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毫火針》講座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前 言――揭開火針的面紗 毫火針是中醫微創醫學中的一種針灸療法。 毫火針是在火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火針功能的發展與延伸,具有安全,無痛,奇效,神速,微創的特點,是筆者的創新療法。 2006年7月參加了在大慶召開的「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屆中醫微創學術大會」,會上做了「毫火針――中醫微創醫學之瑰寶」的講演。近300人的會場,鴉雀無聲。由於時間限制,講演到點退場時,聽會者蜂擁而起,追隨本人要求親試毫火針的無痛針灸。幾天會議,有近2/3的人試過毫火針或用毫火針治療疾病。參會的中醫藥報專題部主任記者,僅用一針,半分鐘的時間就治癒了她的頭痛症。毫火針不但受到國內外知名專家,世界針聯主席王雪苔及澳大利亞整體醫學院院長王永強等教授的好評,而且好多參會者都說,就憑毫火針這一項技術,這個會議我就沒白來。 毫火針的論文,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優秀論文獎。 2006年9月,參加了由中國針灸學會、《中國針灸》雜誌社在武夷山召開的「全國第七屆針灸科研與臨床研討會」。會上做了「無痛針灸――毫火針」的學術報告,會上會下又一批與會者試針,毫火針受到了大會的表彰。當代針灸專家,《中國針灸》雜誌的元老王居易教授,《中國針灸》雜誌社劉煒宏副主編,編輯部齊淑蘭主任,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梁繁榮教授等,對毫火針都給了很高的評價。 2006年12月,參加了中華中醫藥學會在湖南婁底召開的《首屆全國農村中醫藥發展大會》,得到世界中西醫結合雜誌社主編劉緒銀等專家學者的讚揚和大會優秀論文獎及金牌的表彰。 2007年5月,參加在廣州中醫藥大學舉辦的「全國首屆中華民間中醫藥臨床技術演示大會」。毫火針的演示與現場的試針,使在座二百多位代表驚奇不已。毫火針榮獲了大會優秀論文證書和中醫貢獻獎盃。 2007年5月下旬到馬來西亞崇正中醫針灸學院進行學術訪問與交流。毫火針受到馬來西亞針灸界人士的高度讚揚,有的同行感慨說,毫火針大開了眼界。 為了滿足廣大醫療工作者對毫火針學習的需求,特編寫現代火針系列:《無痛針灸――毫火針》講座九章,以供參考。 火針是針灸中的一種特色療法,是針法和灸法鬼斧神工般的巧妙結合,是機械能量與高強熱能融於一體的祛除疾病的技術,是以燒紅的針體迅速刺入肌體的形式表現的醫療手段,是火與針在人類與疾病鬥爭中演繹的精湛藝術,是中國古代微創醫學中的一枝奇芭,是人類防治疾病的首創。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名譽主席王雪苔同志在指出:21世紀的針灸治療技術,應當有更進一步發展創新,改進經絡診斷與針灸治療技術,向著高功效、低損傷方向變革,爭取在不同學科的交叉點上,創造出更加理想的高功效、低損傷的治療方法,而被醫學界廣泛採用。 在現代針灸臨床當中,以毫針為主的傳統針刺療法和以艾灸為主的傳統灸療法,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但是在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過程中,傳統的針灸療法不可避免地有所更新,而且派生出許多新療法。其中就有傳統針法與現代醫療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新療法,如電針療法、針刀療法等;(王雪苔 針灸的現狀和21世紀的任務《中國針灸》2001年8期) 火針以其燒針刺入穴位的古老的傳統方法,與現代的精工細材的針具完美地結合起來,因此火針也毫無例外的加入到更新與創新的行列中來,並廣泛的得到針灸界內外有識人士及廣大患者的讚歎與關注。 火針是針灸的一個分支,是針刺療法中療效卓著的一種方法,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歷史原因,火針曾被打入民間。《靈樞&8226;壽夭剛柔篇》中說:「刺寒痹者奈何?刺大人者以葯熨之,刺布衣者以火焠之。」這是古時較早關於使用火針療法的記載。布衣,勞作之人,固然多是身強體壯,耐受力大,適應火針能力強的人,但也絕非全然如此。所以在近代針灸臨床上,火針療法使用的不多,文獻中關於火針療法的報道相對也不多,一些有關對火針的記載描述亦顯粗糙,大部教科書中根本沒有火針的內容,種種原因使得火針這門古老但療效非凡的針灸方法幾近失傳。 上世紀50年代後期,北京賀普仁教授首先發起和倡導了火針療法的使用,不僅在臨床實踐中堅持應用火針治療各種病證,而且在全國各地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多次舉辦火針學習班或專題講座,進行了火針療法的介紹,使得這一幾乎被淹埋了的古老針灸療法破土而出,並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上世紀70年代,山西師懷堂主任醫師,潛心研製了新火針針具,創新了它的操作應用方法,進一步推動了火針療法的發展。 但由於火針療法長期散落於民間,針具欠統一,操作欠規範,機理欠完善,觀念欠轉變,雖針具有所發展,其療法及理論,卻還在沿用,傳承粗製火針的古訓。加之宣傳欠妥當,致使火針這一療效卓著的針灸方法,還沒有得到人們完全的認可與普及。 更甚者有的媒體在報導中將火針報導為某個人的獨創。如某網2004年6月報導:X獨創火針療法。又如某網2004年9月在《神奇火針拂病痛》的報導中說:「火針療法是X將『華佗刮骨療毒』的原理應用於疼痛治療獨創的。」再如某網2007年5月報導:《中醫絕技火針 成都獨門傳人現身》…… 類似這種不妥當的宣傳,將本已在人們心目中朦朦朧朧的火針又厚厚地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人們對火針的認識主要表現在觀念欠轉變。有的人對火針療法不理解,認識上存有偏見。廣大群眾,甚至包括部分醫務工作者,對火針療法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差。有的人認為火針一是方法土,二是疼痛,三是危險。認為火針是民間的,教課書上沒有,正規醫院臨床不用,是上不了醫學殿堂的土辦法。唯獨沒有認識到火針是中國人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遣產;認為觀看火針者說會痛,接受火針者懼怕痛:不用火燒的針刺一下都痛得那麼厲害,何況這燒得通紅的針體刺入體內?認為火針臨床操作形象殘忍。進針有時兩耳可聽到組織被灼時輕微的「噝」聲,兩眼可看到微淡的一縷青煙,鼻子可聞到少許肉焦味,於是就心驚肉跳: 或認為火針有危險:燒得通紅的針扎在神經、血管上,那還得了? 或認為火針有危害:針體經火燒過後的積炭,氧化物進入人體內,對人體能沒有危害嗎? 或認為只有危機的病人,沒有轍的患者才會使用火針治療,但凡有其它辦法醫治,還是另取其道等等。 甚者有的專家還以「國際化」的角度提出疑義。有位拿著國務院補貼的知名針灸教授對我說:美國人對火針,根本不接受。前些日子幾個來我們大學學習針灸的美國人,一說火針,他們連看都不看。 我說這是認識上的問題。西醫剖肚開顱,摘肝換腎,不為殘忍,中醫身上扎幾下燒紅的小針,即慘不忍睹,何耶?唯一的解釋就是不懂啊。這幾個美國人因其不懂而不看,不等於火針療法就沒有科學性。當年尼克松把針灸帶回美國時,美國人也不懂,不接受,還視為侵犯人權而違犯法律。現在認識了,明白了,懂了,不但接受了針灸,而且在美國受到了公眾的歡迎,將來火針療法被人們所認識了,也會一樣。 更讓人百思不解的是,甚至有的拿著國務院津貼的針灸教授竟然譏誚地問我:火針?能治什麼病? 當我向一位衛生副廳長談及火針時,他瞪大眼睛表現出極大的驚奇:那會造成燙傷,是醫療事故。 然而這些誤解與恐懼,一經火針的實踐,便都會迎刃而解。接受火針治療的人,都會驚奇其不很疼痛,轉而為其療效而破啼為笑,諸多為之疑慮彷徨的人,都會張口結舌,繼而為其療效稱讚喝彩。 火針出人意外的療效,火針痛心疾首的近於失傳,火針臨床規範的欠缺,火針觀念的再樹立,火針機理的深層次的研究,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多少年來常常縈繞於我的心懷,翻騰於我的腦海,甚時使我寢食不寧,坐立不安,立意要揭開火針的面紗,整理出一套關於火針的比較系統的教材,以期在火針的推廣與普及上獻出一點微薄力量和為火針療法的規範化奠定一定的基礎。 筆者出身於武術世家,父親劉志清享年101歲,一生多次榮獲全國金牌。1983年他以98歲高齡,即全國最高齡運動員,代表黑龍江省參加了上海第五屆全國運動會武術比賽,再次獲得金牌。因此自己從小便受到傳統武術與醫術的熏陶.。 30年前我讀《針灸大成》時對火針初有認識,在父親的指點下始嘗於火針。有幸於1994年認真鑽研了中國中醫研究院劉寶延副院長所著《火針》一書,1997年在「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成立十周年學術大會」上又親聆賀普仁教授關於火針的專題講座,並親受賀普仁等前輩針灸名家面授指點,受益頗豐。1999年參加「中國針灸學會昆明全國腧穴、耳穴研討會」,會上作了「火針在耳穴上的應用」的報告,填補了耳穴應用火針治療的空白。90年代未開始在俄羅斯專用火針臨床。經30餘年日積月累的求索,點滴匯聚的感受,對有關火針論述論著的認真學習與揣摩,及在臨床中的經驗、教訓、體會,終於創新了「無痛針灸―-毫火針」療法,並對火針的歷史、針具、針術、針法、針穴、針方和針理等方面問題進行了整理,著成講座九章。 願以此著奉饗同道,以求共勉。在21世紀創新的寬廣大路上,共同繼承民族文化遺產,弘揚現代火針神效;共同推廣普及現代火針療法,使之服務於全人類。之二 第一章、火針的歷史療效是生命,歷史是見證。火針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應用。 火針的發展歷史並不紛紜,不須於歷史朝代更迭的淵源深處去解迷。從現存的醫學文獻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火針在漫長歷史的長河中所發生髮展的全過程。但我們也為之感到一種蹊蹺。千百年來火針讓先賢祖師們言不由衷,心是口非。 1、火針針具的名稱在歷史上是不同的。 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是我國最早的醫學專著,其中就有了關於火針的記載。此後古代的醫學文獻對火針均有論述,但對火針名字的稱謂卻各不相同。 《黃帝內經》稱火針針具為「大針」、「燔針」。 《資生經》稱火針針具為「白針」, 《備急千金要方》稱火針針具為「煨針」。 《傷寒論》是漢代醫學經典之作,為醫聖張仲景所著。《傷寒論》將火針針具稱作為「燒針」。 晉代陳延之所著《小品方》一書,則最早提出了「火針」的名稱。 2、火針療法的稱謂在歷史上是不同的。 《黃帝內經》將火針療法稱為「粹刺」法。主要治療痹症,筋骨痛,骨關節痛。 《靈樞&8226;經筋》將火針療法稱為「燔針」法。其中詳細論述了全身十二經筋病症,治療都強調「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 《靈樞&8226;官針》中也記載有「淬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 《素問&8226;調經論》中也指出:「病在筋,調之筋,病在骨,調之骨,燔針劫刺」。 《傷寒論》將火針療法稱作為「溫針」。對火針的適應證,非適應證,及誤治後的處理作了詳細論述,並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了火針療法的內容,促進了火針療法的發展。 晉代陳延之的《小品方》一書,不但明確提出火針療法為「火針」的稱謂,還將火針療法用於了眼科。 唐代孫思邈所著《千金方》中有「處癤癰疽,針惟令極熱。」的論述。這是火針治療熱症的最早記載,從此進一步擴展了火針適應症的範圍。元明時期的高武所著《針灸聚英》系統而全面的論述了火針的療法,指出「凡症塊結積之病,甚宜火針」。標誌著火針療法的漸趨成熟。 明代的楊繼洲所著《針灸大成》中總結了明以前用火針治療的經驗,並把火針列為針灸療法的一種針法。明代的火針療法,已成熟地走進上針灸的聖壇。 直到明清以後,火針療法才統一了稱謂,統稱為「火針」。這是歷代醫家對火針療法都有所發展的結果。 3、火針的針具在歷史上被張冠李戴。 《黃帝內經》記載了九種不同形式的針具,即:饞針、圓針、鍉針、鋒針、鈹針、圓利針,毫針、長針、大針。 《靈樞&8226;九針十二原》中解釋說:「針名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為刺之要。」 既然不同名,不同形,不同任的針具,是針灸用針的關鍵,那麼九種針具中為什麼沒有火針這一針具?火針哪裡去了? 《靈樞&8226;官針》中雲「淬刺者,刺燔針。」說火針啊,是燔針的刺法。既然有燔針的刺法,為什麼九種針具中沒有燔針這一針具? 燔針又哪裡去了? 歷史上沒有任何醫學文獻上記載過燔針的具體形狀、尺度、來源、作用。那麼一針一法,九針中的大針如何就下崗了,沒有了位置呢?這九種針具與九種刺法中的矛盾,說明了什麼呢? 朝有三思,一思就是百年,思來想去,一一對號之後,只能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張冠李戴了,九針中的大針即為火針。 何以見得?究其因而有三者:一是大針與火針,其形狀相似; 《靈樞.九針十二源》云:「九曰大針,長四寸……」 長四寸,按李鋤《骨度研究》中引吳承洛《中國度量衡史》的周尺計算,一尺合市尺0.5973尺,四寸則合現代的二寸四分。針身若太長,則不能保證其疾刺時的靈活度和硬度。古時燒針沾取麻油,麻油燒針時針身若太短,又易於將施術者的手灼傷。 又云:「大針者,尖如挺,其鋒微圓……」針挺尖圓,則是對針體高溫速刺的要求,不然用火燒針, 由於古時金屬不如現代精良,故根據當時的針具材質,針尖在燒紅後很易彎折,所以針鋒製得微員。可見大針之形狀與火針之要求是如此一致,故言大針與火針,其狀相似也。 二是大針與火針,其針具性質相通。 大針源於鋒針。九針中記述了大針的來路及性能,卻未記載大針的刺法,反倒被人插足,擠進了一個刺法――燔針。 燔針針刺的部位為「寒痹者,關節前後」,適應證為痹證及伴水腫者,這極符合大針針具的性能。 大針在原著中所治病症,與火針針具的性能最為相當,幾乎一樣。大針、燔針門當戶對,燔針刺法又乃火針別名。這難道還不可推之,「大針」、「燔刺」乃同類異名,如此,大針揭去頭蓋,所露當是火針。 三是大針的「大」字與火針的「火」字,兩字字型相似,極易相混,造成筆誤。《靈樞》的成書年代久遠,又非一人一時所作,後世歷代醫家在傳承上也各有建樹。對於此書,當時只能手寫抄傳。漢代以前使用的文字是小篆,小篆中的「大」與「火」兩字的字型頗為相似,兩字在傳抄書寫過程中非常容易混淆。古人有雲:「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是說字經過多次抄傳,魚字可能就誤抄成魯字了,虛字就誤抄成虎字了。誤字的情況經常發生,大與火二字誤書也就在所難免,張冠李戴也就可以理解了。 九針是古代醫家創立的並廣泛應用於針灸臨床的治療工具,後世已有諸多先賢認識到「大針」確實屬「火針」,只是不稱火針,而名燔針、煨針而已。如《針灸大成》中就指出「大針一名燔針,長四寸。」《針灸集成》中也指出「九曰大針……一名燔針。」《針經摘英集》中也說「九針式中沒有大針,而只有燔針。」 