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紀錄片《儒教:兩千五百年之旅》(韓語中字),第1一4集

韓國製作的一部追溯儒家教育的紀錄片,在陳大惠老師的《聖賢教育改變命運》一片中曾經提及。看過大惠老師的《聖賢教育改變命運》一片後,對於片中介紹的韓國對於儒教的尊崇,很震撼,很想把韓國製作的這部紀錄片拿來看一看。後來在網上找相關視頻,沒有完整的,而且已上傳的視頻,都是韓語,但是沒有中文字幕,無法觀看。終於在淘寶網上買到了這部紀錄片,第一時間轉好發布在網上,供同修們共享。

儒教:兩千五百年之旅(韓語中字)第一集

儒教:兩千五百年之旅(韓語中字)第二集

儒教:兩千五百年之旅(韓語中字)第三集

儒教:兩千五百年之旅(韓語中字)第四集下面是轉載網路上,對於這部韓國紀錄片的觀後評價:昨天,組織兩名實習生朱婷如(右)和陳已萌(左),觀看韓國紀錄片《儒教,孔子思想對亞洲文化之影響》。從上午看到下午,兩個90後很有興趣地把四集看完了。之後,我們做了半個小時的討論,布置寫觀後感。今天發表的是齊齊哈爾大學播音與主持專業大三學生朱婷如的文章。儒家思想,不可遺失的瑰寶——韓國紀錄片《儒教,孔子思想對亞洲文化之影響》觀後感儒家思想,源遠流長,至今為止已經有了幾千多年的歷史了,毋容置疑,它源於中國,但是看過韓國製作的這部紀錄片以後,我心生困惑,幾千年的儒教血脈在中國斷裂以後,在韓國卻感受到了儒教的遺風流韻。再想想韓國搶注端午節為自己的傳統佳節的行為,我也就可以理解,這也更加讓作為孔孟後人的我們感到慚愧。《儒教,孔子思想對亞洲文化之影響》名字雖然直接刻板,但是內容卻生動有趣。它以東亞儒家文化圈為基礎,運用國際眼光,將史詩故事和現實生活相互串聯貫通,銜接自然生動。本片一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仁」、「義」、「禮」、「智」,它並不是用枯燥的史實和文字來表述,而是指向了現代人的社會生活,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來體現,從學術中還原生活。比如:在第四部分中講到智的時候,先是引用《論語》中的名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然後將鏡頭轉向中國、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現實教育的現狀,在畫面中還穿插這些國家學術大師和歐美一些國家的研究者的評述,間接的表現了儒家思想的影響深遠。這也使得時空交換更加自然,這也是本片一大特色。直到今天,許多傳統禮儀與儒家思想有著緊密聯繫,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講百善孝為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儒家禮教核心,為他人著想,尊重他人。這些對現實社會都有很多的指導作用。西方強勢文化在當今世界無疑保持著壓倒性的優勢,它把物質主義一併輸入不同膚色的人的大腦。在西方文化生機勃勃的挑戰面前,其它的文化生態顯得不堪一擊。回首我們的建設腳步,已經丟掉了許多我們引以為豪的精神文明,真是讓人痛心。而韓國卻保持著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在參天大廈高速繁殖的背景下,他們的堅持有著一種尊貴的意味。我相信,傳統文化和現代化並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傳統文化更主要的不是一個民族前進的阻礙,而是這個民族現代化的重要動力。我們民族要自信地生存,必須要有自己的深厚底氣,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進步,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豐富和滿足。孔子思想對亞洲文化之影響 儒教對現代社會之貢獻---關於韓國紀錄片《儒教----孔子思想對亞洲文化之影響》的說話韓國在北京奧邥之前完成的大型紀錄片《儒教----孔子思想對亞洲文化之影響》(4集4小時)讓人對韓國尊崇中華文化之論從眯拿C然起敬。5月25日午夜看了(1)、5月26日午夜至27日凌晨看了(2)(3)(4)有種激動不已的感覺,這是今年看到的難得讓我激動地片子,比起形式嚴重妨礙內容的《敦煌》厚實樸質多了。看了這部片子,想想韓國搶注「端午」或說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等事,便更好理解了。但卻讓我們這些孔孟之後的今之中華後人羞愧不已,日本早便仰頭稱「敦煌學」遠超中國,今天甚至整個中國學多在超越中國自己的研究與實踐,而韓國則是以其實際行動積極搶救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中國學。我們在干什麼?我們在忙於醉生夢死、吃喝玩樂。