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抖音失眠,失眠刷鬥魚

刷抖音失眠,失眠刷鬥魚

記錄一個真實失眠的夜晚,涼風習習,夜靜如水,心平如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1點,2點,3點,好了,這個點比較敏感,為什麼呢?

因為很多年輕人在寂寥的寫字樓里,把80多頁的PPT刪來改去,而我卻矯情得睡不著。

3點,看了點書,抽根煙燒了下肺;

4點,幻想自己是福爾摩斯,怎麼能在密室里殺人,而且溜得無影無蹤?

5點,不行了,再他嗎不睡覺,明天上毛線的班,可依舊無困意。

腦袋不亂,眼皮不沉,呼吸不滯,就是睡不著,簡言之,失眠了 ...

既然失眠了,只能打開鬥魚看看,這是近3年的克服失眠良方,僅於我個人而言。

果然很快入睡,而且次日神清氣爽,就是第三天報復性得有點兒困。

所以,失眠的朋友,放在書本,去鬥魚隨便逛逛,打開一部電影,把20年前的《尋秦記》和30年前的《三國演義》拿出來看看,一會兒就能微鼾四起。

由此,我想說說,在抖音如日中天的2018,老直播平台如何守住陣地。

一. 刷抖音易失眠,易失眠刷鬥魚

短視頻,2016年崛起卻被直播截胡,但在2017年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昔日現象級的秒拍和小咖秀餘暉不復,而今抖音快手為王,當然還有梨視頻等堅持穩打穩紮的堅守者。

各類大咖對於抖音的褒貶見仁見智。短視頻究竟如何「逆襲」直播?

一個5年+的鬥魚忠實用戶,說點切身體會:

抖音確實比直播更過癮!

清爽!妞兒好看,還不矯情!

你去玩直播,如果內容老舊或者無新意(直播里的重播不可避免,雖然滲透率提升了,但犧牲了新鮮感),我會去瀏覽有無其他有趣的主播可以打發時光,消磨時間,但這種尋找卻很低效,很無力,我分析了下,原因如下:

如何持續產出吸引用戶的內容,及處理內容滑坡時用戶的切換成本高昂or叛逃傾向?

直播依賴主播,即使是用戶關注的主播也偶爾存在內容不吸引人的情形,譬如錄播/重播/電影口味不對等問題。一旦遇到主播江郎才盡or醜聞纏身,其follower何去何從,是個問題,這存在著「用戶使用真空」。

這種情況下,用戶的選擇有3:

a.離開app,將時間用作它處,包括叛逃至友商;

b.在本平台 「大浪淘沙」,瀏覽下其他主播,花費一定的成本新增關注;

c.耐著性子看完一部老片子,一場舊比賽,權當kill-time。

選擇c的是主播真愛粉+無欲無求者,選擇b的是平台信任者+懶於切換者,選擇a的是品質要求者+平台低忠誠用戶。

一般而言,a>b>c。超級app諸如淘寶/京東都面臨著用戶隨時切換的風險,誆論鬥魚?

簡言之,直播的內容良莠不齊,主播試錯成本高,用戶切換成本也高。而抖音去中心化的UGC模式,在這一刻嚴重威脅到了鬥魚/熊貓/虎牙等的PUGC模式。

不喜歡這個視頻,往下滑就是咯!只需要手指的一個簡單交互,就能給用戶繼續留在抖音的理由,而直播平台卻有點難。

忙碌了一天的工作,此刻癱在沙發上,呷著冰啤酒的我,並不想再執行「退出-選擇欄目-點擊-橫屏切換-耐心等個1~2min看是否合口味」這一系列傷腦細胞的動作,不然啤酒都要熱了!