但是,是尊古的頂禮,還是崇師的膜拜,對於「大針」,各醫書術經中只是轉載,而從未做過訂證。先賢祖師們稱火針還只是燔針、煨針。 真乃是言不由衷,讓先賢祖師千百年來,心是口非。一傳千百年,留下蹊蹺問蒼天。何為?為何?什麼原因使其這樣?這樣又是為了什麼?於是全國高等中醫校院成人教育教材《針灸學》做了回答:「大針,長四寸……後人用作火針。」那麼先人用作什麼呢? 直到1997年天津的兩位李姓同仁大膽對「大針」進行考證,並提出了「九針中大針當為火針」,「火針應正式列入九針式中」的觀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的鎌倉時代(1192~1333年),相當於中國宋朝之末、元朝之初,也有火針療法的記載。 嘉元二年(1304年),日本醫人原性全,折衷採錄漢、魏、唐、宋醫方,加上自己的經驗,以日文撰寫成《頓醫抄》五十卷。《頓醫抄》為大型綜合性醫學全書,在第十九卷中有用銅火針治療鼻痔的內容。這說明早在七八百年前火針就由中國傳到了國外。 火針療法始見於《黃帝內經》,成熟於《針灸大成》。火針療法鼎盛於明代,衰落於前清。這又是為什麼? 這是由於清朝限制中醫的政策,導致中醫藥事業衰落,致使火針的發展亦受到阻礙,陷入了停滯不前的地步。清朝道光皇帝就曾說「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皇帝說啊,畢意這針法灸法不適合在宮中治療啊。於是下令永遠廢止了太醫院的針灸科。 30年代罵中醫竟也成了時髦,當時大名鼎鼎的動物學家丁文江給他的朋友高夢旦祝壽時寫了一個祝壽聯:上聯是「吃肉/走路/罵中醫/人老心不老;」下聯是 「喝酒/寫字/講官話/知難行亦難。」 大學問家魯迅、胡適也曾反對過中醫,當時的教育部聽了他們的話,還頒布了「廢止中醫法案」,好在最高當局沒有批准,才未實施。 火針療法源於古時,發展於當代,這是火針沿著今天中醫正確發展道路,不斷改革、不斷創新的結果。火針名符其實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之三第二章、火針的功效火針的功效可以說是一種奇效。為什麼說火針是奇效呢? 因為火針在對穴位刺激的方法中,合三而一,不但具有物理的機械刺激,物理的熱能刺激,還具有生理的無菌性灼傷刺激。因此刺激強度大,作用時間長,產生的醫療效應也強。火針療法,借「火」之力通經活絡,集針之法激發經氣,取炙之溫陽驅散濕寒,聚三大攻勢而殲於一疾,故而臨床上非但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反倒如虎添翼,常有事半功倍,出手非凡,出人意料的療效。 脈管炎、靜脈曲張,火針一刺,便見療效,出人意料; 潰瘍久不收口,火針一點,去腐生新,很快癒合,出人意料; 火針點刺癰疽,解毒化瘀,立竿見影,出人意料; 火針止痛,針出痛止,出人意料; 毫火針治療面部黃褐斑,散刺在斑上,一周就消失掉,沒有疤點,出人意料; 2006年7月,一位28歲的小夥子,從生下來那天起,就不會蹲下,上廁所只能馬步大哈腰,一次火針治療,只刺4針,只用10分鐘,當場自已就蹲下去了,出人意料。這位患者是黑龍江省呼蘭縣人,現在在北京搞物流工作,身份證號為2301211979xxxx059。 名人李X,女,今年67歲,背上一處總有冷風,也是2006年,6月在北京,把我接到家中,毫火針扎了一針之後,再不覺冒涼氣,出人意料…… 這一宗宗讓人意想不到的療效,那不是奇效嗎?這裡應該說明的是,並不是那個人的施針技術如何,而是火針,是毫火針本身所具有的療效。也就是說,使用毫火針治療疾病,我扎是這樣療效,他扎是這樣的療效,你扎也是這樣療效,甚至有的人比我的技術技法更好呢。 現在的火針療法,應加上「現代」兩個字,即為現代火針。為什麼要加上「現代」一詞呢?不是說火針過去療效不好,而是說火針在今天不斷地發展、推動與創新下,治療上不但操作安全,疼痛小,毫火針甚至做到無痛針灸,損傷更小,而療效卻更快更好,更上一層樓,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適應症更為廣泛,治療效果更為提高。 火針在過去主要用於痹症,筋骨痛,骨關節痛,現代火針療法已具有了十大功能: 1、止痛:祛寒除濕,溫通經絡,行氣活血,津液運行,則疼痛自止,這是火針治療痛則不通的病理機制。因此火針能夠治療因為寒邪、濕或風邪引起的腫痛。如對痹證、風濕關節炎、腰腿痛、尤其是頑固性風濕病有著特殊的療效; 2、止癢:疏通經絡,使氣機疏利,則祛風止癢。火針不僅止痛,止癢效果也好。火針可治療各種以癢為主要癥狀的皮膚病。所以對神經性皮炎,牛皮癬等各種疑難皮膚病,火針都有比較好的療效。 3、止麻:氣為血之帥,氣到血則到,血到則營養到,火針引陽達絡,助陽化氣,則麻木自解。火針可治療各種以癢為主要癥狀的皮膚病。 4、止攣:運行氣血,調整脈絡,則痙解攣止。面肌痙攣,神經麻痹晚期的痙攣現象,宜用火針。 5、止瀉:健脾利濕,協調腸胃,溫中收斂,泄瀉可止,火針擅治慢性腸炎致腹脹腹瀉等疾病。 6、止咳定喘:行寒引冷則傷肺,當祛邪引熱。由寒冷引起的一切癥狀,如咳嗽、喘息都可以用火針溫化肺臟之寒,疏通肺之經氣。肺通則氣宣,寒去則咳喘自消矣 7、瀉火解毒:引熱外達,用於熱症,如帶狀皰疹、丹毒、小兒腮腺炎,乳腺炎等各種紅腫熱痛的熱性病。 8、去瘀除腐、破潰排膿:生肌斂瘡,鼓舞正氣,促進氣血運行,加快肌膚更新。對一些皮膚病和外科性疾病,如血栓性靜脈炎、痤瘡、癰瘡、痔瘡、象皮腿等有著一次見效的功效; 9、除節散結:助陽化氣,軟堅散結,活血化瘀,消除瘰癘,散化瘢結。瘰癘是結核桿茵引起的結核結節;瘢結是氣血瘀滯所形成有腫物,以及能夠看得到,摸得著的瘡節瘀結,如血管瘤,脂肪瘤,纖維瘤、疣、痣等。還有腱鞘囊腫、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中風後遺症這些都可以施用火針治療。 10、壯陽補虛,昇陽舉陷,鼓舞陽氣,扶正助陽:火針可治因中氣不足,體質虛寒引起的疾病,如子宮下垂、腰膝酸軟、陽萎遺精、痛經、月經不調,因脾胃虛弱引起的胃下垂等;火針還可使脾胃氣虛,得以鼓舞旺盛,使生化之源充足豐盈,經絡得以營養,由此肌肉麻痹,萎縮等各種萎症,在火針的醫治下,也都能起到較好的療效。 從火針這十大功能可以看出,火針不管是虛實寒熱,內外婦兒,都是它的適應症。有人對近五年來火針的臨床狀況做過綜合統計,證明火針的治療範圍更加廣泛,已向許多疑難症拓展,特別是對內科、婦科某種疾病的治療。並以大量的資料表明,火針對大部分疾病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部分疾病的療效甚至達100%,所以火針可治療內、外、骨傷、婦、兒、皮膚科等多種疾病。之四第三章、火針的關鍵 在火針療法中,「紅」與「准」這兩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火針療法和使針刺得氣的關鍵。它起著提綱攜領的作用,它決定火針療法的針具、針術、針法、針穴、針方、針理以及適應病症、禁忌等重大問題。因此欲掌握火針療法,必須掌握火針的燒針與刺入的技巧,要牢牢地記住 「針要紅快,手要准穩。」 這八個字。這是學習火針的要領,是火針療法的第一法則,是火針療法的關鍵。 針刺得氣,是取得針灸療效的關鍵。針刺得氣就在於根據疾病的證候屬性,調節陰陽盛衰,使機體轉歸於陰陽互衡,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參與調節的方式、途徑,主要以「氣至」為主,「調氣」為輔。《靈樞&8226;九針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氣至而有效」;《靈樞經》說:「用針之類,在於調氣」,「凡刺之道,氣調而止」。《針灸大成》更強調「寧失其時,勿失其氣」。這些都精闢地概括了「氣至而調」在針刺治療中的使用價值。 以往針刺欲得氣,必須行以針法。尤其在毫針刺入後而不得氣的情況,就更需要採取「候氣」、「催氣」的一定針法以得氣。毫針針法最繁,施以針法運動針體的過程,也正是受針者疼痛之苦而畏針之時。而火針療法則具有針和灸的雙重作用,火針在治療疾病時,勿須去辨證,不考慮病症的虛實;火針的刺法,也不講究針下的調氣補瀉,不必根據補瀉法的要求來「候氣」「催氣」。火針一入,氣感則來,不須運針而經氣自溢。通過火針刺激腧穴,增加人體陽氣,激發經氣,調節臟腑機能,使經絡通順、氣血暢行。達到氣至病所,起到調整人體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等作用。 正是這樣也就使火針療法的施術與其它針刺療法有了很大的差別,使火針療法的條件即「紅」與「准」成為針刺的關鍵。 《針灸大成&8226;火針》中說:「火針即粹刺,……燈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於人。」可見「火」與「針」是火針療法的物質基礎,「紅」與「准」是火針療法的必要保證。 針要「紅」。火針在使用前必須把針燒得紅透,才能使用。紅透的概念是什麼呢?就是火力要足,使針達到「通紅」,「紅極」,所謂「白亮」即是。針體在火上達到先紅後白,通透發亮,溫度達600-800度。 燒得紅透的針,在接觸人體皮膚的一瞬間是通紅色的,熱量十足,所以穿透力特彆強,刺入穴位時阻力非常小,這樣就縮短了進針的時間,減少了病人灼刺的痛苦,保證了穴位經氣的激發,保證了通經活絡的熱力,及對肌體組織產生的無菌性損傷刺激,從而改善了肌體組織狀態,使之向良性發展。 燒得紅透的針,在臨床上有其特點。即進針時則針不彎,入皮時則人不痛,出針時也順利,不粘針,不滯針,輕快滑利,無痛感。出針後,針孔與周圍皮膚基本平整無突起,局部微紅,僅有短暫的微癢,甚或不癢。 粗火針刺入時,有一完整的小孔,孔內有時稍有一點點無色體液溢出,日後無痕,且皮膚狀態也容易早恢復。總之,燒透的針,溫度越高,刺激量越大,痛感相對越小,療效也就越好。 針若未燒得紅透,或熱量不足,那就慘了:一針下去,針若刺入皮下,則進針澀滯,痛感強烈。出針時則粘針,針體與緊粘著皮膚一同拔起,形成白色小丘,日後會出現非正常的生理反應:小丘由白而漸發紅、高突、瘙癢難忍。針若未入皮下,則針體彎曲,烙傷皮膚。更重要的是辱沒了火針的療效。 怎樣知道火針火針是否燒得到位,是否紅透,檢驗時一看針孔便知。凡所刺針孔處見起一小丘或痛感劇烈,均為燒針功夫不到,火力不足,針體沒有燒透,或刺針時動作遲疑緩慢,針體散失熱量而強刺所致。 針要「快」。快是指火針進針的速度,火針刺法要求進針速度極快,如閃電一般。火針速刺法,針體一進一出僅在1/2秒內完成。不快就會失掉了火針的命脈與根本,即針體失去充足的熱力而變涼。因此,「快」是火針操作的技巧,「快」是針體熱量不丟失的保障,「快」是疼痛的緩解劑,「快」是操針者小臂彈性力進針的結果,「快」是療效勢在必行的條件,「快」是火針1/2秒演繹的全部過程。唯快是從,火針之訣要也。 手要「准」。:一是說取穴定位或尋找疼痛等反應點的位置要准;二是說進針落點的位置不偏不歪,要準確無誤地刺在所取的位置上;三是說進針的深度要准,當深則深,當淺則淺,做到心中有數,手上有準。 火針療法的定位和進針的準確,比起毫針來講更為重要。毫針進針後,若穴位不準確,還可以四平八穩,從容不迫,儼然運針一般地調整進針方向角度,而火針就沒有那麼溫文爾雅了。火針進針後熱量驟然散盡,復又立即出針,留給你是只是一臉沮喪,半身虛汗,因為壓根就沒有給你調整的機會。 手要「穩」。穩是火針療法實施的必要保障。只有穩,火針才能達到預定的療效。要做到穩,必須要做到如下幾點: 1、心堅則穩。心要堅定:凡行火針,須有臨陣之將心, 方可果斷用針。《針灸聚英》中曾明確地指出:「火針甚難,須有屠兒心,劊子手,方可行針。」 說的就是行針者不可心懼手軟,未下針心先畏懼幾分,顫抖著的手持針,那針是很難刺得「准」的。 如要做到心堅,必先練心。練心要做到臨陣不慌不亂,操針有序,下針才能穩准。這首先要在了解火針,懂得火針治療原理的基礎上來穩定心緒,然後再到火針臨床去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是走馬觀花也好。先來一個感性認識,以便從思想深處能相信火針;其次要自身感受火針,體驗火針。欲知梨子的滋味,必須親自嘗上幾口。先是由有經驗的醫生在你身上用火針刺上幾針,體會感受,然後自己再用火針在自己身上刺幾針。如果自己畏懼火針,最好不要施針於人,即所謂「已所不欲,勿施他人」。 練心的本質在於觀念的轉變,是對「火」與「針」傳統觀念的一個挑戰,因為現代針具的精緻細膩,已使火針有了根本的改變,火針確實不再像想像的那樣疼痛,那樣可怕了。只是說上一百次,一千次,不如親自實踐一次。 2、神安則穩。神要安定:實施火針必須首先告慰病人, 令其神安而勿驚懼,消降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治療。否則患者神慌心亂,輕者影響火針操作;重者造成患者暈針等不良反應。 3、氣息則穩。氣要平息:只有屏氣止息,持針的手才能靜止不動;只有屏氣下針,才能使針刺下的位置準確。只有屏住氣,才能使操針者的身體穩如泰山,才能使刺針的動作平穩而敏捷。 4、手知則穩。刺前空針虛刺,以得知覺,看一看欲行刺的穴位的位置是否合適。試針再三,以尋自然,看一看刺針的姿勢是否合適。只有在保證垂直進針,順勢刺入的基礎上,進針才能達到一個穩字。 5、性緩則穩。實施火針療法,有時「針紅催人」,但人不能性情急躁,不能針法「速進疾出」,操作亦「疾完速了」。要有幾分耐性,從取穴到燒針,到刺入,到退針,都要四平八穩,靜如淑女,安似石佛。只有不急不燥,才得以保證火針療法的安全與療效。 火針療法具有實用、簡捷,療程短、療效快,療效出奇至勝等特點,火針療法的「紅」與「准」是火針實現療效的核心,「快」和「穩」是火針療效的保障。只有掌握了「針要紅快,手要准穩,」這八個字,才算掌握了火針療法的根本與關鍵。之五第四章、火針的臨床操作火針的臨床操作,是火針療法的具體實踐,包括火針的針具、燒針、取穴、刺法、手法、深度、刺激量、出針及安全九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節、火針的針具(1)「病不同針,針不同法」。 縱覽古今火針的針具,亦是一部火針療法的發展史。火針的針具在歷史上被張冠李戴,卻從無有人說三道四,更無人修訂更正,不二法門。從這一事實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歷史變革風涌雲起,而火針發展潺潺如溪,並不因歷史不斷的沿革,而使針具發生多大變化,因此我們首先從火針針具的結構談起。火針針具的結構分為針體與針柄兩大部分。針體也稱針身,包括針尖、針鋒、針根;針柄包括針尾、柄身、柄根。 古代相沿的火針一直保持著是比較粗長的金屬針。如古代的九針。這是古時科學技術發展較現代落後的原因所致。古時火針針具由於金屬材質、工藝等原因,做得體粗、鋒鈍。金屬料材不精則製作得徑粗,質的不強則製作得鋒鈍。否則針體耐不住火燒,體細則軟,鋒尖易斷。鋒尖圓鈍為的是防止其斷折於體內。針體粗鈍的弊病,導致對人體機械損傷大,痛感強烈,因此相應的也限制了火針療法在臨床上的使用與發揮。 現代火針針具,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材質的不斷提高,工藝的不斷改善,火針療法適應症的不斷擴大,也愈加豐富起來。現代臨床上已有幾十種火針針具,可作十幾種分類:1、按針具粗細分類,有粗火針、中粗火針、細火針和毫火針(纖細火針)。 (1)、粗火針,直徑為2.0-2.5 mm,主要用於針刺病灶部位,如竇道、痔漏、瘰癧、癰疽、乳腺炎、腱鞘囊腫、神經性皮炎、各種結節、皮膚腫瘤等。 (2)、中粗火針:直徑約為1.0 mm左右,適應範圍比較廣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較薄的部位外,其它的穴位和部位都可用中粗火針施術,包括四肢、軀幹、壓痛點和病灶四周。 (3)、細火針:直徑為0.5 mm,主要用於神經、血管比較豐富,痛覺敏感部位,使用細火針可以減少疼痛。 (4)、毫火針,即纖細火針,是筆者創新火針療法所用針具。可用於身體包括臉面等各個部位,擅長用於穴位的留針。毫火針治療面癱、面抽、三叉神經痛及美容,療效甚好。治療面癱往往10幾分鐘就可見效。毫火針是由特質的金屬材料做成的針具,燒針不燙手,燒紅不軟針,其規格,直徑在0.25mm — 0.35mm之間,形同28號(φ0.38 mm)- 33號(φ0.26 mm)的毫針,長度在10 mm — 45 mm之間,形同4分 - 1.5寸長的毫針。針柄不論針身長是多少,其長度統一為32mm,便於燒針。(毫火針申報了專利,由專業廠家組織生產。)2、按火針針體分類:有直線型火針、非直線型火針。 直線型火針,粗細有別,主要用於體內腧穴。 非直線型火針,包括曲型火針、環型火針、鉤型火針,扁平型火針等。主要用於體表的烙割破放及美容等。 九針中的鈹針,屬扁平型火針。前端呈劍狀,頂端與兩邊為鋒利的刃口,使用時將鋒尖燒紅,然後對病變部位進行灼割。主要用於灼割疣贅、息肉、皮膚瘤及切開引流,排膿放血等。3、按針尖分類:有圓尖火針,非圓尖火針,單頭火針、多頭火針。 平頭火針、三棱火針為非圓尖火針; 三頭火針,五頭火針為多頭火針。主要用於皮上的病灶及美容去痣斑等。4、按針具材質分類:有鎢錳合金火針,鐵鉻合金火針,鉬金屬火針,不鏽鋼火針,銅火針和特質金屬火針等。 鎢錳合金,鐵鉻合金,鉬金屬,這三種材質有一個共性,耐火燒,溫度可達800多度。高溫之下堅挺不彎,硬度強、不蝕不剝,不退火、不易變形、不易折、經久耐用等特點,利於臨床使用。但其導熱係數大,熱傳導能力強,所以針體要有良好的隔熱手段。同時,由於其導熱能力強,其散熱也快,容易散失熱量。所以燒針之後,動作稍一遲緩,針體就會丟失熱量,不但造成受針者疼痛,影響臨床效果,還容易造成人體傷害。 不鏽鋼火針經火燒過之時退火,變色,變軟,且針體剝蝕易彎,不利臨床的使用。因此不鏽鋼只能製做較為粗長的火針。特製金屬材質的導熱能力,不像鎢錳金屬那樣迅速。因此這種火針儲熱好,散熱慢,相對來講,比鎢錳材料製作的火針熱力不易丟失,且更為集中,治療效果更好。 銅材火針因其質軟不挺,現已廢棄不用。5、按加熱形式分類:有用火加熱的火針、用電加熱的火針和激光火針。 不管是使用什麼物質引發的火源,油也好,酒精也好,燃氣也好,凡用火源形式加熱的火針均為用火加熱火針。用電源加熱,要注意把電火針與電熱針加以區分。電火針的特性是首先對針體加熱 至600度以上,然後進針。電熱針的特性是首先進針,然後對針體進行加熱,溫度一般在30—60度。 電熱針儀的溫度為穩定可調,用於穴位上的操作,為先將針刺入穴內,再進行通電以調節針的溫度,並於體內留針一定的時間。其加溫方法,或是將一組(對)導線分別接在刺入穴內針的針柄和針根部位後通電,或是為正負極兩根或多根的組式電針,接線後通電。其溫度均控制在患者能耐度為準。 有的電熱針在進針前加大電流,使針體顏色變紅,溫度達600度,也可當作火針使用,對皮上的病灶進行點灼治療。 直熱式耳電火針,掌上儀器,體積小巧,使用方便,操作簡單,臨床效果非常好。是筆者1996年研製的儀器,是專門用於耳內和口腔內的火針,善用耳穴和治療牙髓炎、咽炎等症,可與耳穴探測儀,耳穴火針導針器配合使用。筆者在1999年「中國針灸學會昆明全國腧穴、耳穴研討會」上,做了演示和報告,倍受與會者及香港、台灣人士的關注,並於當年申報了國家專利。 激光火針:JZ40N型激光火針治療機由山東大學科教儀器廠生產。激光火針療法的治療思路是巧妙地通過機體對激光燒灼穴位引起的應激反應,來改變病變關節對抗原抗體複合物的免疫耐受狀態,因而療效較好。激光火針療法是傳統火針與現代高科技成果的有機結合,它集瘢痕灸、火針的優勢於一身,而避其短,加之激光本身就具有消炎止痛的生物效應,所以療效優於傳統火針,而且病人無恐懼感,但術後皮膚易留下疤痕。之六第一節、火針的針具(2)6、按使用方法分類:有手動刺入的火針、機械刺入的火針。 彈簧火針是機械刺入的火針一種,具有進針迅速,易於掌握深度的特點。鋼城火針是鞍山王醫師,在傳統火針的基礎上研製成。針體有7種規格,直徑為0.5-2.5 mm。深淺可以控制,用起來得心應手。7、按手柄隔熱分類:有木柄火針、網狀金屬火針即盤龍火針、鉗夾火針。 鉗夾持火針,是針灸專家周楣聲老先生用普通大頭針作為火針的一種代灸針法。具體操作是用血管鉗夾住大頭針尾部不得晃動,在酒精燈上將針尖燒紅髮亮,對準相應穴位,垂直刺入1 mm 左右,一刺即去。對同一穴位可點3-5下,呈三角形或梅花形,點和點之間不互相重疊。該法實為灼刺法,分為點刺和頓刺(有稱按刺)2種,根據病情具體選用。多用於頭皮、關節等皮下組織薄少之處。 鉗夾持火針的針,還可用外科直縫皮三角針。8、按針體伸縮分類:有針體固定式的火針和針體活動吞吐伸縮式的火針。 伸縮式的火針可以根據臨床的需要,燒針的長短,以確定針體的伸出長度。這樣有利於刺入時針體的堅挺和穴位刺入深度的準確。9、按內外治用法的分類:有用於皮上和皮上的火針。 用於皮下的火針,主要是直形針,刺入穴內。用於皮上的火針,主要有曲形針,環形針,扁片等異形針等,進行皮上的烙割; 10、按使用次數分類:有一次性火針、多次性火針。毫火針是一次性火針。 對多次性使用火針,由於反覆使用,需要隨時養護。每次用過的針,養護時先用酒精燈燒一下消毒,然後再用最細的砂紙或砂布或研磨膏等來清理針體上的氧化層等附著物。對於變形了的針體,要恢復原形,隨時保持針體的光潔度與乾淨無菌無毒。11、按專用與非專用分類:有專用火針針具、替代火針針具和附助性火針導針器具。 縫衣針、普通大頭針,外科直縫皮三角針,注射器6號針頭等,均屬於替代用火針。對特殊部位,如耳穴的刺針,則需要依賴導針器具(耳穴火針導針器)來隔擋障礙,順利刺針。 專用火針針具,有師氏改革的新九針,其中火針包括六種型號,即細火針、中粗火針、粗火針、三頭火針、火鍉針、火釵針。有賀氏倡導的五針。賀氏所創「三通法」中之溫通,是以火針為主,根據臨床需要,從材料、造型、規格等方面對火針進行了創新。火針所用材料是鎢錳合金鋼,根據不同規格和形狀及治療用途分為粗、中粗、細、平頭、三頭5種火針::粗火針直徑1.1mm或更粗,中粗火針直徑0.8mm,,細火針直徑0.5mm,,各針針身長4cm,,盤龍針柄長4cm,,針尖呈鼠尾型;平頭火針直徑3mm,針身長4cm,盤龍針柄長6cm,,針尖為光滑的平面;多頭火針,為三針纏為一體,每針直徑0.8mm,,針身長4cm,,盤龍針柄長5cm。 有耳穴火針。分粗、細、平頭三種,直徑分別為0.8mm、0.5mm和1.2mm,長度均為35mm,木柄,鋁鐵鉻三種合金材質製成,與耳穴火針導針器配合使用。有特質金屬製作的毫火針。 雖說火針針具較為靈活,可根據自己習慣製作。但筆者認為:不規範的針具,必然帶來不規範的操作;不嚴肅的隨意性,必然導致針具一針多名,一法多稱等現象的產生;不科學的進行規範,必然更進一步促進火針療法操作的無法無章的狀況,這將有礙於火針療法朝著規範性發展。 針灸針具的變化,無非是其形、質、溫、磁、電的變化。這些變化,一是迎合疾病的需要,一是科學技術的保證,從以上對各種火針針具的闡述,即證明了這一點。 火針針具的五花八門的種類,點、烙、割、刺的各種不同用途,讓人眼花潦亂,手無所從。火針針具的選擇與療效有直接而密切的關係,因此,治療前必須根據病情或部位選用適合的針具。 臨床上該怎樣選用火針的針具呢?這是火針療法臨床上首要解決的問題。這可遵循以下兩條規則:一是當割擇割,當刺擇刺,針形因症而取,即師氏所言:「因病而變,小可拘泥」。二是強者擇粗,嫩處擇細,軟部擇中,其粗細因人而從,即對老幼強弱之體,肌肉薄豐之處,下陰肛腹等鬆軟部位,皮質粗細區別對待,擇針而用。 粗火針主要用於針刺病灶部位,如竇道、淋巴結核、癰疽、囊腫、結節、下肢靜脈曲張等;中粗火針應用範圍比較廣泛,除面部穴位及肌肉菲薄的部位外,其它的穴位和部位均可用中粗火針施術; 細火針適用於肢體肌肉較薄的部位、老人、兒童及體質虛弱的患者;平頭火針適用於內眼角贅生物、淺表潰瘍、皮炎、老年斑等;多頭火針用於點痣、血管瘤、內痔等。 毫火針可用於各類人群的全身各部穴位及病症,刺針、留針,隨症而由之。 總之,審病察人,依症擇具,從位施針,這是火針針具使用的綱領,是火針療法的一個法則。說白了,選用什麼樣的針就是「看人下菜碟」。七 火針的燒針2004年11月,央視國際台報導了《神奇的中醫療法—火針》,其中介紹說:「先在火上燒一下,然後再扎的方法叫做火針。」 這燒一下,非同得了。這是中國幾千年針灸史上的一個奇蹟,是針法與灸法鬼斧神工般的結合。 「火」是火針療法的物質基礎。所以「紅」是火的象徵,是火在針體上的表現,是火針借「火」之力來通經活絡,激發經氣的關鍵,是火針療法的核心。因此火針燒針要求一個字「紅」,即通紅,紅極,紅透。 燒針的原則,《千金要方》、《針灸聚英》等古代文獻中多有較詳細的記載。《針灸大成&8226;火針》中說:「火針,……燈上燒,令通紅,用方有功。若不紅,不能去病,反損於人。」 燒針是使用火針的關鍵步驟。看似簡單,這裡的技術很是不少,因為燒針不僅是讓針體通紅燒透即了。燒針的過程中,還要為下一步的刺針做好充足的準備,奠定好入針的基礎。說到底,其目的就是一個,不但要把針燒得紅透,還要儘力保持針體火力充足,在刺針過程中不丟失熱量,使火針能夠在燒透的那一瞬間刺入皮下,把針體的熱量全部送入穴內。 火針療法是一門操作的技術,因此學習火針,必須從實際操作做起,即從掌握燒針的技術與技巧學起。 燒針火源,古時用的是麻油,古代文獻說:「火針……燈上燒,令通紅。」燈乃油燈。現代臨床燒針主要用的是酒精,多使用酒精燈火源。 電源燒針因屬儀器自控(包括激光),這裡不去談它。 酒精的火焰熱度高,無煙無味,燒後針體只產生薄薄一層氧化膜而無有炭黑。用酒精燈燒針是較為方便的燒針方法。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內外兩層,背光下外層顯桔紅色,火力稍軟,內層顯淡蘭色,在火焰上1/3以下處形成,因其火力集中,所以火力較硬。內層火焰的頂尖,即酒精燈火焰上1/3處為熱度最高點,是火針燒針的最佳位置。 臨床燒針操作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注意酒精燈點燃後將酒精燈盡可量的移近穴位或病灶處,以縮短進針距離。 二要注意酒精燈不宜注入太滿。酒清燈之火焰向穴位靠近時燈嘴傾斜,正是酒精最易溢出之時,要防止酒精溢出而致危險; 三是選好酒精燈端放的位置。如果把要取的穴位或病灶看作一個鐘錶的圓心,如右手持針,則酒精燈應放在9-12點之間;如左手持針,則酒精燈應放在12-3點之間。 燒針時既保持刺針手的順勢運動,又避免酒精燈影響兩眼的視線。 燒針時令針尖垂下。針體與火焰垂直夾角約80度,以火焰不燒手為度。 古今都要求燒針時使針尖下垂,但其目的不同。《針灸大成》說「火針……,頻以麻油蘸其針,燈上燒……燒針頭低下,恐油熱傷手。」即怕熱油順淌在手上。今天要求燒針時令針尖垂下,目的是使針尖指向穴位或病灶,以腕部最小的轉動順勢進針,以來縮短針體散失熱量的時間,避免針體火力的損失。 燒針的次序是先燒針身,後燒針尖,若針體紅而不勻,則上下微微移動針體,使致全紅。如針體紅透而針尖變冷時,則不宜進針,需耐下性子繼續燒針,將針尖燒得紅透,方可下針。 燒針長度,以火力儘力達到為好。至少也要略大於刺入的深度。這不僅是火針卓越療效的保證,更是患者無痛的關鍵。 燒針要沉住氣,見針燒紅後再繼續燒上幾秒鐘,使針燒透,熱量蓄足。當然,粗針要多上幾秒,細針則少上幾秒,視針而定,切勿見紅即匆忙下針。 毫火針燒針當以燒尖,尖紅身自紅,不必上下移動,或先燒針體,後燒針尖。毫火針針體纖細,沾火即紅,見紅刺之即可,不可遲疑,當速速刺之。否則針體被燒軟化,刺下時則針體彎曲而不入,反倒烙傷患者皮膚。 根據治療需要,火針燒灼的程度有二種,即將針燒至通紅白亮,或火色微紅。 針刺深者淺者,或速入疾出,或駐穴留針,或輕淺點刺,均須將針燒透至白亮; 如屬淺表皮膚的烙熨法,則將針燒至火色微紅,在表皮部位輕而稍慢地烙熨; 如是切割,針體必須燒得紅透,一割一燒,不能從簡。 臨床使用酒精燈燒針一般有二種形式。一是一人包攬,二是二人配合: 一人包攬:一手端持著酒精燈,一手燒針。注意酒精燈始終要端平端穩。目光要在火與穴間來回相顧,做到心中有數,方能手下有準。 二人配合:一人端持酒精燈,另一人一手燒針,一手或按於患處,穩定穴位,或用手抓捏提起薄肉,以便進針。 臨床上還可以用酒精棉球燒針。棉球大小要適中,大於黃豆粒,球形,以保證火焰集中。棉球蘸入的酒精不要太飽,用止血鉗夾住酒精棉球,卡住,勿使棉球脫落,防止點燃後落下造成傷害。一手持止血鉗,另一手點燃後移近病灶處燒針,針刺後迅速將火熄滅。熄滅辦法,一是將火吹滅,將熄火的棉球投入身邊準備好的水罐里即可;二是直接將燃燒的棉球投入身邊準備好的水罐。 用酒精棉球燒針,適宜於一人進行操作。但要注意操作中的三件事: 一是棉球要圓。這樣火力集中,便於燒針。 二是棉球寧大勿小,以防火力不足,難以將針燒透; 三是注意安全。歐洲人體毛重,筆者在俄羅斯行醫時,曾因燒針火源離病灶太近,而將患者汗毛燎著,造得滿臉尷尬。所以遇到體毛、陰毛重者,及頭皮處的發毛,要適當處理,需要的話可於燒針前用小手術剪刀將毛髮齊根剪去。 關於燒針,還有一點要強調的,就是點火問題。 點火一般都用打火機。尤其是使用酒精棉球燒針,燒一次針,打一下火,響一次聲音。這聲音是刺針的前奏,也是患者挨針的警笛。只要它一響,患者的心弦就綳得噔噔的,恨不能把心提到嗓子眼,就等待著這一針,久之患者就產生一種恐懼心理。因此臨床上要盡量避免這種聲音。 響聲避免的辦法: 1、使用無聲打火機或取火器點火; 2、用酒精燈燒針時,先把酒精燈點燃,在刺針操作過程中一直不熄滅它,直到火針操作過程全部完成: 3、使用酒精棉球燒針時,首先點燃酒精燈,在針刺操作過程中不熄滅火焰,用酒精燈火焰一次次點燃棉球,直到針刺結束,這樣就避免了每次點火的聲音。之八 火針的取穴(1)經絡學說是我國歷代醫學家長期臨床實踐中反覆觀察,反覆實踐,不斷總結經驗而逐漸形成的。經絡學說起源很早,但成為有系統的理論學說,還是在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祖國醫學學說中,最早計載的《內經》--《領書--經脈篇》,認為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勾通內外,貫穿上下的經路。人體通過經絡把各個氣官主治連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 穴位是經絡組成的基礎,每個穴位都有自己的敏感「靶」器官系統,刺激某一穴位通常只對它的「靶」器官系統發生影響。針灸實踐表明,針灸效應常因施治的穴位不同而不同,如取穴不當,則甚至不起治療的作用與效果。 火針的取穴,離不開押手。押手在火針療法中是指非持針的手,進針前起著協助確定或穩定腧穴或病灶的作用,出針後起著緩解疼痛的作用。這不同於毫針,還要協助刺手進針,並減少進針過程中的疼痛。所以毫針針刺過程中,要隨時體會押手的感覺及針刺的深度。火針押手的作用體現在進針前與出針後,而不在進針過程中,故而火針的押手看似不關緊要,實際至關重要。火針押手的主要作用是刺針的定位。古人云:「善針者,信其左,不信其右」。所以進行火針治療前,摸准就顯得至關重要。進針時的方向、角度及深淺,全憑手上功夫。此功夫又稱為切診。腧穴下的虛、實,肌肉的豐、薄,壓痛點的異狀,病灶的深淺等,往往要靠切診定位。一般而言,凡以病位定深淺的,切診基本可以定出進針深度的多少。 「有諸內必形於外」,我們在學習和運用經絡理論治療常見病的過程中,在針刺臨床檢查穴位時,發現有穴位上有明顯的壓痛,而這疼痛是一種疾病的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機體的功能障礙。 這是因為人體正常的臟腑生理機能,在受到破壞時,就一定會在體表某一部位相應出現各種異常現象,如產生壓痛、過敏、腫脹、硬結等現象,這些現象,由於經絡在人體內循行部位不同,臟腑在體表,表現的形式也不同,而且有的反應為局部性的,有的反應為全身性的。 壓痛點往往是針刺點,而針刺點卻不一定都在壓痛點上,如有的針刺點在穴位上,在變性的結締組織上等等。 