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講座 5

黃帝內經中寸口脈多種具體脈象的變化及主病

黃帝內經中寸口脈多種具體脈象的變化及主病 【原文】 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1)也。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巔疾;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有脈俱沉細數者,少陰厥(2)也;沉細數散者,寒熱也;浮而散者,為仆(3)...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寸口脈 黃帝內經中的色脈合診法和尺膚診法

黃帝內經中的色脈合診法和尺膚診法 【原文】 帝曰:有故病(1),五髒髮動(2),因傷脈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問也!征(3)其脈小色不奪(4)者,新病也;征其脈不奪其色奪者,此久病也;征其脈與五色俱奪者,此久病也;征其脈與五色...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色脈合診法 尺膚診法 黃帝內經中五臟脈象主病及外感病傳變機理及治療法則

黃帝內經中五臟脈象主病及外感病傳變機理及治療法則 【原文】 心脈搏堅而長(1),當病舌卷不能言;其而散者,當消環自已。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唾血;其而散者,當病灌汗(2),至今不復散發也。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其...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認為脈應陰陽四時的道理

黃帝內經中認為脈應陰陽四時的道理 【原文】 帝曰:脈其四時動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變奈何?知病乍在內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請問此五者,可得聞乎?岐伯曰:請言其與天運轉大也(1)。萬物之外,六合(2)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有關診法的原理及應用

黃帝內經中有關診法的原理及應用 【原文】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渾渾革至如湧泉(1),病進而色弊;綿綿(2)其去如弦絕,死。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診脈的最佳時間以及四診合參的重要意義

黃帝內經中診脈的最佳時間以及四診合參的重要意義 【原文】 黃帝問曰:診法何如?岐伯對曰:診法常以平旦(1),陰氣未動,陽氣未散(2),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3)。 切脈動靜而視精明(4),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診脈 黃帝內經如何根據脈象來診斷疾病,判斷預後的診斷意義

黃帝內經如何根據脈象來診斷疾病,判斷預後的診斷意義 【原文】 搏脈痹(1),寒熱之交。脈孤為消氣(2),虛泄為奪血(3)。孤為逆,虛為從。行《奇恆》之法,以太陰始。行所不勝(4)曰逆,逆則死;行所勝曰從,從則活。八風四時之勝,終而復始,逆行一過,...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根據面色的變化診察疾病的要領

黃帝內經中根據面色的變化診察疾病的要領 【原文】 容色(1)見上下左右,各在(2)其要。其色見淺者,湯液主治,十日已;其見深者,必齊(3)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見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脫,不治,百日盡已。脈短氣絕死,病溫虛甚死。 色見上...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面色 黃帝內經中診法察神的重要性

黃帝內經中診法察神的重要性 【原文】 黃帝問曰:余聞《揆度》、《奇恆》(1),所指不同,用之奈何?岐伯對曰:《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奇恆》者,言奇病也。請言道之至數(2),《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3)。 神轉不回(4...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水腫病病因病機,臨床表現,治法和護理

黃帝內經中水腫病病因病機,臨床表現,治法和護理 【原文】 帝曰:其有不從毫毛而生,五臟陽以竭也。津液充郭(1),其魄獨居,孤精於內,氣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於內而形施(2)於外,治之奈何?岐伯曰:賓士於權衡,去宛陳(3),...

相關內容: 水腫 黃帝內經 水腫病 黃帝內經中醫患標本關係在治療中的作用

黃帝內經中醫患標本關係在治療中的作用 【原文】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1),則針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數,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病人神機對療效的影響

黃帝內經中病人神機對療效的影響 【原文】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1)也。帝曰:何謂神不使?岐伯曰: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2)衛除...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製作湯液醪醴的原料及其用途

黃帝內經中製作湯液醪醴的原料及其用途 【原文】 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1)奈何?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 帝曰: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醪醴 黃帝內經中認為的地域差異性及其不同致病特點

黃帝內經中認為的地域差異性及其不同致病特點 【原文】 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對曰:地勢(1)使然也。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2),鹽者勝血(3...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獨取寸口脈診察臟腑疾病的原理

