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舉辦「尊嚴生·安樂死」論壇 探討生命意義

發布時間:2016-04-17 14:41:31 | 來源:每日新報 |中國網-傳媒經濟分享到:微信QQ空間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人人網開心網飛信天津北方網訊:昨天,全國首次以「尊嚴生·安樂死」為主題的國際論壇在津舉辦。本屆論壇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南開大學、天津醫科大學、融匯律師事務所等多個高校和機構共同支持,天津市鶴童老年公益基金會特別資助。邀請到來自美、日、韓等國家和國內相關領域的政府部門、社會團體以及法律界、媒體界的多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生死觀」,交流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縱論生命教育及提升困境人群生存質量的方法和意義。在本次國際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闡述生命權和維護生存尊嚴的重要性,包括中國臨終關懷新學科創始人、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崔以泰,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理事長李建華,美國死亡教育學會主席、美國臨終關懷領軍人喬治·萊爾等重量級人物,從醫學、法學、社會倫理和國家政策四大專題分別發表主旨演講。同時,專家、學者們圍繞依法彰顯對生命的尊重,提高民眾對生命尊嚴的認識,在病無可醫的痛苦情境中,自願選擇放棄生命牽涉的法律、醫學、倫理、道德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也就如何通過醫療和養老體系建設給困境人群最好的保障等等進行了學術研討和思想碰撞。雖然觀點不盡相同,但是,大家也有共識:伴隨著醫療、法律、心理、政策等各方面的推進,再加上制度的保障,不斷減輕老人、病人等群體的治療壓力和照料負擔,人們會把生得安然和死得尊嚴提到更高的程度。中國臨終關懷新學科創始人、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崔以泰用一種莊嚴的方式結束生命

不能否認,在醫學上確實還存在著不治之症,所謂不治之症是在現有醫療前提下不能治癒的疾病,而且患者很痛苦。臨終關懷是面向這樣的少數特殊群體,提供專業的服務,90%的病人是可以通過臨終關懷,減輕病痛,走到生命盡頭時,可以安詳平靜。但是,還有一部分病患,沒有任何舉措消除他的痛苦,這時候,病人和家人都是極度難受的,在這個時候,有人會想到選擇放棄生命。可是,長久以來,人們又有傳統的觀念,總以為「好死不如賴活著」。也有人認為:醫學發達了,現在治不了的病,以後就能治了,所以,不能放棄。不論抱有什麼想法,對於現在正經受著無限痛苦的病人來說怎麼辦呢?我認為應該有一種莊嚴死亡法。美國死亡教育學會主席、美國臨終關懷領軍人喬治·萊爾生命到盡頭需要舒適和尊敬

這位79歲的老人為眾多的病患和家屬提供過幫助。他說:現在提到死亡,已經不是別人的事情,已經可以說是關乎我自己的事了。坦然面對死亡,是一種態度。對於走向生命盡頭,需要臨終關懷的病人,我們要盡量採用更多方法讓他們舒適。比如在疼痛的控制上,不僅僅有藥物,我就嘗試過用催眠的方式緩解病人的疼痛。而且,從心理上幫助他們,在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接受死亡。把過去的自我放棄。接受現在的自我。那麼,作為病患身邊家人、朋友,我們如何去做呢?很多人很害怕見到正在走向死亡的病人,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不知道如何提供幫助。其實,這個時候,不需要說什麼,就是在病人的身邊。讓他們感覺到舒適,被尊敬,得到同情,有陪伴。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理事長李建華從生到死都要維護尊嚴

現在,我們中國人的預期壽命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隨著生活條件、環境等整體改善,人們的生存質量也在提高。但是,生存的質量還是會受到疾病等因素的威脅,現在,我國有3億人患有慢性疾病,4000萬失能的老人,每年400多萬的腫瘤患者,特別是腫瘤患者,80%以上都受疼痛的折磨,甚至是痛不欲生。其實,在病痛折磨之中,人們最希望的還是要保持自己的尊嚴,包括也想給自己的家人保留尊嚴,所以,我們通過這次論壇來研究,在生命的盡頭,死得要有尊嚴。通過有效的幫助,減少疾病造成的痛苦,減輕精神上的折磨,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浪費。延長健康的生命,提高生存質量,關懷生命在困境時的需求,這樣從生到死才有尊嚴,有了尊嚴幸福感就來了。美國臨終關懷學科教授朱學富臨終關懷需要成套服務團隊

