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U約】日本二戰經典:三部集《戰爭與人》第一部

雨中笠翁圖書館更多精彩請您欣賞

《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6周年影視展播》日本二戰經典:三部集《戰爭與人》第一部[海報劇照]

[熱誠推薦]屬於那時代的史詩現代人一定不會理解,那個時候為什會有這樣一部分三集,每集三個半鐘頭、悲劇貫穿始終的電影會有人看么。但是全部看完以後,我忽然理解了。這是因為不同的時代觀眾有不同的需求,就像現在人們進電影院是為了從繁忙的現代生活中尋求身心的釋放,舒緩緊繃的神經,四五十年前的觀眾是為了看一看自己所經歷過的那一幕歷史、那些人和事還有那種感情,片中的悲歡離合或多或少觀眾都有所經歷,那種感情上的共鳴會帶來對作品的認同。這就好比有些失戀的人瘋狂的去找愛情悲片看一個道理。[劇情資料]導演: 山本薩夫主演: 三國連太郎 / 丹波哲郎 / 水戶光子 / 淺丘琉璃子 / 岸田今日子 / 栗原小卷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上映日期: 1970-08-14片長: Japan: 197 分鐘又名: 戦爭と人間戰爭與人的獲獎情況1971年 Mainichi Film Concours(Mainichi Film Concours) 最佳藝術指導 Yoshinaga Yoko"o1971年 Mainichi Film Concours(Mainichi Film Concours) 最佳藝術指導 Hiroshi Fukatami1971年 Mainichi Film Concours(Mainichi Film Concours) 最佳導演 山本薩夫電影簡介導演山本薩夫是日本電影界社會派大師,他試圖通過五代一家的興盛、衰落來完成一部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戰爭史。1928年,新興財閥伍代家的主人五代由介正在家中的客廳里為即將赴美的長子英介舉行送別會。會上,一群人開始談論滿州的局勢。英介和喬介都認為,如果張作霖的軍隊對在滿州的日本人的生命財產採取強硬的手段,在滿日本人有了危險之時,日本就應該相應採取措施,讓關東軍出兵去解決張作霖軍隊的武裝。喬介到滿州後創建了五代公司的運輸公司,還藉此進行販毒和恐怖活動。關東軍因遲遲沒有得到天皇的出兵命令而坐卧不安,便暗中策划了暗殺張作霖的行動。1931年9月18日,關東軍在瀋陽郊外的柳條溝炸毀了張作霖乘坐的列車,卻製造輿論說是國民黨軍隊故意挑起戰爭。隨後五代一家乘機與軍方大做買賣發了橫財。英介從美國歸來後就被由介派到中國東北經營煉鐵業。「上海事變」後,由介的長女由紀子的男友柘植即將出征,懷著複雜的心情,由紀子去為柘植送行。②日本侵華戰爭步步深入,五代家也發生了一系列悲歡離合的事情。五代由介的次子俊介為自尋出路而離家出走,並愛上了有夫之婦溫子。二人非常想在一起長久生活,但溫子在丈夫的高壓之下始終拿不定主意,心情非常痛苦。由介的次女順子與左翼學生耕平相愛,因為參加了反戰運動,耕平被當局逮捕。後來儘管出獄了,等待他的卻是一張入伍命令。順子鼓勵耕平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一定要回去見她。由介長女由紀子的男友柘植已經成為一名中尉,幾經周折他終於調回東京,卻不慎捲入刺殺軍務局長永田的案件之中,從而與由紀子失去了聯繫。另外,抗日游擊隊員徐在林與女游擊隊員全明福相愛,徐和「滿洲省委」派來的代表在部隊的撤退問題上鬧翻,徐在林堅持逃跑,全明福卻中彈身死去。趙瑞芳是一名中國富家小姐,參加了「抗日運動」,卻與日本醫生服部相愛。由於服部的掩護,她躲過了憲兵的抓捕逃至上海。