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一天12時辰養生法-

中醫養生:一天12時辰養生法-

中醫養生:一天12時辰養生法

 養生的方法層出不窮,養生的理論日日更新,但是養生的終極目標是不會改變的,當我們在進行養生調理的時候,不妨通過採用一些生活細節的改變,就可以改變身體健康。調養不需要太複雜的事情,只要你按著身體的鐘錶去自然運行,自然也能收穫好結果。經絡循行順暢與否和健康息息相關,人體五臟六腑也有各自運作的黃金時間,吃喝拉撒,各自有各自的執行最佳時辰。能夠在對的時間,進行對的作息和飲食,才能讓身體好好休養生息,讓氣血循行順暢,五臟六腑的功能自然也能提升至最佳狀態。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且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如果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在中醫的許多古典著作中,不僅強調一年四季應有不同的養生方法,十二個月應因時而異養生,而且提出,在一日二十四小時內也應根據十二時辰的變化來調節養生的方法,即十二時辰中醫養生。

《黃帝內經》中講:「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意思是在一天中陽氣的盛衰不同,早晨陽氣生,中午陽氣盛,晚上陽氣虛。因此在早晨陽氣升起的時候,人們起床活動,以助陽氣的升發;日暮陽氣收藏的時候,就應及時休息安睡,以利陰氣蓄積。如果違反陽氣運行的規律而任意作息,身體就會衰敗。陽氣運行的核心是什麼呢?就是太陽的節律,所以十二時辰中醫養生法,就是按照太陽運轉的節律來養生。

  寅時(3點至5點):手太陰肺經最旺,是呼吸運作時間。肺將肝所儲藏的新鮮血液送往全身,迎接新一天到來。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

  卯時(5點至7點):手陽明大腸經最旺。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後,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腸蠕動旺盛,有利於排泄。

  辰時(7點至9點):足陽明胃經最旺,所以人在7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

  巳時(9點至11點):足太陰脾經最旺。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這時吃完早餐,人不會發胖。

  午時(11點至13點):手少陰心經最旺,是養心的時間。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陽生胃土,還有利於消化。需要提醒的是,午時是陽氣最重的時候,在這個時候高血壓患者不能喝酒,不能生氣,也不能用重力,否則,容易得中風及出血的病,如鼻出血、眼角出血、腦出血等。

  未時(13點至15點):手太陽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上輸送於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所以午餐一定要在1點前吃完,有利於營養吸收。

  申時(15點至17點):足太陽膀胱經最旺。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這個時間多喝水,有利於排泄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酉時(17點至19點):足少陰腎經最旺。人體經過申時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階段,有利於儲存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戌時(19點至21點):手厥陰心包經最旺。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經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此時是心包經與腦神經活躍的時間,是看書的最佳時機。

  亥時(21點至23點):手少陰三焦經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

  子時(23點至1點):足少陽膽經最旺,是骨髓造血、膽經運作的時間。人在子時前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

  丑時(1點至3點):足厥陰肝經最旺。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此時必須休息,以保障肝臟的正常功能。


推薦閱讀:

四時養生之秋季潤肺
孩子為何容易咳嗽?你們都知道嗎?
哪兒不舒服刮一刮——從眼保健操說開去
中醫保健九要訣
4月17日名醫李道政先生在廣東省中醫院傳承李氏砭法(虎符銅砭刮痧)

TAG:中醫 | 養生 | 中醫養生 | 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