在美國,臨終關懷是被納入到整體的醫療保障機制的,而且,有醫生、護士、義工、社工工作者組成龐大的、成套的服務團隊來完成,這些是值得借鑒的。臨終關懷的宗旨是減少病人的痛苦,包括身體方面、精神方面、社會方面和信仰方面。服務不僅僅是減緩身體上的疼痛,還有精神上減輕壓力。包括他的社會關係中,他的配偶、子女以後怎麼生存,這些後顧之憂怎麼才能放下。還有經濟上的壓力如何緩解。這些都是服務的內容,需要專業的人才隊伍來完成。還有就是在學科上要發展,需要進行學術實踐和學術研究,在整體水平上要跟得上人們的需求。韓國s n律師事務所首席律師宋永旭以韓國真實案例談生死抉擇

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案例,在韓國,有一個男性病人做腦部手術後,造成了不能自主呼吸。他的妻子看他太痛苦了,就讓醫生們不要再治療,堅持要拔掉呼吸機,醫生們多次拒絕,最後,這個妻子把丈夫接回了家,之後,這個病人就去世了,他的妻子被定為殺人罪。這也引發了關於生命處置權的爭論。所以,這不只是一個國家存在的問題,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首都醫科大學醫學倫理系主任李義庭敬畏生命促進健康

關於生與死的話題,關於人們有沒有權利放棄生命、選擇死亡的爭論由來已久,並且,還會繼續爭論下去。這裡面涉及到理論與實踐、傳統與現實、科學與倫理等多方面的矛盾。不可能只強調科學,不講倫理,也不可能只講理性,不講情感。我們還要想到,當代醫學與技術進步會改變很多問題,我們需要明確「尊嚴死」的定義,制定「尊嚴死」的醫學標準,制定嚴格的程序,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和規範臨終關懷。我們需要敬畏生命,促進健康,維護尊嚴,追求自由。天津大學法學院教授何悅生命的重要性應該是公民教育課程

講起生與死的話題,她顯得非常堅定,她認為:認識生命的重要性應該是公民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每個人都享有生命權,生命權包括生命安全、維護權和生命意義的支配權。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尊嚴、價值、信仰、自由等有自決權。因為對於特殊的病患來說,需要一種優化的死亡方式,它的合法實施能夠解除身心處在極度痛苦的臨終患者的痛苦;而另一方面,這種方式如果無序與濫用,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因此,有必要通過法律規範它的實施。中華慈善總會長期照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鶴童老年公益基金會常務副會長方嘉珂國際論壇《天津共識》將公開發布

在天津,鶴童老年福利協會下轄天津延安醫院設立了臨終關懷病房,本著「敬畏生命、熱愛生命、關懷生命」的宗旨,專門接受病情危重、生命垂危和需要護理的老年人。現在,已經走過21年的歷程。鶴童希望通過本屆論壇的舉辦,能夠推動該領域儘早步入中國的法制軌道。在認真聽取了與會多位領導、專家與學者的熱烈發言後,將整理出首屆「尊嚴生·安樂死」國際論壇《天津共識》,擇期向社會公開發布。死生之問糾結中前行如何尊嚴生,可否安樂死?從去年11月份的「生死抉擇之問」系列討論,到現在對首屆「尊嚴生·安樂死」國際論壇的深度聚焦,本報半年以來對這個「死生亦大矣」的話題進行了持續的探討。每一次的探討都觸摸著人性的光輝,每一次的探討也都糾結又沉重。糾結與沉重,是因為「安樂死」目前仍然面臨著法律上、醫學上以及倫理道德上的多重困境。醫學上有對何謂絕症的分歧,也面臨與救死扶傷精神相衝突的尷尬。法律上,如何協調「生命權利」與「生命尊嚴」不同價值觀之間的矛盾,加上防止安樂死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濫用也是十分現實的問題。而安樂死在道德倫理上的困境,親友所承受的苦痛和艱難的掙扎,更無需多言了。糾結與沉重,並不能阻止前行的腳步。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敬畏生命,促進健康,維護尊嚴,追求自由已逐漸地成為社會的共識。在本屆國際論壇上,來自醫學、法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各種領域的專家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闡述著這個共識,也都從各自的領域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對如何「安樂死」的糾結可能還會繼續,而對如何「尊嚴生」的推助更不會停止,加強對絕症患者的心理疏導,減少他們在精神和肉體上的苦痛,構建和打造臨終關懷服務體系,使他們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中有更多安慰和尊嚴,是必須致力去做的。
推薦閱讀:

雖然不能陪你走完一生,但它們一生都在陪你
一個人想要安樂死,真的沒那麼簡單……
陳毅羅瑞卿子女聯手帶頭倡議尊嚴死 |傳染病|安樂死|病人
安樂死何時立法?

TAG:生命 | 天津 | 意義 | 尊嚴 | 安樂死 | 探討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