③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由介長女由紀子受父親的影響,加上相愛的對象柘植因捲入刺殺軍務局長永田案而失去一切聯繫,漸漸放棄了當初對愛的執著,答應嫁給一名金融巨頭的兒子。由介三女兒順子與所愛的應徵入伍的左翼學生耕平也失去了聯繫,但因受耕平反戰思想的影響,她最終逃離了家庭,參加了和平運動,還偶然地知道了耕平正在參加援助中國的抗日運動。由介次子俊介曾因反對侵略中國而被捕入獄,出獄後也被徵召入伍。作為炮灰的俊介來到決戰之地諾門坎,親眼目睹了柘植中尉在戰場上死去。由於遭到蘇聯紅軍的毀滅性打擊,日軍倉皇撤至海拉爾,再也無以為繼。僥倖不死的俊介失魂落魄地走在日軍僑民逃難的人群之中。幕後製作:導演山本薩夫是日本電影界社會派大師,他試圖通過五代一家的興盛、衰落來完成一部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戰爭史。社會大家庭,家庭小社會,五代家本身就參與了對中國的掠奪和侵略,描寫這一家的發展變化自然可以舉重若輕地體現出那段時間的日本侵華過程。本部描寫的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上升時期。影片曾獲1970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二名。②這是日本電影界社會派大師山本薩夫所拍反映侵華戰爭史的第二部。時間是中日對峙階段,中國的抗日運動開始發展壯大,五代一家也受到影響。影片曾獲1971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四名。③這是日本電影界社會派大師山本薩夫所拍反映侵華戰爭史的第三部,描寫了侵華戰爭如何從最初的一往無前到節節敗退到一敗塗地的過程,而五代家庭也從大發戰爭投機財走向了分崩離析,家中的成員也在這空前激烈的動蕩中選擇了各自不同的道路和歸宿。三部曲拉開了日本電影1970年代波瀾壯闊的社會派巨片的帷幕,這可以說是導演山本薩夫對日本電影史的偉大貢獻。影片曾獲1973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十名。[精彩影評]日本紅色經典:《戰爭與人》前陣子我寫了一篇關於《做人的條件》的文章,本來只是隨性而寫,沒想到獲得的反映大大出乎我意料。感謝大家的熱情。這部作品的原著小說作者是五味川純平,現在我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另一部五味川的作品:《戰爭與人》。這兩部影片在當時都以尖銳而聞名,上映後反響甚大,並在日本電影界獲獎。《戰爭與人》的導演是日本共產主義者山本薩夫,在表達影片理念方面不同於小林正樹的理性,而要激進得多。雖然《戰爭與人》在反思軍國主義上並沒有《做人的條件》來得深刻,臉譜化的譴責居多,但對日軍暴行的描述,那堪稱日影之最,絕非像《二百三高地》那樣的曖昧不清。日軍的主要暴行,基本上都讓本片給包了,918和77不用多說,日軍在朝鮮、台灣、南京、華北的大屠殺也完全不避諱,此外槍擊手無寸鐵的村民、拿共產黨戰俘練習刺刀、甚至人體實驗也有提及。沒說到的只剩下重慶大轟炸和常德細菌戰,但畢竟本片的劇情時間只是發展到1939年。山本薩夫的作品雖然都很左很紅很共產,但即便我這種可恨的網特漢奸輪子美分米帝走狗別有用心的反動派也不得不為之著迷。紅色經典也有水準高低之分,我所以不愛看紅色片,是因為其幼稚(甚至弱智)的劇情,除了YY還是YY,而且人物塑造千篇一律,每個國家拍出來的都一個樣,好人個個長得一臉正氣高大全,壞人個個面相難看奸詐猥瑣,以致於人物登場時,觀眾往往「一眼」就能「識別忠奸」(這種片面的拍攝手法是對電影藝術的摧殘)。至於「子彈多多,威力大大」、「一槍打飛十個鳥人」、「無敵身,向前走,聖鬥士,打東東」就不說了。我並不抵制「紅色」本身,這只是一種哲學類型,只要不將其邪教模式,我並不反感。「紅色」文化本身並沒有強迫我去信仰它,不會「說」我不信仰它就是異端。