軟組織因受到跌、撲、閃、擠、壓、割和牽拉等而引起的閉合性或開放性損傷,在自我修復後遺留下來的神經受損或受壓、肌肉萎縮或攣縮、軟組織的慢性炎症等造成的酸、麻、脹、痛及功能障礙,造成動態平衡失調,使人體在活動中或在靜止狀態下,組織器官不能維持體內的力學平衡。 人體組織受損傷後,軟組織就會發生損傷或炎症,即出現滲出性等炎性反應。肌體約經一個月的靜止,結締組織便會增生而出現粘連、攣縮和疤痕。這是由於疼痛肌體在靜止狀態下的自身保護,在修復過程中致使局部形成了粘連、攣縮和疤痕,結果使肌肉、肌腱、韌帶、血管、神經、筋膜之間粘連並卡壓了神經或血管,不僅在局部發生無菌性炎症、疼痛、缺血和缺氧,而且通過疼痛的惡性循環影,也會響到附近的肌肉,導致肌痙攣。多種因素造成了肌肉、韌帶、筋膜、肌腱和滑囊的位置及運動的方向發生了改變,從而破壞了肌體動態與靜態的平衡。 這些粘連、攣縮和疤痕,在臨床上一般能摸到較硬的條索、硬結或團塊,但在多種情況下也不盡然。局部的肌痙攣,隨癥狀的變化而變化,有些病人除了有明顯的壓痛外,並無硬的條索或結節。多數慢性組織損傷疾病都有一些固定的痛點,也有些點在許多情況下並不僅僅是粘連、攣縮或是疤痕,而是遠離病人的患處的病位,如膝關節損傷,痛點在血海穴。 當針刺在這些壓痛點及有壓痛的穴位上時針感強,療效好。反之針刺在無壓痛的穴位時,針感和療效相對都差一些。在臨床工作中,用現代醫學方法對已確診的典型病歷,著重反覆的檢查該病有治療作用的經絡和穴位,有意識地去尋找穴位壓痛及其規律,形成規範性醫療操作是很有必要性的。切診常用揣、爪二法。 揣穴是「以痛為腧」的局部取穴法,實質就是臨床稱之為的「阿是揣穴法」,如果粗講揣穴,即是根據病情,沿一定的經絡走行進行揣摸。火針選穴著重病灶局部,以「以痛為腧」的局部取穴法選穴。患者取合適的體位,以指尖深按之,尋找壓痛點。以指肚浮淌之,以判斷異物的形狀,以異物中心為病灶點,故而在揣摸的過程中要遵循「寧失其穴,勿失其經」、「寧失其經,勿失其痛」的原則; 細講「阿是揣穴法」,則又分為「阿是選穴法」和「阿是揣摸定位法」兩部分。 「阿是選穴法」選擇穴位時不能離開辨證,要在臟腑、經絡辨證基礎上,通過腧穴按壓診斷,直接選擇指切「阿是」樣敏感穴,因為這是病之所應,故可直達病所。 在臟腑辨證、經絡辨證基礎上探壓相關諸穴,選擇「阿是」樣敏感穴,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對性,即針對性,這在疑難病診斷與治療上更具有重要意義。 如徐州針灸醫師周夫瑞先生治療一中年女病人,患者無明顯誘因在行走時突然全身僵硬,四肢姿勢固定,卧床後又開始全身震顫,持續1分鐘震顫緩解,而又全身僵硬,面色蒼白,神志清楚,牙關緊閉,脈細雜亂。急針水溝、合谷、太沖、湧泉、內關無效,繼針肝俞、腎俞亦不應,苦思無計,乃探尋背俞諸穴。指觸在心俞、厥陰俞之間時卻如扳動機關,病人呼好,針入後僵硬、震顫皆立愈。自言「病即於此,惜不能言」。至此方悟本病面色蒼白、脈細雜亂,乃心血不足、子病及母,肝主筋,故病見筋僵筋顫。病本在心,標在肝,故取肝俞不應,內關雖為手厥陰心包經穴,但長於理氣而不長於補虛,故亦不應。隨又針足三里以大補氣血,加以鞏固。隨訪5年未作。由此可見,臨床上除臟腑經絡辨證外,尚需穴位辨別以期直達病所。 又如其治一老年舌強病人,針啞門、廉泉不效,無奈,遍切與舌咽相關諸經各穴,滑肉門穴下有硬結,按壓時病者點頭,面有喜色,針入病者即能言。 在揣摸取穴的過程中,我們常說,「寧失其穴,勿失其經」。但在火針的治療中,我的觀點是「寧失其經,勿失其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也是我三十餘年火針臨床的經驗的總結。 在俄羅斯阿穆爾州有一位大貨車司機,常年腿痛,在醫院做了各項檢查,沒找出病因,來找我治療。經查體,我摸出其腰側有一硬節並有痛感,於是就抓住不放,毫火針二針下去後,讓其下地活動活動。他說,這條腿我治了十幾年,從未緩解過,今天感到有些舒服了。治療了半個月,有的同行嘰笑我,說把結節扎得像馬蜂窩似的,但其硬節消失了,多年不治的腿痛也痊癒了。九 火針的取穴(2)「阿是揣摸定位法」,即切之思之,思之切之,以偵察為手段,以感應為依據,以揣摸應移變。腧穴是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又名「氣穴」、「骨孔」等,《甲乙》常有「陷中」「宛宛中」之語。《針灸穴名解》比喻經筋猶如山脈,經絡恰似兩山之間河川,穴位則是沿河兩岸之城池港口,可見「穴」即「空穴」「孔隙」之意。所以臨床取穴,要注意揣摸探尋空隙之感,避開骨骼、肌腱、血管等,而不能拘泥於骨度分寸或同身尺寸。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首見於唐代醫家孫思邈所著之《千金要方》,在卷29「灸例第六」中言:「凡孔穴在身,皆是藏府、榮衛,血脈流通,表裡往來,各有所主,臨時救難,必在審詳。……其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為尺,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節為一寸。亦有長短不定者,即可取手大拇指第一節橫度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其言一夫者,以四指為一夫……如此仔細安詳用心者,乃能得之耳。」由此可見,其本意是灸療及「臨時救難」時應急而設,並非常規針刺治療時所用。在灸療及特殊情況下為搶救而取穴,有時有些誤差是允許的,但在針刺治療中的人為誤差則不是應該的。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因其簡便實用,故應用較廣泛,如上肢取內關、下肢取足三里等。在統編教材及國家標準《經穴部位》中都這樣寫到:手指同身寸指醫者用自己的手指比量取穴,但應用時應參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況適當增減。同時又指出:手指同身寸必須在骨度規定的基礎上運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我們認為作為教材及國家標準不應有含混之處,否則令學者無所適從。尤其是初學者,取支溝及足三里時,動輒以一夫法比量。且不說醫者之手與病者之手相關甚遠,即使以患者自身之一夫比量,相符者也很少。這一問題早已引起歷代醫家的重視,明代張介賓之《圖翼》中說「同身寸者,謂同於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長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橫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則人瘦則指長,人肥則指短,豈不謬誤?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當。」 臨床上除個體差異外,在疾病不同時期,氣血運行情況不同,經筋濡養狀況也不同,就會有相應的拘攣或舒展而導致腧穴位置隨之移動。這樣,就可假設不同文獻所載腧穴位置的誤差,即是腧穴移動變位的結果。腧穴分類之一阿是穴,即是變動的「對病經穴」。有人認為,經外奇穴如闌尾穴、膽囊穴,不過是「寧失其穴,不失其經」之足三里、陽陵泉之移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所以阿是穴的定位,千萬不能拘泥於固定尺寸,要仔細揣摸穴處皮、肉、筋、骨、脈等,通過指切、按壓找出與疾病直接相關的,使「病者快然」反應的敏感點,要以「病者快然」及指感來確定腧穴準確位置。 此外,在火針療法中,阿是穴也可稱為火針針刺點。火針的針刺點可以作如下的分類: 1、敏感點:特點是知覺點:表現為痛、麻、木; 2、非敏點:特點是非覺點:表現是條索、硬結、粘連;針刺點的部位: 針刺點的部位可在經筋上,在肌腱起止點上,在骨面上,在筋膜上,在經絡上,因此針刺點的尋位還可以用如下方法尋找。 1、肢體靜態對稱比較法:即在非正常處尋找針刺點。讓患者直立、正坐、或平卧等,擺正肢體,上下左右,前後地進行對比觀察。⑴ 對比形態(粗細、大小、豐薄、平凹、長短、曲直),異常者為患處,必有針刺點;⑵ 對比軟硬度,硬者為患處,必有針刺點;⑶ 對比彈性,無彈性者為患處,必有針刺點;⑷ 對比運動功能,功能障礙者為患處,必有針刺點;⑸ 對比力量大小,力量不足者為患處,必有針刺點。 2、肢體運動尋找法: 讓患者做肢體運動,怎麼疼怎麼動,運動中的最大疼痛處,可尋找到針刺點。 3、骨面搜尋法: 使患者坦露患處肢體,對疼痛病灶處的骨面進行搜尋,可尋找到針刺點。 4、沿經線扣擊法: 沿著患處及通過患處的經線,進行扣擊尋找。即如上所講的「痛點選穴法」。選擇穴位時不能離開辨證,要在臟腑辨證,經絡辨證基礎上,通過腧穴按壓診斷,直接選擇指切「阿是」樣敏感穴,即為針刺點。因此處是病之所應,故可直達病所。 5、平面浮摸法: 對病灶處的表面皮膚進行浮摸,以確定痛點,即針刺點。對針刺點定位時要注意三個問題: 1、要運用尋找針刺點粗、精二步定位法: ① 根據骨度尺與病灶進行粗略定位; ② 持好針具,於刺針前再精確定位。 2、按壓皮膚時應避免皮膚的滑動移位,以免針錯所確定的痛點部位。 3、避免患者體位移動,使所確定的痛點錯位,故針刺點定位後,患者的體位不宜再動。 火針取穴順序 火針取穴還要重視順序問題,即針刺順序。依不同的病症按一定的順序進行針刺治療,是影響針刺療效的重要因素。隨著時間醫學的不斷發展,針刺順序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但由於古人對此所論不多,又缺乏今人的系統整理,所以現代針灸書籍及針灸教材很少提及,臨床針灸工作者在實際操作中經常感到無據可尋。 北京針灸醫師邵淑娟等人在不斷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經幾十年的臨床摸索總結出一套針刺順序規律,其基本原則是:調理陰陽,順應自然,護衛正氣,調動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來抵禦疾病。 一、依證的虛實定序:陰盛陽虛,先背後腹;陰虛陽盛,先下後上;先補其虛,後瀉其實。 二、依主客經傳變定序:表裡同病,先刺主之原,後刺客之絡;表裡未傳,變先補客之原,後瀉主之絡。 三、依病症定序: 1、痛症:先遠刺,後近刺。如急性胃脘痛,若先刺足三里、梁丘等遠道穴,再刺中脘、上脘等局部穴,往往能取得立竿風影的療效,反之常會加重其痛疼。 2、「中風,先刺健側,後刺患側。半身不遂發生時,患側經脈上的腧穴,由於正氣虛、邪氣實,已難以發揮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治療時,為更有效的調動人體的正氣,應先從健側入手,先刺健側腧穴,以調補營衛,調理陰陽,運行氣血,再刺患側以瀉邪通絡,從而達到一個新的平衡狀態。採用這樣的針刺方法,不僅可以提高中風恢復期的療效,而且還可以預防和減少患肢痙攣(肌張力高)等合併症的發生。 毫火針的選穴與毫針選穴的基本規律相同,根據病症不同而辨證取穴。除局部選擇阿是穴外,再尋經選穴,以相呼應,協同作用,提高療效。選定穴位後,要採取適當體位,以防止患者改變姿勢而影響取穴的準確性。 《針灸大成》中說:「先以墨點記道,使針時無差。」目的是保證取穴的準確性。爪法即是如此。故臨床上常以手指甲在所取穴位上切壓出痕邊,做出記號,然後用龍膽紫進行標記; 臨床上還可用指甲橫縱兩向切壓出「十」字型痕迹,以十字中心為點,進行針刺。 忌以墨汁點畫,否則針眼留下黑記。毫火針講座十 火針的取穴(2)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阿是揣摸定位法」,即切之思之,思之切之,以偵察為手段,以感應為依據,以揣摸應移變。腧穴是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又名「氣穴」、「骨孔」等,《甲乙》常有「陷中」「宛宛中」之語。《針灸穴名解》比喻經筋猶如山脈,經絡恰似兩山之間河川,穴位則是沿河兩岸之城池港口,可見「穴」即「空穴」「孔隙」之意。所以臨床取穴,要注意揣摸探尋空隙之感,避開骨骼、肌腱、血管等,而不能拘泥於骨度分寸或同身尺寸。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首見於唐代醫家孫思邈所著之《千金要方》,在卷29「灸例第六」中言:「凡孔穴在身,皆是藏府、榮衛,血脈流通,表裡往來,各有所主,臨時救難,必在審詳。……其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為尺,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節為一寸。亦有長短不定者,即可取手大拇指第一節橫度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其言一夫者,以四指為一夫……如此仔細安詳用心者,乃能得之耳。」由此可見,其本意是灸療及「臨時救難」時應急而設,並非常規針刺治療時所用。在灸療及特殊情況下為搶救而取穴,有時有些誤差是允許的,但在針刺治療中的人為誤差則不是應該的。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因其簡便實用,故應用較廣泛,如上肢取內關、下肢取足三里等。在統編教材及國家標準《經穴部位》中都這樣寫到:手指同身寸指醫者用自己的手指比量取穴,但應用時應參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況適當增減。同時又指出:手指同身寸必須在骨度規定的基礎上運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我們認為作為教材及國家標準不應有含混之處,否則令學者無所適從。尤其是初學者,取支溝及足三里時,動輒以一夫法比量。且不說醫者之手與病者之手相關甚遠,即使以患者自身之一夫比量,相符者也很少。這一問題早已引起歷代醫家的重視,明代張介賓之《圖翼》中說「同身寸者,謂同於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長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橫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則人瘦則指長,人肥則指短,豈不謬誤?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當。」 臨床上除個體差異外,在疾病不同時期,氣血運行情況不同,經筋濡養狀況也不同,就會有相應的拘攣或舒展而導致腧穴位置隨之移動。這樣,就可假設不同文獻所載腧穴位置的誤差,即是腧穴移動變位的結果。腧穴分類之一阿是穴,即是變動的「對病經穴」。有人認為,經外奇穴如闌尾穴、膽囊穴,不過是「寧失其穴,不失其經」之足三里、陽陵泉之移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所以阿是穴的定位,千萬不能拘泥於固定尺寸,要仔細揣摸穴處皮、肉、筋、骨、脈等,通過指切、按壓找出與疾病直接相關的,使「病者快然」反應的敏感點,要以「病者快然」及指感來確定腧穴準確位置。 此外,在火針療法中,阿是穴也可稱為火針針刺點。火針的針刺點可以作如下的分類: 1、敏感點:特點是知覺點:表現為痛、麻、木; 2、非敏點:特點是非覺點:表現是條索、硬結、粘連; 針刺點的部位: 針刺點的部位可在經筋上,在肌腱起止點上,在骨面上,在筋膜上,在經絡上,因此針刺點的尋位還可以用如下方法尋找。 1、肢體靜態對稱比較法:即在非正常處尋找針刺點。