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十大軍事思想

  成吉思汗被人們稱為所向無敵的戰神,人類最偉大的天才軍事指揮家。數百年來,無數學者研究探討:成吉思汗為什麼能夠用很少的兵力在很短的時間攻略廣大土地、統治眾多人口呢?有的人認為全憑神力,不可思議;有的人認為成吉思汗的制勝之道是依靠燒殺掠奪,恐怖政策……   事實到底如何呢?記者日前獨家採訪了內蒙古著名文化學者馬冀。   在馬冀看來關於成吉思汗的軍事思想有這樣幾種觀點和說法:   日本學者小林高四郎認為成吉思汗的制勝之道是依靠燒殺掠奪恐怖政策。   小林高四郎說:「1222年6月14日,蒙軍的魔王攻陷了海拉特市,市民被殺者達160萬人。」   我國著名歷史學家蔡東藩先生亦持同樣看法,他說:「自元太祖稱尊至世祖滅宋,相傳其屠戮人數共1847萬有餘。」馬冀認為,這種說法顯然是誇大很多。   對於成吉思汗的軍事思想也有人認為成吉思汗主要依靠「騎兵之力取天下」,也就是惟武器論。   19世紀以後的資產階級軍事家,有的強調「海軍制勝論」,有的強調「空軍制勝論」,有的強調「騎兵制勝論」。馬冀認為其實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當時馬的作用猶如今天的坦克一樣,13世紀的歐洲聯軍、花剌子模軍、俄羅斯聯軍、阿蘭部和欽察部的聯軍與蒙古軍隊作戰時也大都用的是騎兵,他們騎的馬比蒙古馬高大粗壯。   在學術界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成吉思汗主要依靠兵多將廣徵服世界。馬冀舉例說,這種說法並不準確,蒙古軍西征時頂多不超過20萬,而西征國家花剌子模卻有六七十萬軍隊。   必須承認,成吉思汗的軍事思想是高明的,有其獨到之處。   成吉思汗戎馬一生,攻城掠地無數,他的真正力量在智慧和見識方面,在統率才能方面而不在匹夫之勇,成吉思汗是智勇兼備型統帥。」馬冀認為,成吉思汗成功的軍事思想主要有以下十方面:   成吉思汗軍事思想一:戰爭實踐   背景:成吉思汗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是在戰爭實踐中鍛鍊出來的。   早在統一漠北戰爭的前期,成吉思汗並沒有表現出多麼傑出的指揮藝術。例如,十三翼之戰,就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和敵人一對一地硬打硬拼,結果失敗在指揮上並不高明。到了伐金諸戰,成吉思汗已非吳下阿蒙,其戰術思想接近成熟。1212年秋,成吉思汗率軍圍攻金西京(今山西大同),金朝元帥奧屯襄前來支援。成吉思汗派部隊引誘奧屯襄到密谷口蒙古大軍的埋伏圈裡,將奧屯襄全軍殲滅。又如癸西攻熱之智取居庸關,進攻中都圍而不打,以消滅有生力量為目的,乃一大傑作。攻金時,針對金國的情況制訂消耗戰略,培養降將勢力,以夷制夷等方式,終於取得成功。西征花剌子模,戰爭藝術更臻成熟,以雙鉗形攻勢,直搗敵都撒馬耳干,已經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典範。   成吉思汗軍事思想二:軍隊組織   背景:成吉思汗傑出的軍事思想表現在軍隊組織方面。   早在蒙古帝國建立前後,成吉思汗就發布了一系列法令和具體制度,對軍隊的編組、建制進行整頓,並且堅持以法治軍,使蒙古軍成為紀律嚴明、服從統一指揮、團結戰鬥的軍隊。   成吉思汗知人善任,選擇有能力有威信的支持者擔任各級軍官,並通過軍事扈從來保持他們的特權,使他們由於共同的思想、忠誠信義、相互利益以及共同的親屬關係而對大汗履行義務。蒙古軍隊的紀律性以及他們以十為單位的組織形式,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通過嚴明軍紀、愛護士卒,建立起一支勇猛之師。他們吃苦耐勞,知恩圖報,在順逆環境中服從其將官,既不指望俸祿和采邑,也不期待軍餉和晉級,是堅忍不拔的軍隊。   成吉思汗軍事思想三:軍事訓練   背景:成吉思汗特別重視軍事訓練,每年都要結合生產進行數次大規模圍獵。   這種大規模圍獵也是嚴格軍事訓練。這種訓練從兒童時期開始,終其一生。成吉思汗說:「就像我們的商人帶來的織金衣服和好東西,並堅信能從這些布匹、織物獲得錢幣(巴里失)那樣,軍隊的將官們應當很好地教會兒子們射箭、騎馬、一對一地格鬥,並讓他們練習這些事。通過這樣的訓練把他們練得勇敢無畏,使他們像堅毅的商人那樣掌握他們的本領。」   