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職場:淺談人脈經營的道與術

CIO職場:淺談人脈經營的道與術

人脈的管理是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的方面。關於人脈的管理,不乏鴻篇巨著,但這篇文章只想在有限的篇幅下,闡述我自己對人脈管理的理解和方法。總體上比較像少林派,注重內功的修煉,不適合人際速成的童鞋,還請繞道! 既然要談一下人脈的經營,不能免俗,先說一下對「人脈」這個詞的理解。詞典的解釋為「經由人際關係而形成的人際脈絡」,太抽象。簡單的講,人 脈是指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而形成的網路(人的聯繫形成的網路)。此外,人脈不但涉及和你直接聯繫的人,還有和你間接聯繫的人。 另外,人脈是需要經營的,所以,我更傾向於使用「人脈經營」這個說法,而不是「人脈管理」。 言歸正傳,人脈的經營可以分成三個方面: (1)創建自己獨特的價值 (2)向別人傳遞自己的價值 (3)持久的經營 下面我將一個一個的展開。 其一:創建自己獨特的價值 關於成功的源泉,有句話大家耳熟能詳:「20歲靠體力、30歲靠專業、40歲靠人脈、50歲靠金錢。」這句話,一方面告訴我們人脈對於成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暗含另一層意思:只有先努力付出,形成專業優勢,才能形成穩固的人脈關係。 換句話說,自有自己形成了獨特的被利用的價值,才能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任正非有句話說的好:人若無名,專心練劍;在《胡雪岩》 中也提到,「自己是個半調子,哪裡來的朋友?」 過去經常參加一些行業大會、研討會,大家都知道,大會最熱鬧的時候往往是交換名片的時間。我 剛開始的時候,也很熱衷此道。但後來發現,這樣交 換來的「人際」根本就用不上!為什麼,因為我是無名小卒!所以,就不要怪「大腕」們跟你微笑著、禮節性的換完名片後,再將你的名片「束之高閣」。因為我們 對對方而言,根本沒有可以交流的價值,用一個同事的話說「人家鄙視你都不讓你看出來!」 而參會的目的更多的應該是學習,所以,我通常仔細研究所有參會人之前的言論、他們的企業。也換一些名片,但更多的是同行、同方向的人、同水準 的人。交流在同水準的人中會更加順暢,有利於我們共同成長。 所以,在自己的人脈經營中,打造自身的價值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優秀的人才會有優秀的人脈! 自身的價值體現在什麼方面?總結一下: (1)職業形象,守時、守信、專業。此為安身立命之本,即使是教父中的黑手黨,也很看重這些; (2)專家形象,側重積累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形成專家優勢。這個最好能夠與自己的工作相結合; (3)發現自己的優勢,並不斷的強化它、宣傳他。建議參考《發現自己的優勢》一書。 其二:向別人傳遞自己的價值 「助人者,天助之」,對於樂於幫助別人的人,連老天都會幫助他。E文中有一句相似的話:「Thetruevalueoflifeisnotinwhatweget,butinwhatwegive。」 我很喜歡這兩個句子,時常在嘴邊。總體而言,要想增強自己的人際關係,就要不斷的向別人傳遞自己的價值。 付出終有回報。幫助別人,現在流行叫做「攢人品」。每幫助別人一次,人品值(RP值)就增加1個,與人的聯繫增多一次,你們的人際關係就更加趨於穩固。所以這個RP值,我們就可以看成是人脈的量化! 當然,幫助別人,只是向別人傳遞自身價值的一種形式,況且這種事情並不多啊。我們可以把向別人傳遞自己的價值如下分類。 (1)直接傳遞:如交流心得、分享成果、解決疑難、文檔分享等等,這個就不多說了,呵呵,估計大家都有體會。 (2)間接傳遞,RP的乘數法則 a)幫助朋友介紹朋友 如果說直接跟朋友交流或分享,那麼,一次只你的RP值能增長一個,但如果是幫助朋友介紹朋友,你對兩個朋友都有產生了價值的傳遞,實際上RP 值增加的是兩個。早先的媒婆做的就是這個事情,但由於其職業形象做的不好,RP值受了不少的損傷:) b)撰寫博客 撰寫博客便於結識跟自己志同道合的陌生人,即所謂的「文緣」。網路時代,很多人是先通過文章認識彼此,然後結識真人。問題的關鍵是,博客搭建了一個1VsN的交流平臺,你每撰寫一篇好的文章,將會與N個人加強聯繫,當然,由於不是面對面的交流,假設每個接觸增長減少,為1/3個RP值,那麼, 產生的RP增長為N/3。基數大就是王道。 其三:持久的經營 人脈經營不在於知,而在於行;不只在於行,而且在於持久的行。毛主席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關鍵是一輩子做好事」。我們可以改成: 「一個人認識另一個人並不難,關鍵是不斷的認識其他人,維護與其他人的關係」 這也印證了前述,到了40歲靠的才是人脈,前10年到20年難道不靠人脈麼,這個時候的人脈品質不夠高,不夠穩固,需要不斷的積累,最後才能 厚積薄發。 最後,還是總結一下,人脈的三個方面「自我價值——傳遞價值——持久經營」


推薦閱讀:

2017年最容易挨槍的職場出頭鳥是啥星座
年齡越大,社會對你越不寬容
遠離你身邊的「爛同事」
8大職場說話技巧,你不得不知!
職場中,真正高情商的人,就看這個細節!

TAG:職場 | 經營 | 人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