弟。   對他人稱呼自己的妻子,一定要用謙稱,如"內人"、"內子"、"拙荊";或者用平稱"愛人"、"太太"。常常聽到有人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妻子時說:"這是我夫人。"這是非常失禮的說法,如前所說,諸侯的元配才能稱為"夫人"。普通人相交,稱對方配偶為夫人,略有恭維的意思。稱自己的配偶為夫人,就顯得自大,或者是無知。   如果向對方有所饋贈,則要用謙語,如菲儀、芹獻、寸志等,意識是說自己的東西微雹不值錢,不過是藉以表示小小的心意。希望對方收下禮物,則要說懇請笑納、敬請哂納等,意思是讓對方見笑了。

四、提稱語   書信一定要用稱謂,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長,還是老師、朋友。稱謂之後,一般要綴以對應的詞語來表達敬意,例如前面提到的台端、台甫等等,這類詞語稱為提稱語。   提稱語與稱謂有對應的關係,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對象。其中比較常用的有:

  用於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鑒   用於長輩:幾前、尊前、尊鑒、賜鑒、尊右、道鑒   用於師長:函丈、壇席、講座、尊鑒、道席、撰席、史席   用於平輩:足下、閣下、台鑒、大鑒、惠鑒   用於同學:硯右、文幾、台鑒   用於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   用於女性:慧鑒、妝鑒、芳鑒、淑覽

  給父母寫信,"膝下"一詞用得最多,源出出於《孝經》:"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是說人幼年時,時時依於父母膝旁,後來轉為對父母的尊稱。   "函丈"源出於《禮記-曲禮》,向尊長請教時,要"席間函丈",意思是說,彼此的席位之間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長有所指畫;故用作對老師的尊稱。   提稱語可以幾個詞疊加使用,如毛澤東致其師符定一(字澄宇)稱:"澄宇先生夫子道席",以見尊敬之意。

三、思慕語   書信的功能之一是溝通彼此地情感,因此,在提稱語之後不直接進入正文,而是要用簡練的文句述說對對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這類文句稱為思慕語。   思慕語中使用最多的,是從時令、氣候切入來傾吐思念之情。敦煌文書中有一件《十二月相辯文》,列舉每月不同的氣候狀況下,可供選用的詞語,如正月初春可以說:"孟春猶寒,分心兩處,相憶纏懷。思念往還,恨無交密。"二月仲春可以說"仲春漸暄,離心抱恨,慰意無由,結友纏懷,恒生戀想。"等等。由於有了意境的描述,讀之令人倍感親切。   後世書信的思慕語相當豐富,不勝枚舉,比較常用的如:

  雲天在望,心切依馳。   相思之切,與日俱增。   望風懷想,時切依依。   仰望山斗,嚮往尤深。   風雨晦明,時殷企念。   寒燈夜雨,殊切依馳。   瘦影當窗,懷人倍切。

  還有一類思慕語是從回憶上次見面的時間及其思念切入的,如:

  不睹芝儀,瞬又半載。   自違芳儀,荏苒數月。   久違大教,想起居佳勝,定符私祈。   久疏問候,伏念寶眷平安,闔府康旺。

  思慕語十分豐富,讀者可以在閱讀書信範文時留心摘錄,以供自己慣用。最好是提高的文學素養,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真實的情感。 四、書信中的平和闕   我們先來看一封兒子致父母的家信:

  父母親大人膝下,謹稟者:男離家後,一路順利,平安抵達學校,可紓   廑念。惟思   雙親年齒漸高,男在千里之外,有缺孺子之職。伏望   訓令弟妹,俾知料理家務,或有以補乃兄之過。王阿姨家已去看望過,家中老幼平   安,囑筆問好。專此謹稟,恭請   福安。男某某謹稟某月某日

  信的開頭"父母親大人膝下"頂格書寫,下文大多沒有寫到頭就另起一行再寫,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古人但凡在書信正文中提及自己的父母祖先,以及他們的行為時,在書寫方式上一定要有所變化,以表示尊敬。書信的第一行要頂格,高出下面所有的文字一格,稱為"雙抬"。正文中凡是提及高祖、曾祖、祖、雙親等字樣,或者慈顏、尊體、起居、桑梓、墳壟等與之相關的字樣時,可以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叫"平台",就是另起一行,與上一行的開頭齊平著再書寫;另一種叫"挪抬",就是空兩格或一格書寫。在上面所例舉的這封信件中,凡涉及父母親的詞語如廑念(猶言挂念)、雙親、訓令、福安等,都採取平抬的方式。   這種方式至遲在唐代就已經出現,敦煌文書中將"平抬"稱為"平","挪抬"稱為"闕"。近代以後,傳統書信中"平抬"的方式逐漸減少,"挪抬"則依然普遍使用,今日港台、韓國、日本文人寫信時還常常用"抬"的方式表示敬意。