成吉思汗軍事思想四:後勤保障   背景:成吉思汗很重視軍隊的後勤保障工作,下大力量建立健全幾乎遍布世界的驛站制度,主要是為軍隊後勤保障服務的。   成吉思汗很重視研究發展武器和軍事裝備,使蒙古軍由單一騎兵部隊發展為多兵種部隊。蒙古軍隊後勤給養供給系統的簡單有效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比如裝備,騎兵穿很厚的鎖子甲,頭戴柱形尖頂盔,盾牌裹有金屬,馬匹披掛鐵甲:甲胄與眾不同,質量都很好;士兵使用短小的單刃彎月刀、長矛、弓弩,長槍上配有撓鉤,可以把對方騎兵拉下馬來;還配備斧子、鎚子、皮囊;在軍械方面,善於利用武器爭奪城堡,騎士每人都隨身攜帶一根繩子,可以用來製造投擲器。成吉思汗的很多物資和情報是由商人提供的,而商人們則將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看做他們的保護人。   成吉思汗軍事思想五:知己知彼,謀定後動   背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語)。   成吉思汗每發動大的戰爭之際,都是慎重對待,充分準備,絕不輕舉妄動。他並非被勝利沖昏頭腦,一意蠻幹的人,而是能夠掌握分寸適可而止。他進攻金國之前經過了充分準備:1213年在金國無力抵抗,其首都唾手可得的情況下,竟停戰議和北歸。因為他明白,這麼大的城市拿下來後,自己全民族住進去也住不滿,將這5000萬人口和大國佔領後怎麼管理?相反,這個大國在女真人手裡或契丹人手裡,都可以同樣收納其進貢的財寶。   成吉思汗軍事思想六:進攻戰   背景:成吉思汗幾乎總是打進攻戰,很少打防禦戰。   成吉思汗特別是對金國的大規模作戰,淋漓盡致地發揮了成吉思汗的軍事天才。他是一個具備著軍隊統帥必需的一切資格和經驗的戰術家,而且他在一個寬大的戰場上用兵,也是一個卓越的戰略家。   成吉思汗軍事思想七:運動戰   背景:成吉思汗一貫採用的戰略是,從幾百甚至幾千公里的寬大正面進行大範圍的外線作戰,分進合擊,戰略包圍,乘其不備,出其不意,力求全殲敵主力。   成吉思汗的這種外線作戰的戰略包圍方法,來源於蒙古人熟悉的狩獵活動。他有叫做「預力得格其」(實施戰鬥)的參謀部,傳達命令和情報的「箭速傳騎」———晝夜可急馳400里。元朝盛期驛站多達1383處,作為輔助手段每20里設急遞鋪。蒙古軍善於快速行軍,急戰時兩三天時間不必下馬安灶生火,以乳酪、肉鬆、肉粉充饑,沒有笨重的輜車、軍糧等包袱。  成吉思汗軍事思想八:迂迴攻擊   背景:善於迂迴攻擊,是成吉思汗戰法的一大特點。   如攻西夏每次都選擇其防守較弱的西線進兵,因西夏向以對金、宋作戰為主,東線國防配置設施牢固,而西線一直薄弱。又如伐金,先是避開黃河防線,假道西夏。臨終遺囑安排滅金方略,核心也是避開潼關正面,繞道於宋迂迴前進。成吉思汗在戰爭中遇到強敵時往往採取「四散迸走」戰術,「其敗則四散迸走,追之不及。」遇強敵四散遠避時,去如電逝,片刻間無影無蹤,使敵人無法追擊。這是蒙古騎兵利用其機動、快速的優勢,保存自身實力的有效戰術。   成吉思汗軍事思想九:口袋戰(拉瓦戰術)   背景:「利而誘之」「以逸待勞」   1223年3萬蒙古大軍迦勒迦河會戰,速不台將軍派出少量部隊誘敵,連續退卻九天九夜,期間遺棄一些財物誘敵,誘到迦勒迦河畔設下的拉瓦陣內,先擊其前衛部隊,後用「亂而取之」戰術,尾追敗逃之敵,勢如破竹地全殲了8萬敵人。  成吉思汗軍事思想十:殲滅戰   背景:「窮寇勿追」(《孫子兵法》語)。   對《孫子兵法》里這句話,成吉思汗則相反,對殘敵窮追不捨,打死老虎,更是他的拿手好戲。如擊破乃蠻,便越阿爾泰山,在戰爭中也可以說時間就是勝利。成吉思汗所以是常勝將軍,秘訣就在於集中兵力,速戰速決。   值得一提的騎兵戰術   在成吉思汗的軍事生涯中,值得一提的是其騎兵戰術。騎兵之所以被認為是冷兵器時代最有威力的霸主,是因為有成吉思汗這位無可辯駁的、天才的騎兵統帥。當時全軍的騎兵化就是全軍的「機械化」。儘管現代化的裝甲兵、空降兵早已代替了騎兵,但其戰略戰術的原則卻被西方軍事家視為現代化機動部隊作戰的典範。成吉思汗軍事思想之傑出與不朽,於此也可見一斑。

推薦閱讀:

電錶哪個牌子好,電錶十大品牌薈萃
2017 十大撩妹金句,你真的不想看嗎?
當今世界的十大王妃(圖)
2017國民公認甜心古裝十大美女,你更喜愛誰?
國內十大花海相繼綻放 有你心動的地方嗎

TAG:軍事 | 成吉思汗 | 思想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