我抵制的是哲學邪教化和電影的「弱智」,很多非紅色的影片也很弱智,它們也是我抵制的範圍。一般的紅色經典是罵別國或罵前朝,但山本薩夫的紅片卻是罵「自家人」,他的作品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並不一味的YY、邪教化、或宣揚文化神棍,而是首先建立在真實的社會基礎上,所以扣除掉片中的意識形態,這些作品依然可以當作優秀的社會片來看。山本的電影風格,其表現手法更為接近蘇聯和東歐,宣傳紅色哲學時也不輕視文學藝術,還往往有露點畫面。現在看日本二戰片,大多是些《男人的大和》這種模稜兩可的玩意,能夠喊一下反戰就已經夠讓人知足了,能像《溥傑與王妃》這樣憐憫一下受害國就已經很難得了。基本別期望能像德國電影人那樣明確地否定自身。然而《戰爭與人》,豈止是「正視歷史」,簡直可以說是「超反日」了,把日軍批得體無完膚不必多說,痛斥70年代還活著的裕仁天皇,日本人演的紅軍呼籲「中華民族應該團結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而第2部最後居然還有一大堆「中國人」高唱《義勇軍進行曲》的情節(雖然都是日本演員,但唱得挺正),同時還給了反日標語來了幾下特寫鏡頭,至於「中國戰俘」那副恨不得把日軍吞了的表情,那真會讓你驚愕於這日本演員是跟自己的祖國有血海深仇么……影片對日軍不留餘力地罵,對中國抗日戰士則毫不吝嗇地贊。片中每當有中國和朝鮮游擊隊同日偽軍隊交戰的場面時,基本都是顯示中韓一方的視角(國民黨除外),描述中韓共產黨怎麼「奮勇殺敵」,以至於本人在看的時候,都真的忍不住吐槽「哇靠,這片真是日本拍的?」直到片尾出現導演「山本薩夫」的名字,才反應過來。千真萬確,片中的所有慷慨激昂高喊抗日口號的中國人和朝鮮人,都是由日本人來演,至於群眾演員,不知道有沒有混進個別華人,但大多數都是本土群眾。而演員方面可謂全明星陣容,主要參與的有瀧澤修、蘆田伸介、高橋悅史、淺丘琉璃子、加藤剛、丹波哲郎……我個人很喜歡的北大路欣也亦加盟了本片,至於三國連太郎和吉永小百合,那都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憑藉《望鄉》紅遍中國的栗原小卷,在本片中扮演中國少女趙瑞芳,反日台詞一大堆,根據劇情的暗示她後來似乎還參加了抗日游擊隊……當然,由於山本是「赤色份子」,他對待老蔣的態度也與中國大陸出奇的一致,影片中石哥一如既往地被塑造成「假抗日、真反共」,與共產黨的高大面目形成反比,所以蔣粉觀看慎重~~~另一方面,張學良也一如既往地被塑造成大英雄。但事實上,良哥並非被石哥唯一下過「不抵抗」命令的將領,與918事件同一時期的上海戰役,蔡廷楷就違背了石哥的旨意跟日軍開了戰,再後來薛岳守長沙,也是建立於「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的基礎上。如果東北「不抵抗」應該被否定的話,那麼良哥是有主要責任的,不應該全推在石哥頭上。有些觀點認為,石哥對待918的態度不能片面地理解為「不抗日」,因為當時中國局面混亂、綜合作戰能力遠遠落後於日軍(幾年後的抗戰時期一個日本兵至少可抵七個中國兵,這點是共產黨也承認的),所以石哥把全面戰爭拖到1937年,讓中國軍力得到了較好的準備,並聘請國外軍事顧問給予培訓,應該給予一定的肯定。孰是孰非,這裡就不作辨析了,留給後世史家爭論去吧。至於西安事變是否「逼石哥抗日」,這點向來也有爭議,即便在大陸也有持否定的說法。但這也不是本文想討論的。值得一提的還有盧溝橋事件,在日本無論左翼還是右翼,都執著於研究第一槍到底是誰開,這一直引起中方不滿。其實問題不能看得這麼簡單,日本人經過明治維新向西方學習,也養成了注重細節的性格。中國史界的邏輯是,因為「日本搞侵略」,所以「第一槍是日軍開的」。但日本人不這麼看,右翼份子固然是拿開槍順序說事,強盜理論不值一駁,左翼人士則認為侵略歸侵略,第一槍歸第一槍,兩者都要搞清楚,也不能混為一談。