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痕春雨漫評唯物史觀 犧牲精神是如何操作的(上)

淚痕春雨漫評唯物史觀 犧牲精神是如何操作的(上)

想讓人們擁有犧牲精神,首先得把某種事物神聖化。

當我們把某種事物神聖化後,就可以發表類似的觀點了。

總而言之,為了祖國、民族、人民,我們應該隨時準備做出犧牲。

再總而言之;為了我們的偉大的理想、崇高的事業、神聖的信仰,我們應該隨時準備做出犧牲。

再總而言之,為了我們的組織,為了我們集體,我們應該隨時準備做出犧牲。

當然了,為了我們的王朝、為了我們的皇帝,為了我們的主公,為了我們的幼主,我們應該隨時準備做出犧牲!

只要大家能接受這些觀點,以後需要大家做出犧牲時,從理論、道德、法律上就沒有什麼困難了。

剩下的事,就是看大家如何操作了。

一切是顯然的,只要大家能接受這些觀點,需要你做出犧牲時,你敢拒絕,自有道德、法律會強迫你去做出犧牲。

敵人來進攻了,國家、民族、人民需要你衝鋒陷陣。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你敢拒絕,在特殊情況下,當時就會送你去見上帝。因為大家都拒絕衝鋒陷,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如何保證呢?

你被敵人抓住了,你出賣我們的組織、出賣我們的事業、理想、信仰,就可以換取生命的安全,

在這種背景下,你敢出賣組織、出賣信仰,你就是傳說中的叛徒,既然你傳說中的叛徒,自有傳說中的打狗隊等著你。

皇帝(主公、主人)生命有危險了,需要犧牲你去換取皇帝(主公、主人)的安全。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你敢拒絕犧牲,你就是大逆不道的。既然你是大逆不道的,從理論上,自然就是該死了。

當然了,如果皇帝(主公、主人)成了落水狗,你這樣做,估計沒有事。問題是,如果我們的皇帝(主公、主人)依然高高在上,你能沒事嗎?

我上面列舉的內容,只是在說了一些事實罷了。至於它是不是不正確,是不是合理,不在我這一章的分析範圍內。

在這一章里,我只是分析犧牲精神的起源,以及它是如何操作的。

總的來說,我們利益博弈的對象,許多時候不是某個人,而是某個群體、集團。

基於群體、集團的利益,自然希望它的個體,擁有更多的犧牲精神,因為只有它的個體擁有最多的犧牲精神,群體、集團才能擁有更強大的力量。

一切是顯然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組織,如果在關鍵時候,成員都視死如歸,那它自然會擁有強大的力量;反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組織,如果在關鍵時候,誰也害怕犧牲,而且還認為這非常符合人性,這個國家、民族、組織無論看起來有強大,肯定也是不堪一擊的。

因為類似的原因,基於群體、集團的利益,自然會無限度的頌揚犧牲精神。總而言之,犧牲小我成就大我,就是每個成員神聖的、不可推卸的義務與責任。

所以回看歷史,面對許多帝國史詩般的崛起;面對許多民族的鐵血征服史;面對許多讓我們嘆為觀止的偉大建築,我們難免會發自心底的驕傲與崇敬。但是我們常常忘了,每一個故事的背後,都會無數普通老百姓的辛酸血淚、血肉白骨,只是這一切我們常常模糊了、忘記了。

而基於個體的利益而言,自然希望國家、民族、組織為大家的現實利益服務。

因為當國家、民族、組織作為一種神聖的存在時,尤其是可以居高臨下的、理直氣壯的讓所有個體為它犧牲奉獻時,對普遍個體而言,常常是一種災難。

因為在這種背景下,普遍個體就如同一個個符號、一組組數字的存在。總而言之,為了史詩般的創業史,普遍的個體就是用來當炮灰用的;再總而言之,為了偉大的理想、信仰實現,永遠需要無數個體默默的犧牲付出。

最後我們看到的歷史,只是一些代表國家、民族、組織、事業、理想、信仰的英雄人物;我們會為他們的成功失敗而喜歡悲傷,卻常常不會對普遍個體投入任何感情。總而言之,為了帝國的史詩般的崛起,死上幾百萬、幾千萬人算個什麼啊?當然了,為了偉大的事業、信仰,死上幾百萬、幾千萬人算個什麼啊?

對於群體與個體的利益,哪更更重要,我無意分析它們的是非對錯。

只是基於個人的角度,我永遠認為,普遍個體的現實利益,遠比任何群體的利益更為重要;更比任何理想信仰重要;至於什麼王圖霸業就更不用說了。

事實上,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我才習慣性的反對英雄史觀,因為在英雄史觀中,只關注英雄為代表的王圖霸業,而普遍個體通常只是一個冷冰冰的符號、數字。

但是不管怎麼說,因為交通媒介的落後,所以普遍個體在維護自己共同利益,常常難以實現大規模的聯合協作,在這種背景下,國家、民族、組織、偉大的理想、信仰;甚至王圖霸業、皇帝一家萬世永存永遠凌駕於普遍個體的現實利益之上,總而言之,為了上述的一切,普遍個體只能充當哪裡需要哪裡用的螺絲釘、磚、瓦;甚至只能充當那一地無人注意的炮灰。

總的來說,不管我們認可或是不認可。

普遍個體(小我)有為大我(國家、民族、理想、信仰)犧牲的義務與責任;而且有時候是以一種非常不人性的方式出現。

回看歷史,王圖霸業、帝國崛起、皇帝一家萬世永存,與普通老百姓的現實利益相比,哪個更重要呢?

