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史就是一部血淚移民史

台灣華僑協會總會理事長陳三井

  文:多國麗

  (發於《世界博覽》2014年第7期)

  據西班牙華文媒體報道,從今年年初開始,西班牙社會上多次發生針對華人的事件,比如說元旦期間上演侮辱性小品、馬德里街頭小黃人形象的侮辱華人事件等等,為華人移民心中蒙上了陰影。3月14日,位於巴塞羅馬的一家華人酒吧又發生了一起排華事件。

  僑居在巴塞羅那的蘇先生與妻子在最繁華的商業街道Passeig de Gracia經營一家小酒吧,酒吧生意不錯,蘇先生一家也與當地西班牙人相處得很好。但3月14日上午八點多他來上班的時候,卻發現店面的兩處牆壁和大棚傘上,全部被人用噴漆噴上了Mafia China(中國黑手黨)、Compra Espanol(買斷了整個西班牙)等語句。

  蘇先生一家感覺很恐慌,也很震驚,因為一家人都與人為善,實在想不出與什麼人結過仇。蘇先生告訴當地華文媒體的記者,「我們去警察局報了案,但警察告訴我們從來沒有接受過諸如此類的案件,究竟是什麼人乾的也無從知曉。我們不知道警察是真的不知道還是故意裝傻。」蘇先生無奈,只能通過媒體提醒當地華人「僑胞們一旦發現此類情況,不要個人性地與之發生衝突,以免給自己的財產、人身安全帶來隱患,最好能夠提高警惕,儘快報警。」

  2000年的篳路藍縷

  「這是當地居民嫉妒勤奮的華人,所以通過各種手段打壓華人,製造排華行為」,陳三井教授對本刊記者說。陳三井教授不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著名的華僑研究專家,還是台灣華僑協會總會理事長,他在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接受了本刊記者的採訪。

  「華人為什麼能在海外立足,因為比其他民族都要勤奮,起得比別人早,工作的時間比別人長。比如說你想深夜吃夜宵,可能你只能到唐人街去,其它餐館九點十點就關門了,可唐人街的餐館會一直營業到深夜。當地居民生存壓力不大,不需要太多奮鬥,不像華人那樣需要攢錢防老,而華人本身就具有吃苦耐勞的美德,所以華人與當地人的生存方式就發生了衝突。」陳三井教授說。

  據統計數字,21世紀初海外華僑華人的總人口數約為3975.8萬人,其中約有200萬為近20餘年間從大陸遷出的新一代華僑華人,分布在161個國家,其中絕大多數已加入所在國國籍,屬外籍華人。具體來說,現在世界上居住華僑100萬以上人口的有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美國6個國家;居住華僑10—100萬人的有越南、緬甸、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11個國家;居住華僑1-10萬人的有32個國家,居住華僑1000-10000人的有26個國家,可以說,除了個別內陸國家和偏遠的島嶼地區之外,全世界都有炎黃子孫的蹤跡。

  篳路藍縷、開拓未知的精神深深滲透在中華民族的血液里,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中國就已經走出了「絲綢之路」通往西域,有船舶東航日本,其中就由人留居當地;到了經濟發達的唐代,有不少商人到當時仍比較落後的東南亞各地從事商品貿易,其中一部分人便在當地定居下來,成為第一代華僑,人數約有10萬多人。元代至清代中期,東南亞部分地區已經變為西方的殖民地或貿易中繼地,迫切需要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從而吸引了更多中國商人、漁民、手工藝人出國。那個時候,東至日本、朝鮮,西至印度,南至印尼幾乎可以看到華僑的身影,人口達100萬以上。中國人大規模到國外貿易、工作,就漸漸從這個時候開始了。

  而華人的吃苦耐勞,早在100多年就被世界公認的。1877年,美國第18任總統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離開白宮後遊歷世界,並在1879年來到中國。他在回國後告訴朋友,他在旅途中發現的最讓他震驚的事,是無論在任何地方,中國人與猶太人競爭,中國人都會把猶太人擠走。他說,在計謀、堅忍和耐力上,中國人遠遠超過猶太人,在商業競爭上,老謀深算的英國人、精明的美國人,同樣不是中國人的對手。

