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希特勒是個好領導?真的想不到

有這樣一位領導人領導,上台後推行了如下措施:把個稅起征點定在6000元;積極創造就業崗位,拯救「啃老族」;鼓勵生育,獎勵「光榮媽媽」;補助兒童,提升工人養老金;為困難家庭提供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徵收房東房產稅,且禁止其擅自提高房租;許諾給人民發放汽車,推強制車險;抬高關稅壁壘,補貼本國農業;發行國債,狂鋪高速公路;對資本家、高收入者增稅;沒收「公敵」的財產,分給人民……

現在問:滿分10分,你給這位領導人打幾分?什麼,零分?好吧,你已經看到本文標題了,知道這位領導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他領導下的黨就納粹。「怎麼能給惡魔打高分嘛!」你一定在嘀咕。但且慢,你不妨忘了標題先,把希特勒換成別人,那你打算打幾分?

我相信,甚至願意賭兩塊錢,去掉一個最低分、去掉一個最高分,總評分將高於8.5。

可他是希特勒啊!納粹魔頭的本來面目,居然是天使?德國學者格茨·阿利在《希特勒的民族帝國:劫掠、種族戰爭和納粹主義》(譯林出版社2011年1月版)中告訴我們:對於純種雅利安人來說,希特勒不僅是天使,還是「先驅」。

人民,你傷不起!

「今天的歐盟農業制度、配偶分割課稅制度、道路交通規則、機動車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兒童補助制度、稅率等級制以及自然保護的基礎都源自那個時代。」(第11頁)格茨·阿利爆出猛料——「福利國家」的雛形是納粹德國。匪夷所思?實際上社會福利政策並非納粹的原創,俾斯麥那會兒就挺成熟了,希特勒不過是深入發展而已。

當然,和平年代搞點社會福利不算啥,打了仗還繼續搞,而且變本加厲地搞,才是最難最難的啊。最難最難的事,希特勒做到了。

1943年3月,希特勒發表重要講話:第一,戰爭期間最好別增稅;第二,即便徵稅,起征點也應提高至6000帝國馬克;第三,可削弱高收入者的購買力,讓藝術品等奢侈品漲去吧,但必須控制日常用品的價格,對其免稅,因為「大眾的購買力才是最根本的」。(第59頁)——哇塞,好與時俱進的科學福利觀啊!

遵循最高指示,直到戰爭結束,「德國工人以及大部分的僱員和公務員都沒有支付過一芬尼的直接戰爭稅。」(第54頁)納粹內部也存在反對聲音,財政部長施維林·馮·克羅西克就主張提高稅收,可每一次,都被希特勒、戈林、戈培爾等大佬否決,並且戰況越惡化大佬越固執。

大佬們為什麼那樣愛護人民,愛得絕對熾熱愛得非常激動愛得抱得你比來月經都痛?還不是為維護統治嘛!

希特勒通常被看作落魄文青、瘋子,於是人們很奇怪,素以理性著稱的德國人,怎麼會集體抽風的?其實,意識形態只是大眾狂熱的部分原因,有好處撈才是主因——因為撈得越多越狂熱,所以危機越重出手就越要大方。

1933年德國有600萬失業者,希特勒制定了「工作、工作、工作」的競選口號——人民渴望什麼我就背書什麼,是個政客都懂。別說,希特勒還真不賴,幾年內德國實現了充分就業,人民很高興,領袖很愉悅。看來,希特勒是個守信用的好政客。還沒完。1942年,德軍基本輸掉了斯大林格勒戰役,按理說帝國處於危機中,大家該勒緊褲腰帶了。偏不。根據希特勒的指示,現役軍人家庭的優惠要翻倍,到戰爭結束,他們每年得到的補助竟高達10億帝國馬克。同年,兒童補助金和家庭補助金也猛增96%!

經濟部部長豐克覺得負擔太重,建議削減,可想而知,這又遭到了希特勒、戈林和戈培爾的抵制(第73頁)。他們很清楚,一戰時德國國內民生極端糟糕,前線軍人的境遇慘不忍睹,結果德皇吃了大虧,既因「德奸」輸掉了戰爭,又因得罪各階層丟失了皇位。因此,納粹上台後千方百計拉攏人民。用格茨·阿利的話說:「不斷地運用社會政策進行賄賂構成了希特勒民族國家內部政治統一的基礎。」(第73頁)受惠於該政策,二戰期間,德國普通人的生活水準比戰前和戰後還高些。

瘋子的表象後面潛伏著一顆精明的心,希特勒早就領悟到:人民,你傷不起!