黃帝內經中獨取寸口脈診察臟腑疾病的原理 【原文】 帝曰:氣口(1)何以獨為五臟主?岐伯說: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臟氣,氣口亦太陰也(2)。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3)於氣口,故五氣(4)入鼻,藏於心肺...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寸口脈 臟腑 黃帝內經中奇恆之腑,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特點

黃帝內經中奇恆之腑,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特點 【原文】 黃帝問曰:余聞方士(1),或以腦髓為臟,或以腸胃為臟,或以為腑。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2),此六者,地氣(3)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的五色診

黃帝內經中的五色診 【原文】 診病之始,五決為紀,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謂五決者,五脈也。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1)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徇蒙(2)招尤(3),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腹滿脹,支鬲脅(4),下厥...

相關內容: 色診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五臟,五味,五色的關係

黃帝內經中五臟,五味,五色的關係 【原文】 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黃如枳實(1)者死,黑如(2)者死,赤如(3)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4)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生於心...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五行與五髒的關係

黃帝內經中五行與五髒的關係 五臟生成論篇第十 【原文】心之合(1)脈也,其榮(2)色也,其主(3)腎也。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 是故多食咸...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五髒的基本性能

黃帝內經中五髒的基本性能 【原文】 帝曰:臟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1)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2),通於秋氣。腎者,主蟄(3),封藏(4)之本,...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四時五氣的確立以及對人體的影響

黃帝內經中四時五氣的確立以及對人體的影響 【原文】 帝曰:余已聞六六九九之會也,夫子言積氣盈閏,願聞何謂氣?請夫子發矇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帝曰:請遂聞之。岐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1),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三才合一的思想

黃帝內經中三才合一的思想 【原文】 帝曰:余已聞天度矣,願聞氣數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為節,地以九九制會。天有十日(1),日六竟而周甲(2),甲六復而終歲,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故其生五...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古代中國對時間的計數

黃帝內經中古代中國對時間的計數 【原文】 黃帝問曰:余聞天以六六(1)之節,以成一歲,人以九九制會(2),計人亦有三百六十五節(3),以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謂也?岐伯對曰:昭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夫六六之節,九九制會者,所以正天之度(4),氣之數...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認為的臟腑功能

黃帝內經中認為的臟腑功能 【原文】 黃帝問曰:願聞十二臟之相使(1),貴賤何如?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2)出焉。 肺者,相傅(3)之官,治節(4)出焉。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膽者,中正(5)之官,決斷出焉。...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臟腑 黃帝內經中三陽的離合情況

黃帝內經中三陽的離合情況 【原文】 帝曰:願聞三陰三陽之離合(1)也。岐伯曰: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2),後曰太沖(3),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於至陰(4),結於命門(5),名曰陰中之陽。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天地陰陽與人體三陰三陽的關係

黃帝內經中天地陰陽與人體三陰三陽的關係 【原文】 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1)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陰陽理論指導的臨床治療法則

黃帝內經中陰陽理論指導的臨床治療法則 【原文】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1);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2)。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3);其下者,引而竭之(4);中滿者...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陰陽理論 黃帝內經中既病防變的早期診治思想

黃帝內經中既病防變的早期診治思想 【原文】 故邪風(1)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臟。 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水谷之寒熱,感則害於六腑;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 故善...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既病防變 黃帝內經中天人相應的中醫理論整體觀

黃帝內經中天人相應的中醫理論整體觀 【原文】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東方,陽也,陽者其精並於上,並於上則上明(1)而下虛,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中醫理論 黃帝內經中房事的七損八益

黃帝內經中房事的七損八益 【原文】 帝曰:調此二者(1)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損八益(2),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3)也。年四十,而陰氣自半(4)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5),氣大衰,九竅不利(6),下虛...

相關內容: 黃帝內經
推薦閱讀: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84】在線收聽
黃帝生評介紹
黃帝內經》中的易學象數學3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六十六黃帝靈樞經

TAG:黃帝 | 講座 | 黃帝內經 | 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