相對於很多人叫好追捧的《和諧拯救危機》,這是一部更有「文化」、溫文爾雅、諄諄教導的好東西。更寬和、更儒家、更中國,也更世界。《和諧拯救危機》前半部份用直指時弊的「鋒芒」喚起人的與其說是激情與反省,不如說是怨憤與嗔欲;而後半部份則明顯的因急於求成而流於刻板機械,個中理屈,我想急於實踐並急於從實踐中獲益的人們心中是瞭然的,尤其是對孩子的教育等。《儒教----孔子思想對亞洲文化之影響》一片則相反,名字顯得直白刻板,內容卻是難能可貴。以東亞儒家文化圈為基礎,展開宏闊的國際視野,在儒家文化二千五百年歷史的脈絡里尋找其現代意義與價值。可謂有胸懷與眼界,對於此後之世界的影響不可小視。該片以孔子身世和論語內容為總綱,串聯兩千五百年主要史實故事,指向現當代人類社會生活、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幾個主要方面,環環相扣,因因相續,懷著全人類事業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將「仁」「義」「禮」「智」「信」從刻板的學術中還原於現實生活。試圖找尋其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與生機依然的活性。前幾天,一位爸爸為14歲女兒逃學而苦惱萬分。他告訴我,女兒住在800平米的大房子里,每天零花錢100多元,「奶奶從小帶她,可她就是冷漠」、「怎麼才能讓她懂得感恩呢?」「昨天我說了她,她就從家裡跑了」-----真希望這個爸爸看看這部片子,可是他沒有時間,即使有時間,有沒有耐心還是個問題;有耐心,能不能相信還是個問題;能相信,會不會去做還是個問題;會去做,做到什麽程度還是問題------這就是儒家的學問和高明處。二千五百年歷史,儒家融化於中國、韓國(及朝鮮)、日本、台灣、香港、新加坡、越南這個東亞文化圈,片中叫「儒教圈」,並一直影響指導著這些區域人們的方方面面。片子取材於這些國家人民生活的歷史與現實,並以這些國家著名大學的學者和歐美著名大學的學者從學術與研究角度的評述來延展到現實。可謂用心良苦,如孔子在世亦當感慨良多吧!豁然想到,我們家直到今天,依然以「格格不入」時俗堅持的磕頭禮,古稀之年的父母無論多麼妥協時俗,卻依然向祖宗行磕頭禮。我們也一樣向祖宗父母行磕頭禮,持守的就是這份儒家知書達理的「仁義」情懷。「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韓國人的這部片子,讓我看到錢穆先生髮心寫《孔子傳》《論語新解》等著述的良苦用心的那種「心」的影子----「人才不作,則一切無可言。學術錯誤,其遺禍直迄於民國創興以來數十年。今者痛定思痛,果欲復興中國文化,不得不重振孔子儒家傳統,而闡揚孔子生平所最重視之自學與教人精神,實尤為目前當務之急。」(錢穆寫於1974年《孔子傳》序言)多言無益,把《儒教----孔子思想對亞洲文化之影響》片中結尾追尋生活快樂幸福、為現實而求功利的話,引述於下,與興趣者分享------------「我們該如何有效率地選用尖端科技?才能在只是資訊化的社會中快樂地生活呢?教育是從自己的能力與素質出發,追求學習本身的樂趣,培養欣賞文化和藝術的能力,調和理性與感性的整體自我修養。宗教的虔罩傅氖且簧頻Z修正自我所塑造出的人品。學習並非只為了自己,是為了有益於世界。這就是儒教為現代社會指引的學習道路。」「我們追溯到孔子的時代,經歷了儒教文明2500年旅程之後,提到了四個疑問:人要如何生存呢?人類憑著孤立無援的個體只追求自身利益,在競爭激烈的時代普遍化的西歐個人主義。我們要始於孝,及於家族和鄰居、自然萬物的仁之精神來補全。要如何掌握經濟?新自由主義與世界化的資本主義時代,因追求無限的利益造成環境破壞與嚴重貧富差距的時代。以益為前提來追求利,見利思義,先義後利的精神將會是掌握經濟的一大指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該如何維繫?待人處世的禮儀消失了,失去了替對方著想的能力。在這樣的時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種禮的精神將成為恢復關係及信賴的神奇力量。該如何學習呢?現實的教育中,學習只為了個人的安危與出仕,失去了學習的樂趣。不過我們可以採用儒教學習法,從自己的適性出發,調和理性與感性,為了世界而自我修養。儒教對於活在21世紀的我們亞洲人、人類來說能有什麽樣的貢獻呢?有創意的重新詮釋正是我們所需要的。」ps: 末學個人對這篇文中關於《和諧拯救危機》一片的評價,是完全不認同的,可能文章的作者是個對宗教很敏感和排斥的人吧,不過其對《儒教》一片的評價,倒比較中肯。putongVideo
推薦閱讀:

小白的語法筆記(初級篇):DAY 2
韓語究竟該如何入門?有什麼教材或者視頻?
韓語課程怎麼選,看完你就知道了!
TOPIK聽力(三):慢速shadowing&反覆默聽法
[轉] 尼瑪神馬的!原來韓語是這麼學的啊!!

TAG:紀錄片 | 韓國 | 韓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