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飾之漢服:復興在即,傳承有望

時下,我們走在大街小巷,時常可以看到有些穿著民族服飾的青年男女,他們儀態大方,表情自然。當與他們聊天時,他們會向你介紹自己是穿著傳統服飾漢服,並非戲裝和影樓裝,並且會向你介紹漢服的相關歷史,讓人們認識漢服的由來和一些基本知識,筆者每看到這種情景,總是深深的為之欣慰和嘆服。

長期以來,我們的傳統文化一直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尤其是在服飾這一方面。我們可以在新聞中了解到,和服作為日本人的傳統服飾,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韓國人這一方面做的也不錯,每當重大的節日,幾乎全民穿上傳統服飾,沒有人會認為這有什麼不妥。而我們呢,在幾年前,甚至是現在,仍然會有人對穿著傳統服飾上街的朋友抱以異樣的眼光,這是我們的民族服飾啊,是我們老祖宗穿過的衣服,我們現在穿在身上有什麼不妥嗎?

其實也不能怪那些不能理解的朋友,畢竟我們經過了一段很不堪的歷史,從清朝到文革,傳統文化遭到了非常嚴重的打擊,傳統服飾與現代服飾之間有一個非常嚴重的文化斷層,期間又有旗袍和唐裝的興起,更讓傳統服飾處於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而且其實用性也確實存在一些缺陷,由此也使得人們沒有足夠的空間和意識去真正的接觸漢服。

現在,有了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以復興漢服為己任,他們自稱為漢服復興者,他們在全國各地省市成立了漢服社團,以「華夏復興,衣冠先行」為口號,倡導人們認識漢服,接納漢服,穿上漢服。到如今,漢服復興者已經擁有了很不錯的民眾基礎,獲得了大量的支持者。

說到這兒,我們也要普及一下漢服知識,什麼樣的服裝才可以成為漢服呢?漢服全稱為「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由漢衣冠、華服、漢裝的別稱,是從黃帝即位到明末清初漢服的傳統服飾。漢服在流傳的過程中,曾多次遭受過嚴重的打擊,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清朝的剃髮易服,在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裡幾乎被滅絕。但是傳統的文化總是具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其基本的元素資料發展至今仍被保留了下來,經過了有心人的考究之後,將之重現人間。

漢服在製作過程中,是裁有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對摺作為前襟後裾,然後縫合後背中縫,若前襟無衽可稱為直領對襟衣。如果再取一幅布,將之裁為兩幅衽,並且縫在左右兩襟上,就稱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被稱為裻,與人體的督脈、任脈位置貼合,衽因為在任脈右側,故被稱為右衽。裾的長度被分為腰中,膝上,足上,而根據裾的長短,漢服被分為三種長度∶襦、裋、深衣。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叫做為祛。一套完整的漢服一般有三層,分別為小衣、中衣、大衣。了解了漢服的大體樣式,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學著製作一件穿穿試試吧。

推薦閱讀:

傳承父母之愛
木匠爸爸鄭安全 :故鄉是我必須回去的地方
師道傳承
??傳承祖訓家風 忠勤廉正造福百姓
#八珍盛宴#年菜的經典傳承干筍紅燒肉

TAG:服飾 | 古代服飾 | 漢服 | 古代 | 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