  德國學者李希霍芬被譽為最了解中國國情的西方人,這位曾經在1868年至1872年走遍大半個中國進行地質考察的學者曾說,「在人類的所有民族中,中國人是唯一能在所有氣候條件下——從最冷的極寒地帶到最熱的赤道——都能進行偉大而持久的行動的民族。無論在哪裡,只要華人得到立足之地,再加上一瓢之水,他就可以讓世間萬物生長。」

  

         1904年至1910年,清政府以「契約華工」的方式,輸出6萬餘名華工赴南非採礦。圖為華工在營地內領飯。 

  

  是奮鬥史,也是血淚史

  但是陳三井教授也說,海外華人奮鬥史其實就是一部血淚斑斑的移民史,海外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會有華人遭到迫害甚至屠殺的史實。「移民的主要原因當然是為了追求比在國內更好的生活,但早期海外華人所面臨的困境,是經常受到當地政府的苛刻待遇,最為嚴重的,莫過於苛捐雜稅及排華大屠殺,比如荷蘭統治下的印尼、西班牙統治下的菲律賓,都曾經發生過嚴重排華事件,造成華人生命財產難以估計的損害」,陳三井教授說。

  中國人歷史上最黑暗、最讓人心酸的移民史莫過於始於清朝末年的「契約華工」。清末,中國政局動蕩,鄉村凋敝,此時正值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開金礦、修鐵路的時期,急需大量勞動力,這些國家的公司看上了廉價的中國勞動力,用欺騙的手段誘使大量中國勞工出洋謀生,一旦簽下契約如同賣身,成為所謂「契約華工」。近代出國的這批華工大約有1000萬人,與奴隸無異,在乘船的過程中被封禁在船艙里,死亡率極高。《廣東華僑史話》中這樣記載,「那時從香港乘船到舊金山港口,要一個多月,這樣長時間的折磨,往往100個人中,有時竟死去三四十人。」當時,販運華工的船隻被稱為「移動地獄」。

  陳三井教授說,「二戰後,東南亞許多殖民地紛紛獨立,各國頒布的國籍法對華人有不同的規定,像泰國、新加坡歡迎華人入籍,其它國家大多限制華人入籍。」華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於是每當排華運動一起,華人便首當其衝成為受害最深的族群,最近的一次是1998年5月印尼排華運動,華人成為了施暴目標。

  1998年5月13日至15日,一場本事反對蘇哈托政權的政治運動,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等地演變為嚴重的排華騷亂。期間,僅雅加達就由5000多家華人工廠、店鋪、住宅被燒毀,約150名華人婦女被強暴,近1200名華人被屠殺,同時發生在印尼梭羅、泗水、棉蘭等地的類似騷亂也造成了華人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

  「現在華僑的地位比以前改善很多」,陳三井教授說。「從前移民是靠做苦力,受到的歧視都說不完,現在主要靠開工廠辦企業等方式投資移民,華人在國外全力發展事業,專業人才、政治人才也越來越多了。」

  而且,陳三井教授認為,現在的海外僑胞隨著全球化也比老一代的華僑要進步很多。「過去的海外華僑團體通常是通過血緣和地緣關係,比如說同鄉會。現在的華僑更注重『業緣』,不局限於某個地區,而是組成世界性的商會,再在各個國家有分會,這對華僑在創業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平台:duoguolibj

  在微信公眾平台,不僅有我個人的文章」多說一言「,我還將與您每天分享「季我努沙龍」與」季我努書系「。或者掃一掃:

  


推薦閱讀:

百年華人屈辱史一朝洗清 國會排華法案道歉案背後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與「租界」的來去
馬來西亞華人血淚史
澳洲華人你被盯上了!如果接到中國駐澳大使館的電話,千萬要當心…
澳洲華人女子回國七年,樂不思歸!永居沒了,又失而復得,太難了!

TAG:移民 | 華人 | 海外華人 | 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