讓患者直立、正坐、或平卧等,擺正肢體,上下左右,前後地進行對比觀察。 ⑴ 比形態(粗細、大小、豐薄、平凹、長短、曲直),異常者為患處,必有針刺點; ⑵ 比軟硬度,硬者為患處,必有針刺點; ⑶ 比彈性,無彈性者為患處,必有針刺點; ⑷ 比運動功能,功能障礙者為患處,必有針刺點; ⑸ 比力量大小,力量不足者為患處,必有針刺點。 2、肢體運動尋找法: 讓患者做肢體運動,怎麼疼怎麼動,運動中的最大疼痛處,可尋找到針刺點。 3、骨面搜尋法:使患者坦露患處肢體,對疼痛病灶處的骨面進行搜尋,可尋找到針刺點。 4、沿經線扣擊法: 沿著患處及通過患處的經線,進行扣擊尋找。即如上所講的「痛點選穴法」。選擇穴位時不能離開辨證,要在臟腑辨證,經絡辨證基礎上,通過腧穴按壓診斷,直接選擇指切「阿是」樣敏感穴,即為針刺點。因此處是病之所應,故可直達病所。 5、平面浮摸法: 對病灶處的表面皮膚進行浮摸,以確定痛點,即針刺點。對針刺點定位時要注意三個問題: 1、 要運用尋找針刺點粗、精二步定位法: ① 根據骨度尺與病灶進行粗略定位; ② 持好針具,於刺針前再精確定位。 2、按壓皮膚時應避免皮膚的滑動移位,以免針錯所確定的痛點部位。 3、避免患者體位移動,使所確定的痛點錯位,故針刺點定位後,患者的體位不宜再動。 火針取穴順序 火針取穴還要重視順序問題,即針刺順序。依不同的病症按一定的順序進行針刺治療,是影響針刺療效的重要因素。隨著時間醫學的不斷發展,針刺順序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但由於古人對此所論不多,又缺乏今人的系統整理,所以現代針灸書籍及針灸教材很少提及,臨床針灸工作者在實際操作中經常感到無據可尋。 北京針灸醫師邵淑娟等人在不斷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經幾十年的臨床摸索總結出一套針刺順序規律,其基本原則是: 調理陰陽,順應自然,護衛正氣,調動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來抵禦疾病。 一、依證的虛實定序: 陰盛陽虛,先背後腹;陰虛陽盛,先下後上;先補其虛,後瀉其實。 二、依主客經傳變定序: 表裡同病,先刺主之原,後刺客之絡;表裡未傳,變先補客之原,後瀉主之絡。 三、依病症定序: 1、痛症:先遠刺,後近刺。如急性胃脘痛,若先刺足三里、梁丘等遠道穴,再刺中脘、上脘等局部穴,往往能取得立竿風影的療效,反之常會加重其痛疼。 2、「中風,先刺健側,後刺患側。半身不遂發生時,患側經脈上的腧穴,由於正氣虛、邪氣實,已難以發揮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治療時,為更有效的調動人體的正氣,應先從健側入手,先刺健側腧穴,以調補營衛,調理陰陽,運行氣血,再刺患側以瀉邪通絡,從而達到一個新的平衡狀態。採用這樣的針刺方法,不僅可以提高中風恢復期的療效,而且還可以預防和減少患肢痙攣(肌張力高)等合併症的發生。 毫火針的選穴與毫針選穴的基本規律相同,根據病症不同而辨證取穴。除局部選擇阿是穴外,再尋經選穴,以相呼應,協同作用,提高療效。選定穴位後,要採取適當體位,以防止患者改變姿勢而影響取穴的準確性。 《針灸大成》中說:「先以墨點記道,使針時無差。」目的是保證取穴的準確性。爪法即是如此。故臨床上常以手指甲在所取穴位上切壓出痕邊,做出記號,然後用龍膽紫進行標記; 臨床上還可用指甲橫縱兩向切壓出「十」字型痕迹,以十字中心為點,進行針刺。忌以墨汁點畫,否則針眼留下黑記。毫火針》講座十一 火針的刺法 (1)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火針的刺法是適應不同病症的針刺方法。火針經腧穴將火熱直接導入體內,針尖與針體溫度隨即急驟冷卻下來,這種瞬時導入體內的一定量的高溫,是火針獨有的經穴激發效應及肌體安全無損的保證。在這一條件下,火針在醫療實踐中產生的五彩繽紛的種種刺法,便邁著創新的腳步,紛至沓來。 一、按針刺速度、方式分類:火針有速刺、頓刺、留刺、點刺、灼刺和割切、烙熨7種刺法。 1、速刺法:速進速出,深達穴中或病灶底部。 火針對準穴位或病灶快速刺入後迅速出針,整個進針過程非常快捷和短暫,僅用1 /10秒便完成針刺操作過程。火針療法主要以速刺為主。故速刺為最常用的火針刺法之一。操作的關鍵是針尖的用力一定要和穴位垂直,否則易出現彎針。速刺法適用於全身各部,用以緩解疼痛,治療臟腑疾患,調節機體功能。 2、頓刺法:速進緩出,深淺皆宜。 「頓」乃為停頓之意,暫時停下,不同於停止。猶如書法所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動者為頓筆。頓刺是火針刺入穴位後,保持一定深度不動,滯留數秒或數分鐘,一般不超過1-2分鐘。這時部分患者可出現熱感傳導,待熱散盡,再緩緩出針;有的將此法與速刺法比較而稱其為慢刺法,慢刺法有緩慢進針之嫌;還有的將這種進針的停頓動作稱之為按刺法。「按」乃「壓」之,久壓不動方以「按」謂之,故稱按刺法亦稍見偏差。看來火針療法的諸多概念與問題確實須要加以規範。 頓刺法有其特殊的用途和適用範圍,主要適用於瘰癧、腫物、囊腫……各種壞死組織和異常增生的一類疾病。也用於需淺刺部位如頭皮部及關節淺表處,用來治療偏癱及關節炎、滑膜炎等。 3、留刺法:速進憩出,深抵穴中。留刺是針缽刺入穴中後,不出針,留駐穴中,息針數分鐘至十幾分鐘。是毫火針的主要刺法。《針灸大成》中說: 「一針之後,速便出針,不可以留。」此種說法是由於當時針具的局限性所致。針體粗長則機械損傷大,蘊含熱量多,容易造成肌體損傷嚴重。毫火針留刺時只留針不運針,既不捻撥,也不提插,待針處微見紅暈即可退針。 4、點刺法:速刺速出,淺進皮下。點刺只是用燒透的針尖,輕輕點刺,入皮僅1-2分深。是復刺的主要針法。 5、灼刺法:速刺不進,烙在皮上,稍緩提針。灼刺針尖輕觸皮上,輕緩灼烙,又稱點灼,適用針具廣范,多用於皮科。 6、割切法:平針,不刺不進,深無可及。用燒紅的針鋒或針體縱向水平烙割,橫切之。多用於皮上息肉等。 7、烙熨法:平針,針鋒落於皮上,貼之不動,以熱烙之。用於皮膚久不癒合之潰瘍面或較大膿血竇道等。 以上7種針法,是火針的最基本的針法,也是火針的基礎針法,是母法,由這7種針法,可以繁衍出不盡的針法來。 二、按每穴針刺入數次分類:火針有單刺和復刺二種刺法。 1、單刺法:每穴只刺1針為單刺。 2、復刺法:每穴刺入2針以上者為復刺 三、按針刺幾何形狀分類:有穴刺法、圍刺法和灸刺法。 1、穴刺法:為單刺,多用於深刺,於穴位或病灶上只刺一針者。刺後其狀為一孔眼。 2、圍刺法:為復刺,多用於淺刺。用火針圍繞病灶進行針刺的一種刺法。進針點多落在病灶與正常組織交界之處,刺後其狀為一圓圈。在病灶周圍施以火針可以溫通經脈,改善局部氣血循環,促進組織再生。圍刺法主要適用於皮膚科、外科疾患。 3、灸刺法:為復刺,使用點刺法或灼刺法。對同一穴位點灼3-5下,點與點之間互相既不相遠,又不重疊,其狀呈小三角形或梅花形。多用於頭皮、皮下組織薄少之處。 四、按針刺方向分類:有直刺法,斜針直刺法及平針割烙法。 1、直刺法:與皮膚垂直進針,即針體與皮膚夾角為90度。 2、斜針直刺法:使皮膚表面傾斜,針體由上向下垂直進針,針體與皮膚夾角成30度-45度。 3、割烙法,沿皮膚水平縱向運針,或割切,或烙熨。針體與皮膚夾角約為15度左右。 五、按每穴針刺密度分類:有散刺法和密刺法。 1、散刺法:是以火針疏散地刺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種火針針刺法。它具有溫陽益氣,以改善局部氣血的運行,從而治麻、止癢、定驚、解痙、止痛。一般每大於15mm刺一針。針具最好選用略粗火針,以點刺或灼刺為宜。 2、密刺法:是用中粗火針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種火針刺法。密集程度取決於病變的輕重,病情重的密一點,以每針相隔不大於10mm為宜。密刺療法以足夠的熱力,改變局部氣血的運行,促進病損組織的新陳代謝。此法主要適用於增生、角化性皮膚病,如神經性皮炎等。 六、按腧穴性質分類:有痛點刺法、絡脈刺法和經穴刺法。 1、痛點刺法:在病灶局部或有關穴位處尋找最明顯的壓痛點,即阿是穴,在痛點上施以火針治療。壓痛點是局部經氣不通、氣血阻滯的反應點。以火針刺激壓痛點,可使局部經氣暢通、氣血運行,而達到止痛的目的,主要用於肌肉、關節病變和各種神經疼痛。 2、絡脈刺法:淺刺體表鬱血的細小絡脈使其出血的刺法,恰似放血療法。用於熱症、實症等。 3、經穴刺法:根據臨床癥狀表現,辨證,辨經,按經取穴,在經絡上施用火針的方法。通過火針對經穴的刺激,來溫通經絡、行氣活血,從而扶正祛邪,平衡陰陽,調整臟腑功能,多用於內科疾病的治療。 七、按體位的不同分類:有體針刺法和耳穴刺法。體針刺法適用於上述各種火針刺法。耳穴火針刺法,另立一章。毫火針講座十二 刺法 (2)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靈樞》記載中根據不同的證候而選取不同的針具,根據不同的針刺部位而採取不同的針刺方式頗多。由於是非同一時期的同一人的經驗所記,故所記載的針刺方式,同名同義,異名同義,重疊雜出。梳理一下,《靈樞?官針》篇記載的各種刺法,雖然這是討論如何使用九針來治療不同病症,如以九針應九變的「九刺」,以適應十二經各種病症的「十二刺」,以五臟病變而提出的「五刺」,但這些刺法基本上都是可以應用於火針。 九刺中於不同位置取穴相刺的刺法有6種。其中直接取位的刺法有 「輸刺」、「經刺」、「絡刺」、「分刺」4種,分別取輸(俞)穴、經脈、絡脈和分肉。間接取位的刺法有縱向遠取的「遠道刺」和橫向對側取的「巨刺」2種。另外特殊針刺方式的刺法還有3種,即淺皮刺之的「毛刺」,割切刺之的「大寫刺」和以火燒針的「焠刺」。 九刺之法中,只有粹刺與大寫刺可將針體燒紅而用之嗎?顯而易見,非也。只要思想樹立了創新的觀念,九刺之法,均適用於火針針刺,均可以用火針來針刺,你可以試試看。 再說十二刺。《靈樞?官針》說:「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節,是節要的意思。由於刺法中有十二節要,所以能應合於十二經的病症,所以又稱「十二節刺」。十二刺針法主要表現在不同位置的刺針,不同深度的刺針和一穴多次的刺針。 以不同取位的刺法有「偶刺」(前後偶對)和「陰刺」(左右同用)2種。以淺刺形式的刺法有「直針刺」(沿皮平針刺)、「浮刺」(沿皮留針刺)和「贊刺」(直針點刺)3種。 以深刺形式的刺法有「輸刺」(深及穴下)和「短刺」(深及骨上)2種。以多刺形式的刺法有「報刺」(一穴多刺)、「恢刺」(一穴多方向刺)、「傍針刺」(一穴二針刺)、「齊刺」(一穴三針刺)和「揚刺」(一穴五針刺)4種。 最後說「五刺」。《靈樞?官針》:「凡刺有五,以應五藏。」這是從五臟應合五體(皮、脈、筋、肉、骨)的關係分成五種刺法,故又名五臟刺。五臟刺有:淺刺於皮,快出於速的「半刺」;「有以穴為中心,散刺出血的」豹文刺」;有多取關、節近處肌腱行刺的「關刺」;有左右開弓,形似雞足,針於分肉之間的「合谷刺」;有以直為要,直進直出,深刺至骨的「輸刺」。 縱觀《靈樞?官針》的「九刺」、「十二刺」和「五刺」,不難看出,刺法不是固定的,靜止的,一層不變的。刺法是一個動態的變化,是以迎合與適應不同疾病的治療需要而在變化著。 各種刺法根據不同病變的不同需要而在變化著,無非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擇位而刺,或前後左右,或經脈關節不同位置的變化; 二是擇度而刺,或深或淺不同程度的變化; 三是擇形而刺,或點,或線,或圓,或侮花,或三角不同幾何形狀的變化; 四是擇數而刺,髮針量或一,或二,或三,或五不同針數的變化; 五是擇向而刺,或皮上,或皮下,不同角度方向的變化; 六是將位、度、形、數、向,融匯貫通,交匯一體而刺,或是二項,或是多項的不同配合與組合。 火針由於針具的豐富多彩,由於經氣激發的高效,由於刺法的精巧靈活,所以,不但大多能夠實現《官針》中的刺法,如贊刺類於火針點刺;少針而淺入的毛刺,類同於火針的疏針點刺;輸刺類同於毫火針的留刺;短刺類同於火針之頓刺等等。而且還可以有所發揮,有所發展,有所創新。 如沿皮刺,又稱作橫刺的直針刺,是否可以用火針的在皮上進行短線點刺相而代之呢?多針刺是否也可以用以火針的復刺呢? 再如報刺(一穴多刺),可理解為一個病灶上的多刺。在針刺病灶壓痛點或肌膚間有條狀或結節的同時,火針一針刺後,讓病人在活動中再找痛點,繼而續刺之,一針一動,動中於炳灶處尋找痛點,痛則再刺,反覆痛點上刺之,至痛止,恢復正常活動。(要根據病症和患者體質下針,針刺不得過量。) 總之,如此眾多的刺法,怎樣才能掌握並靈活地運用到實際中去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親自臨床,善於實踐。毫火針講座十三 手法 (1)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火針的手法(1) 火針的操作手法,包括對火針針具的「持針」與「刺針」。這是捲舌與平舌的兩個不同發音的詞,同時也表達了兩個不同手法的含義: 持針,即用手拿針的方法,當然還有用器具拿針的方法,如止血鉗夾持法;刺針,即使針體進入皮下的操作方法,也被古今針家稱之謂進針法、下針法、入針法、內針法等。 如果有人問你,你是搞針灸的,你會拿針嗎?對他,你一定會嗤之以鼻,不屑回答。 如果有人問你,你會拿火針嗎?我想你一定會略略猶豫一下,再作回答。因為火針的持法與毫針等其它針具持法是有很大差別的。其最大有差別就是拿針手的指、腕、肘之間的變化。 毫針單手持針與進針時,大指與食指唯恐失落,緊捏針柄,亦便於手指用力。中指鼎力相助,或扶於針根下,指腹抵住針身下段,或支於肌膚上,指端緊靠穴位。掌心朝下,挾肘屈臂,以腕為軸,拇食二指向下用力按壓,中指隨勢屈曲,先破皮而後進,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破皮與進針兩個動作連貫自然,渾然一體。指力與腕力的配合,協調一致,天衣無縫。毫針的刺入,或直或斜,或速或緩,或插或捻,或飛或彈,整個過程,動作乖巧靈瓏,姿態輕盈如綉,一副大家閨秀之態。 火針的持針與進針,貌似硬漢,速進速出,實為更加細膩講究。大、食、中三指持針,型似手握毛筆,卻不是手握毛筆之法。手持火針,恰如水中提起鯰魚,捏輕了魚兒提不起,捏緊了魚兒反滑出。虛拿輕捏,力不在指上,虛掌空屈,不緊不松,這樣持針,為的是刺入碰到硬物時,針柄可從指間滑脫,避免針下硬物致使針彎傷人。掌心對向懷中,與胸保持一定距離,猶如虛懷空抱。掌腕要僵直,肘尖略抬,使肘臂懸空,為的是力從腕出,以肘為軸,順勢就勁,垂直而下,力取自然。 速刺時,腕力要均勻直下, 針不斜發。切不可甩腕,切不可使用暴力。此乃火針持針入穴基本之法。 粗火針頓刺時,收指塌腕,使掌側根隨針體的刺入,同時落於肌膚上,扶而不動,使之停針,保持一定的深度。停針後持手勢暫時穩定不變,以免針體左右晃動。毫火針頓刺,用留刺法,將針入穴約1分鐘出針即可。 留刺時,針入穴內則五指炸開,似驚鳥棄食而起,將針留於穴內。指如張翅,但要放鬆,取其自然,不得做作,不得僵硬。 點刺與灼刺時,持針如速刺法。腕平肘活,動作輕盈。點刺與灼刺多為復刺,故要求一針一燒,不緊不慢,節奏適中。 割切時,水平持針。一手用鉗鉗住被割物,提起於皮上不動,一手持針割切。割切時針體要一燒一割,燒透下針。針體只拉不送,最忌拉鋸似的往來運針,以保證針體的火力充足。 烙熨時,水平持針,一燒一烙,待針體冷卻時再烙熨下一針。 火針刺針的方向,總的原則是由上向下,由外向里,順勢就勁,自然進針。不可逆向刺針,不可反手或翻手刺針。 火針在一人端持酒精燈,一人燒針的配合下,可以實施雙手刺針法。即刺手與押手互相配合,協同進針。 火針押手進針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為舒張法:對於皮膚鬆弛或有皺紋的部位,用拇食兩指或食中兩指將腧穴部位皮膚向兩側撐開使之繃緊,以便進針。