所以說,抖音的自造血能力非常強,真正的UGC是比PUGC更能持久地輸出優質內容,譬如Reddit,譬如天涯

所以鬥魚要去辦嘉年華,去主動造星,把流量進一步匯聚在栽培的主播身上。平台資源的非公平傾斜,必然是金字塔式的主播多層級模型,而這種泛娛樂化的定位卻並不穩定。

二. 多元化不過是門戶裝點,泛娛樂化才是鬥魚的本質

鬥魚的發家歷史:切入遊戲直播(lol直播,ogn/lpl版權等)-捧紅退役選手(諸如55開)-捧紅草根娛樂網紅(諸如馮提莫/七哥)-流量巨頭兼并,抑制小主播。

簡言之:遊戲,造星,造節。

因為是屌絲的陣地,所以沒法找kol,那就造kol吧,如馮提莫,55開,董小颯之流。

直播平台top 10的主播,可以說匯聚了85%以上的流量,頭部效應明顯,小主播的試錯與勇氣得不到鼓勵,多元化的發展只是門戶的裝點,長尾效應在鬥魚失靈

曾幾何時,鬥魚也想做成一款令人尊敬的產品,但始終被資本與用戶裹挾著,難以求大變,小主播和新題材(戶外/教育/旅遊等)均得不到大力扶持,泛娛樂化是鬥魚一直扛著的大旗,做直播界的芒果台,而不是走twitch-youtube的道路,資本與高管的短視可窺一斑!

所以,當我在鬥魚上看到在線人數僅有5的java課程直播時,而上百萬人千金求提莫不雅視頻,為鬥魚感到既心酸又可悲。

但是,花了上千萬找明星和kol作為種子用戶的小咖秀堅持走泛娛樂化道路,比抖音早,比快手有名,依然難掩頹勢。說明什麼?

泛娛樂化有距離感,尋常百姓是關心八卦,但更關心眼前的新現象:房價畸形的當代,年輕人藉助「追星」已經無法麻痹傷痛,與同齡人的生活找共鳴,作攀比,圖一笑,當直播平台囿於法規對主播干涉越來越多時,用戶已不滿足於與面具對話,交流,渴望更開闊的外部新奇世界的任務,就有段視頻來完成。

徹底娛樂至死,這也是快手和抖音崛起的秘密。

泛娛樂化的時代下,技術門檻越來越低,任何「專家」都面臨瓦解的危險。沒有人會記住Jon Stewart和Stephen Colbert,更不會憶起Ricky Gervais和Louis C.K,為什麼?

因為人人都是talk show的MC,張三有「張三report」,李四有「李四show」,王五有「王五time「…

技術和理念讓一切變得可實現了,打破藩籬,我要成名。

泛娛樂化固然不錯,但娛樂至死就不對了。

三. 直播對於碎片化時間體驗的不友好,這是直播天生的軟肋

不可以隨時隨地刷鬥魚,你就錯過了很多場景:地鐵上/堵車時/茶餘飯後/尬聊時/辦證等待時/陪女朋友逛街她在試衣服時/與閨蜜約飯等候上菜時…

直播的場景,其實很有限

2017年國人平均沉浸移動應用時長為3.9h,微信佔大頭,直播消費內容的連續性和累計時長,導致其極高的場景要求是天生的軟肋,但,同時也是最大的優勢。

場景的單一,意味著用戶的專註,直播內容輸出享受的是個安靜/私密/低競爭度的環境,利於用戶與主播建立良好的互動與信任,這是鬥魚的立身之本!

彈幕文化取諸二次元,弘大於直播間,淋漓盡致地宣洩著人類最基礎的慾望,貪嗔痴色戾傲怒卑…

彈幕,賦予了買票進場者發言的權力,

深諳用戶心理的運營,必定懂得在直播間添油加醋,推波助瀾,帶節奏;

深諳用戶心理的產品,必定善於利用人性的弱點去槓桿化其慾望,「飛機給方管,火箭加微信,天價禮物就能約」。

笑貧不笑娼,直播何嘗又比快手乾淨?

屌絲一片天,直播用戶比餓了么/微信/京東低人一等?

5G時代的重點是「快」而非「便宜」,對於直播平台而言無疑雪中送炭,但對段視頻之流來說,意味著技術方案的再次升級,將競爭對手大幅度甩在身後。

四. 鬥魚的搜索機制並不好,但是搜索體驗真的那麼重要麼?

我用鬥魚的搜索,不超過3次,房間名搜索/模糊搜索/主播名字搜索/關鍵詞搜索,都沒找到。

最後,是在分區里來回刷出來。

搜索不好,說明體態臃腫,猶如賣貨郎不準小孩子問這問那,更不準一窺箱匣。

分區雖多,非我所願,斯是敝愛,唯吾往之。

所以,我關注了30+個主播,我幾乎不去看首頁的推薦,玩了5年多,我居然不知道還有個[魚吧]。

我都是打開app直奔[關注],看自己喜歡的主播有無在線,lol比賽/歐美電影/戶外野食這3類足以囊括我所有的鬥魚沉浸所在。

足矣,這個痛點被滿足了5年,所以不知[魚吧]又何妨?不用搜索又何妨?