搶自己人

既然要賄賂人民,自然不能對人民增稅,可賄賂款從哪來呢?一個字:搶。搶誰?三種人:國內高收入者、被佔領區民眾和猶太人。

德國國內的高收入者,尤其是企業家首當其衝。1920年,魏瑪共和國開徵企業法人稅,在通貨膨脹的日子,這成為消除財政赤字最重要的稅收。希特勒得寸進尺,把稅率由20%提高到40%(第39-40頁)。後來又增添了一項「戰爭附加稅」,適用於年收入超過5萬帝國馬克的企業法人。此外,軍方向企業訂貨時,「打白條」是經常的,付清款項是稀罕的。

就這樣,超過一半的企業年利潤落入了帝國財政部腰包。1942年後,該比例升至55%(第63頁);1943年,達到了至少八成,「再加上國家惡意的支付拖延後,企業的利潤已經明顯地減少了,然而,國庫還要對這已被掏空的利潤徵收65%的稅負。」(第69-70頁)

納粹還想盡辦法對煙草、燒酒、啤酒等「奢侈品」征附加稅;對股票、證券徵稅;強迫有錢人購買愛國債券。最絕的是禁止漲房租,開徵房產稅,並將升值部分充公。

總之,德國的高收入者為戰爭買了大單、出了大血。據格茨·阿利估算,納粹統治期間,他們被掏出了400億帝國馬克,為德國的侵略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難怪戈林的財政顧問奧托·多納熱情洋溢地表示:「所得稅以及企業法人稅的遞增解決了國家所需要的大部分收入。」(第63-64頁)

不過官僚的話不能太當真,當時德國沒那麼富裕,高收入者僅佔全部納稅人的4%,哪怕把他們的打底褲都扒光了,還是遠遠不夠填戰爭經費。自己人不夠搶怎麼辦?什麼怎麼辦,搶別人啊!

搶外國人

我們看特呂弗電影《最後一班地下鐵》,淪陷後的法國物資匱乏、物價飛漲,普通人每天吃不到幾片麵包,連浪漫的性趣都給餓乾淨了。波蘭斯基的電影《鋼琴家》顯示,波蘭人的日子也很難挨。《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是中國式爛片,但也告訴我們,比利時人同樣飢腸轆轆……反正,淪陷區的天是陰暗的天,淪陷區的人民好悲催。

有悲催的就有開心的。誰?德國人唄。

德國的指導原則是:打下一個地方,駐軍的軍費就由當地承擔。這性質,相當於黑社會保護費吧?別說,納粹真推出過一項「防務捐贈」,意謂「為換得軍事保護而對帝國防務的捐獻」(第78頁)。你看,當事人自己都不遮遮掩掩。

要收多少保護費?帝國財政部1941年10月公布過數據:佔領軍軍費佔比利時年財政收入的125%,荷蘭的131%,塞爾維亞的100%……(第171頁)咋那麼貴?廢話,只要黑社會願意,苛捐雜稅都算在保護費里,你管得了么?最搞笑的,「大不列顛空戰」是德國和英國間的較量,可德國那邊的軍費全是法國傀儡政府填的——比日俄戰爭中的大清朝還冤啊!

對盟友,德國也照樣敲詐。義大利算鐵哥們了吧,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同志加戰友的反革命情誼啊。可親兄弟明算賬。1943年9月,德軍進入亞平寧半島「幫扶」老戰友,事成後立馬要保護費。結果,墨索里尼從殖民地辛辛苦苦摳來的財富,統統進了好兄弟的腰包。在托納多雷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里,瑪蓮娜出賣肉體給達官顯貴,換取微薄的食物。可見義大利美女們被剝削到什麼程度。

到二戰結束,德國撈到的保護費總計131.63帝國馬克——你沒看錯,格茨·阿利是以「10億」為計算單位的!

這不是明搶嗎?這算啥,暗搶才厲害呢!靠什麼暗搶?錢。「用錢那叫買好吧!」有人抗議了。抗議無效,因為錢是紙幣。

希特勒上台伊始許諾全民就業,上台後又大力發展軍工,這些都需要錢。錢用到這些地方,其他領域難免捉襟見肘。很快,德國出現了「短缺經濟」的典型癥狀——日用品遭瘋狂搶購,貨架就像太監的下半身,空空蕩蕩。摧垮魏瑪共和國的通脹大潮正蠢蠢欲動。財政顧問們提出了對策——嫁禍開始了。

首先,操縱外匯兌換率。法郎對帝國馬克被強壓到20:1,貶值四分之一;捷克克朗貶值三分之一;盧布最不受待見,貶值470%。利用匯率政策,納粹政府以極少的帝國馬克換取極多的當地貨幣,隨即大肆收購物資,一部分供養駐軍,一部分運回國內抵消通脹。

