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梁實秋《養成好習慣》說如何養成好習慣

什麼是習慣呢,一般解釋是: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在社會層面看也泛指一地方的風俗、社會習俗、道德傳統等。本文討論的是針對個人的習慣,討論如何養成好的生活方式,好的生活習慣。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好習慣,好人生,好幸福。節選梁實秋先生的《養成好習慣》看看大師如何養成好習慣、如何警示激勵自己的。樂博客作者本人也是梁實秋先生的fans,在以下的摘選中,括弧中是我的思考與筆記。節選開始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習慣方面卻各不相同,習慣是慢慢養成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止是好習慣哦^_^),在幼小的時候最容易養成,一旦養成之後,要想改變過來卻還很不容易(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啊,積重難返!)。例如說,清晨早起是一個好習慣(根據季節,有選擇的早起。早睡早起,作息有規律,這才是清晨早起的題中之義。),這也要從小時候養成。很多人從小就貪睡懶覺,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還高卧不起,平時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學校跑,結果還是遲到,這樣的人長大了之後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麼成就(上學的時候,班裡總有幾位這樣的同學吧!)。祖逖聞雞起舞,那才是志士奮勵的榜樣(聞雞起舞可不是跳舞哦,:p)。我們中國人最重禮,因為禮是行為的規範,禮要從家庭里做起。姑舉一例:為子弟者「出必告,返必面」,這一點點對長輩的起碼的禮,我們是否已經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見有些個孩子們早晨起來對父母視若無睹,晚上回到家來如入無人之境,遇到長輩常常橫眉冷目,不屑搭訕。這樣的跋扈乖戾之氣如果不早早的糾正過來,將來長大到社會服務,必將處處引起摩擦不受歡迎。我們不僅僅對長輩要恭敬有禮,對任何人都應該維持相當的禮貌(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師,為人父母言傳身教是孩子一生的財富。這裡的禮數習慣,更像是社會層面的與人交往的習慣。)。時間即是生命(養成好習慣可以變相延長你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是一分一秒地在消耗著,我們平常不大覺得,細想起來實在值得警惕。我們每天有許多的零碎時間於不知不覺中浪費掉了。我們若能養成一種利用閑暇的習慣,一遇空閑,無論其為多麼短暫,都利用之做一點有益身心之事,則積少成多終必有成。常聽人講起「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時間大多無法打發的樣子,其實人生短促極了,哪裡會有多餘的時間待人「消遣」?陸放翁有句云:「待飯未來還讀書」。我知道有人就經常利用這「待飯未來」的時間讀了不少的大書。古人所謂「三上之功」,枕上、馬上、廁上,雖不足為訓,其用意是在勸人不要浪費光陰(如廁看書的習慣我想大家都有吧,嗯,好習慣啊!)。吃苦耐勞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標識。古聖先賢總是教訓我們能過得儉樸的生活,所謂「一簞食,一瓢飲」,就是形容生活狀態之極端的刻苦,所謂「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個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惡衣惡食,不足為恥,豐衣足食,不足為榮,這在個人之修養上是應有的認識。羅馬帝國盛時的一位皇帝,Marcus Aurelius,他從小就摒絕一切享受,從來不參觀那當時風摩全國的賽車比武之類的娛樂,終於成為一位嚴肅的苦修派的哲學家,而且建立了不朽的事業。這是很值得令人欽佩的。我們中國是一個窮的國家(現在是一個更加貧窮的國家,思想的貧窮更可怕),所以我們更應該體驗艱難,棄絕一切奢侈,尤其是從外國來的奢侈(奢侈消費消耗社會財富,尤其我國警惕啊!)。宜從小就養成儉樸的習慣,更要知道物力維艱,竹頭木屑,皆宜愛惜(簡樸的習慣有些忘卻,上學那兒政治都考試「現代社會還有必要保持艱苦樸素么?」)。以上不過是偶然拈來(果然是大師,信手拈來。),好的習慣千頭萬緒,「勿以善小而不為」(語出出師表啊)。習慣養成之後,便毫無勉強,臨事心平氣和,順理成章。充滿良好習慣的生活,才是合於「自然」的生活(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從事相同的事情——不斷重複——不斷思考同樣的事情——而且,當習慣一旦養成之後,形成大腦皮層的「潛意思」反應——良好的習慣大功告成。)。節選結束梁實秋大師說:「習慣養成之後,便毫無勉強,臨事心平氣和,順理成章。充滿良好習慣的生活,才是合於「自然」的生活」。自然界生生息息都是各種規律支配,如果違反自然規律,自然災害不可避免。人的成長就像一棵樹,從小養成好習慣,小樹苗才能茁壯成長,成就參天大樹。現代人的城市成活節奏,已然與「自然」的生活脫節,如果不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作息習慣、良好的健身習慣,自然你的生命長度在青春中燃燒了。
推薦閱讀:

魅力養成記
抹胸 完美S曲線養成記
螺旋藻的營養價值和營養成分
專家支招7點養成丈夫心中魅力女
致富祕訣 養成四大理財習慣(圖)

TAG:習慣 | 養成 | 養成好習慣 | 好習慣 | 梁實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