當我們居高臨下的看歷史時,自然會覺得,普通老百姓的現實利益,與王圖霸業、帝國崛起、皇帝一家萬世永存相比,那就算個屁啊!

因為類似的原因,蜀漢偏安西南,連年發動戰爭,人們也為之大唱讚歌。

雖然沒有人敢說,蜀漢兼并曹魏後,曹魏人民會生活水平會更上一層樓。但是人們依然認為蜀漢連年發動戰爭,那就是代表正義的行動。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只有如此,劉備一系的英雄創業史才會更上一層樓。

居高臨下的看歷史,只要劉備一系的英雄創業史可以更上一層樓,為此犧牲幾十萬人,那算毛啊!為此弄得天下十室九空,那也算個毛啊!

雖然說蜀漢皇帝不戰而降的行為,基於曹魏的角度,那就是實現了蜀漢的和平解放,加速了中國統一的進程,但是關注劉備一系創業史的人,只會覺得,蜀漢皇帝太無能了,因為基於他們的角度,不拼個伏屍百萬、血流成河,就選擇投降,那還叫男人呢?

當然了,因為類似的原因,蜀漢皇帝不戰而降,就被人們噴的連豬狗也不如了。

雖然沒有人敢說,蜀漢堅持抵抗,更符合當地老百姓的利益。但是人們依然不能原諒蜀漢皇帝不戰而降的事實。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蜀漢皇帝這種無能的行為,讓劉備一系的英雄創業史徹底失敗了,更讓劉氏皇帝萬世永存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我之所以討厭英雄史觀,主要就是因為,在英雄史觀中,普遍個體的現實利益,永遠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點綴。因為與英雄的事業相比,什麼伏百萬、流血千里,那就是小兒科的事。

當然了,不管我們認可、或是不認可,一個群體可以存在、發展,都需要犧牲精神的存在。

因為翻開人類歷史,永遠無法離開戰爭兩個字;而一旦進入戰爭狀態,任何一個群體都需要推送無數的人去當炮灰,否則,這個群體只能接受被征服、被滅亡的命運。

我這裡,用到炮灰這個詞,只是這希望大家更清楚的看到犧牲精神的本質;換而言之,它的本質並沒有任何神聖之處。

當然了,在這裡用到炮灰這個詞,肯定會引起人們本能反感。

問題是,在這裡,人們能對炮灰這個詞,感覺本能的反感,本身就證明我這章內容的大前提,是沒有問題的。換而言之,犧牲精神是人類社會最普遍存在的道德準則,所以我用缺乏崇敬之情的詞語,表達這種犧牲精神時,人們就會感覺到本能的反感。

一旦進入戰爭狀態,任何一個群體都需要推送無數的人去當炮灰,否則,這個群體只能接受被征服、被奴役、被滅亡的命運。

我這句話所表達的觀點,肯定沒有問題,只是在感情色彩上,它顯然存在很大的問題。

因為正常的表達方式,應該是這樣的:一旦進入戰爭狀態,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組織,都需要有無數熱血男女為之獻身,否則,這個國家民族就只能接受被征服、被奴役、被滅亡的命運。

進入戰爭狀態後,一個群體必須得推送無數的人去當炮灰。

進入戰爭狀態後,一個群體必須得有無數熱血男女為之獻身。

這兩句話表達的觀點是一樣的,只是感情色彩不同的。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容易接受第二種感情色彩。

翻開人類歷史,永遠離不開戰爭兩個字;即使在和平時期,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集團,也需要保留龐大的軍事力量。

這種事實本身就意味著,為了國家、民族、組織的利益,總會有無數人隨時準備為之獻身。因為一個人成為軍人,他就有隨時為國家、民族、組織獻身的義務,需要他們犧牲的時候,他們只要敢拒絕,就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而他們願意積極的面對犧牲,就會受到各種形式的頌揚與獎勵。

這一節的觀點,往簡單了說,就是我們需要普遍個體為群體犧牲時,首先得把群體的共同利益無限神聖化。只要實現這一步,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讓普遍個體為群體去犧牲了。

當然了,這只是操作犧牲精神的第一步。歡迎大家關注下一節,犧牲精神是如何操作(下)


推薦閱讀:

淚痕春雨漫評唯物史觀 不同的生產力階段 同一地區的價值是不同的
淚痕春雨漫評唯物史觀 犧牲精神普遍存在的原因
《英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導言-Part IV

TAG:歷史唯物主義 | 淚痕春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