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懂電影的富二代,創造了中國電影N個第一

Sir昨天感冒,餘毒未清。

又失約了——實在抱歉。

為了補償,今天全是乾貨。

來,頭圖跟你們說說這個暑期檔最火的華語片。

《捉妖記》。

貓眼實時票房顯示,截至今天17:00分,《捉妖記》累計票房已破9億。

《捉妖記》超越《泰囧》的12.6億,成為華語片影史新王,已不存在懸念。

可在上映之前,有多少人能猜到這個結局?

雖然它賬面實力不俗,但運氣實在太差了。

「如何差」,Sir簡單用三張圖帶過。

一:

二:

三:

毫無疑問,《捉妖記》最終能完美逆襲,最該感謝的人,是江志強。

江志強和他的安樂公司可能是內地最低調的電影公司。

它不像「華誼兄弟」、「光線影業」名聲在外,也沒有張偉平、於冬這樣能「來事兒」的老闆。

安樂公司一直維持著50人以內的體量,沒有上市,也沒有簽約導演,更沒有所謂的年度片單和劍指幾十上百億票房的口號。

公司老闆,今年已過花甲的江志強,無論走到哪裡接受採訪,幾乎都是簡單的襯衫+夾克,背著雙肩包,腰間別著老舊的手機皮套。

據說《桃姐》里劉德華飾演的角色原型就來自於他。

1953年出生的江志強,13歲就跟隨父親——香港電影發行人江祖貽踏入電影業。

30歲以前,他熱愛賭馬,曾形容自己是「無所事事的富二代」。

1989年,他正式從父親手裡接管了安樂電影公司,開始「賭」電影。

關於江志強,圈裡有很多段子。

比如第一部三級片是父親領進門:

我父親喜歡把小孩子帶在身邊,所以他去買片時也帶著著我和我姐姐,那時候他進影院看三級片,人家不讓他帶兩個小孩進去,我爸爸就出示嘉賓卡片說,我是來買片的,不能把小孩丟在外面。

他當年賭馬最凶的時候,曾經連輸200場,因為輸太多,輸掉的錢讓他成為香港馬會的永久會員。

至於為什麼干製片,他自曝是不想再看好萊塢臉色:

當時以院線為主業的江志強找一位好萊塢發行人購買電影《本能》的版權。他提出50萬美金購買5年版權,最終因對手開價更高鎩羽而歸。一年後,江志強在購買《洛麗塔》版權時,再次遇到這位發行人。對方開價100萬美金,他咬牙同意。第二天上門付款時,對方改口120萬,並且留下一句:Come back when you grow bigger!(等你強大了再來!)

不管這些傳說是真是假,但中國電影應該感謝他。

正是他的助攻,才誕生了中國電影這十幾年商業化中里程碑式的電影。

比如,李安《卧虎藏龍》。

1999年,李安到新疆準備開拍《卧虎藏龍》時,台灣投資方突然撤資,在李安一籌莫展時,是江志強伸出援手:

當時覺得李安是個很好的朋友,就把自己的錢拿出來了,沒想太多。

接下去一年,他從美國幫助李安遊說來了750萬美元,融資的同時,江志強還請來了3位高手幫李安一起圓夢:武術指導袁和平、攝影指導鮑德熹、美術指導葉錦添。

結果,影片拿下4座奧斯卡小金人,在北美贏得1.28億美元的票房,讓中國電影在海外第一次「火」起來。

還比如,《英雄》。

2001年,張藝謀帶著《英雄》的劇本找到了江志強,最初預算只有幾千萬元人民幣。

正是在江志強的慫恿和注資下,才把預算提高到不可思議的2.5億。

這是張藝謀自己的說法:

那時還沒有所謂大製作的概念,人家《卧虎藏龍》拍得也不大。他就說要不主演找李連杰?一問,李連杰願意演,江就說,李願意演得加1000萬元片酬,我問:「能賺回來吧?」他說:「能賺回來!」於是就又找了張曼玉、梁朝偉,一找找了一堆,成了大製作。

最後《英雄》雖然褒貶不一,但毫無疑問,它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大片之路——事實上,如今回頭看,你會發現此片在華語大片已是高水準之作。

最終全球1.77億美金的票房也驗證了他膽量與眼光——確實賺回來了。

至於曾打平香港金像獎獲獎記錄的《寒戰》(九項):

以5.2億締造國內愛情片記錄的《北京遇上西雅圖》:

乃至周杰倫導演處女作《不能說的秘密》:

都是他一手拍板後才得以問世的。

於此,我們大概可以看出,江志強的實力,在於他身為一個製片人敏銳的洞察力,專業的控制力,及豐富的業界資源。

我們都知道,好萊塢是製片人中心制,商業大片大都由製片人話事,連奧斯卡最佳影片都是製片人上台領獎。

而在內地,因為工業化程度低,製片人的職責,一般由導演或者是投資人兼任。

這帶來的後果,要不就是導演權力過大,為了藝術追求令成本失控。

或者是投資人不懂電影,為了商業炒作甚至個人私慾,破壞電影。

以《十三釵》為例,在電影加入「床戲」是張偉平的得意之筆:

我覺得這場戲如果他們不上個床我都覺得掃興,於是張藝謀同學鼓起勇氣第三次跟貝爾說,沒想到,貝爾那天可能心情大好,破天荒同意了。(哈哈)但是,我覺得還是有點遺憾,是有點短,拍的其實不是那麼短。