納粹還在佔領區發行所謂德國信貸銀行紙幣(RKK),面額較小,從0.5到50不等,作為輔幣供士兵使用。發行RKK的帝國信貸銀行有黃金儲備嗎?沒有;準備金率多少?零;和當地貨幣的匯率比多少?看心情。這不還是搶劫嘛。沒錯,但搶的不是錢,是物品。

RKK不能在德國流通,但帝國馬克可以匯往佔領區,按官方牌價兌成RKK。聰明人看出來了,RKK是盯著帝國馬克的,帝國馬克又被強行高估了,因此德國人用RKK在佔領區購物很划算,反之,佔領區人民拿著既無黃金做後盾又無信用做保障的RKK,跟拿著一疊廢紙沒區別。何況,RKK只在佔領區有效,不花完你留著幹啥!

於是,德國士兵拚命購物寄往國內,老爸老媽大奶二奶小三人人有禮物、天天有驚喜。士兵們還催促家裡人多匯點帝國馬克過來。「許多家庭通過這種方式花掉了在德國配給經濟下毫無用處的閑置資金。」(第285頁)

及時行樂的風氣也蔓延。一想到自己快戰死沙場了,士兵們吃喝嫖賭無所不為。有點家庭責任感的則血拚掃貨。1943年初,蘇德戰場的主動權逐漸易手,德軍敗象已露,然而僅第18軍,就從列寧格勒前線往家鄉寄回300多萬個軍用包裹,裡面裝滿了「戰利品、燒酒和吃不完的食品」(第101頁)。

通過這些手段,德國的通貨膨脹轉移到了佔領區。德國人富得流油,佔領區人民水深火熱。法國最慘——它富甲歐洲,最讓RKK興奮。有蠢貨說「貨幣戰爭」是猶太人搞的,蠢貨們不知道,納粹才是貨幣戰爭的祖師爺。

搶猶太人

二戰期間納粹廣建集中營、滅絕營,屠殺猶太人,遇難者在600萬左右。希特勒為什麼如此仇恨猶太人?一般都從種族主義角度討論,充其量再追溯他的「心理陰影」。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猶太人有錢。600萬遇難者,即便只從每個人身上榨出100馬克,加起來也是筆巨款啊。

問題是要榨,得找個借口。對高收入者增稅,就說他們賺得太多,應該回報社會;搶佔領區,就以「保護費」為名;搶猶太人呢?簡單,宣布他們的財產是「人民的財產」,動員廣大群眾為分贓而參與搶劫!

1938年4月26日,納粹出台新規定,強制財產超過5000帝國馬克的猶太人進行申報,如有所藏匿,財產將沒收,本人被處以十年以下徒刑。這一招夠狠,納粹很快弄清楚了蛋糕究竟有多大。

當然,申報不等於打劫。戈林稱,納粹是講信譽的,要和野蠻的法國大革命劃清界限,放心,「被沒收財產的猶太人都獲得了帝國國債的轉讓證書,他們因此而享有利息。」(第46頁)。瞧瞧,納粹把「和平贖買」玩得爐火純青,猶太人還不快點感謝國家?

同時,納粹還宣稱猶太人犯有原罪,必須支付「贖罪金」。聰明人問了:猶太人不是把財產都換成了國債嗎,那就賣掉它付贖金啊。納粹早料到有這一手,遂規定國債不能轉讓!沒辦法,猶太人只好被迫出賣房屋、證券。

第一筆「猶太人贖罪金」計10億帝國馬克,把帝國財政收入提高了整整6個百分點,填補了國庫虧空。

鯊魚舔到血後更瘋狂,猶太人贖罪金被擴大為所有財產的20%,後又擴大到25%。並且,「如果其中個別猶太人謊報財產或是根本不繳納或是部分逃脫其繳納義務,那麼承擔責任的不是德意志人民,而是由猶太人相互承擔責任。」(第51頁)這叫什麼?對啦,「連坐」嘛。希特勒八成讀過商鞅、韓非子。

據格茨·阿利統計,國有化猶太人財產和繳納贖金帶來的收益,佔二戰前幾年德國財政收入的9%。這些收益流向哪裡了呢?除了你懂的地方,還有德國普通人的口袋。《德國稅報》說得明白:「沒收猶太人財產而產生的所有收益都歸帝國所有,由帝國用於其基本需要以及用於所有德國民眾的福祉。」(第50頁)