五、師生之間的稱謂   學生稱呼老師,最普通的是夫子、函丈。以"夫子"稱呼老師可以追溯到孔子,故後世用來作為對老師的通稱。"函丈"一詞源於《禮記-曲禮上》:"席間函丈。"函是容納的意思,學生與老師講問,彼此之間應該留有一丈左右的距離,以便尊者有所指畫,故可以作為對老師的尊稱。   學生自稱自稱生、受業。《詩經》中就有把讀書人稱為"生"的,《小雅-常棣》說"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史記-儒林傳》:"言禮自魯高堂生。"司馬貞《索隱:"自漢以來,儒者皆號"生",亦"先生"省字呼之耳。"可見西漢以後,"生"成為讀書人的通稱。在實際使用上,老師稱呼弟子為"張生"、"李生";學生也自稱"生"、"小生"。   "業"字的本義是木版,古時老師授課,將要講的篇章寫在"業"上,《禮記-曲禮》說"請業則起",意思是說向老師請教問題要起身,因此,學生稱老師為"業師"而自稱"受業"。   一般來說,只要同一時期、在同在一學校生活過的老師和學生,就可以有師生的名分。老師如何稱呼學生,要看彼此在學問上有無直接的授受關係。如果對方是自己正式的學生,並向他傳授過學業,可以稱之為"弟"。這裡的"弟"是"弟子"的意思,與兄弟之弟無關,古代師生稱"師弟",學生如若見到老師的這種稱呼,千萬不要誤解。如果彼此雖有師生名分,但沒有授過課,則老師一般稱學生為"兄",例如,胡適曾任北京大學校長,顧頡剛是北大的學生,彼此有師生的情誼,所以,胡適在給顧頡剛的書信中稱之為"兄";再如大家都熟知的,魯迅給許廣平的第一封信中稱"廣平兄",許廣平不解其意,回信表示不敢與魯迅兄弟相稱,其實魯迅並沒有稱兄道弟的意思,"兄"不過是老師對學生輩的最普通的稱呼罷了。   老師給學生的書信,落款一般只寫自己的名字。   同學之間的稱呼,則可以視進入師門的先後,以學長、學弟、學妹,或者師兄、師弟、師妹相稱。書信往還時,也有用比較雅氣的叫法,稱"硯兄"之類的。

五、祝願語及署名敬詞   兩人見面後,即將分別之時,應該互道珍重。這一禮節表現在書信中,就是祝願語和署名啟稟詞。   由於輩份、性別、職業的差別,祝願詞也有比較嚴格的區別,比較常用的有:   用於父母:恭請○福安。叩請○金安。敬叩○禔安。   用於長輩:恭請○崇安。敬請○福祉。敬頌○頤安。   用於師長:敬請○教安。敬請○教祺。敬頌○誨安。   用於平輩:順祝○時綏。即問○近安。敬祝○春祺。   用於同學:即頌○文祺。順頌○台安。恭候○刻安。   用於女性:敬頌○綉安。即祝○壼安。恭請○懿安。

  祝願詞的主題,是希望對方幸福、平安。上面列舉的祝願詞中,禔、祉、祺等都是福的同義詞;綏也是平安的意思。明白於此,就可以視需要選擇、搭配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使用祝願詞切不可混淆對方的身份,如綉安、壼安、懿安是專用於女性的祝願詞,如果用到男性身上,就令人忍俊不禁了。此外,祝願詞中的某些字比較古奧,要弄清楚字義之後再使用,例如"壼(kun)"字的本義是指宮中的道路,後引申為后妃居住的地方,故借用為對女性的尊稱。壼字的字形與茶壺的壺字很相像,有人不察於此,將壼安寫成壺安,就成笑柄了。   舊式書信在落款之後,一般還要根據彼此關係寫敬詞(或稱啟稟詞),例如:

