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5)濟南王府池子北岸的張家大院

濟南王府池子北岸的張家大院

(2010-09-10 11:28:13)

轉載

標籤: 王府池子 張家大院 文化 分類: 介紹濟南

濟南王府池子北岸的張家大院

王府池子街位於歷下區泉城路街道辦事處東北部。它東起西更道街,西連芙蓉街;北至起鳳橋街,南接平泉衚衕北口。街長160米,寬2至2.5米。

據文獻記載,王府池子街原分為兩段:街北段原名魏家衚衕,其南段稱王府池子街。1965年濟南市民政部門對部分街道加以整合時把兩街合併,更名為王府池子街。

王府池子本名叫「濯纓泉」意思取自孟子「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古時此泉面積要比現在大得多,清代孔昭虔說:水西橋外濯纓泉,日暖清秋放鴨天,薄暮採蓮人不見,清風吹轉渡頭船。

現在這泉長約三十多米,寬十多米,面積四百八十餘平方米,即使這樣也是周圍最大的泉池了。

明成化三年(即1467年)因德王朱見潾喜愛濟南山、泉、湖之勝,故把府第建到了濟南,將濯纓泉、硃砂泉等都圈到了自己院內,並大興土木,所佔面積約為當時濟南城的三分之一,並以珍珠泉和濯纓湖為「西苑」,泉水由此成了王府私家所有,故亦俗稱其為「王府池子」。並賦詩一首,「印月池頭月正明,主人曾此濯冠纓,肯誇風景殊人世,卻愛源流合聖清」,可見這位皇子獨霸泉池後的得意之情。

清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濟南地方官府在這塊「風水寶地」上建了一座石坊,上刻「騰蛟起鳳」四個大字,意喻激勵來濟應考的學子刻苦攻讀,以備將來在仕途上飛黃騰達。後來人們便依照石坊上的文字分別把石坊兩旁的兩座泉池分別命名為「騰蛟」和「起鳳」。坊畔建有一石板平橋,取名起鳳橋,橫跨於濯纓泉、硃砂泉等諸泉匯流入大明湖的小溪上。到了清代中後期,文人郝植恭在他撰寫《濟南七十二泉記》時,不僅把騰蛟泉視為有清一代的濟南「七十二泉」,並進一步闡述了該泉取名的含義:「曰騰蛟,如蛟之得雲雨而飛騰也。」 古時傳說蛟龍得水就能興雲作霧,飛騰上天。

泉側有《重修濯纓泉記》寫道:濯纓泉,水甘清冽,泉眼眾多,水泡串串,水藻搖曳,游魚戲逐。池岸民居錯落,曲巷藏幽,楊柳疊翠,藤架古樸,水流成溪,穿民居,過起鳳橋,曲水亭,入大明湖。

濯纓泉北魏時名「流杯池」,取「曲水流觴」之意;後改名「灰泉」,元代始名為濯纓湖。為金代《名泉碑》明晏璧《七十二泉詩》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濯纓泉屬珍珠泉群,泉池清澈見底,岸邊垂柳依依,民居傍泉而建,有江南水鄉韻味。王府池子街東起西更道街,西連芙蓉街,北抵起鳳橋街,街北口有騰蛟泉,精緻方正,有清人刻石,南接平泉衚衕。小戶門樓,街道縱橫,多有小彎,人行其間,老城風情撲面而來。

崇禎十二年(1639年),清軍攻破濟南,擄走並處死第七代德王朱由樞,德王府也被清軍一把火燒光,所有建築幾乎被毀壞殆盡。到了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山東巡撫周有德組織了數千人,在德王府舊址上修建巡撫衙門,由於修建規模小於原來的德王府,王府池子又被划出來,圈在府衙外面。將原濯纓湖的一部分划到西牆以外。「舊時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間百姓家」。

據張氏家譜記載:張氏先祖當年武功超群,曾是「大明德王駕前帶刀指揮」。明朝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隨德王朱見潾伴駕來濟南,有著五百四十年的歷史了,當時的駕前帶刀指揮是正四品官職。張氏家族的祖輩10代人在明、清時期為官,官居最高的是第七代張聖符先人官居武義都尉正三品。

1668年張氏家族的先人張國泰購置了以王府池子南北河中心為界向北至起風橋,西以河中心為界向東至魏家衚衕,當做張氏家族的宅基地,世代居住至今已有340餘年了。前後時期共建房屋近百餘間,沿襲居住約近十四五代人。隨著時代的變遷,家族人員變化,截至現在共佔地面積兩畝六分七厘八毫,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張家大院的由來。

原來的張氏家族大院建築原始規模較大,院子很講究、很完整,東有騰蛟泉(龍),西有起風橋(風),南北各有文武二廟相望,是五進院落共50餘間房屋。房前屋後花卉繁盛,鬱鬱蔥蔥,有榆樹、核桃、石榴、海棠、梧桐、丁香等,原有大門樓黑漆門板,有雌雄二獅威列兩邊,旁邊有上馬石、落轎處。門樓頂則覆有小灰瓦,小瓦花脊兩端蠍子尾高高翹起,建築結構十分靈巧;院里的通道全部是青石板鋪道;院內設有石碾、石磨、石槽、水井等,屬於前院後廳結構,前有客房親朋好友來訪觀花、玩水、休閑使用,後院設有花廳、武場、家裡祖上是武將出身,所以在此以武會友是經常的事;東西南排列五組院落,所有建築均為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內部結構為四梁八柱。

僅目前還保留著清末民初建築的只有中院北屋和東屋兩處。北屋內陳設古老傢具,同時是一個院套院式結構,後院有一棵約100多年的石榴樹,每年能結四五百個石榴。

張氏家族自明代至今,經過二十餘代的繁衍,迄今為止已是有上百餘口人的一個罕見的大家族了。

張氏家族世代傍泉而居,以泉為樂,取泉水做飯,用泉水洗衣。目前張家大院居住著第17代至22代嫡孫們,共有12戶人家5代人在此居住並共同生活。院內有柳樹幾株,石桌石凳,家族人經常在那裡飲茶下棋/圍坐石桌,打牌嘮嗑,平時就到王府池子邊上喝茶聊天,各種果樹將院子裝點得生機勃勃。由於豐富的泉水滋潤,加上精心呵護,這裡的果樹格外茂盛,每年石榴樹和無花果樹碩果累累伸手可及。傍晚到泉邊散步吃飯,汲水澆花,寧靜淡泊地過著尋常百姓的日子。泉水從西北側流出,在戶家穿行,流到曲水亭街,然後匯入大明湖。是如今人們體味濟南老城風貌的極佳去處。也是體現小橋、流水、人家,家家泉水的一幅悠然的畫面,儼然是隱藏在濟南鬧市中的一個「世外桃源」。

張家大院的街坊鄰居與現場的電影演員合影


推薦閱讀:

泉水泡茶2元一碗:外地遊客在濟南黑虎泉排隊品茶賞泉
濟南中院正審理薄熙來案(第二日)(全文)
[轉載]濟南的昨日輝煌
完整版《濟南的春天百米手繪長卷》亮相,快來看看濟南的「清明上河圖」吧
女子吃素險些癱瘓!濟南北方面神經醫生告訴您怎樣吃素才正確!

TAG:濟南 | 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