另一種為提捏法:對於皮肉淺薄的部位,用左手拇食兩指將腧穴部位的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從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毫火針進針較難,必須在掌握了細火針進針的技術後才能施針。具體手法於毫火針一章中細講。 火針用針的形式是一刺一割一烙;火針運針的速度是一疾一緩一停。刺則疾之,割則緩之,烙則停之;火針出針的速度是有快有慢,速刺快,頓刺、留刺慢。烙針則暫停。故而火針凡刺皆快,愈速愈好,一插到底,不復續入;火針凡割切皆慢,愈輕愈好,一針不成,再續不遲。出針快慢,視法而定。 火針進針要領有八個字:安、隨、透、准、息、平、硬、松。毫火針講座十四 手法 (2)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第五節、火針的手法 (2) 火針進針要領有八個字:安、隨、透、准、息、平、硬、松。神要安:對患者施火針療法必先告慰病人, 令其神安而勿驚懼,消降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治療。 穴要隨:隨時調整病人不同姿勢,使穴位容易垂直進針。既便是斜刺入針,也要使針由上向下垂直刺入,只是將穴位或病灶皮膚調整成斜面,保持針體仍然是垂直刺入。如眉心穴取坐位仰頭,使針體由上向下垂直刺入等,即斜針直刺法。 調整穴位的位置,一般可以讓患者做如下的坐、卧、躺、爬、仰等姿勢。 穴位怎樣才算調整好了呢?刺針之前先試針幾次,所謂空扎,即不燒針模擬虛刺穴位幾下。空扎穴位感到動作順暢自然時就可以點火燒針了。 燒要透:燒透之針,既易於進針,又有療效。否則針入則痛劇傷人,不入則針彎傷膚。 針要准:進針位置要准,深度要准,這是保證療效的關鍵。 氣要息:屏氣下針。只有屏住氣,才能使動作平穩敏捷。 腕要平:以肘為軸,不可甩腕進針,以保證針體垂直進入。 心要硬:凡行火針,須有臨陣之將心, 方可果斷用針。《針灸聚英》中曾明確地指出:「火針甚難,須有屠兒心,劊子手,方可行針。」 說的就是行針者不可心懼手軟,未下針心先畏懼幾分,顫抖著的手,那針是很難刺得「穩」與「准」的。 手要松:持針要松,虛持針柄,達到既可入針,又不強入的地步,以防皮下彎針。 如何迅速掌握這八個字呢?首先要於臨床之外進行練習。一要練心,二要練針。練心的本質在於觀念的轉變,是對「火」與「針」傳統觀念的一個挑戰,因為現代針具的精緻細膩,已使火針有了根本的改變,火針確實不像想像的那樣疼痛,那樣可怕了。只是說上一百次,一千次,不如親自實踐一次。 練心要做到臨陣不慌不亂,操針有序,下針穩准,首先要在了解火針,懂得火針治療原理的基礎上,到火針臨床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哪怕是走馬觀花也好,首先來一個感性認識,以便從思想深處能相信火針;其次要自身感受火針,體驗火針。欲知梨子的滋味,必須親自嘗上幾口。先是由有經驗的醫生在你身上用火針刺上幾針,體會感受,然後再用火針在自己身上刺幾針。如果自己畏懼火針,最好不要施針於人,即所謂「已所不欲,勿施他人」。 學習火針療法,說到底關鍵還是動手。因此練針是必不可少的程序。練針要用道具來練習。只要按照要領練熟速刺、頓刺、留刺3種基本刺法就可以了。有了一定的手感與技巧之後,再施用於臨床。 怎樣練針才好呢?說到這倒讓我想起一個問題來。那就是火針普及之難度。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李白嘆蜀道之難,雖山高路險,卻是有形之難,尚可開腿邁步以行之。而火針之難,是無形之難,讓你心怕,讓你手軟,讓你有手不能用,有腳邁不開。 今日有關火針論述的書刊文章,或遵過時古訓,一統舊日觀念,或閉門造車,任由想當然,辟如:金屬針體,燒針則必燙手,這是想當然,讓你不敢動手;火針不管粗細,紮上就慘不忍睹,讓人疼痛忍受不了,這是想當然,讓你心怕; 去年也是這個節氣,我回國。一位省級醫大的針灸科主任告訴我,有一女患者,吉林榆樹縣人,雙下肢疼痛,不能蹲坐,一坐下去,大腿肌健疼痛得很,幕名前來針灸,但治療半月有餘,病情不減,讓我用火針試試。我去了一摸,患者半腱肌處有一條索形硬結,遂用火針速刺之,當時結開,下床一試,可以蹲坐了,患者極為滿意。此時主任臨床上正帶二位進修大夫,問其火針治療原理。主任隨口說,因火針殺死了神經,故不痛耳。此說亦是想當然。且讓人心懼三分。 然而這許多的想當然,為火針的發展,造成許多麻煩。教人練針也是這樣,想當然,讓你有心也練不成。 如200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實用針灸手法學》中講的火針刺法練習。「其方法是,可取舊膠片2-3張,裝訂一起並掛於牆上,高低同眼睛水平,距胸前l米。依前法持針,在酒精燈上燒達通紅後,迅速刺向膠片上的某點,」試問,臨床上針灸操作或施用火針有這等姿勢嗎? 又說「刺完後復原再刺,反覆練習,始則穿透為度,逐漸達到根據意念深達l層、2層或3層。」一層膠片厚不足0.2mm,把手勁控制在0.2mm之間,這可能嗎?退一步說,既便可能,臨床上有意義嗎? 又說「熟練後再練從上向下、從下向上、從後向前等不同方向的刺法,……」這不是四面八方的折騰嗎?尤其是在酒精燈上燒達通紅後,從下向上的刺,臨床上辦得到嗎?如此火針之練法,比蹬蜀道還難。如此火針之教法,不僅僅是誤人子弟啊,更延誤了火針的發展。 《實用針灸手法學》中還說:「火針的臨床操作,其手法雖然較毫針刺法簡單一些,但其操作的技巧性要求很高。」 我說火針的臨床操作,其手法比較毫針,不是刺法簡單一些,而是刺法更為簡捷,更為精鍊。簡單的手法還需要技巧性高的操作嗎?因此練針,亦須十二分地用心。 練針的道具用什麼東西好呢?練習毫針刺法的紗布棉團,不適用於火針練習,於是一些熱心人想了好多主意:疊成厚紙板的,摞成厚膠片的,切成塑料泡沫塊的,弄塊玩具膠泥團的,貼上不幹膠的,蒙上厚絨面的等等,然後在上面畫上圈,點上點,做成記號,練習燒針扎准。這些方法都可以。 還有更簡單的辦法,信手抓來一個水果蔬菜類的東西,如香蕉、蘋果、茄子、土豆之類的果肉豐實之物,裹上報紙,以扎報紙上大小及不同的字來練習手法的準確。如果要找更真實的感覺,不妨市場上買一塊肉條,同樣是裹上報紙練習針刺。不要怕粗俗難看,尖端技術往往是從最原始處開始的。不要怕把肉扎爛,燉在鍋里一樣吃著香。練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手型及操作手法,或站或坐,堅持一手端著酒精燈,一手燒針刺針,形同臨床的姿勢與動作。 練針時一定要保持針尖由上向下,或由外向里,與穴面垂直入針,並控制深淺一定的指力。毫火針一插到底時亦應控制下針指力,避免針根處的針柄觸及皮膚,對皮膚造成燙傷。 關於速刺法的學習,有人認為:一般來說,使用速刺法治療時,因速度極快,除非針技爐火純青,否則在極短的時間裡內,特別是初學者很難體會到「針下沉緊」。因此在平時的毫針針刺過程中,要隨時體會押手的感覺和及針刺的深度,再運用火針時方能得心應手。  筆者認為,操用火針,既使是針技爐火純青者,也體會不到「針下沉緊」。1/10秒內的進針,停針,出針,這一過程中的每一瞬息感覺,不是人體靈敏性所能涉及的,倘若感到「針下沉緊」,則必定是針體火力不足,粘針所致。毫火針講座十五 深度(1)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 第六節、火針的深度(1) 「刺有深淺,烙有割熨」,此為對火針針法的高度概括。 由於火針的針法只有刺與烙的形式,所以在眾多的針法中,臨床最常用的則多是速刺法:垂直刺入,快進疾出。這裡就有個刺入多深的問題。 針刺的深度,是對火針刺入皮下後的具體操作要求。在針刺操作過程中,掌握正確的針刺深度,是發揮針刺效應、提高針治療效、防止針刺意外發生的重要環節。取穴的正確性,不僅指其皮膚表面的位置,還必須與正確的針刺深度結合起來,才能發揮腧穴的治療作用。對於臨床醫生來說,針刺操作的熟練程度,是與其能否恰當地掌握好針刺的深度密切相關的。 火針針效的事半功倍,很大程度在於深度,保證刺入深度正確也是火針基本要求「准」的一個方面 火針進針深度,古代醫學文獻中多有記載,然而確切深度卻從來沒有明說。如《針灸資生經》中有「用火針微微頻刺」。「微微」則「輕輕」,「輕輕」則「淺淺」,「淺淺」則針下勿深,勿深是多深? 《針灸聚英》中有「切忌過深,深則反傷經絡。不可太淺,淺則治病無功,但消息取中也」。《針灸大成?火針》中也說:刺針「切忌太深,恐傷經絡,太淺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 「切忌過深」,「切忌太深」,這不能「過深」,「太深」又是多深? 「不可太淺」,「太淺不能去病」這淺又是什麼程度?沒有一個定量的標準,是3分還是半寸。老祖宗除了這定性的論述外,為什麼就一直沒有明說呢,就是讓你去自悟,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但消息取中也」,「惟消息取中耳」,上面論述里的這個「中」字到底是何意? 也讓人有一番琢磨。 有人仔細推敲「消息取中」後言:當有二層含義。其一可理解為「中」(zhōng),即中間,不深不淺之意。其二則應理解為「中」(zhòng) ,即剛好、深淺恰到好處之意也。「中病即止」也。 不管是否合適,對「消息取中」的認識,筆者有自己的理解,認為這個「中」字,並非是指「中間」的中,亦非恰到好處之意,應當為動詞「中的」((zhòng dì)的中。「的」乃箭靶,「中的」乃射中了箭靶。古人已經告訴你了,針下深度要不深不淺,還啰嗦要取「中間」幹什麼?所以話鋒一轉,語重心長的又囑咐你,「但」,關鍵是針下要「中的」,深度要準確無誤啊,不能任由胡亂扎來。「准」不是火針療法的重要保證么?「惟」有有的放矢,深度準確,「中病」方能「即止」。不是嗎? 《素問?刺要論》指出:"刺有淺深,各至其理,……深淺不得,反為大賊",這裡一是強調針刺的深度必須適當。,二是強調不同的針法各有各的原則。各種不同的原則中當以不傷及組織器官為總的原則。《靈樞?九針十二原》篇中說「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毫針之下,必須施以手法方能得氣,所以毫針的原則是既要使針下氣至所及,又要以不傷及組織器官為原則。 毫針經氣之量,由刺激量的大小決定,而刺激量的大小,除運針程度,留針時間外,則取決於針下的深度,由深度來確定機械能量的多少,來調節刺激量的大小。 要正確掌握毫針針刺深度,必須注意,每個腧穴的針刺深度。在臨床實際操作時,要與患者的年齡、體質、病情、腧穴部位、經脈循行深淺、季節時令、醫者針法經驗和醫療的需要等諸多因素綜合來作考慮,靈活掌握。 《靈樞?逆順肥瘦》說:「嬰兒、瘦人,淺而疾之;壯士、肥人,深而留之」;老年體弱,氣血衰退;小兒嬌嫩,稚陰稚陽,針體入穴均不宜深刺與久留。青壯之齡,血氣方剛,入穴之針可適當深些,可長些時間留針。

毫火針講座十六 深度(2)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第六節、火針的深度(2) 火針則不然,刺入的深淺不能套用對毫針的要求。火針有自己的原則。火針憑藉火力,一針之下,溫通經絡,激發經氣,推動氣血,故火針不以有無氣至定深淺,不以手法定深淺,唯一考慮的就是針下不傷及組織器官即可。 火針的刺激量主要是由熱量所決定的。針粗攜帶熱量就多,針細攜帶熱量就少,當然火針也有機械能量的結合,主要是以針體粗細來定奪刺激量之大小。火針刺入的深淺,主要是以肌體的狀況所決定的,這個肌體狀況,指的是生理部位肌肉的豐薄,血管神經潛伏的位置,病灶的深淺,也就是說火針是以病位定深淺,要求既能劫部,又不傷皮肉為佳。當然火針的粗細,也是確定刺入深淺的重要因素之一。細針深進,粗針淺入,粗細火針的這種變化目的,一是為了使所帶熱量應相當,二是針眼開口聽需要,如放膿引流等。 關於腹部針刺深度,有必要多說幾句。腹前壁的深部為腹腔,腹腔內有許多重要臟器,上腹部深面臟器主要有肝、膽、脾、胃、腎等;下腹部深面的臟器主要是膀胱及大腸、小腸。針刺腹壁部穴位,若深刺,易刺傷上述臟器。深刺會造成某種程度的臟器損傷。有些損傷會產生較嚴重的後果,例如刺穿膀胱、膽囊,使尿液或膽汁外溢,引起腹膜炎等。 1997年,上海中醫藥大學解剖教研室,張建華等人對腹部常用的17個經穴(胃經4個:不容、承滿、梁門、關門;腎經5個:幽門、腹通谷、陰都、商曲、橫骨;脾經1個:腹哀;肝經1個:章門;膽經1個:京門;任脈5個:鳩尾、巨闕、上脘、中脘、曲骨)的針刺深度進行了研究,旨在為針灸醫生提供不損傷腹腔臟器的安全深度,以避免刺傷某些臟器引起不良後果的發生。 其方法是取51具較新鮮成年人屍體,定穴,冰凍後,用解剖學斷面方法切割成穴位斷面標本,等自然化凍後,測量穴位皮膚淺點至臟器深點間的距離,用統計學方法處理測量得到的數據。結果:得到腹部17個穴位淺點至深點間的安全針刺深度範圍。即臨床醫生針刺腹部經穴一般應在1.2寸左右,約30mm。這一針刺深度針尖已入腹腔,有可能刺中臟器。 據臨床觀察刺中消化道,如無反覆長時間提插,引起損傷反應不明顯。如果刺中肝、膽、脾、腎和膀胱,又反覆長時間提插,會引起較嚴重的損傷或後果,例如脾出血、膀胱內尿液外溢等。所以針刺下腹部穴位,建議患者排空小便,膀胱回歸盆腔,可大大減少刺中膀胱的可能性。 《素問?三部九候論》云:針之深淺「必先度其形之肥瘦」;張志聰亦說:「知形之肥瘦,則知用針之深淺。」不無道理。故而凡頭面和胸背部腧穴針刺宜淺,四肢和臀腹部腧穴針刺可適當深刺。在具體針刺中,病位分布在肌體上不同的生理部位,對入針深淺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言以蔽之曰,凡毫針不得深刺之部位,火針都不得深刺之。如風府穴,絕不可深刺,胸腹部也要特別小心。後頭部包括枕部及項部,該處治療多以頸椎病或頸性頭痛為主。火針用頓刺法,進針約1-2分,針尖剛剛刺到顱骨即可。項部的刺法與後枕部也有區別,項部軟組織較深厚,且往往病變組織也多位於較深層次,故用火針速刺法,深度可達約0.5寸。 胸背部深層是胸腹腔, 如病變部位或壓痛點下明確是肩胛骨、肋骨、胸骨骨面時,或在棘突旁開之肌肉豐厚處,可用火針深刺。但如病變部位在肋間等肌肉薄少處,則淺刺,以免造成氣胸。如肋間神經痛、腹外斜肌損傷、下後鋸肌損傷、膽絞痛等,操作時一定要弄清痛點與肋骨的位置,小心操作。 四肢部使用火針時一定要注意避免刺中神經干、血管等,如內關、三陰交等處。但在肌肉豐厚處,則可以深刺。如足三里等,深達1寸余。如關節炎、關節滑膜炎、陳舊性踝扭傷等皮下軟組織薄少處,可淺刺。如骨縫深隧,火針也可沿骨縫深刺之,如膝關節。 筆者在俄羅斯行醫時,曾有一名子宮肌瘤患者,已預約好治療時間,可到點沒來。時正深冬一月,隔二小時她一瘸一拐地來了。原來她同時也犯嚴重的關節炎。因為塞車。不能行走,故來遲了。她只經人介紹說火針可以治療子宮肌瘤,不知道對關節炎也有相當好的療效。隨即讓她暴露關節,去掉敷藥,中粗火針速刺法,沿膝眼骨縫一針,深入1.5寸,立即止痛。當時她邊活動著腿邊高興地說,我可以跳芭蕾舞啦!進針如此深度,使在場俄羅斯同行大為震驚。後來這位患者與筆者合影留念。 通過上述病例不難看出,火針刺入的深淺,並非以體質的虛實強弱,患者的男女老幼,病症的輕重緩急為依據,而以肌體生理結構與針的粗細為依據。這一點與毫針等的刺法截然不同。 《針灸大成》說:「凡刺淺深,驚針則止」,意思是說針刺深淺從針感來講,以得氣為度。火針實際只要刺針即得氣,關鍵是針刺位置與深度要準確。 古代文獻認為經脈較深,刺經可深,絡脈較淺,刺絡宜淺;陽經屬表宜淺刺,陰經屬里宜深刺。如《靈樞?陰陽清濁》所云:「刺陰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大凡循行於肘臂、腿膝部位的經脈較深,故刺之宜深;循行於腕踝、指蹠部位的經脈較淺,故刺之應淺。從火針的角度來看,是不是經脈所循之處,較之肌豐肉滿,可深藏於底,絡脈所在之處,較之肌薄肉貧,多浮於皮下呢?

