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和梅花相關的典故

一枝春

「馬上相逢情不盡,一枝誰寄隴頭春。」

——于謙《和梅花百詠》(之一)

「欲傳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陳師道《黃梅五首》(之三)

詩中運用了「折梅寄遠」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詩人陸凱的《贈范曄詩》「折花贈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借東風第一枝的梅將春的汛息、真摯的友情和濃濃的思念傳遞給友人范曄,梅花作為寄託相思感情的媒介物豐富著詠梅詩的內涵。

西湖處士或孤山處士

「西湖處士骨應槁,只有此詩君壓倒。」

——蘇軾《和秦太虛梅花》

「目讀西湖處士詩,年年臨水看幽姿。」

——-陳與義《和張矩臣水墨梅五絕》(之五)

西湖處士、孤山處士均指宋代著名詩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鶴子而聞名於天下的林逋,愛梅入魔,他不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詠嘯傲其中,而且終生不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真正不同凡俗。

林逋共寫了詠梅詩七津八首,被稱為「孤山八梅」,通過詠梅來表現自己品性的高潔。許多詠梅詩人在目己詩詞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與林逋相同的愛梅情結及超凡脫俗、高潔孤傲的節操、忘向。同時「海妻鶴子」也成了典故。

梅花妝

「厭厭對景無情緒,謾把梅花取次妝。」

——朱淑真《冬日雜詠》

「梅花妝」的典故是指壽陽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飄落到他額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為好看,宮中美人皆紛紛仿效之。詩中運用「梅花妝」的典故,個僅說明梅花妝為女性儀儀容的修飾,它為女性增添了雅緻和風韻,而且在說明女性對青春和生命的熱愛之情。

何 郎

「自去何郎無好韻,東風愁寂幾回開。」

——高啟《梅花》

何郎,即何遜,曾做揚州法曹,在舍下種青梅樹,日常吟詠其下,後遷洛陽,因思梅心切返揚州,正值梅花盛開,於是賞玩不已,被後人稱為「知梅者」。

何遜有詩《揚州法曹梅花盛開》「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海。銜霜當路發,映雷擬寒開。」寫出了海花的盎然生機及詩人對時光飛逝的慨嘆,對後世詠梅詩創作影響很大。

高士、美人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高啟《梅花》

此首詩運用了兩個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羅浮遇仙。(柳宗元《龍城錄》),前者講洛陽大雪時,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卻高卧家中忍飢受寒,不求助於人。

後者講陏趙師雄遷羅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於松林間酒肆旁見一美人淡妝素服,芳氣襲人,舉止高雅,因扣家門與之共飲。

師雄醉卧至曉,發現自己在大梅花樹下。用這兩個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韻。

南枝北枝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裡吟香弄粉些。」

——葛長耕《早春》

由於南北方位的差異而呈現出冷暖不同所帶來的結果—南枝花開早。南枝北枝的典故有作用,一是緊扣早梅,向南枝上開出了嫣紅的花朵,是「梅破知春近」的預示,二是表達出對早梅的憐惜珍愛之情。

一枝梅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齊己《早梅》

「江頭千樹春欲鬧,竹外一枝斜更好。」

——蘇軾《和秦太虛梅花》

「一枝倒影斜斜月,滿樹浮光細細風。」

——劉秉忠《江邊梅樹》

據《唐才子傳》記載,齊己原詩為「昨夜數枝開」,請教於鄭谷,鄭谷說中「"數枝』礙"早』也,未若"一枝』佳。」齊己遵改,並尊稱鄭谷為「一字師」。獨表「一技」,一方面突出梅開之早,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梅花虛實飛動,疏淡嫻雅的美感。這種以少勝多的寫法對後來的詠梅者啟發頗多。

文章來源:網路。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典故】人物/將相
百家姓典故1 ——詞叟
講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星期制是如何起源的?
為什麼 Elvis 會在華語地區被稱為 「貓王」 ?

TAG:典故 | 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