所以像《戰爭與人》和《溥傑與王妃》這類不避諱日軍暴行的影片,也沒有去刻意論證第一槍就是日軍開的,這並不妨礙對日軍暴行的譴責。再來說說本片的創作背景。1962年,日本政府停止反共國策,私底下又與中國大陸悄悄往來,這讓日本左翼力量提供了電影舞台,信仰共產主義的山本薩夫,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電影才能得到發揮。眾所周知,影視和小說是傳達理念(甚至洗腦)的最好工具(很多人知道「辛德勒」,是來自於電影,而不是史料),所以最能拉攏人心的影院,也就成了日本左右兩派之間明爭暗鬥的場地。為了對抗右翼勢力投資的影劇,左翼團體可謂下足了血本,以山本薩夫為代表的左翼導演,拍出了大場面之作《戰爭與人》三部曲,拉開了日本電影波瀾壯闊的社會派帷幕,也開始了影壇長達二十年的左右之爭。《戰爭與人》獲得成功後,山本薩夫趁熱打鐵,進一步拍了一些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作品,其中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社會三部曲:《華麗家族》﹑《金環蝕》﹑《不毛之地》。這三部影片都是由仲代達矢主演,都曾被我國引進(由上譯配音)。山本薩夫是社會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當然不局限於事後神算,有時也會推測商業界的腐敗走向,《不毛之地》被認為是改編自震驚日本社會的洛克希德事件,但實際上本片的劇本在構思之時,該事件還未正式曝露,片中所有的商界醜惡現象都是來自推測和想像,然而事實證明劇組和原作者推論並不離譜,因此本片公映後在日本引起轟動,也算「紅」極一時了。此後的《啊﹐野麥嶺》同樣是批判資產階級的,格調與同期有「啊」字的日本電影相去甚去,同樣也被上譯譯制過。作為一名共產主義者,山本薩夫的作品都充斥著「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面」,你要是看多了他的片子,那都會覺得日本這地方有如18層地獄,根本不是人類可以居住的。這些影片的主題尖銳、思想激進,但拍攝手法比較單調,劇情也停留在簡單的對白上,顯得比較枯燥,倒是《戰爭與人》更為生動。在整個六、七十年代,日本左右兩派的文化爭鬥堪稱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精彩絕倫得可以寫成一部小說演義。日本甚至還響應中國「問哥」,也搞起了XXX,紅小冊到處飛,那也是驚天動地了,甚至某些報紙乾脆用中文寫,還簡體……(對這話題感興趣的朋友,可去網上搜一下相冊,很給力)到了80年代,世界冷戰局勢開始「西風壓倒東風」,中國與蘇聯交惡並與美國來往還聯手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東歐紅色政權紛紛開始動搖,日本國內的左翼力量也受到了打擊(特別是某些極端份子的惡行讓左派形象受到不良影響),此時左翼電影界的靈魂人物山本薩夫又在83年去世,形勢一步步地朝有利於右翼勢力的方向發展。現在中國大陸都說日本「右翼勢力抬頭」,但事實上,右翼勢力一開始就很猖獗,從美國放過日本天皇、包庇日本戰犯、保留靖國神社那一刻起,右翼就一直佔據著主動。只是到了六、七十年代,左翼力量的崛起,才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右翼的獨大。左翼勢力的敗北,與其說敗給了右翼,不如說是受了越來越不得人心的共產國際所累,特別到了後冷戰時代,「蘇東坡事件」全面爆發後,左翼思想在日本退居二線,已經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然而他們曾經輝煌過、曾經發揮過自己的影響力,這卻是不爭的事實。那個年代日本所出產的紅色經典,在影壇榮譽榜上也可謂戰果豐碩,不但深受影評人的青睞,也經常被普通觀眾所喜歡。