毫火針講座十七 刺激量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第七節、火針的刺激量 針刺刺激量的大小強弱與臨床療效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火針治療除了要掌握好深度外,還要注意一個量度,即刺激量。 刺激量是機體在針刺時,得到刺激所產生的反應量。火針刺激量的調節不同於其它針法,火針的刺激量主要是由針體的粗細與刺入深度來調節的。 針體愈粗,刺激量愈大,針體愈細,刺激量愈小。 刺入愈深,刺激量愈大,刺入愈淺,刺激量愈小。 《靈樞?衛氣失常》說:「夫病變化,浮沉深淺,不可勝窮,各在其處。病間者淺之,甚者深之,間者小之,甚者眾之,隨變而調氣。」 《靈樞?終始》亦說:「脈實者,深刺之,以泄其氣;脈虛者,淺刺之,使精氣無瀉出,以養其脈,獨出其邪氣。」 《素問?診要經終論》亦說:「春夏秋冬,各有所制。」 上述遵循病情、時令等變化施針深淺的說法,實質均是針下刺激量的變化問題。因人而宜,因時而宜,因病而宜,因法而宜,控制火針的最佳刺激量,是提高和保證療效的重要條件之一。 火針治療所產生的刺激總能量,這裡包括每日,每次肌體(經脈)的刺激量,每個病灶的刺激量,每個穴的刺激量,乃至療程的刺激量,應該控制在肌體適應能力的基礎上。由於機體對針刺的敏感程度,耐受性、反應能力,疾病的性質,接受針刺的臟腑經脈、穴位特性,以及體質的強弱,情緒是否穩定,饑飽狀態,性別、年齡等方面因素都會影響接受刺激量大小強弱的能力,因此操作者應用多大的刺激量應審視而定。 目前,還沒有一種科學儀器能準確地測出刺激量的大小多少。所以臨床醫生僅能從經驗中得出自己的主觀體會,提出粗線條的程度估計。是強刺激,還是弱刺激,以及強弱刺激在整個療程中的合理安排。 相比之下,火針刺入的深度與痛感程度關係不是很大,而與火針的粗細程度成為正比。粗火針的痛感強,有時就以細火針多刺的方法來保證穴位刺激量,治療時要依人辨症來控制取穴數量與針刺數量。其量多少與大小,應根據病情而定。一般不宜過量,但不可以少。一定以病症需要與肌體能夠適應為基礎。 筆者年輕時膽壯氣盛,初試火針,總以火針療效神奇而顯耀,往往追求一針的效果。多年的實踐證明,保證每穴位的刺激量度及每次治療的刺激總量,是火針取得療效的一個很重要的法則。因此實證和青壯年患者取穴可略多。每次治療後需要間隔時日,只有在適度範圍內,才可能通過周圍健康組織的再生予以修復,重新恢復原有組織結構。即古人所云:「凡下火針,須隔日一報之」。 報之的「報」為何意?《千金要方?卷29?用針略例第五》中言「火針亦用鋒針,以油火燒之,務在猛熱,不熱即於人有損也。隔日一報,三報之後,當膿水大出為佳。」 又言:「若治諸陰陽風者,身熱脈大者,以鋒針刺之,間日一報之。」此二例條文中的「報」字、均意為隔一日復針一次。 在《廣雅?釋言上》中有雲;「報,復也。」乃前賢將「報」字引申為重複、再、接續等意義。 驗之今日臨床,一般隔日一次,亦是正常。有些疾病,要視病情而定。急之,如纏腰火丹,初起每日一次清熱止痛,後期可隔3日再刺。緩之,如癢症,火針止癢效可2-3日,癢發前針之為好。如急性疾病,3次針之無效者,則應改換它法治療;慢性疾病,10次1個療程,間隔1周,再針下一療程。 如果有人刨根尋底地問,火針到底該用多大的量?實話實說,筆者心裡也拿不出一個定數。火針到底該用多大的量?目前只能憑醫生的經驗,根據患者個體的差異來判斷與定奪,也許這就是中醫的奧妙之處吧,有時讓你「只可意會」。 毫火針講座十八 出針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第八節、火針的出針 火針針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即對進針點(穴位或病灶)進行徹底消毒,以防感染。其步驟是:首先定點,或用甲紫畫點,或用指甲切出十字。 如用是用甲紫畫的點,接下的步驟是:用干棉球吸干點上甲紫,用典消毒,再用酒精棉球脫典,酒精幹後即可進針。 如用指甲切記十字,酒精棉球脫典後要及時進針。不然皮膚彈性恢復,所作指甲十字就看不清楚了。 火針針後主要是出針方法及出針後的處置問題。 出針在毫針中又稱起針、退針。火針的出針是整個刺法過程中的最後一個操作環節,預示針刺結束。出針後,除特殊需要處理外,都要用消毒干棉球迅速輕按針孔片刻,以防出血或針孔疼痛。 或用拇、食二指沿著經絡方向,往複輕劃針孔兩側,亦可一張一弛微微拿捏,則能散氣止疼,但針孔不可揉搓,以免出血;不可觸及,以免感染。要十分注意,針後不能用酒精棉球按壓針孔。一是加劇痛感,二是不易封口。 毫火針留刺後出針的方法似同於毫針,一般是以左手拇食兩指持消毒干棉球輕輕按壓於針刺部位,右手持針作輕微的小幅度捻轉,使針體鬆動後,再隨勢將鍾緩緩提至皮下,然後出針。切記不可猛拔,給病人帶來痛苦。 火針頓刺的出針方法,要用「搖大針孔」的方法出針。掌根按於膚上不動,手指稍劃圓圈,即可上提出針。動作要輕盈,速度要緩慢。 當針退完後,要仔細查看針孔是否出血,有時火針針孔當時並不出血,而在過一時,即1-2分鐘之後,血由針孔滲出。 出針後還要詢問患者針刺部位有無不適感,對於留刺的針要檢查核對針數有否遺漏,還應注意有無暈針延遲反應徵象。 火針的針孔的處理,要視針刺深淺及針體粗細而定,細火針、毫火針一般不需作特殊處理。中粗以上火針,出針後需處理的,用消毒紗布貼敷,膠布固定,或用創可貼貼敷1—2天,以防感染。 火針後,針眼處皮膚可出現微紅、灼熱、輕度腫痛、癢等癥狀,屬於正常現象,不用處理。 在針眼局部呈現紅暈或紅腫未能完全消失時,則應避免洗浴,以防感染。 若針眼或局部皮膚髮癢,紅腫,甚至出現膿點,不可用手搔抓以防感染,可保持局部清潔, 一周內會自行消失。 針眼處紅腫加重,分泌物增多,可外敷金黃膏等外傷藥物。 如刺破血管,引起血流不止,可立即用消毒干棉球壓迫止血。青紫處先冷敷,使血管收縮止血。第二日再行熱敷,以便瘀血的吸收。 火針出針後如發生異常情況,必須立即進行有效處理。 火針治病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療法,但由於種種原因,有時也可能偶然出現某種異常情況,如暈針、滯針、彎針、斷針等現象。 (1)、暈針。 暈針多見於初次接受火針治療而又未被告之,未得到安慰的患者,也可因精神緊張、體質虛弱、勞累過度、飢餓空腹、大汗後、大瀉後、大出血後,或因患者體位不當,以及治療室內空氣悶熱或寒冷等因素髮生。 輕者出現精神疲倦,頭暈目眩,噁心欲吐。 重者出現心慌氣短,面色蒼白,出冷汗,脈象細弱,甚則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壓下降,二便失禁,脈微欲絕等癥狀。 如出現暈針,應立即停止治療,毫火針則除去全部留針,扶持患者平卧;頭部放低,松解衣帶,注意保暖。 輕者靜卧片刻,給飲溫茶,即可恢復。 重症未能緩解者,可用指掐或針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內關、足三里、湧泉、中沖等,也可灸百會、氣海、關元、神闕等,必要時可配用現代急救措施。 暈針緩解後,仍需適當休息。(2)、滯針。 火針的滯針與毫針的滯針的性質不同。毫針滯針是肌纖維纏繞針體所致,火針則是因火力不足,致使針體與皮下肌體粘滯不利,這是造成滯針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須在燒針、刺法上下功夫方能解決火針的滯針問題。(3)、彎針。 火針與毫針的彎針,造成的原因相似:由於手法不熟,用力過猛,使針尖碰到較硬組織所致彎針是其共性。毫火針留刺時,由於局部肌肉瞬間痙攣造成彎針是火針的個性。 火針與毫針彎針表現的形式亦不同,毫針只彎於皮下,而火針不僅彎於皮下,還常會彎於皮上。 皮下彎針,其因已述; 皮上彎針,則是火針針體火力不足所致。火針皮上彎針會造成皮膚淺顯灼傷。當時傷痕並不明顯,也無疼痛,過後結痂。一般不需要處理,為防感染,也可用創可貼貼之。 毫火針選擇的過於纖細,如直徑0.25mm的毫火針,用於鬆軟皮肌上,也常會造成彎針。因此要注意防止彎針,避免造成對患者的傷害。 切記,凡皮上彎針處,均需及時補刺,以保證火針的療效。(4)、斷針。 火針斷針,此情況極為少見。多是由於多次性使用的針具,因剝蝕後繼續使用而產生的。遇此情況,囑患者不要緊張、不要亂動,以防斷針陷入深層。 如斷針殘端顯露,可用手指或鑷子取出。 如斷針殘端與皮膚相平;可用手指擠壓針孔兩旁,使斷針暴露體外、用鑷子取出。 如斷針完全沒入皮下或肌肉深層,應在X線下定位,用手術取出。 防止斷針,要對火針針具要隨時修整維護,必要時進行更換,以保證針具使用的常用常新。 毫火針講座十九 安全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第九節、火針的安全 不管是聽說過火針的還是沒有有聽說過火針的,不管是接觸過火針的還是沒有接觸過火針的,只要一談起火針,首先被關注的就是火針的安全問題。尤其是現代人,一方面人們的自衛防範意識比過去大大地提高了,一方面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知識水平大大的提高,於是想的多了,想的細了,也就想的複雜化了。 真理向前再邁進一步,就是歪理、謬論。於是一些媒體的宣傳與介紹,甚至有的專業的醫學論述,對火針療法的安全性也產生了懷疑,心有餘悸,顧慮重重,說起來吞吞吐吐,底氣全無。 如有的論文說:「(火針)要求速進速出,因留之過久會致筋焦骨傷,造成患者的額外痛苦。」 「筋焦骨傷」「額外痛苦」,火針好可怕呀!疼苦已是不小了,不能額外再受傷害。有的說:「火針療法能治療多種疾病……同時,它也有一定的禁忌症,如疤痕體質的人和有血液疾病的人不能接受火針治療。」 有的說:「發熱的病症,不宜用火針。」 有的說:「火針能殺死神經」,「火針能瘀阻血管」,「對於血管和主要神經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針」。 有的說:「面部應用火針要慎重。因火針刺後,有可能遺留有小疤痕,因此除治療面部痣和扁平疣外,一般面部不用火針。」 還說:「尤其靠近五官的穴位不宜火針針刺。」 有的說:「火針的適應症為風寒濕痹,不可濫用」並說:「糖尿病人或皮膚易化膿者禁用此法。」 更有甚者,提出:「……足部盡量點灸,不針刺(火針),以免留下疤痕。」。 等等…… 歸納以上,火針的安全問題不外乎三個方面:即火針的禁忌,火針的事故發生,火針的注意事項。 有些問題已在前面不止一次的講過,如面部可以用細火針或毫火針刺之,火針具有廣泛的適應症等等。下面重點講一下其它有關的幾個問題。一、發熱的病症,是不是不宜用火針。 賀普仁教授認為,火針「凡屬寒熱虛實,病灶輕重遠近,無所不宜。蓋寒病得火而散者,猶如烈日消冰,有寒隨溫解之義;熱病得火而解者,猶如暑極反涼,乃火郁發之之義也;虛證得火而壯者,猶如火迫冰而氣升,有溫補熱益之義也;實證得火而解者,猶如火能消物,,實則瀉之之義也;痰得火而解者,以熱則氣行,津液流通故也。因此說,火不虛人,以壯人為法也。」由此可知,疾病不在於寒熱虛實,火針皆可宜之。二、糖尿病人,可不可以用火針療法。 糖尿病人可以用火針療法。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不但可以,而且療效相當突出。對糖尿病人,要注意其皮膚的針前與針後的嚴格消毒。皮膚化膿,或久不收口,固然有自身免疫等問題,但主要還是感染所致。火針具有雙向調解作用,因此對皮膚易化膿者,及疤痕體質的人,只要消毒嚴格,是不會產生不良作用的。三、「火針能瘀阻血管」,「火針能殺死神經」的問題。 火針能瘀阻血管和能殺死神經,這種說法,是屬於臆造,並非事實。這種說法,是似是而非,還是對火針極不負責任的歪曲,可由後人去評說。但對火針今天的發展所起到的負面效應,對火針療法的抵毀與傷害,確實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起到了於無聲之處聽驚雷的後果。 以火針細微之體,雖攜挾高熱,但熱量有限,刺入肌內,與體液相接,驟然散去,失去高溫的針體怎麼能有殺死神經,瘀阻血管之能力?實驗往往是最好的驗證。只要你付諸這小小的動物實驗,立即就會真相大白,明白其中的道理。 「對於血管和主要神經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針。」這種觀點能不能成立?這也是不言而喻的問題。 火針針刺是應避開血管、神經、重要器官,但絕不是對於血管和主要神經分布部位亦不宜施用火針。血管是經絡的組成部分,有經絡樣的功能。過去我們在理解血管與經絡的關係時,注重於血管內流動的血液,而忽略了血管壁的經絡樣作用。 血管壁主要受交感神經節後纖維的支配,其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使血管收縮,交感節前纖維來源於延髓縮血管中樞和脊髓側角交感神經元,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經在到達血管之前,進行了大量的組合、交叉,交感神經的興奮效應往往是全身性的和整體性的,來源於局部的刺激常常引起廣泛的效慶,因此針刺體表血管或深部的血管,通過交感傳入纖維傳到脊髓的側角及延髓,產生交感反射的範圍比刺激範圍大得多,有時甚至是全身性的,交感神經的活動必然能起到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作用。當然,這只是建立於目前所知的關於交感反射知識上的針刺作用機制,實際上血管本身的感受和反射功能要複雜得多,比如,血管壁上除腎上腺素能末梢外,還有膽鹼能末梢,後者如何起作用還不太清楚。 因此血管除運行血液外還可接受針刺、傳遞信息。血管通過血管壁的交感傳入和交感反射功能,實現著接受和傳布信息的作用。血管在這方面的作用並沒有引起現代醫學生物學科學工作者的足夠重視,而古人卻較多地採用了刺激血管的方法來調節機體的植物神經機能。在《內經》中記載有一種將針刺入血管的特殊刺法。《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曰:「刺澀者,必中其脈,隨其逆順而久留之,必先按循之,已髮針,疾按其痏,無令其血出,以和其脈。」 日本學者渡仲山發現,穴區血管分布比非穴區血管約多4倍。有的學者還認為,穴下存在的軀體神經,與血管壁上的植物神經叢相聯繫的吻合支或匯合區,是氣感及其效應伴同發生的原因之一。每一個穴位都是血管、神經束、支、叢和遊離未稍或各種神經感受器的集中區,而非穴區則不同。這說明穴區比非穴區組織內存在著更為密集的血管、神經及神經感覺器等。從某種意義來說,針刺穴位就是通過刺激這些血管、神經及神經感受器來調整或改變肌體的病理狀態,使之趨於正常,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關鍵不是刺沒刺中血管,而是:1、刺中血管之後的處置與處理;2、刺中血管的部位如何。如大禁25穴位於腋下動脈天府下五寸,肱動脈最淺表處,刺破必大出血而死或重傷。火針殺死神經之說,誇大了事實。火針刺中神經干,可經引起放電樣反應。甚至會導致局部麻木,功能暫時性減弱或暫時性消失。一般不需治療,二至三個月可恢復。關鍵是迅速退針。  有報導,因針刺太溪穴而導致足底麻木;因針刺手五里或內關穴而導致中正神經麻痹,中指功能減弱;因針刺足三里而致小腿麻木;因針刺曲池而致小臂疼痛等等。此皆為針刺位置不正,或針刺過深所致。實質是針下「不準」之禍。針下「不準」之後果,並非火針所特有之。毫針等各種針刺,針下不準皆可造成對人體的危害。針後異常感,針刺引起創傷性氣胸,刺傷腦脊髓,刺傷內臟,毫針等皆可有之,而唯獨火針,萬目睽睽之下,眾目之的,無事亦生非。因此所謂火針不安全之因素,不是火針之個性,老獨一處,而是針刺之共性,如毫針,唯其溫文乖巧而蔽之。關於火針的安全問題,賀普仁教授在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成立十周年學術大會,會後專題《火針治法》報告中說,「在座的朋友可能是國際上的朋友,有的國家對火針還有些不了解,很害怕,可以大膽的告訴大家,火針是非常安全的,沒有因為扎火針出現任何事故或其它問題的。」怎麼樣,這應該說賀老是給對火針安全持有懷疑態度的人的最好的一支鎮靜劑吧。只要按照火針療法的要求去做,火針的安全性是不容置疑的。火針的安全性不但不比其它針灸療法低,而且還更上一層樓。因為火針的無菌性進針,讓其它任何針具的進針,都是望塵莫及的,遜色三分的,都是無法相比的。而且讓那不注重針具消毒,或只消毒針具而不勤於雙手消毒者相形見絀,自愧不如而無地自容。五、火針的注意事項。施實火針,首先要遵守針灸治療的一切規則,即共性之處。針對火針療法的特點,還應該再注意以下四點:(1)、對接受火針治療,往往最大的障礙是心理上的,這是一誤區。因此對初次接受火針治療的患者,應作好解釋工作,消除其恐懼心理,積極進行配合治療。(2)、刺激量不宜過度。尤其對身體虛弱或寒熱敏感者。唐代醫聖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說:「每針常須看脈,脈好乃下針,脈惡勿亂下針也,下針一宿發熱惡寒,此為中病勿怪之。」明代高武在《針灸聚英》書中引孫思邈言曰:「凡下火針,經一宿,身上發熱惡寒,此為中病,無害事。」因此刺激量過度,有時可出現「經一宿,身上發熱惡寒」的現象,此大都「為中病,無害事也」,多為2日即可消失。(3)、面上刺針,注意針柄根處不要觸及皮膚。(4)、注意用火安全,酒精燈不要灌得過滿,棉球酒精不要蘸過飽,不要燒了患者皮膚、頭髮,汗毛等部位或燒傷衣物,加熱器不用時要立即切斷電源。。(5)、防止針眼感染。火針治療的三天內不可洗浴,針眼瘙癢不可抓撓。(6)、注意檢查與維護針具,發現有剝蝕或缺損時,則不宜使用,以防意外。 六、火針的禁忌症。 火針是針灸療法中的一種方法,因此針灸的禁忌症也都是火針的禁忌症。 如不明原因的急腹症,這是手術的適應症,而不是針灸的適應症。 如早期的惡性腫瘤及大月份的懷孕婦女,都是火針的禁忌。 如經期的婦女,腹部及血海,三陰交等穴則都要慎刺或不刺。

