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孫真人養生銘

孫真人養生銘

怒甚偏傷氣,思慮太傷神。神疲心易役,氣弱病來侵。

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寢鳴天鼓,寅興嗽玉津。妖邪難侵犯,精氣自全身。

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存。

壽夭休論命,修行在本人。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孫思邈是唐代著名大醫藥學家,他少年時因病學醫,熟讀經史百家,著有不朽傳世之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傳統醫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後世尊為「藥王」。孫思邈不但醫術高明,而且養生有道,年逾百歲。中國陝西省耀縣.孫家原藥王山上,後世立有一百多塊石碑,其中一方刻有孫思邈所著《養生銘》,其至理名言把中醫學之精、氣、神視為人生三寶,孫真人認為人要想健康長壽,必須惜氣、安神重視保養。所以,養生銘中首先提出不能〈怒而傷氣〉和〈思慮傷神〉,以免氣機紊亂,血脈失和,臟腑功能失調,而致百病雜生。

孫真人在精神調養觀點,認為一個人平時應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盡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勿使悲歡過極,以免出現〈悲能傷肺、大喜傷心〉。

孫真人指出,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規律,要注意節制飲食,保持膳食平衡。尤其是身為道長﹙修道人﹚特別要防止夜間大吃大喝和酒醉,以免引起停食、消化不良或傷胃、傷肝等不良後果。

在生活習慣上,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更不可偏食,這就是養生銘中《節五辛》之含義。

所謂〈亥寢鳴天鼓〉,即臨睡前(晚間9~11點鍾)要叩齒36次,〈寅興漱玉津〉,是指早上(凌晨3~5點鍾)醒來應以舌攪上下齶數十次,待津生滿口時可咽下。上述兩種導引法在唐代以前的醫療保健書籍中經常提到,具有保津和固齒的功能。

孫真人再三叮嚀,每個人只要重視養生保健,就能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能有效防止〈神疲心易役,氣弱病來侵〉之身體。

孫真人在《養生銘》中最後指出,能否健康長壽,主動權其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絕不是命里註定。只要個人保健有方、養生有道,就能長命百歲。

推薦閱讀:

【元素家族——連載115】鉀鈉兄弟與高血壓
肝膽不好,百病纏身!
【中醫養生門戶網】這5種家常菜最適合春季吃,營養健康還特養生
養生堂《動出健康?活出精彩-6》
給女人一個養生的理由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