而抖音更甚,直接降低了搜素的優先順序。

因為有咄咄逼人的推薦,打開app,映入眼帘的就是自啟動的視頻,1080P+的高清享受,適合懶人的豎屏立即體驗模式,就像毫不含蓄的婚戀市場紅娘一樣,先帶你一飽眼福再說,哪裡管得上主動去搜索。

在抖音,搜索什麼?

去kol化的UGC模式下,人人都是毯星,都可以盡情綻放,這是區塊鏈的最好應用場景之一。

五. 分享-裂變:用戶從鬥魚主動分享的趨勢成氣候了么?

顯然並沒有。

你所收看的主播,代表著你的品位,癖好以及性格特徵,本來就及其私密的偏好,遇到朋友圈/微信這類高強度的熟人關係圈子,勢必要有所收斂。

你可以告訴你的朋友,你喜歡看鬥魚里的那個豆瓣8.0,片子都不錯哦,但你沒法主動去在某個時間點去做分享,因為流動的東西,容易逝去,而且多半情況下,你分享的是主播,而非所播的內容。

你更不會堂而皇的把你喜歡的一個熱舞露臍,屢屢打擦邊球的小姐姐突兀得展示在朋友圈裡。

這一點,是鬥魚無法大規模在用戶間形成裂變-病毒傳播的原因之一。

你在抖音上發現個好玩的小姐姐,會來回看兩遍,加關注,分享出去,無傷大雅嘛…6~15s左右的小段子,樂一樂就得了,忽視了也不用爬樓,還有下一波,畢竟,刷微信和朋友圈的時間,也是碎片化的。

更有甚者,還去微博上人肉!

為什麼?

因為獵奇的心無法滿足,如果說主播都是掛著牌匾的李師師,抖音網紅則是半掩琵琶半遮紗的商女。骨子裡的劣根性,在今日西裝革履而又道貌岸然的社會裡,肆意精彩地上演著一出出好戲。

社交圈裡的小視頻,微信何嘗不想做呢?

9.0的某個版本,甚至將拍攝功能置頂於對話框主界面,儼然如今朝的小程序,地位不可謂不高,優先順序不可謂不重,然而,草草了事,匆匆下線。

這個需求,現在被抖音很好滿足了,這叫做,別家產品滿足你家用戶的需求,微信能不封殺么?

微信的這招,不夠大度,雅量不足,說個例子,佐證我的觀點。

沮受勸袁紹「挾天子以令不臣」時,袁紹短視,不予採納,為什麼?

因為獻帝是庶出,董卓所立,而袁紹是誰?四世三公的門閥士族子弟代表,他跟他親哥袁術都是一個德性,看不起非嫡生子,當然袁紹自己也是庶出,所以作為關東軍閥代表的他,對如何處理獻帝格外敏感,畢竟他曾極力反對廢長立幼。

今日之騰訊猶如彼時的袁紹,愛惜羽毛,不肯染塵,所以丟失了一塊重要的旗幟。

所以現在看到微信去極力封殺這,封殺那的,情景一地雞毛,性質實則不敢恭維。

因為現在的微信,定位不是聊天工具,而是生態圈,魚蝦沙泥俱不能容,何以是岡巒山原,無異於鶴汀鳧渚。

最後,

如果要問,我是微信,是否該封殺抖音?

該!不封殺,也得控制起來。

為什麼?

不然要成為下一個劉備。

騰訊是要做中國的蘋果,舊地主大戶面臨財主有圈地搶佃戶的苗頭時,必然會選擇兼并與豪奪 。

如果要問我,抖音和鬥魚哪個刷得多?

Neither。

刷抖音失眠,失眠看鬥魚。

這世間有更操心的事,不是一頓火鍋,或鬥魚小姐姐跳個舞,抖音海草舞能搞定的,比如房價。

關注公眾號「曹楊楚人「,與我青梅煮酒。


推薦閱讀:

是直播成就了社交,還是社交成就了直播?
鬥魚日增主播近4000人,比熊貓戰旗龍珠全民加起來都多!
提取熊貓TV直播源錄製本地播放-沒彈幕禮物打擾
直播平台紛紛入場,「撒幣大戰」將走向何方?
一張榜單讀懂中國移動互聯網的2016

TAG:抖音 | 直播 | 鬥魚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