甚至讓玉墨的扮演者倪妮自述炒作文(當然Sir推測是代筆):

而一個專業的製片人,顯然不會這麼low。

他既要把控藝術底線,也需精明商業規律,甚至能拉人攢局,最終將電影的各個環節納入合理軌道。

該小氣時小氣:

宣傳《風暴》時,劉德華就曾這樣形容他的「摳門」:

要他一塊錢好像要了他媽、要了他爸一樣。要掏他十塊就像要他兒子。

該大方時大方:

看《寒戰》樣片之後,江志強又決定追加預算,增加航拍內容。結果證明,航拍部分無論出於敘事,還是提升影片規格氣質,都恰到好處。

據說江志強一年要看上千個劇本,每周至少跑三次戲院。

《捉妖記》男人生孩子的點子,就是他跟導演一起聊出來的。

而電影重拍後新加入的姚晨,湯唯等人物,也是賣江老闆的面子拔刀相助。

正是這種強大的製片能力,令江志強被《華爾街日報》評為「亞洲最成功的電影製片人」、《時代》雜誌封作「亞洲英雄」。

而更令人欽佩的一點是,他又不僅僅拍賣座的電影。

江志強曾說,安樂公司一直不上市的原因之一就是:

上市後,你怎麼可能去拍不賺錢的電影?

1993年,江志強出於對導演田壯壯的欣賞,投拍了他第一部內地電影——《藍風箏》。

結果影片因為未過審就直接拿去東京參賽,成為禁片。

但這並沒有阻止他繼續投資田壯壯之後的《小城之春》、以及《吳清源》、《狼災記》等片。

他也愛扶持新導演。

當時,薛曉路花14年研究兒童心理問題,寫出《海洋天堂》的劇本,打算自己導。江志強二話不說就幫她投資,找演員。

雖然最後賠了一千多萬,但江志強說《海洋天堂》是他從業以來最自豪的電影:

它帶給社會很多正能量。自從這個電影以後,中國老百姓關注自閉症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很多,這就是拍這個電影的目的,我不後悔。

江志強其實一點都不「摳門」。

在他眼裡,自己最喜歡的東西,賠錢都要做。

就像他從1996年就開始在香港開設藝術院線——百老匯電影中心,每年放映至少50部以上非主流電影。

很多小眾的、原本不可能上商業院線的電影從這裡走了出去,比如賈樟柯的《三峽好人》、管虎的《鬥牛》、杜海濱的《1428》等等。

09年,百老匯電影中心也開到了北京。

雖然2013年接受採訪時,江志強說影院到現在還非常虧錢。但他依舊很開心:

虧不虧不重要,《風暴》賺的錢去補就可以了。我覺得中國電影產業需要這類的電影,作為中國電影人,我有責任去做。

江志強不喜歡人家稱他為老闆。

在他看來,投資其實是最簡單的事情,簽支票就可以了:

我覺得我付出精力更多的是幫他們(新導演)請到這些好演員。

我做電影生意,但我不是商人,我是一位電影人——在Sir看來,中國敢這麼說的投資人,一隻手數得出。

如今,江志強這個名字,基本能代表一部電影的品質保障。

他這幾年最不濟的或許是《蘇乞兒》與《黃飛鴻之英雄有夢》。

但仍比一堆跟風的,粗製濫造的青春片,綜藝電影要好出許多吧。

坦白說,《捉妖記》Sir個人並不中意。

這是一部為女人和小孩特供的電影,且身上帶有濃重的好萊塢痕迹。

比如胡巴的造型,就是好萊塢慣用的萌系路線:

他少了中國特色的蒼涼美。

但這不代表《捉妖記》不合格,甚至在中國電影語境算得上優秀。

據說江志強心中的電影聖經是《三傻大鬧寶萊塢》。

他朋友上小學的孩子,因為和老師衝突三年不肯去學校,看了這部電影,突然開口要求重新上學——這是電影的力量。

在他旗下百老匯院線的力撐下,《三個傻瓜》在香港上映超過80天,累積票房1700萬,創印度電影在港奇蹟。

但在內地,即使有文章,黃渤,湯唯等配音,票房也不過1310萬。

「我媽媽經常問我:『哎,你什麼時候退休啊?』我說:『把錢賠完就退了。』她說:『你不要把我退休的錢賠掉就好了。』」

江志強曾經對媒體這樣開過玩笑。

按目前的情況,恐怕他不能如願了。

從這個暑期兩部電影的票房走勢可以判斷——事情正在起變化。

《捉妖記》首日爆發後,有起有落,但始終能維持日均過億的紅線。

而《小時代4》,一路走低:

這真讓人高興。

也許爛片能靠炒作,IP,粉絲贏得開門紅,但想穩健地走下去,除了品質,別無選擇。

觀眾開始變聰明了。

「江志強」們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中國電影的將來,必將是他,以及像他一樣專業電影人的天下。


推薦閱讀:

十二星座會創造什麼奇蹟
【創造商業頭腦的7種框架力】下集
合弄制是什麼丨全新的組織形態正等待你和我們一起創造!
以色列特種部隊千里大奔襲,創造史上最具傳奇色彩救援行動
經典感悟:智者創造機會,強者把握機會,弱者等待機會

TAG:電影 | 中國 | 中國電影 | 富二代 | 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