這種情況在今日已經難以看到了。山本薩夫的很多作品,曾在前幾年被改編成電視劇(如《華麗家庭》、《不毛地帶》、《白色巨塔》等),但此時左翼力量的影響今不如昔,主題已經不像山本時代那像尖銳地反右翼了。不管你對日本共產主義持什麼樣的看法,都不能否認他們當年對中日交流正常化、暖和雙方的政治矛盾,起到了不可抹殺的作用。在日本解除反共政策的第二年(即1963年),山本薩夫訪問中國,得到了周總理的親切接見,諷刺的是,幾年後正是周總理,差點毀掉了山本的左派形象。《戰爭與人》這部對軍國主義痛批得最凶的影片,最初卻被中國領導誤當作「宣揚軍國主義片」引進,周總理親自下令,由上譯配音後作為「內參片」放映,以致於譯制過本片後很多配音員都一頭霧水,最後連主人公都投奔八路軍了,這片「哈共」還來不及,哪裡「右翼」了?當然配音員們迷茫歸迷茫,還是不敢公然質疑領導的話,多年後給本片「洗冤」承認它沒有軍國色彩時,也只能在否定語前邊加上一個「應該不是」。我不知山本薩夫若是得知自己曾被中國的「革命同胞」這麼對待過,會不會老淚縱橫一把。不過山本老同志不必在意什麼,因為70年代中國對海外共產主義的腦殘判斷多的是,比如那套雷死人不償命的《XX共產黨(或工人黨、勞動黨)反華言論》系列叢書(「XX」可代入很多國名,包括美國這種資本主義國家,具體書名自己去百度)。本片被誤認的原因至今未能搞清楚,個人覺得有一個可能性非常大,就是山本的電影受了「日活」公司拖累,七十年代的那些右翼份子投資的片子,大多就是通過日活公映的,而《戰爭與人》同樣是日活出品,所以中國領導就在連片也沒看的情況下作了武斷結論,「理所當然」地將其視為右翼片。對於非黑即白的中國人而言,也許很難明白為什麼勢不兩立的兩種思想,卻能存在於同一個平台。這並不難理解。其一,日本是資本主義國家,有錢可賺一切好說,作為一個營利性的電影公司,日活能接受右翼份子的鈔票,當然也不會拒絕共產主義者的鈔票。這只不過是「瑞士理念」。其二:日本標榜「民主自由」,允許各種言論存在於市面上,包括共產主義言論和右翼反動言論。當然,關於南京大屠殺存在論和虛構論,也是都在市場上流通著的。然而德國不允許否定猶太大屠殺的言論存在(一旦發表會被判刑),也沒有人認為德國言論不自由,所謂的「言論自由」首先還是建立在尊重人格的基礎上。不過……其實老外也不明白我們中國人,為何能一隻手摸著小狗的頭說「好可愛」,另一隻手卻拿著一碗狗肉……這是古典的、東方式的奇怪哲學。日本不過是深得我們的真傳罷。作為紅色影視界的奇才,山本自然也有很多粉絲,這其中就包括了謝晉,他曾說:「我跟黑澤明不是一個路子的,那種敘事我做不到,我跟山本薩夫比較接近。」山本並非邪教式的信徒,他可以稱作思想家,有著屬於自己的系統哲學,他的紅色經典並不只有「紅色」。山本很欣賞《白毛女》,認為那是中國電影藝術的典範,不過,他要是知道《白毛女》劇組那一串中國式的名字,其實都是些日本人,那他會有什麼想法呢?《戰爭與人》並非山本薩夫第一部譴責日本國軍主義的影片,從時間順序上,更早之前的《真空地帶》、及後來的《沒有皇帝的八月》可以說是本片的「續集」,不過後兩者在網上難尋蹤跡。最後,我最大的期望是能有一天看到這片的上譯國語版,目前還沒什麼消息。[請您觀看]1

http://player.ku6.com/refer/bGeU-1zoLJ3wRyhd/v.swf2

http://player.ku6.com/refer/9i9X6EbFhb_qMBWf/v.swf3

http://player.ku6.com/refer/wlOjJ16YB4MNuvNh/v.swf編輯於2011年9月17日


推薦閱讀:

賴寶日記(二)經典語錄
經典趣侃婚戀男女
【戲曲欣賞】京劇經典:404《獅吼記·跪池》
青春的經典語句
[轉載]成功人士的15條經典座右銘

TAG:日本 | 戰爭 | 經典 | 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