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細說《論語》(五)

音頻 | 來自教育禮包

圖片來自網路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0:23 論語節選(五) 來自緣聚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選自《論語》  【字詞注釋】  有子:孔子的學生  和:恰當,適合,恰到好處  先王:周文王等古代賢王  節:節制,約束  【解讀評析】  有子說:「禮的應用,以遇事做得恰當為可貴。過去賢明君王治理國家的可貴之處就在這裡,小事大事都做得恰當。  如果有行不通的時候,只為恰當而求恰當,不用禮節規矩來節制,也是不可行的。」

  儒家很重視禮節,因為禮節的合理應用能夠使人與人之間關係更加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大家所倡導的,但是為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而去破壞禮節那也是不行的。  禮是發於人性之自然,合於人生之需的行為規範。  為什麼這麼說呢?  有無禮節是人與禽獸的差別所在,也是人類社會祥和的基礎。  綜觀今日,講禮、識禮者少,故社會秩序亂象常見,各種摩擦、衝突頻繁發生,人們相處不僅缺少安全感,甚至有舉目皆敵的危機感。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也要注意孩子禮節的教育,禮節是尊重一個人方式,尤其是晚輩對長輩一定要以禮待之,所以禮也是孝順的基礎。  一個孩子的基本家教涵養也體現在「禮「上。  懂得「禮」的孩子在外面也更受大家歡迎。那我們該如何教孩子禮呢?

  從《論語》中,學習教導孩子的好方法。  建議:  1、自身修養  首先要教孩子從自身的儀錶做起,每天都要刷牙洗臉,衣服要乾淨。坐要有坐姿,站要有站相。  2、與人交往  在家要教孩子懂禮貌,要尊敬老人,禮讓弟弟妹妹,自己好東西懂得與他人分享。  與人交流時要學會說「您好」「再見」「謝謝」等詞語。  去別人家做客,進門前要知道按門鈴,在別人家對主人要稱呼,不能在別人家裡吵鬧、亂翻東西等。  3、公眾場合  告訴孩子:公共場合不喧嘩,不亂跑,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  乘公共交通工具能認識老弱病殘幼專座,能主動給弱勢群體讓座,遇到別人的讓座能夠表示感謝。  人多的時候懂得排隊,不插隊,懂謙讓等。    ——內容素材選自傳統文化教育
推薦閱讀:

【17】長夜孤燈話《論語》——《論語》的篇、章、句、讀
學習《論語》 【為政】篇
細說《論語》(六)
《論語》共讀,瑚璉之器
紀念日|《論語》的雜亂形影

TAG:論語 |