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政治哲學筆記(上)

基督教與政治哲學筆記(上)

1、人們都想擺脫成王敗寇的困境,尋找更高的價值追求,這就產生了政治哲學,即尋求善和正義。

2、大部分的學者認為政治哲學是從蘇格拉底開始的,蘇格拉底認為人是一種城邦動物,離開城邦的人要麼是神明,要麼就是野獸。他有一個群體的人觀,或者說共同體的人觀,這和希伯來的傳統相似。

3、以群體角度看待人一直是西方的傳統,但是,馬克思將其庸俗化,他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他單單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經濟和物質的關係,他把人物質化了。

4、基督教是從人、神關係來定義人的,並且主張離開這種定義,人就無法認識自己。首先,人是被造的;其次,人有神的形象。

5、起初,蘇格拉底不太關注公共社會,只關注個人性思考的哲學,就像是有些中國知識分子喜歡「獨自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後來有一個轉變,他從少年式的對公共社會和政治的藐視,轉而開始關注並深入思考公共問題。

6、斯特勞斯說:一切的哲學本質上都應該是政治哲學。一切哲學問題都離不開人,離不開群體生活。

7、摩西五經和但以理書是人類最偉大的政治哲學著作。聖經是群體的人觀,神起初是按著他的形象造男造女,保羅也說:他從一人造出萬族,人類是一脈相承的整體。在舊約,神把以色列當成一顆葡萄樹,甚至一個人的名字就是一個群體:比如指代以色列民族的雅各、指代北國的以法蓮、南國的猶大。

8、改革宗的神學建立在聖約神學的群體觀念上,上帝是以盟約的形式和我們建立關係,而我們的關係也是建立在盟約中,這就是聖約群體。

9、如果基督徒對聖約群體的概念認識不清,就很難委身在聖約共同體當中,教育也是如此,要麼把人培養成集體主義者,要麼把人培養成個人主義者,而信仰就是要把人培養成聖約共同體的個體,人可以在共同體中保持良心自由。

10、聖約群體里就有代表的概念,上帝與亞當立約,就代表上帝與全人類立約,亞當的後代屬於同一個人類,同一個國度;而在救恩中,耶穌也是我們的代表,他代表我們走向十字架,所以,救恩的福分就臨到我們身上。

11、不可能每一代人都修改憲法,憲法就是一種世俗意義上的「聖約」,下一代人也要遵守,這就如同上帝與亞當的約定一樣,是要約束全人類的。基督徒認為政治哲學從本質上從神學來定義的,劉軍寧說:「世界不是凱撒的,宗教自由是人類的第一自由」。

12、古典政治哲學認為,人類有普遍的理性法則和倫理法則,這就構成了自然法,也就是正義,所以,人要努力追求正義。在古代中國,沒有普遍的倫理法則,只有天朝上國和夷狄蠻之分。

13、古典哲學和保守主義哲學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即懷疑人性,人所構成的世界是不完美的,所以國家也不可能完美,而基督教更是徹底,人全然敗壞且不可能在地上建立全然美善的國家。

14、保守主義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基於宗教的保守主義;另一種是基於文化的保守主義。比如十幾年前中國就出現了儒家熱,這就是一種文化保守主義,儒家的政治哲學歸根結底就是要做帝王師,儒家沒有更高的絕對價值。

15、斯特勞斯一方面批判歷史虛無主義,一方面批判進步主義,進步主義起源於霍布斯,然後是洛克、黑格爾、康德,再到馬克思,至此進步主義產生了暴力和集權。馬克思的歷史觀,相信歷史是發展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實際上,他用歷史規律取代了上帝,他相信即使血流成河,但歷史最終都會走向偉大的結局。從黑格爾到馬克思,歷史和國家就成為人類在地上最大、最高的共同體,開始假扮上帝。

16、共產主義是和基督教的千禧年有關,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就是基督教千禧年的世俗版,他們相信自己可以打造一個千禧年王國,進入最好的時代,而法國大革命是自由主義對世俗千禧年的反抗,但它同時也是一種新千禧年主義,他們相信民主和自由已經降臨,另一個更加美好的千禧年王國已經來到。

17、從垂直的方向看,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相似性遠遠大過他們的不同,雖然在水平面上,他們是敵人,但實際上他們是同路人,他們都走在與神相反的道路上。

18、上世紀80年代,英美全面回歸保守主義,在英國,人們發現哈耶克是撒切爾夫人的精神教父;而在美國,人們發現斯特勞斯是里根總統的精神教父。哈耶克批判共產主義和計劃經濟,認為這是致命的自負,也就是批評以人為本的理性主義。

19、20世紀20、30年代被稱為「粉紅色時代」,全世界都想透過國家來干預經濟,計劃經濟就是政府想要扮演上帝的角色,我們必須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每一個人的行為都會帶出一個非預期的結果,而市場經濟就是回應這個非預期。

20、西方的集權主義是現代社會的產物,自由傳統則來自古代,西方的歷史是自由之上還有自由,地上的君王之上有更高的神聖價值和道德權威,對中國來說,專制既是古代,又是現代的,一脈相承。

21、20世紀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都達到了最高峰,但同時也走到了窮途末路,在原子式,碎片化孤單無序的時代里,人們根本無法抵擋希特勒的國家主義和斯大林的共產主義。

22、希特勒對個人主義有極大的批判,他表達的是國家社會主義,他應許的是一個看得見的民族共同體的自由、偉大和榮耀,耶穌基督應許說他再來時會給我們,但希特勒說他現在就可以給。國家成了活著的上帝,成為宗教情感的投射,和最高情感的效忠對象。德國、日本和中國都是這樣。

23、當代政治的罪就是政治本身變成了神學,成為意識形態,國家則成為一種宗教,阿倫特說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民主和專制不是理解現代國家的第一個要素,真正的問題是國家替代了宗教,這本身就是政治最大的罪惡,它是對神的否定和僭越。

24、黑格爾說,國家是活著的上帝,而聖經說,耶穌基督才是人肉眼看得見的上帝,而教會就是道成肉身的上帝的身體。

25、中國人說,忠孝難兩全,忠對應國家,孝對應家族,在國家和家族之上,沒有一個更高的價值載體。忠是正義的,孝也是正義的,黑格爾說:「這是對與對的對決」,在對與對之間沒有更高的價值判斷,所以,中國只有悲劇。

2014.12.15


推薦閱讀:

國民黨是如何處理黨產的?
國家的消亡
反駁外國人對中國教育的「西方的習慣性惡意」
中國治理「房價」「肉價」為什麼不能像治理「鹽價」那樣,快速、有效、目的性強?
如何看待抗日戰中的日本與現在的日本民眾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TAG:政治 | 哲學 | 政治哲學 | 基督教 | 筆記 | 基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