毫火針講座二十 機理 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第五章、火針的機理 目前對火針治療的機理研究較少,尤其是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深人探討火針的作用機理。筆者對此的研究,更是隔窗觀景,只能從現代有關文獻報導中,摘出相關理論,以供參考。 關於火針治療機理,概括起來,有以下九說,即損傷說、激活說、排出說、炭化說、促進說、吸收說、殺菌說、灼斷說、協同說。一、損傷說。 ――火針治療過程中必須將針體燒至通紅,再將熾熱的針體迅速刺入粘連瘢痕組織,從而造成針體周圍病理組織的微小灼傷。現代醫學認為修復過程起始於損傷,損傷處壞死的細胞、組織碎片被清除後,由其周圍健康細胞分裂增生來完成修復過程。修復後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復原組織的結構和功能。 ――熾熱的針體快速刺入粘連疤痕病變組織,可使針體周圍病理組織灼傷壞死。壞死組織對機體來說,可作為一種刺激物,必將引起周圍健康組織的反應,首先有白細胞及巨噬細胞侵入,將變性的破壞物質吸收。吸收後,缺損的細胞、組織通過周圍健康組織細胞的再生予以修復,重新恢復原有組織結構。 ――火針的療效有認為針刺治病的機理可能與機體的微小組織損傷有關,而接受刺激的感受器為Ⅲ類或Ⅳ類纖維。二、激活說。 ――火針較粗的針體,可能導致包括肌纖維斷裂等超急性期局部組織反應,從而起到激活免疫反應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有實驗結果表明,針刺後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白細胞數、總補體、溶菌酶、血液谷胱甘肽、血清皮質醇等均有改變,並有利於抗炎。三、排出說。 ――現代研究表明:火針直至病所,高溫破壞炎性病灶,利於滲液的排出。 ――關節內積液反覆產生,疼痛感覺時好時壞,難以治癒。放出積液,促進炎症吸收,治療次數少,而療效提高。 ――通過灼烙經筋而疏通經絡,使瘀血等有形之邪,隨針孔直接排出體外,以達開門祛邪之功,則痼疾得治矣。四、炭化說。  ――火針攜高溫直達病所,針體周圍微小範圍內病變癱痕組織被灼至炭化,粘連板滯的組織得到疏通松解,局部血液循環狀態隨之改善。[21]――這種效應可能與白熱化的火針刺激穴位後,部分組織受到高熱作用被碳化,機體的生物理化效應過程持續較長時間有關。五、促進說。 ――以火針直接刺激病灶及反射點,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組織水腫、充血、滲出、粘連、鈣化、攣縮、缺血等病理變化,從而加快循環,旺盛代謝,使受損組織和神經重新修復。 ――火針能扶正助陽、溫通經絡,並能祛邪引熱、理氣活血,可促進盆腔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狀態,提高新陳代謝,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火針集針、熱於一體,刺激患肢經穴,疏通經絡,加速患部血液運行,改善微循環。 ――從西醫角度看,火針可刺激胎記部位的血管和神經,引起毛細血管擴張,改善局部供血,加速新陳代謝和物質轉化,沉著的色素自然會減少,皮膚恢復正常。六、吸收說。 ――火針點刺具有消堅散腫,促進慢性炎症吸收作用。 ――可將病變組織破壞,激發自身對壞死組織的吸收。 ――通過多次散刺及每次治療後一段時間的休整,機體對灼傷組織充分吸收、新陳代謝,條索狀筋結物逐漸縮小直至消失。 ――火針治療組的光鏡觀察中,前中期多有炎症細胞浸潤,結締組織、毛細血管新生活躍,殘留肌組織與新生結締組織相間排列;後期炎症反應輕,增生結締組織以小血管為中心,向周圍肌纖維放射狀延伸,肌纖維正常排列結構尚存。而從外觀上則可觀察到,損傷形成的疤痕結節變軟變小或消失,顯現出吸收再生的良性過程。七、殺菌說。 ――火針燒到白亮時刺入頸淋巴結病變組織,結核分枝桿菌不耐高溫,其療效機理是否與此有關,還有待於今後進一步探討。 ――火針最善溫通經脈,點刺瘡面可起通經散火,祛腐斂瘡,殺菌止痛之功。八、灼斷說。 ――現代醫學認為,在伸肌總腱深處有細小的血管神經束,壓痛點即在此血管神經束穿過肌筋膜處,血管神經束在此受到卡壓。手術切斷此束,療效肯定。而用火針直接灼斷此束,療效顯著。但是,在火針治療時,必須準確無誤地刺到壓痛點下肌筋膜處,以確保灼斷血管神經束,否則效果就差,或無效。多刺1~2針,未發現任何不良影響。九、協同說。 ――火針直接灼烙肛裂痔瘺,一次性使其病理組織灼傷、疤痕、結痂、壞死;而火針刺後又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組織水腫、充血、滲出、粘連、鈣化、攣縮、缺血等病理變化,從而加快循環,旺盛代謝,使受損組織和神經重新修復,可將病變組織破壞,激發自身對壞死組織的吸收。  怎麼樣,如上九說,為火針機理的研究,勾畫出了一幅爛漫多彩的圖標,也許在這幅圖標的啟迪與指引下,火針的真正機理很快就會昭然於天下。

《毫火針》講座之二十一 《毫火針》講座之二十一毫火針創始人:劉恩明第六章、火針在耳穴上的應用火針應用於耳穴臨床,以往是一個空白。近年來大量實驗研究表明,對耳穴進行刺激,可以調節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從而能夠治療疾病。目前耳穴療法盛行於國內外,深受人們的青睞。尤其對急性炎症、痛症、軟組織損傷等效果更為顯著耳穴治療方法,主要是對耳穴採取不同形式的刺激,其方法有如下4類:1、藥物刺激,如塞藥、藥液滴耳;2、非藥物刺激:⑴ 有機械形式的,如毫針、埋針、耳穴梅花針、耳穴氣針、耳壓、耳夾、耳穴按摩、掐耳法、耳道搔扒、耳道吹氣;⑵ 有電刺激形式的,如電針、耳塞電極;⑶ 有光刺激形式的光針;⑶ 有放射線刺激的同位素照射;⑷ 有利用磁片的耳穴磁療、⑸ 有利用超聲波進行刺激,⑹ 有利用熱能進行刺激的耳穴炙法。3、葯與非葯合併刺激,如割治敷藥、耳穴水針、耳穴離子透入;4、耳穴生理氣血調治方法,有耳穴放血、耳穴挑治等。這些方法可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使用。火針對耳穴的刺激,是一種非藥物刺激,是納機械、熱能、氣血調治三位一體的綜合刺激,因此其刺激效應較強,且具有瞬時刺激,長時間作用,柔中有剛的特點。耳穴與火針本身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因此不管虛、實、寒、熱、內、外病症,都可進行耳穴火針的治療,用來調節陰陽氣血以達平衡,扶正祛邪,使肌體產生自然抗病能力。火針應用在耳穴上,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是防治疾病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具有適應症廣泛,療效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易行等特點,可取得良好的療效。火針應用耳穴,臨床上主要的障礙是現有的火針針具不應手,難於將火針刺於耳穴上。現用的火針針具,一般都是適用於體穴。這是由於體穴間距大,穴處皮膚平整,無施針障礙,因此得於快速進針,從而保證了火針的溫度與效應。而耳穴由於耳郭結構特殊,組織較薄,穴位密集,間距極小,加之神經、血管分布豐富等特點,使加熱的針體,不等瞄準穴位便冷卻下來,難於起到火針的作用。加之耳穴處凸凹不平的皮膚上,直行進針又有對耳屏、對耳輪等障礙,尤其像交感、內分泌、子宮等隱敝穴位,更使這種火針幾乎無從下手。耳穴專用火針,是筆者創新耳穴火針專用針具,是與耳穴火針導針器(筆者研製)配合使用的。針具基本特徵是木柄,短而粗。材質取鋁、鐵、鉻三種金屬合金製成,其有高溫之下有堅挺不彎,加熱後熱量不易散發丟失,過火後不蝕不剝,不退火的特性;耳穴火針針柄為木製,故其不僅隔熱好,保溫效能也好。同粗、同長的兩支火針燒透後,木柄火針較之其它材料隔熱柄的火針,加熱後針體退色得最晚,冷卻得最慢。耳穴火針分為粗、細、平頭三種,針體直徑分為0.5mm、0.8mm 、和1.2mm ,針體長均為5cm。因耳肌薄,故針體取之宜短,又因火針需要儲蓄充足的熱量,故針體取之又不宜太短;淺刺則熱量不可不足,故針體不宜太細。與耳穴火針配合使用的耳穴導針器,錐體筒狀,有柄有槽,持而用之,即可隔熱擋障,又可導針下刺,還可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實有一箭三雕之功效。已報請國家專利。火針針刺耳穴時,如使用耳穴探測儀效果更好。可以一測一刺,也可以全部測定,作上記號,再一一刺穴。一測一刺,注意刺後再測時,要避免刺後的穴位對測試儀的干擾。全部測定作上記號,一一再刺,效果比較好。可用甲紫點記所取耳穴,但痕迹不要過大。耳穴火針有灼刺法和點刺法。耳骨突出處用灼刺。耳肉豐滿處用點刺,入穴1-2分。對耳內不易下針處,如三角窩等,正好發揮耳穴火針導針器撥開障礙,順勢進針的作用。如用探棒也可撥開障礙,再用火針行刺,操作過程要麻煩一些。以上方法要二人配合,一人手端持酒精燈,另一手扶住患者頭部或雙手,另一人一手使用導針器或探棒,一手燒針行刺。如使用酒精棉球燒針,也可一人進行耳穴刺針。鉗住酒精棉球後,掌心扣住止血鉗上柄環,無名指勾住下柄環,小指套於下柄環中,中食二指挾住止血鉗;針柄插入拇根處,拇食二指前處捏住導針器,使導針器抵於中指前處;另一手用打火機點火後,翻手抽出針具,燒針後沿導針器進針。由於耳穴火針刺法,同體穴火針一樣,具有雙重調節功能,因此在施針中不必計較補瀉之道,即深刺為瀉,淺刺為補;重刺為瀉,輕刺為補。也不必施以一針的多穴透刺,即直透,斜透和平透。火針刺入耳穴,直來直去,疾入疾出。刺激量的多少,在於手法用力的大小,力大針尖入穴則量大,點刺是也;力小針尖觸穴而不入則量小,灼刺是也。刺激量的多少,還在於用針之粗細,針粗則量大,針細則量小,酌情而定。耳穴火針進針時,患者取側卧位,頭在枕上,一耳向上,既便於行刺,刺針時頭部又不能反射性閃躲。患者也可坐在椅上,但頭部要抵在牆壁或靠背上,防止刺針時的躲閃。只要與患者說明是用火針針刺耳穴,讓其有思想準備,消除恐懼感,經過一針後,就都能夠接受了。因為刺針時耳朵只是稍有熱感,痛感不是很強烈的。火針刺耳穴,3-5天1次,1次1耳,兩耳交替使用。3-5次1療程。療程間休息1周。耳穴經火針刺入後,注意保持乾燥,3日內不要見水,以避免感染。火針刺耳穴,針眼不需處理,可自然癒合,不做疤,不影響美容。火針刺耳穴,針眼一般不出血。如有出血者讓其血自盡,擦乾。若血不止時,可用平頭針點烙之,血自止。火針適用於耳穴治療的各種疾病,治療次數少,方法簡便,所刺穴點,患者不必每日三顧兩耳(指按壓等),療效卻相當顯著。許多患者十分願意接受,尤其是年輕女性,因為它沒有貼豆那種難甚的挂彩。總的來講,耳穴火針與其它耳穴的刺激療法比較,不但無任何不良反應,如引發耳廓軟骨炎症等,而且還具有6大優點:1、操作方法安全——耳穴火針導針器,即能順利進針,又有隔熱,除障的功能,因此保障了火針在耳穴上的安全;2、操作時間快——每穴點刺或點灼僅用幾秒鐘即可完成;3、醫療效率高——機械、溫熱、灼傷刺激合三而一,且作用時間長,柔中有剛,因此相應縮短了疾病治癒的時間;4、患者痛苦小——由於耳火針作用穴位時間只在瞬間完成,只有微熱感,幾乎無痛,因此比起耳毫針,耳電針行針,耳穴挑治、割治等痛疼要小得多。5、患者接受耳穴治療後,耳上無有藥物、膠布等物的累贅,因此既不影響患者面目瞻觀,又無有得自行按壓等的麻煩。6、在外耳患有嚴重炎症,如耳廓濕疹、潰瘍、凍瘡破潰等其它耳穴方法不能醫治時,耳火針不但不影響施術,而且對此疾病還可以對症進行醫治。火針應用於耳穴臨床,前人沒有記載,今人沒有實踐,因此耳穴火針的使用,開闢了用火針進行耳穴治療的先河,填補了國內外耳穴醫療技術上的空白。耳穴火針的燒針,除酒精加熱外,還可用電源加熱。即使用筆者研製的直熱式耳穴電火針。目前,我國研製成功的電熱針儀(並非電火針儀)主要有兩類:一類為內蒙古中蒙醫研究所研製的DRZ—-1型的電熱機和國營西南儀器廠研製生產的GZHA型電熱針儀;另一類為北京醫療器械廠生產的射頻溫控熱凝機。其溫度均為穩定可調,用於穴位上的操作,均為先將針刺入穴內,再進行通電以調節針的溫度,並於體內留針一定的時間。其加溫方法,或是將一組(對)導線分別接在刺入穴內針的針柄和針根部位後通電,或是為正負極兩根或多根的組式電針,接線後通電。其溫度均控制在患者能耐度為準,一般在30—60度。電熱針在加大電流,使針體顏色變紅後,可當作火針使用,對皮上的病灶進行點灼治療。但它不具有火針功能的基本特性。火針的基本特性是:1、時間上,火針在刺入穴位之前必須加熱完畢,而後才可刺入穴內。2、熱量上,火針必須針體加熱至通紅髮亮地步。這種瞬時導入體內一定量的高熱,是火針獨有的經穴激發效應,也是火針進針不很疼痛和能順利進出針的先決條件。3、安全上,火針經腧穴將高熱直接導入人體後,針尖與針體溫度必須急驟冷卻下來,這是肌體安全無損的保證。直熱式耳電火針不僅具備火針的基本特性和功能,即針尖與針體可在刺入穴位前,通過電流加溫至白熾通紅,點刺穴位後,高溫瞬時導入人體,針尖與針體即刻冷卻,形同用火加熱的火針。而且針體短,便於操作;加溫方法簡單,升溫速度快;針尖電壓低,安全可靠,並可任意延續進針前的時間而針尖不冷卻,為瞄準和刺入穴位,提供了方便(參看圖6.)。該耳電火針,還可以在針柄上更換不同型號的粗細、直曲、尖平、角圓式等異形針頭,可極大地滿足了耳穴火針臨床操作的需要。該耳電火針,使用220V交流電源,針尖電壓在6V以下,而針尖溫度可在200度至600度之間調整,強檔溫度可達600度以上,中檔溫度可達400度,低檔溫度可達200度,也可無級調溫。該項發明與研製,已申報國家專利。專利公開號為:CN1280816 網址:中國專利網。直熱式耳電火針在臨床使用操作時,首先將電其接通電源(220V),有電指示紅燈亮後,選取合適針頭,安放於電火針柄上,打開電火針儀的通電開關,針柄上的通電指示紅燈燃亮,找好穴位,作好進針準備,再打開針柄上的燒針開關,數秒鐘後針尖便被燒得白熾通紅,即可施針。施針時用耳火針導針器撥擋對耳屏等障礙進針。施針間歇可隨時關閉或打開燒針開關。該耳電火針是對現有的火針針具的改革與創新,改變了在中國延續了千百年來火針用火加熱的方式,和尋找到了一種保持火針針體不冷卻,不失溫的辦法,為耳穴火針療法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針具。其使用方法簡捷,安全,可靠。患者接受無不方便,且操作者易學易用,可一人操作,其體積小,重量輕,整個包裝只有手掌大小,便於使用與攜帶。極易服務於衛生社區的醫療。該耳電火針除了適用於一切耳穴的治療外,還可以用於頭部、手足等體位肌肉較少的穴位及身體各部位皮上病灶,還可以用於肛腸外、口腔內等火針不易進針處的疾病,以及面部的美容,並舉病案數例於附章中。 自然療法學苑 ? 火針http://www.naturohealing.com/bbs/forumdisplay.php?fid=58

推薦閱讀:

《永嘉禪初級班講座(下編 禪修要義)第二章》達照法師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講座》02集
風水講座:財來財去如何化解?
明就仁波切2 0 1 6 年「以喜悅擁抱焦慮」講座
《跟我學預測》系列講座─第十講

TAG: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