隨著「閃電戰」高歌猛進,這些政策被搬到了波蘭、匈牙利、比利時等佔領區,且日益演變為赤裸裸的劫掠。佔領區上繳的「保護費」,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當局主動沒收猶太人財產。

這種地方猶太人肯定待不下去,想逃卻沒那麼容易——要想出國門,留下買路財!格茨·阿利舉了個例子。德國明斯特的烏爾曼夫婦經濟狀況良好,財產總價值為4.72萬帝國馬克,但逃往盧森堡時,納粹只允許他們攜帶10帝國馬克!即便如此,他們也沒保住性命。1941年,烏爾曼夫婦被送往羅茲集中營,最終丈夫死於體力衰竭,妻子死於毒氣室。(第185頁)這真應了莊子那句曠古名言:「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感謝國家,感謝福利

《希特勒的民族帝國》的最末一句發人深省:「如果要談論納粹主義和種族清洗,那就不可避免地必須提及數百萬普通德國人從中所獲得的好處。」(第297頁)格茨·阿利總結了兩條:第一,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戰爭收入是從外國或外種族搶來的;第二,德國低收入者和普通收入者承擔了戰爭支出的10%,收入較高的德國人承擔了20%,剩下的統統由外國人、強制勞工和猶太人分攤(第269頁)。

什麼叫發戰爭財?這就是。而且不僅高官,普通德國人也發了。格茨·阿利認為95%的德國人均屬「統治階層」,「轟炸的受難者穿著被謀殺者的衣裳躺在床上長長地舒了口氣:感謝上帝,又一次逃脫了!感謝上帝,國家和政黨如此快速地就幫助了我們!」(第261頁)

現在知道為什麼刺殺希特勒那麼難了吧——人民不樂意啊!相反,墨索里尼把義大利人民害苦了,最終被游擊隊活活弄死。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說的就是這哥倆的不同命運。

軍事史家總愛指責希特勒是「戰爭狂人」,背叛了德國陸軍的戰略傳統。照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領導人必須把政治置於軍事之上,戰爭應該是有限的:目標明確,達標後及時停止。政治家不能被軍人牽著鼻子走,讓子彈沒完沒了地飛下去。

從俾斯麥到老毛奇都是《戰爭論》愛好者,他們制定的戰略是:為避免陷入兩線作戰,應首先集中兵力,擊垮一個方向的敵人,回過頭來再收拾另一個。隨後,逼敵人坐下來,談判。俾斯麥和老毛奇都清楚,德國統一不了歐洲,更別說做「世界帝國」了。他們很務實:利用戰場優勢,撈取儘可能多的實惠。

乍一看,希特勒的確違背了這個傳統,違背了克勞塞維茨的教誨——他竟妄想橫掃歐洲,還攻北非、惹老毛子,打起了「超限戰」,簡直抽風啦!但《希特勒的民族帝國》告訴我們,他精著呢。

納粹趁魏瑪共和國遭遇嚴重危機而崛起,它應付危機的方式是比凱恩斯還凱恩斯的法西斯主義:放寬貨幣政策、行政干預市場、政府提供就業崗位、擴充軍備……這種扼殺自由的政策,說穿了就是飲鴆止渴,短期看很美,長期看大家一塊死。

可是,沒人想死,不但不想死,還想活得更好些。咋辦?搶別人去。搶兩三個地方還不夠,得拚命地搶、持續地搶,世世代代搶下去。「納粹頭目必須推進擴張。每一個停頓都可能意味著反動政府的即刻終結。」(第290頁)搶來新土地、新財源,才能「再分配」,接濟勞苦大眾。

所以,希特勒絕非簡單的「戰爭狂人」,他的決策皆紮根於政治目的——用社會福利籠絡民心,而為了持續提供福利,必須擴張。問題在於,當政治目的被綁上社會福利這輛戰車時,就只能沖向深淵。巴斯夏說:「如果貿易是自由的,還要軍隊幹嗎!」第三帝國恰為反面教材:貿易不自由,才會有越來越多的軍隊、越來越重的殺戮。

在此過程中,普通德國人獲益了,心甘情願地扮演幫忙和幫閑的角色。促成希特勒的瘋狂的,正是貪婪的人民。但貪婪是要付代價的——數百萬德國人死於戰場,許多城市被盟軍炸成廢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是經濟學第一規律。你要社會福利嗎?好,拿命來!


推薦閱讀:

李自成死後,他領導的數十萬農民軍都去了哪裡?
金牌領導力:4C理論提升領導影響力
發揮真誠領導力的五種方法
美總統特朗普取消美朝領導人會晤 中方:望朝美珍惜積極進展,互釋善意,相向而行
張進樂齋的與領導

TAG:領導 | 希特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