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正富、張維為等座談中國經濟與社會的未來圖景

張維為:十年後西方將不得不承認中國模式優越性

有人說美國用民主制度加市場經濟這兩個概念就可以概括。當然這是不準確的,一個是美國究竟是「錢主」還是「民主」。另一個,美國是不是市場經濟?如果是,為什麼對中國的華為等實施不公正政策?有人說奧巴馬實行的是美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

但這樣的概括也有好處,就是能夠抓住主要特點。如果要用兩個概念來概括中國,那就是文明型國家和混合型經濟。它有四大特點:超大的人口規模,超廣闊的疆域,超悠久的歷史和超深厚的文化積澱。最重要的就在於這個「超」字。

張維為:十年後西方將不得不承認中國模式的優越性

四「超」帶來四大效應

超大人口規模帶來人口效應:

中國的人口可以帶來巨大的人口效益,這是一種規模效應。比如說電子商務在國外就是個人行為,而在中國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又比如說新能源,最有機會搞好的就是中國,因為新能源需要很高的成本,但是,中國可以通過規模化大大降低成本,中國的超大人口提供了規模化的條件。中國你只要有雄性壯志,做大了都是世界第一。

超大的疆土帶來地域效應:

根據我在國外多年生活的經驗,在很多方面,中國並不比外國差,相反的,有些方面甚至優越於國外。比如上海,與瑞士的許多城市相比就絕對不差。同時,中國的區域廣闊,在沿海城市高速發展後,內地城市也會迎來一個發展的高峰期。中國經濟將有下一波高速發展。

超悠久的歷史傳統帶來傳統效應:

比如中國的房地產,不只有商品、社會和政治屬性,還具有一個傳統屬性。中國是一個農耕文明的延續,有對土地和房產的眷戀。如果中國的14億人中,10多億都有需求,房價是下不去的。中國的房屋自有率其實很高,當然還需要進一步改善,進行更好地分配。我們不如先肯定,再改進,「反彈琵琶」,比如讓房產和新科技再結合,建設綠色住房。中國人對土地的眷戀,使得房地產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怎樣使房地產能夠發展好,有創新,同時又能協調好各方的利益。

超豐富的文化底蘊帶來文化效應:

中國已經完成了「雪中送炭」,需要「錦上添花」。中國很多城市已經優於國外的發達國家。但還需要將文化融入進去。美麗中國這個概念很好,就以農村為例,周庄之類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裡的美並非美學意義上的美,而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真善美,有它的文化範疇,既有硬體也包括軟體。上海浦東許多農民的房子都很大,但是很空,是否可以在設計的時候將當地特有的文化因素融入進去,形成文化產業優勢。上海作為中國現今最好的城市,更應努力,將「美麗上海」建設好,在發展文化的同時也能使經濟產生新的增長點。

中國未來的機會比西方多

美國夢被出賣了。美國並不是民主而是錢主。「中國夢」已經比「美國夢」更加精彩,而且這個趨勢還會繼續下去。

僅就物質生活而言,過去20年,多數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沒有增加,而家庭資產減少者不在少數,這與中國的情況正好相反,在這段時間裡,多數中國人事實上經歷了一場財富革命,中國能夠提供更多的機會。一個上海的中產,如果十年前賣掉了自己的房產並把人民幣換成美元移民美國的話,今天他再回到上海,可能會發現自己已屬於弱勢群體了。

很多問題是有相對性的。中國的機會比西方要多。美國其實更加拼爹。比如高考,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以復旦為例,一半是小地方來的,而美國的耶魯、哈佛則做不到,很多學生的爺爺、爸爸也都是哈佛的,像小布希這樣的智商照樣在哈佛讀下去。

對於腐敗問題,在所有大國崛起中都有,這是財富激增的後果。但是中國現在的腐敗比當年的美英都少。這個階段,也需要用歷史眼光去看。再看看與我們處於同一時期的俄羅斯,你去感受一下那裡的腐敗,回來會說「中國萬歲」。

新加坡、韓國、台灣、香港經歷了飛躍性的發展。之後,新加坡、香港維持原有制度;台灣、韓國則選擇擁抱多黨制。結果很明顯,維持原來制度的新加坡、香港顯然治理得更好。

我們要超越西方話語。就以基尼係數為例,計算的是貨幣化的收入。這拿到中國就不能將問題找准。中國有些地方,主要是農村,人均GDP不足200美金。但是他們的房子、很多食物是自己的,不在消費中。他們到了孟買都算是中產階級。

一定要自信,堅持中國模式,到了十年後中國將又是一番景象,中國的經濟總量將是世界第一,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將是美國人口的兩倍。到那個時候,西方世界將不得不承認中國模式的優越性,否則無法解釋中國的發展。而到那個時候,即使他們不承認也不要緊,我們已經不在乎他們是否承認我們了。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註明本文鏈接:http://www.guancha.cn/shizhengfu/2013_08_21_167033_2.s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觀察者網 | 責任編輯:梁哲浩 更多

專題 > 中國模式
  • 論壇:中國經濟與社會的未來圖景
  • 改革成功正在於沒有完全市場化
  • 中國轉型與「世界歷史」
  • 環球稱中國對「左」「右」都警惕
  • 相關閱讀
  • 2013上海書展文化講壇:中國經濟與社會的未來圖景
  • 中國實踐已經跳出西方經濟學範式
  • 常規市場經濟思維已落後於中國實踐
  • 探尋新的「超級購買力」
  • 從經濟制度層面解釋中國的超常增長
  • 如何延續中國的「超常增長」
  • 推薦閱讀:

    中國還能進入發達國家嗎?
    宏觀經濟現狀及可能的走向
    思秋經濟將催生養老產業的S2B模式
    深度好文:中國的"一帶一路"為何完勝美國"亞洲再平衡"?這篇文章說清了!
    多元化到專業化:公司層面分析2

    TAG:社會 | 中國 | 經濟 | 中國經濟 | 未來 | 張維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