  對長輩:叩稟、敬叩、拜上。   對平輩:謹啟、鞠啟、手書。   對晚輩:字、示、白、諭。

  叩是叩首,即磕頭,這是禮儀書面化的表現。磕頭禮節早已廢止,但在書信中也還見使用,不過是藉以表達敬意的一種方式罷了,不必過於拘泥字義。

六、信封用語   在紙張發明以前,古人用帛或竹簡、木板作為書寫材料,故書信又稱書簡、尺牘。在今天的書信用語中,還殘留著某些早期書簡的專門用語,需要先作一些介紹。   所謂"牘",就是將樹木鋸成段後剖成的薄片。在牘上寫信後,為了保密,用另一塊木板覆蓋在上面,稱為"檢";在檢上書寫收件人的姓名、地址,稱為"署"。用繩子將牘和檢一併捆紮、再打上結,稱為"緘",緘是封的意思(我們今天還用這個字)。如果是用竹簡寫信,簡數較多,就盛在囊中,用繩子扎口。為了保密,在繩結處用泥封住,上面加蓋印章作為憑記。   信封的書寫,也有很多講究,要體現出自謙而敬人的原則。書寫收信人的稱謂,除了一定要用尊稱之外,至少還有兩種表示尊敬的用法,其一,在收信人姓名、稱謂之後用"俯啟"、"賜啟"等用語,表示請求對方開啟信封。俯啟,有顯示對方高大,必須俯下身子來接信的意思。賜啟,是請對方賞光、恩賜啟封。   其二,使用"某某先生將命"之類的用語。古人每每用陛下、殿下之類的詞語來表示不敢與對方平起平坐,而只能與對方站在丹陛、大殿之下的執事者對話,請他們傳話。類似的意思表現在信封上,就有了"將命"、"將命考"等用語。將命,是指古代士大夫家中為主人傳話的人。在信封上寫收信人的將命者收,是表示不敢讓對方直接收信,而只能將信交由傳命者轉呈,這是一種自謙的表達方式。"將命考"是傳命者的副手,讓將命考轉呈,則是謙中尤謙的表示了。   與上述表達方法相似的還有,"某某先生茶童收"、"某某先生書童收"等等,意思都一樣,寫信者明知對方並沒有將命者、茶童、書童之類的僕人,如此書寫,一則是藉此表示敬意,二則也可以為書信增添一些雅趣。   順便說一句,明信片沒有信封,所以不能再用"緘"和"啟"等字樣。

  書信舉例1、魯迅致母親   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日前寄上海嬰照片一張,想已收到。小包一個,今天收到了。   醬鴨、醬肉,昨起白花,蒸過之後,味仍不壞;只有雞腰是全不能喫了。其餘的東西,   都好的。下午已分了一份給老三去。但其中的一種粉,無人認識,亦不知喫法,下次   信中,乞示知。上海一向很暖,昨天發風,才冷了起來,但房中亦尚有五十餘度。寓   內大小俱安,請勿念為要。   海嬰有幾句話,寫在另一紙上,今附呈。   專此布達,恭請   金安。男樹叩上廣平及海嬰同叩一月十六日

  書信舉例2、毛澤東致老師符定一(澄宇)先生:   澄宇先生夫子道席:   既接光儀,又獲手示,誨諭勤勤,感且不荊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納。   世局多故,至希為國自珍。   肅此。敬頌   教安。不具。   受業毛澤東

  書信舉例3、曾國藩致兒子曾紀鴻   字諭紀鴻:自爾還鄉啟行後,久未接爾來稟,殊不放心。今日天氣奇熱,爾在途次平安否?   余在金陵與阮叔相聚二十五日,二十日等舟還皖,體中尚適。余與阮叔蒙恩晉封侯伯,門戶大盛,深為袛懼。爾在省以謙、敬二字為主,事事請問意臣、芝生兩姻叔,斷不可送條子,致騰物議。十六日出闈,十七八拜客,十九日即可回家。九月初在家聽榜信後,再啟程來署可也。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遠大者。此囑。(滌生手示)

  舊式書信在大陸已經基本廢止,但港台、韓國、日本以及在華僑中間還依然使用,因此,了解有關的知識不僅有助於閱讀古代文獻,而且可以增進與海外的交流。

推薦閱讀:

28日起,市民可上網查信用報告(13.10.24)
拿到個人徵信報告讀不懂?看完這篇解析,你也能成專家!
你真的會用信用卡嗎?這些套路能幫你省下一大筆錢!
信用時代來了 你以為自己屁股乾淨?看完有點後怕

TAG:信用 | 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